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伊沙  页数:272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潜伏在历史中的无间行者
  刺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刺客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令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太史公在《史记》中也特别为刺客们写了《刺客列传》。纵览历史长河,刺客们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本书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的刺客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们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在西方现代文明观看来,这老几位恐怕该列入“恐怖分子”行列,我写这个小说,当然不是为“恐怖分子”树碑立传,或宣扬什么“暴力美学”,我只想面对今日这一片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还原或重塑这个民族丢失已久的精神气质——如拙诗所云:“也曾像小孩般天真过的我的种族以行刺作为风尚的
遥远的上古 他们是我的祖先 我冲动的骨血的渊源 那些摇着扇子晃着脑袋的一群 不算”。
  ——伊沙

作者简介

  伊沙
原名吴文健。男。196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陕西省西安市在某大学任教。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集《伊沙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江山美人》、《狂欢》、《中国往事》;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诗集《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长诗《唐》;散文随笔集《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晨钟暮鼓》等。有作品被译为英、德、日、韩、瑞典、荷兰、希伯来、世界语。是目前中国文坛十分罕见的全天候实力派作家。

书籍目录

第一卷:专诸篇
第二卷:要离篇
第三卷:豫让篇
第四卷:聂政篇
第五卷:荆轲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事实上,伍子胥的进谏可谓“成功”:他话音刚落,便有多位大臣相继附议,均表赞同,眼看就要形成舆论优势,大势所趋,有一人却忽然站了出来——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吴国将军公子光——其言不多,也就一句:“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就这么一句!一句就够了!从公子光的上奏开始,朝堂上的形势急转直下:此后进谏的大臣们一边倒地反对在此时兴兵伐楚,反对派终成大多数。更令伍子胥料想不到的是:昨日还信誓旦旦一心伐楚的吴王僚竟在朝堂之上当即改变了或者说拿定了主意,总结道:“伐楚之事,到此为止,暂不再议。”——也正是在这一刻,伍子胥在心中认定:想要报他的血海深仇,是不能指望这个朝秦暮楚一日三变的好色之君的!还有一道在朝堂之上公开颁布的口谕也代表着吴王的态度,退朝时他命反对派的“首领”公子光留下来共进午膳。也是在退朝之时,伍子胥返身向殿外走,以目之余光望了一眼恭顺地立于原地一动不动的公子光。这一眼望去不禁令其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有二惊:一是这一对堂兄弟怎么竟会如此酷肖,像是一母一胎所生之孪生兄弟!二是从面相气象上看,这一个才像是真命天子!人们往往在注视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别人也正在注视自己,越是聪明自负的人就越容易忽略这一点。这个伍子胥也未能免俗——他竟然没有看出:这其实是一场两个男人间的对视,只不过都是用目之余光罢了,只不过公子光的那一眼更难为对方觉察。“彼伍员者果然如被离所述:如鹤立鸡群!”——这是发自于公子光心底里的一声感叹。适才听其谏言,更觉其乃百年难遇之旷世奇才。那一日,被离晚到驿馆一个时辰,这样的奇才便不属于他……煮熟的鸭子就这样飞了!不能为我所用者,必不能为他人所用,尤不能为僚所用——光作如此之想,便挺身而出,力阻兴兵伐楚,其醉翁之意并不在楚。可作如是之描述:公子光心中装着伍子胥来到吴王僚的午宴上。午宴,以秦国来的那班舞姬的性感表演作为开场。公子光向其堂弟兼国君举起酒樽日:“大王好雅兴!”吴王僚举樽豪饮道:“秦女佳矣!光兄可知?”光答日:“不……不知。”僚道:“可要寡人送两个给兄品尝?光可随意挑之!”光欠身日:“岂敢!天下之女,莫非王女,臣岂敢掠大王之美!何况,愚兄乃粗鄙鲁莽之一介武夫,无福消受秦女之雅意,只配与越国的村姑……”僚哈哈大笑道:“将军过谦矣!吾汝端的都是先王寿梦爷之嫡嗣,风流之种性不移乎!”光附和笑日:“那是!那是!大王,这越女虽蛮,但别有野趣,改日臣派人送两个到宫里来,供陛下消遣。”僚又哈哈大笑,遂令众舞姬乃至侍女们皆退下——此为转谈正(政)事的信号。待众人退下,吴王僚单刀直入正题日:“光兄,你一贯力主伐楚且骁勇善战,屡立奇功。为何在今日朝堂之上,你要带头反对伍子胥的伐楚之谏呢?寡人甚是不解。”“大王知我!素以吴国之忧为忧,以吴国之患为患!”光抱拳道,“臣所反对的并非伐楚之百年大计,而是此子急于兴兵伐楚只为一己私欲!万望大王明察:彼伍员者是想举我吴国之力以伐楚得而报其家族之私仇!断不可为其仓促发兵!”“然则光兄如何看待此子?”“岂敢隐瞒大王:臣素闻伍员智勇双全,是一奇才,有意将其收为门客,但今日朝堂上所见无不令臣倍感失望:原来不过是一巧言令色舌辩之士尔!由是可见,传说不足为信,江湖上浪得虚名之士多矣!”“光兄以为如何待之?”“大王一向爱才如命,拜其为吴国大夫,收回此命似有不妥,但万不可委其大任,可将其闲置不用。”“光兄高见!寡人自是明白!饮酒!食鱼!尝尝宫中御厨所烹之黄酒鱼,其中大有名堂,有助于房中之事矣!”兄弟君臣二人同声大笑起来。五一夜之间,伍子胥感到自己就像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依然可以随班上朝,但兴兵伐楚之事,再也不准奏了。吴王宴请群臣,大多没他的份;偶尔受邀出席,也是被撇在最边缘的座位上——就像他在这里的地位!而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大丈夫岂能受此屈辱!他更加不能忍受的是自己现在这种闲居宫中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生活。对他来说,余生之志,只在报仇,仇不可报,生命全无意义!尽管他暂时还想不出其他报仇雪恨的途径,但已经暗自决定终结眼下的生活,遂提笔上奏吴王僚日:“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用兵于彼国。诸侯专为政,非以意救急后兴师。今大王践国制威,为匹夫兴兵,其义非也。臣固不敢如王之命。”

编辑推荐

《士为知己者死:刺客之心》:一部中国人拍不了,只有黑泽明活过来才能拍的剧本小说。春秋战国五大刺客的全新演义!千古不变的信仰和使命成为最后的救赎,这就是刺客之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士为知己者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刺客是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中国古代,刺客是一种高尚的职业,令无数文人墨客心向往之。太史公在《史记》中也特别为刺客们写了《刺客列传》。纵览历史长河,刺客们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本书写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五位著名的刺客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的传奇故事。他们为了信念和承诺,视生命为浮尘,在刀光剑影中挥洒游侠义气,所体现的,正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轶事总是那样的让人神往,这样的一本书正好可以为此加上一些小小的注脚。虽说是刺客,却也是有人性中最值得歌颂的美德。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社会中,这点,或许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吧。书还未看完,但书的质量是正版无疑,内容也不错,5个名角的故事,写法上同现在流行的笑谈历史有些差距——不像明朝那些事那样的行文,不过却也有正史般的深厚。可以拥有。
  •   表示因为荆轲爱上刺客。
  •   好,刚好五大刺客,我给五分,一人恰得一分,不用抢了。
  •   这本书,我很喜欢哦,一直就喜欢古代的刺客,挺好的一般书
  •   很不错,内容都是我没有见过的故事和刺客故事,感觉挺忧伤的。
  •   看了一下,发现对话什么的,估计应该是根据历史改变的小说。不过不同意什么只有黑泽明活过来才能拍摄的电影,只要有心,别光顾着什么商业,利益,怎么就拍不出好的历史题材的电影?
  •   值得一看,很喜欢聂政,所以买来了
  •   现代语言解读历史看着很感兴趣
  •   一直想了解伍子胥的故事,里面有不少此内容,稀饭~~~
  •   非常好的书,故事性文学性都很强
  •   8元活动期间所购,超值。
  •   书的质量很好,价格也很合理,只是收到的时间较长,还得自己到邮局去取。
  •   故事太精彩了,就是有的部分描写的不是很细致,没有展开,有些突兀,但总体来讲给大家一个崭新认识历史的角度,推荐!
  •   看到了血性的英雄原来这样巍然屹立。嗯!
  •   是因为看了秦时明月 所以特别想了解这些人和历史 本来很期待的 可惜书竟然发给我的是发霉的 所以只好退了这本书了 不过我大概地翻了一下 觉得没有我原本想象的那样 这本书是以故事的形式写的 不像我想要的以介绍形式 这本书像小说......
  •   初一看蛮有新意
  •   书纸张质量不错,但是写的和玄幻小说一样,文笔稚嫩,不知道作者在写些什么。书中大量的神话,老兄你写的历史还是玄幻呢?
  •     在这里用这句诗作为老伊沙新作长篇历史小说《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评题目似乎有些不大合适,但在我被派出去被培训枯燥乏味的骨干教师精品课程期间,偷着空闲在电脑上读完此书,这一句诗却恰恰最能形容我读完此书掩卷深思的切身感受。我甚至在心里一再默念这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吟诵完毕,不禁击节叫好:杜甫,干得好!才猛然记起我是在赞叹老伊沙这本新作,而不是在赞叹杜老甫的这首诗。不禁再次赞叹:老伊沙,干得好!
      
      
      
      
      
      可以这么说,我渴盼一睹为快这本小说也快有两年了,两年前即2007年8月,因为亚洲诗人大会的机缘,老伊沙一干人等也来到了云南丽江到了香格里拉,当时他的那本杰作《中国往事》才出版上市不久,他还沉浸在那本书的喜悦之中。因为我对他的写作计划(包括秘密计划)略有知晓,当时就探问他下一部小说将要写什么,他当时就脱口而出,他要写回去,写回古代去,可能与《史记》有关。这一回答让我颇有意外,我以为他接着延续《迷乱》《狂欢》《中国往事》往下写,他说连着那几部,已经让他对写现实题材的小说有了反胃的感觉,先跳回去写上几年吧,至于另外计划的那几部等再过个几年再写云云。既然如此,我还是好奇,心想既然与《史记》有关,难不成会与诸子百家有关,然而我还是猜错了,而在当时他却做天机不可泄露之得意状,说自己也还没考虑清楚。
      
      
      
      
      
      但这本书并没在当年就开始动笔,实际上那时间《黄金在天上》已经完成大半,而《士为知己者死》的计划是指在这本书之后,他本身想在《黄》出版之后(一如他在安民告示里所说)调整一两个月开始动笔来着-----实际上,在2008年3月他就曾宣布要动笔写这个小说了,但也如他所说,冥冥中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打不开,这一耽搁,就又多延宕了一个月,那时直到去年高高在上俯察人间的大佛在自己的诞日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将以汶川为中心的大半个中国掀了一个个,十万条人命就这样被他那黑色的大佛手按在地下,按进地狱。
      
      
      
      
      
      在那个黑色五月,他一口气写了《凶手大地》十几首向天地愤怒的诗章,在半个月的震怒里,他坦言自己终于被广大人民上了一课,那许许多多的事迹,其中包括那8位小姐拿出自己卖身的血汗钱捐款多达百万也给予了他强烈的震撼,“位卑未敢忘国”“山河破国在”,他感觉到自己笔端应该担起更大的“道义”------随后他也写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安民公告,其中就这样说到,“四川大地震给了我主题上的明确指向甚至于行文的基调:我想写出我们祖先‘劣根性’之外的东西,我想看看这个民族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竟是什么,我肯定不会采用《故事新编》的写法(也不认为那是多么高级的形式),我会把历史写得像现场一样逼真——就是最考验小说家才能的那种写作,一如既往,我会把精彩的故事讲到极致,把人物塑造得让你过目不忘!可以开写了。”,不久这本大小说就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被顺利创作,一直到本人于半个月前看到全文方最终杀青。
      
      
      
      
      
      正如作者所说,我想写出我们祖先“劣根性”之外的东西------他在寻找中华民族的“正声”,这不禁让笔者本人也弄通透了一件事,在此,本人也因此特别鸣谢他本人-----而他在这个小说里的确做到了,而且完成得十分出色。正如老伊沙本人坦言说过,这个灵感乃是张承志说过的一句了不起的话,大致是说刺客列传就是这个民族的秘史,因此老伊沙想通过对名列《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这五个刺客的文学探讨,寻找民族大声。不得不再次强调,他做到了,做得非常漂亮。
      
      
      
      
      
      好几次朋友们在谈这个小说的时候------当时大家并未读到全文,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大家都惊异于这个小说的气质,这不天生就只有黑泽明适合来拍一个绝好电影的小说吗------请不要误以为说这个小说气质上更靠近了那日本,恰恰相反,众所周知,日本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至少深受春秋战国乃至汉唐的影响,只是有些东西我们自个流失了,人家却比你传承和扬弃得更好,大家仔细对比和回想,就可以发觉到这个现状------我们古人我们祖先那种豪气干云的气象不见了,日见其小;我们那轻任豪侠的风度不见了,日见其糜;逐渐的,一如大雅久不作,我们大声久未闻,这次却因这莫大的天灾而听闻一次,又如何悲惨。在这个小说里,理想主义者的伊沙,拨开历史的睫毛,抚开历史的尘埃,为我们再寻民族之大音,哪怕是现世代,已经但悲大音稀!
      
      
      
      
      
      也正如作者自己强调,“我会把历史写得像现场一样逼真——就是最考验小说家才能的那种写作,一如既往,我会把精彩的故事讲到极致,把人物塑造得让你过目不忘!”,他也是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五千字的《刺客列传》被他成功演绎成一个近25万字的长篇小说(说句题外,这个字数在我看来也很合适,适合你出差旅行时随手带的一个薄册子,在飞机或火车上的两三个困顿的小时里就可以酣畅淋漓地读完-----另外,在老伊沙近几年的长篇里这是篇幅最短的,但却最为厚重,一点也不让于那三四十万字的大杰作《中国往事》,浑厚有力,我说的是力量、穿透力------因薄而厚!),而五大刺客个个跃然纸上,如在你眼前腾挪跌宕或豪侠奔放------反回来说,一个小说,你的人物都没立起来,还想让一个小说立起来吗------而老伊沙的人物不禁立起来了,这个小说也立起来了。这里不再赘引细节,实则是一道饕餮大餐,还是自我咀嚼为妙。尤其是《刺客列传》里被核心描写的荆轲被伊沙妙笔生花为一个饱读经籍酷爱沉吟诗歌的刺客,说是个书生也不为过,作者本人在塑造这一人物的过程中不无激动地写出《活成诗》这一千字文,其固与事无成,但其身上却有大音悲鸣,更为神来之笔的是,本可一刺而中,但作者却如此写到,“当此之时,大事已无不成之理,但是他的下一个动作却令人费解:他并未去刺而是用匕首柄把去揕秦王,秦王当胸被狠狠地揕了一下”,也许读到这里,读者不免心急火燎地要骂荆轲慌乱优柔,要不然的话,中国的历史就不是这样了云云-----但这里,却恰恰与我则心有戚戚焉,大音我先闻!而诸如此类,这本小说多不胜举,惟有一睹为快。
      
      
      
      
      
      时下,有人或说什么历史小说潮流,或说什么历史小说年,全与这本小说没什么关系,要么如二月河之流唐浩明接着唱谱牒或着就是歌德派,要么如当年明月赫连勃勃大王之流演绎点王朝八卦,而后者的开山之祖《万历十五年》尚且有轻薄之嫌,更惶惑等而下之的那些。而笔者先前对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向来以为有逃避现实和投机取巧之嫌,而老伊纱的这个小说告诉我,没问题,关键还是看你怎么创作的问题-----由此而更加固执的认为,哪怕是历史题材,也应该直指的是现实和现代,要有的是穿透力,一则所谓对历史的干预,再则还是背后那句话,民族的正声-----这不就是一本充满强大现实的现代小说吗,不正对应了去年今日!我从这个小说里听到了这个声音,从我的秦地从我的千年之前如同黄钟大吕一般从钟鼓楼遥遥传来,震撼我的耳鼓,激荡我的心魄。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于丽江师专2号教师楼202室奋笔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