2011中国最佳散文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辽宁人民  作者:王必胜//潘凯雄|主编:王蒙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人有人品,文有文德,然,品性、德行之外,还有骨气,还有风骨。所以,在刘勰看来,文章风骨者,“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刚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文章的风骨,是其灵魂,如同人,少了就会得软骨病,没有了或缺失,如行尸走肉。故在《文心雕龙》中有专篇论及,风骨,乃文章上品中的魂魄。  散文,是文学园林中一株奇花异树,如果把小说比做牡丹,雍容华贵;杂文比做玫瑰,瑰丽而冷艳;诗歌如同月季,妖娆灵动;而散文就可视为桂花,不事张扬,香气袭人。或者,多是暗香浮动,其气清雅,其味浓郁,其形高洁。而这,盖源于其风骨与魂灵。  读一篇好散文,我们不满足于其知识的丰富,文献的广博,不止步于其语言的华丽彩饰,不留连于情感的充塞。我们更为看重的是,她的思想的分量,她的题旨的深挚。我们从盎然诗意中看到人文精神,我们从鲜活的纪实场景中看到文化源流的磅礴气象,我们从人物故事中看到了生命之光的传承蕴含,我们从游走行旅中,看到了自然与人生的牵连融汇,或者,我们在文本中,得到的是精神指向上的感悟。我们喜欢这类散文,是从作者超越语言和故事之上的、精神的生发和意义的表达。于是,我们从中得到了关于自然、人生、文化、情感以至生命诸多方面的形而上的精神表达,获取了精神层面上的满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文章的精神气度,思想的分量。  文章的风骨,有形也无形。有形者是端庄的仪态,无形者是筋骨昂然的内涵。证之一年的散文和当下的散文创作,这风骨,这情致,也令人有几多咀嚼和回味。  所以,当我们从众多的散文中,遴选出这数十篇作品,我们看重的是作品的精神内涵,是其风骨刚健的品相,是其对社会生活中人文精神的生发和提炼。历史前行中,我们遇合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这就是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百年。“文章合为时而著”。在两个纪念时间中,作家们应时而作,却有自己的独特感发,有着个人性的主体精神的张扬。在过往的历史中,凝视和回望,有了党史人物和红色历史的重新描摹,有了对延安精神的深度阐释,有了对于辛亥百年,那逝去的人和事的一种当下的认知。无论是写人,还是纪事,无论是群体精神的描绘,还是某个史实、某一人物的重新开掘和表达,在表述这段革命历史和红色风云时,散文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凸显而高扬。这一绕不过的年代叙事,是历史节点中文学书写的重点,也让本书中的文章有了风骨,见了分量。特别是有着少共情结的几位老作家们的文字,以其自觉的精神立场寻找、期冀着与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的精神对接。像《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回望延安》、《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可作如是观。另有《辛亥年的血》、《山高谁为峰》等,是一代年轻作家们对于革命历史的精神眺望,写得情义充盈,寓意高迈。当然,不只是这类红色风云和革命叙事,散文的题材广泛,题旨丰饶,通过时下驳杂纷呈的生活风景的多侧面展示,通过心灵情感诸多的开掘与生发,散文的当下性和烟火味、市井气,日常生活等等,油然而出,丰富了一个年度散文的总体面貌。这就有了即使是写凡人生活、市井人物,写个人性的读书游历,甚至于青春记忆、童年往事等等,从散文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向度上,有了驳杂而丰厚的灵魂,见其俊朗的风骨。  散文可谓新世纪文学的重点户。时下,散文的泱泱之势,散文的铺天盖地,我们对散文的宽容,读者对散文佳作的渴求,九九归一,散文在这个风云际会,一切皆有可能。一个一切都在变异与发展的时代,散文是幸运的。所以,我们警惕散文过度地泛化,过度散漫而随意后的轻唱浅吟,或小题大做,或无病呻吟,造成了散文创作的误区和读者的冷漠。同时,我们也不必为抒写风云而硬性地高蹈升华,以宏大叙事为能事,从另一面隔膜了读者。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好本年度散文纪实、纪事的真切直观,这种非虚构类的作品,受人关注,也许正是散文精神和风骨高扬的一个佐证。我们看到,无论考察地域文化,还是抒写故乡,描绘记忆,以及亲情母爱,这类纪事写实的文字,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元素,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比如,在贾平凹的《定西笔记》这个较长的文本中,广袤而开阔的地域方位,广大而粗犷的精神视野,结合真实而流动的生活场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既边远辽阔又沉静而滞迟的生活,其间,有黄土地上的人们坚韧中的固执,有底层生活中的放荡而正直的秉性,有自由生命状态下的无奈与渴求,也有未曾被污损过的生态文化的粗鄙、结实与纯朴。重要的是,描写一方有着特殊文化意义的山地风貌,人文景象,而作家潇洒纯朴的笔调,迹近田野笔记式的写买文字,成为时下散文的一大景观。也许多年前这类散文被当做大文化散文而行销多年,也见惯不怪,了无新意,而老贾这种不惮其重复的再续此道,表明作家的自信。但他遮蔽了许多主观情绪的表达,而以细致的描摹,证实了他心中的定西——这块文化、生命、自然的大地上,活泼着无限可亲可爱的自由精神因子,也为我们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特殊的乡土文化标本。这可能是散文最需要与大地、与人生、与自由生命对接共生的东西。  散文,这个文学品种,业已有了既定的写作路数,即对于生活和人事的真诚描绘和书写,却难以在写作技巧上有多么新的变化。所以,当我们试图在总体上找寻一个年度、一个时段的此类文学特色时,即便是有些微的发现,我们也会欣喜,也会着重地举荐。若当如是,这散文的风骨,就是我们对过去一年散文精神品质的认定吧。如此而已,权且为序。  2011年11月8日于北京

内容概要

散文选本,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瞽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专家学者。他们将发表于2011年1—12月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
本书为其中的《2011中国最佳散文》,由王必胜、潘凯雄编著。
《2011中国最佳散文》,既注重作品个性化的心灵感受,又注重个人体验中所折射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书籍目录

序  散文的风骨
梁衡 一个尘封垢埋却愈见光辉的灵魂
王巨才 回望延安
项小米 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
熊育群 辛亥年的血
黄刚 山高谁为峰
袁鹰 发热年代中的发热文章
雷抒雁 札记四题
贾平凹 定西笔记
陈忠实 敲响城门的远方乡党
丹增 香格里拉
张莉 刹那萧红,永在人间
陈建功 铁生轶事
祝勇 我的同事张爱玲
王十月 父与子的战争
柴静 这世界其实挺美好的,能让我心碎
徐风紫砂
虹影 小小姑娘
王族 鹰
筱敏 魔术城
从维熙 桃花缘
余光中 佛罗伦斯记
张炜 十年琐记
高洪波 寻找罗生特
刘心武 被春雪融尽了的足迹
徐坤 阿来:依本多情
蒋子龙 黑色温暖
迟子建 带笤帚的小鸟
范小青 有一个山村叫虹口
赵玫 采摘加州的阳光
张抗抗 长天秋色好
刘醒龙 钢构的故乡
丛桦 城市的食欲
周晓枫 散文二章
耿立 谁的故乡不沉沦
吴佳骏 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张锐锋 记忆的丘陵
冯唐 散文一札
刘亮程 树倒了
李娟 给流浪的母亲
阳飏 另一类中国书画家

章节摘录

  惹人怨怒因红颜  毛泽东与张闻天(洛甫)曾有一段合作的蜜月,即1935年遵义会议后到1943年延安整风前。这也正是前面所说张为党建树三大功劳的时期。据何方先生考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38年9月六中全会,两人联名(多署“洛、毛”)发出的电报就有286件。这时期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小心合作,互相尊重。如“西安事变”一出,毛主张“审蒋”,张主张和平处理,毛随即同意;红军到陕北后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张要向北,毛要东渡,后来张又同意了毛的意见,并率领中央机关随军,“御驾亲征”。向来历史上“明君”与“能臣”的合作都是国家的大幸,会出现政治局面的上升期,如刘备与诸葛亮,唐太宗与魏征,宋仁宗与范仲淹的合作等。当毛称张为“明君”,自己为“大帅”的时候,也正是中共第五朝兴旺之时。总书记民主,将帅用心,内联国军,外御日寇,民心所聚,日盛一日。这时毛分管军事,随着局面的打开,其威信也水涨船高。张、毛合作的这一段蜜月期也正是全党政治局面的上升期。  但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贺子珍与毛不和,出走苏联,江青乘虚而入。但是党内高层几乎一片反对声,纷纷向张闻天这个总书记进言,就连远在敌后的项英也发来长电,他们实在不放心江青的历史和在上海的风流表现,认为这有损领袖形象。张无奈,便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毛写了一信,劝其慎重考虑。谁知毛看后勃然大怒,将信撕得粉碎,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他第二天就在供销社摆酒,遍请熟人,却不请张这个“明君”)时在1938年11月。这是毛与张的第一次结怨,毛记下了这个仇。  每一个历史事件,哪怕是一件小事,就像树枝上的一个嫩芽,总是在它必然要长出的地方俏悄露头,然后又不知会结出一个好果子还是坏果子。江青的出现恰到好处,从私生活上讲正是贺子珍的出走之际,从政治上讲又正是毛泽东的地位已经初步确立之时(两个月前刚开过六届六中全会),毛已有资格与上级和战友们拍桌子。要是在遵义会议前,毛正落魄之时,估计也不会这样发威。毛江结婚这个嫩芽后来结出了什么政治果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毛这一怒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他是文化的本土派,从骨子里排斥留洋回来的人。瑞金时期对他的不公平让他痛恨从莫斯科回来的人,延安整风他大反宗派主义,其实他心里也是有一个“派”的。1938年周恩来从苏联养伤回来,顺便转述共产国际负责人的话,说张闻天是难得的理论家,毛愤而说:“什么理论家,背回一口袋教条。”可知其内心深处的芥蒂之深。  张闻天性格温和,作风谦虚,决不恋权。他任总书记后曾有三次提出让位。第一次是遵义会议后党需要派一个人到上海去恢复白区工作,这当然很危险,他说“我去”。中央不同意,结果派了陈云。第二次是张国焘搞分裂,向中央要权,为了党的团结,张说“把我的总书记让给他”,毛说不可,结果是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一职。第三次就是1938年的六中全会,会前王稼祥明确传达了共产国际支持毛为领袖的意见,张就立即要把总书记的位子让给毛。因为其时王明还在与毛争权(张国焘这时已经没有多大的力气了),毛的绝对权威也未确立,还需要张来顶这个书记,毛就说这次先不议这个问题。张在后来的《反省笔记》中说:“六中全会期间我虽未把总书记一职让掉,但我的方针还是把工作逐渐转移,而不是把持不放。自王明同志留延安工作后,我即把政治局会议地点移到杨家岭毛泽东同志的住处开,我只在形式上当主席,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毛主席决定。”那时共产党很穷,政治局也没有个会议室,谁是一把手,就在谁的窑洞里开会。张把实权让掉后就躲开权力中心,到晋西北、陕北搞农村调查去了。而在毛的心里。也就再没有张这个“明君”了。    忍辱负重20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作为政治局委员要求去东北开辟工作(就像当年要求到上海开辟工作一样),这正合上意,立即得到批准。他先后任两个小省省委书记,而还不是政治局委员的李富春却任东北局的副书记。这样使用显然有谪贬之意,但张不在乎,只要有工作干就行。  早在晋西北、陕北调查时,张就对经济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回有了自己的政权,他急切地想去为人民实地探索一条发展经济,翻身富裕的路子。而勤于思考,热心研究新问题,又几乎是张的天赋之性。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和战友们成功地促成了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这次他也渴望着党能完成从战争向建设的转变。他热心地指导农村合作社,指出不能急,先“合作供销”,再“合作生产”。合作社一定要分红,不能增加收人叫什么合作杜?新中国将要成立,他总结出未来的六种经济形式,甚至提出中外合资。这些思想大都被吸收到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东北时期是他工作最舒心的时光。  但是好景不长,1951年又调他任驻苏联大使,这显然有谪贬、外放之意。因为一个政治局委员任驻外大使,这在中国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空前绝后的。这中间有一件事,1952年刘少奇带中共代表团出席苏共十九大,团员有中央委员饶漱石、陈毅、王稼祥,候补委员刘长胜,却没有时为政治局委员的驻苏大使张闻天,这是明显的政治歧视。试想,张以政治局委员身份为几个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服务,以大使身份,为代表团跑前跑后,却又上不了桌面,是何心情?这就像当年林则徐被发配新疆,皇上命他勘测荒地。林则徐风餐露宿,车马劳顿,终于完成任务,但最后上呈勘测报告时,却不能署他的名字,因为他是罪臣。这些张闻天都忍了,他向陈云表示,希望回国改行去做经济工作。陈向他透露,毛的意思,不拿下他的政治局委员,不会给他安排工作。周恩来兼外长工作太忙,上面同意周的建议调他回来任常务副部长,但外事活动又不让他多出头。1956年党的八大,他以一个从事外交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要作一个外交方面的发言,不许。这种歧视倒使他远离权力中心,反而旁观者清。他在许多大事上表现得惊人的冷静。1957年反右,他在外交部尽力抵制,保护了一批人。1958年大跃进,全国处在一种燥热之中,浮夸风四起,荒唐事层出。他虽不管经济,却力排众议,到处批评蛮干,在政治局会议上大胆发言。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是个标志,提出钢铁产量翻一番,全国建人民公社,运动一哄而上。10月他在东北考察,见土高炉遍地开花,就对地方领导说这样不行。回京一看,他自己的外交部大院也垒起了小高炉。他说这是胡来,要求立即下马。1958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张春桥的文章《破除资产阶级的法权思想》,否定按劳分配,宣扬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毛泽东很欣赏此文,亲自加按语。当人们被那些假马列弄得晕头转向时,他轻轻一笑说,这根本不是马列主义,恰恰违背了马列理论的最基本常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原则,是唯一平等的分配标准,怎么能破除呢?而毛却认为按劳分配的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权,甚至想恢复战时的供给制。对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口号,张说这违背主客观一致的辩证法原则。并且他在这些现象背后已经看到了更可怕的个人崇拜的问题。上面好大喜功,下面就报喜不报忧。他到海南视察,那里都饿死人了也不敢上报。在1958年4月的上海会议上,毛说要提倡海瑞精神,不要怕杀头。张说:海瑞精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民主气氛,要使人不害怕,敢讲话。当时为迎合毛,领导干部送材料、写文章都争着引毛的话。而张的文章中据理说事,很少引语录去阿谀迎合。毛对此心知肚明,认为他骄傲、犯上,两人隔膜就更深。当然,今非昔比,现在已是毛为“君”张为“臣”,为大局张闻天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多有隐忍。1958年4月他向毛写信汇报看到的跃进局面,本想提点意见,犹豫再三还是暂不说为好。毛看了很高兴,遂给他回一信,但仍不忘教训和挖苦:“你这个人通了,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一直不大满意你。在延安曾对你有五个字的批评,你记得吗?进城后我对恩来、陈云几次说过,你有严重的书生气,不大懂实际。记得也对你当面说过。今天看了你的报告引起我对你的热情。”上述看法“可能对你估计过高,即书生气,大少爷气,还没有完全去掉,还没有完全实际化。若果如此,也不要紧,你继续进步就是了”。这哪里是对当年的“明君”说话,是对一个小学生的训斥。毛已经摆出“帝王”架势,对他的臣下任意挖苦、奚落了。信里说的当年给张的那五个字是“狭、高、空、怯、私”,可见在毛的眼里,张一无是处,而且还总记着他的老账,他也是强为隐忍。  从1938年到1958年,这二十年间,张的职务是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还有几年总书记)、七届政治局委员、八届政治局候补委员。但是,在整风后张只分工一个四五人的中央材料室,后又下基层,出国任大使,长期高职低配,久处江湖之远,而再未能登庙堂之高。就是对他在遵义会议后主持全党工作的那段经历也绝口不提。张在党内给人留下的形象是犯过错误,不能用,可有可无。对张来说,二十年来给多少权,干多少活,相忍为党,尽力为国,只要能工作就行。但他又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可以忍但不能不想。这也应了毛的那句话:“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张远离“庙堂”,整日在基层调查研究,接触“卑”工“贱”农,工作亲历亲为,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自然会有许多想法。无论毛怎样地看他、待他、压他,为党、为国、为民、为真理,他还是要说实话的。庐山上的一场争论已经不可避免。  ……

编辑推荐

  散文是一种较为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思想,袒露情怀,以至抒写人生状态的文本,是一种能够即时地追踪和捕捉社会世象,描绘人情风貌的文学。是一种集情理、智识、机趣,以至情致之大成的集合式,是一种显见识,重人文,有智慧,既典雅又灵动的文体。  《2011中国最佳散文》收录了2011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四十多篇。为读者提供极具研究与保留价值,蕴涵文学精髓的优选本,为正在走向良性循环的中国文学发展留下坚实有力的见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11中国最佳散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我每年都购买收藏年度散文优秀作品集。这个选本很好!
  •   都是文坛上有地位的文章,读的时候感觉到一种大大的气场
  •   这个&;hellip;帮同学买的书,貌似她很喜欢~
  •   总体来说可以。
  •   很好的书,就是有点贵了
  •   我去年就买过2010的,非常满意,向大家推荐
  •   恩恩,不错,自己买过,现在是帮同学买~~
  •   7号买书,8号下午就收到了。快得不敢相信!印刷精美,包装完好。内容很好。都是佳作,值得购买!
  •   辽宁版的散文编选的还不错,每年我都买了。今年还没有看到内容,我就迫不及待的在网上下了订单。急盼书早点到手,一睹为快!
  •   看看优秀的作者在写什么。
  •   我喜欢 !
  •   文章还不错,
  •   无论从内容还是纸张印刷质量都不错。
  •   书没怎么看,可能不太喜欢散文吧
  •   除了味道大了点,其他的还是比较满意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