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士林,洪亮,姜晓云 页数:405 字数:4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超越实用性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审美创造与诗性气质,是江南文化在中国区域文化中最独特的内容。 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江南审美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 如何才能重新懂得古典江南的意义,除了各种保护江南文化的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能够懂得江南的心!故此—— 真正地了解真正的中国美学的精神,消除人们心中杂乱的审美知识,以便为可能重新进入到江南的诗意和朦胧境界提供一种审美机能,则可看作是《江南文化读本》的终极目的与唯一愿望!
书籍目录
绪篇 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 二水分流的中华文明起源 江南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内涵 江南轴心期与木本水源的江南精神 北方文化与生活理念反思 超越节俭和奢华 工艺美术原理与实践 古典江南生活的现代性价值注释 一 江苏篇:隔江喜看六朝山 引言 瘦西湖 京口三山 城市山林 西津渡·瓜洲渡 秦淮河 太湖 梅园 蠡园 天下第二泉 小箕山 虎丘·山塘 石湖 邓尉 光福(一) 光福(二) 玄墓 灵岩 天平 常熟 宜兴 二 浙江篇:东南山川,如少女时花 引言 鸳鸯湖 湖州 西湖 灵隐 双峰插云 云栖 九溪十八涧 西溪 湘湖 富春江 天目山 鉴湖 若耶溪 东湖 柯岩 吼山 五泄 雪窦山 剡溪 天台山 雁荡山(一) 雁荡山(二) 梅雨潭 方岩 烂柯山 三衢道中 仙霞岭 三 徽州篇:相看两不厌 引言 ……诗意篇 昨夜闲潭梦落花思想篇 静观万物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跋 无锡蓝藻事件与江南诗性文化的现代性后记
章节摘录
绪篇 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张光直先生曾说:“如果要研究古史、古代美术、考古学的话,我认为要时常想想下面几个单词:What,Where,When,How,Why,即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怎样和为什么。”今天,当我们试图对江南文化进行知识考古与审美阐释之时,这几个问题同样是要予以先行解决的。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弄清楚在中国究竟有没有一个江南文化,如果有,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的以及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如果要进一步扩展,还应该问一问我们关注它有何意义。“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让我们以这个思路为起点,在长江中下游两岸进行一次诗性散步吧。二水分流的中华文明起源关于江南文化的发生学研究,尽管表面上属于考古学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但由于江南文化的发生从属于整个中国文明的起源,因而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中国文明的起源。又特别地由于大家熟知的“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引申为中国文明起源究竟是以黄河为中心的“一元论”,还是以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为背景的“多元论”。如果说江南在自然地理、生产方式与文化精神等方面不同于黄河文明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此最重要是如何建构一种用来描述和阐释它自身的江南语境与话语。
后记
在完成了本书之后,我再次感受到人文叙事的美妙无穷。就像童年时代百听不厌的民间故事与传说,每一次新的阅读、聆听和旧梦重温,都会给熟悉或不熟悉它的人带来惊奇、发现与快乐。江南,是一个世世代代永不会终结的循环叙事,在每一次话语与语调的轮回中,她都会如地涌金莲般灿烂地开放和应节地舞蹈。至于这里呈现给诸君的江南读本,我想它的特殊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外乡人”身份与语音。本书的作者(也包括出版人)大都不是江南本邦人,只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境遇与机缘,才聚拢在一起共同编织了这个江南新梦。记得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曾说:“奇怪的外乡人啊!你也应当说:这个民族一定受过多少苦难,才能变得如此美丽!”这句话的意思是外乡人容易被表象迷惑,看不到希腊文明曾经有过的血腥与坎坷。这也是我们时常可以听到的议论。其实并不尽然,一方面,非江南的主体身份与文化经验,本身就包含着更多现实的苦难与沧桑,他们怎么会不懂中国的历史与政治呢?另一方面,也正是在南北两种文化圈的对照与比较中,才可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中允的判断。二是“当代江南人”的经验与感悟。在熙熙攘攘的消费文明中,李白说的“只今惟有鹧鸪飞”,龚自珍说的“三生花草梦苏州”,萧公权说的“不知草长江南地,多少游人醉未醒”,甚至卞之琳说的“去吧,到废园去/找一方白石/不管从前作什么用的/坐坐吧,坐下来/送夕阳下山/一边听饶舌的白杨/告诉你旧事”,都已如恩格斯所说:“这样的诗已经永远过去了”。与本书写作过程同时发生的无锡蓝藻事件,同样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感官与灵魂。但无论如何,保护美丽的江南,首先要知道真正的江南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才是江南最珍贵的与最不能舍弃的。在我们看来,它无疑是血雨腥风的江南历史化育生成的诗性文化精神。把此种古典的美与意义示之于今人与后人,是我们一直在做、今后也不会停止的承诺与职责。如果说人类世界中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美,那么,马克思高度称赞的希腊精神与中华青山绿水间的江南文化,就是两种最重要的范式与代表。本书的基本理念与总体框架由我提出并设计,具体写作分工依次是:绪篇(刘士林)、山水篇(洪亮)、节物篇(刘永主持,王玲真、孙其芬、马尹川、仇寅华等参与)、诗意篇(洪亮)、思想篇(姜晓云)、跋篇(刘士林)。刘永主要负责本书的插图(朱逸宁参与了部分工作)与编校工作(顺便说明一下,有少量文本与图片的使用未能取得作者的授权,在此表示感谢与歉意,同时请相关作者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07级博士刘永联系,以便及时奉上样书与稿酬),洪亮先生以异常认真的态度校对了全书,使之避免了不少的遗憾。和以往一样,本书是一次紧张而愉快的集体合作,在此对所有参与的友人与弟子表示深深的感谢。刘士林二00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于春江景庐午阴中
编辑推荐
《江南文化读本》探讨了江南文化的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看尽了江南的山水,道尽了江南的诗意,透视了江南的文化,诠释了江南的思想。江南的美让人百看不厌,每一次新的阅读、聆听和旧梦重温,都会给熟悉或不熟悉它的人带来惊奇、发现与快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