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卫国 页数:24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岀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
—以三国演义的章回为线索,以三国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被人忽略的角度(凡已被人大量提及或已成共识的即便再著名再精彩的故事,作者也坚决舍弃,为独创性及新颖性让路)全面剖析书中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动及三国故事的内情内幕。《<三国演义>的“内情内幕”》按三国演义的章回自然分为120个故事,每个故事里围绕人物的活动和合理的推断揭示人物性格及历史的真实面目。采用草根读史的方式,依照《三国演义》的章节顺序,对《三国演义》的人物、故事、历史事实等进行个性化的点评,逻辑推理性强,读来饶有趣味。本书对了解三国、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都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赵卫国,江苏常熟人,因常熟有山日虞,故取名虞人,也有以愚人自居的意思。卫国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读的本是工科,但毕业后“不务正业”,,长期从事与他所攻专业全然不搭界的律师职业,在并非专业的专业领域里驰骋,颇有口碑,深得当事人信赖。
书籍目录
赵卫国(虞人)其文其人(代序)
前言
从梵高被高更割了耳朵说起一虞人自序
读第一回 可疑的第一桶金
读第二回 官场潜规则
读第三回 废帝真相
读第四回 吕伯奢灭门疑案
读第五回 要命的诏书
读第六回 袁术大败董卓
读第七回 公孙瓒的启示
读第八回 董卓、王允缺什么
读第九回 三国中最聪明的人
读第十回 马腾勤王
读第十一回 大义均标准
读第十二回 战乱下的富户豪门
读第十三回 天子挖角
读第十四回 曹操:崛起之前
读第十五回 江南:穷乡僻壤
读第十六回 再难难不倒智者
读第十七回 潜意识里的皇权
读第十八回 算无遗策
读第十九回 徐州:天子的第一笔利润
读第二十回 曹操的软卖力
读第二十一回 煮酒论英雄:赢家归谁
读第二十二回 考核谋士
读第二十三回 危就是最大的机
读第二十四回 重大失误
读第二十五回 信义著于四海
读第二十六回 关羽的武功
读第二十七回 不死是个意外
读第二十八回 刘备必死中的不死
读第二十九回 孙策之死
读第三十回 审配身边有曹操的人
读第三十一回 刘核心
读第三十二回 地多者常败
读第三十三回 郭嘉之瑕
读第三十四回 刘备大意失荆州
读第三十五回 襄阳蔡瑁
读第三十六回 新野单福
读第三十七回 博陵崔州平
读第三十八回 孙权好兵
读第三十九回 荆州水火
读第四十回 血性的刘表
读第四十一回 刘琮之死
读第四十二回 鲁肃
读第四十三回 曹操:江东失策
读第四十四回 鲁肃、孔明、周瑜
读第四十五回 曹操、蔡瑁、蒋干
读第四十六回 北军死穴
读第四十七回 曹操与庞统
读第四十八回 乌鸦嘴与领导的脑袋
读第四十九回 诸葛亮呼风唤雨之谜
读第五十回 曹操的治军与用兵
读第五十一回 君子周瑜
读第五十二回 赵云与赵范
读第五十三回 魏延反骨之谜
读第五十四回11荆州心结
读第五十五回 装孙子
读第五十六回 刘备的意志
读第五十七回 l庞统与马腾
读第五十八回 攻下长安的马超
读第五十九回 贾诩奇谋
读第六十回 谋西川者必备也
读第六十一回 苟或之死
读第六十二回 杨高冤案
读第六十三回 落凤坡
读第六十四回 草菅人命
读第六十五回 好官刘璋
读第六十六回 刘备、关羽自埋祸根
读第六十七回 江夏与东吴
读第六十八回 曹操与贾诩
读第六十九回 奇怪的诛杀令
读第七十回 精明的张飞
读第七十一回 激情黄忠
读第七十二回 曹操盯强弩之末
读第七十三回 奇文奇事
读第七十四回 于禁之死
读第七十五回 结构缺陷
读第七十六回 自毁长城
读第七十七回 关羽之死
读第七十八回 千古第一奇人
读第七十九回 曹丕的困境
读第八十回 汉献帝的接班人
读第八十一回 刘备伐吴
读第八十二回 曹丕的理由
读第八十三回 刘备昏招
读第八十四回 曹丕昏招
读第八十五回 刘备与托孤
读第八十六回 政治大逆转的背后
读第八十七回 南征与北伐
读第八十八回 诸葛亮征兵
读第八十九回 文化文明与战争
读第九十回 诸葛亮的境界
读第九十一回 蜀国与曹魏的政治l82
读第九十二回 子午奇谋的对立
读第九十三回 魏国生态
读第九十四回 授人于剑188
读第九十五回 小失误成大错误
读第九十六回 司马懿的经纬
读第九十七回 诸葛心迹
读第九十八回 再次坐失良机
读第九十九回 后主刘禅
读第一百回 历史为何选择了司马懿
读第一百一回 李严案件的真相
读第一百二回 司马氏家庭会议
读第一百三回 英雄末路
读第一百四回 死而不已
读第一百五回 难于安排的人物
读第一百六回 人格不同
读第一百七回 最后一击
读第一百八回 富二代的心理问题
读第一百九回 畸形时期的爱情
读第一百十回 格局越来越小
读第一百十一回 心累
读第一百十二回 粮食
读第一百十三回 内忧外患
读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奇案
读第一百十五回 耻知人知势
读第一百十六回 井井有条
读第一百十七回 诸葛瞻为何不求救姜维
读第一百十八回 刘禅父子与邓艾父子
读第一百十九回 姜维
读第一百二十回 天下一统北方将乱
章节摘录
读第十一回大义的标准《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一正一反,正说的是刘备这个皇叔为大义而救人,所救之人还是我们大家尊崇的孔子后人。我们传统中的正面形象、文化标杆。反说的是曹操一己之私攻打徐州,徐州陶谦请求孔融救难,让刘备做成了一个“仁义素著,救人危难”案例。 原来是曹操攻打他人,却变成曹操被人攻打。 变幻多姿。 然刘备救人,是出于公义,形象正面,曹操攻人是出于私利,是反面角色,两相对照,寓意显明。 刘备由于无尺寸之地,所以作为一个未来的集团领袖,在总结了公孙瓒、袁绍等人经验教训后,得出一个结论,草民(刘备虽名为皇叔,其实早已是草民大大的了)要得天下只能先赢得知名度,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口碑。 但当时的刘备是年轻毛躁的,当孔融想到他并请太史慈前去求救时,刘备猛一下脱口而出,说了句千载之下令创业者热血沸腾又热泪盈眶的话:“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激动之余,刘备就准备为他人的事去和强敌曹操拼命了。 刘备该不该出兵,该不该去参与抗曹救陶的军事活动,刘备为孔融去助陶谦的性质是什么?古往今来,肯定甚少有人质疑。 虽然孔融说了冠冕堂皇的话:“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 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但刘备内心好像在激动之后是明白了的,所以当他去向公孙瓒借兵时,公孙瓒责之曰:“曹操与君无仇,何苦替人出力?”刘备就根本没用大义之类冠冕堂皇的话来应对,而只是实话实说:“备已许人,不敢失信。”刘备用的是一个江湖上通行本——信义交上的作文。这表明刘备对敢问路在何方这个问题还是非常迷茫的。 但刘备不失为刘备,在干这件寻常活时,不忘他的枭志,顺口向公孙瓒要求:“更望借赵子龙一行。”于轻描淡写中大大挖了公孙瓒的墙脚。公孙瓒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刘备这一行,竟意外退操(得吕布之力),更意外得了徐州(陶恭祖三让),这是天意了,非人力也。 从此,刘备作为一镇诸侯,身价水涨船高起来。 非但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世间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注意和关注起这位新任徐州市市长,诸葛亮可能也在此时昕说了刘备,并留意起来的。 读第十二回战乱下的富户豪门战争,固然赤地千里,百姓饿殍。 但富户豪门也不是受益者,由于财产多目标大,战争往往对他们伤害更深,打击更大。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关注战争对贫民的灾难,其实作为平民的一部分,那些无法逃离战场的富户豪门同样蒙受着巨大的战之殇,往往不仅要献其财还要献其命。像当年董卓劫驾迁长安时,就:“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干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赀。”洛阳富户为之灭绝。 而《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孟德大战吕布中有一富户的经历则颇为奇特,因其总是和胜利者站在一起令人啼笑皆非,但财富与战争的关系也可管窥见豹。 话说陈宫对据守濮阳的吕布献上一计:“濮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书,言吕布残暴不仁,民心大怨。……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吕布从其计,密谕田氏使人径致操寨……操得书,大喜曰:“天使吾得濮阳也!”重赏来人,一面收拾进兵。 一向多疑的曹操为何对一富户之书如此深信而身蹈大祸,个中缘由书中虽未交代,但我们可以推测一番:曹氏军兴,粮草为第一要务,吕布所占地盘,系从曹操手中夺得,曹操与田氏应该早就相识,交往颇多。 田氏作为乱世中生存的富户,自然要找个靠山巴结上一两个军头,曹氏文武双全又胆识谈吐过人,田氏理应也受过良好教育,所以双方共同语言较多。 田氏或许还是曹操树立的拥军爱民模范,所以田氏能作书曹操,而操能深信而不疑。 曹操冒烟突火,手臂须发,尽被烧伤,杀开血路狼狈逃回自己营寨后的第一句话:“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个匹夫,是指田氏呢,还是吕布,抑或陈宫呢?事情的后续发展表明,这个匹夫肯定不是田氏,因为曹操受此一役打击,立即醒悟,马上又拿起将计就计的专业功底,不光以诈使诈,立即让军士挂孝发丧,诈言自己被火烧伤到寨身死,诱杀吕布好些人马,而且必定痛定思痛,重新派人联络田氏重修旧好,这真是曹氏用{甩人过人之处,在人最想不到的地方下手,出其不意取得大胜。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就在同一回中,吕布出城战曹操不胜败回时,城上田氏,见布败回,急令人拽起吊桥。布大叫:“开门!”田氏曰:“吾已降曹将军矣。”布大骂,引军奔定陶而去。弄得足智多谋的陈宫也手忙脚乱,急开东门,保护吕布老小回城。操遂得濮阳,恕田氏旧日之罪。 在此,我们可以推测,田氏与曹氏其实早巳约好,田氏献城不可能是,田氏临时起意;忽然喜欢上曹操,冒着灭族之危险在吕布军队及陈宫还盘踞城内、吕布只是小败的情况下就轻易献城。 曹氏与田氏其实早就勾结在一起了。 而且周氏必然以上次之功骗取吕布信任,伪装积极,因此守城军务也几乎唯他马首是瞻了,才给他这个机缘。 此可见曹操用人攻心之深,也可说田氏识人,资本总是要托付给能提供最大保护的权力的。权利权利,权和利就一定要结合会结合,套用一句那个年代的话:田氏之举,再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