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巾帼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皇甫建伟,宋保明 编著  页数:322  字数:320000  

前言

抗日战争时期,左权县(原名辽县,1942年9月18日易名为左权县。1941年辽县西北部地区划为辽西县,1945年11月左权、辽西两县合并为左权县。本书所述属于1942年9月18日前的则称为辽县,之后则称为左权县。综述8年抗战的也称为左权县)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首府县”和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县”。1937年11月15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中共冀豫晋省委(后改为晋冀豫区委、晋冀豫区党委)驻扎辽县,辽县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共产党和八路军与当地民众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团结战斗,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大批辽县青壮年参加到八路军中,许多优秀民众加入共产党,青壮年参加到民兵、自卫队中。抗日民众加入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原先处于分散状态的民众有组织地集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坚持抗战,保卫家乡,从事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939年9月,中共晋冀豫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确定辽县为全区实验县,区党委要求辽县要争取建成“兴国第二”,在粮食、民主、民生、武装、生产、群众团体建设和党的建设七个方面做出成绩,创造经验。此后,辽县的工作一直走在太行根据地各县的前头。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驻辽县各领导机关加强了根据地建设,开展了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减租减息,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掀起了军民合作的大生产运动,文化教育蓬勃发展,使辽县成为闻名中外的抗日模范县。八年抗战左权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    在那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委、太行区党委、晋东南妇女救国总会、太行第二专署妇女领导机关长期转战于此。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上著名的领导人康克清、刘亚雄、浦安修、李伯钊等同志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工作和生活,组织和领导了这里的妇女解放运动。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锤炼了英雄的太行人民,也锻炼了勤劳、善良、勇敢、淳朴的辽县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辽县广大妇女冲破封建制度的奴役,战胜夫权、族权和神权的羁绊,挣脱锅台、碾台、磨台的束缚,争先恐后地投身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去。    1937年5月,在辽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帮助下,辽县妇女抗日救国同盟会(简称妇救会)正式成立。在县妇救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各区村妇救会和妇女自卫队等组织相继建立起来。这些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辽县妇女工作在极度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迅速活跃起来。“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积极动员自己的亲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蓬勃兴起。不少村还组织了妇女自卫队,练投弹、射击等军事本领,她们与男自卫队一道埋地雷、造石雷、割电线、掩护群众转移等,随时配合正规部队投入战斗。妇女们还利用她们的特殊身份,转移抗战机密文件、假扮夫妻护送我革命干部跨越敌人的封锁线、送鸡毛信以及有组织地参加站岗放哨、查路条、转送八路军伤病员、运送军粮等。可以说,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同样能够办得到。    1942年至1943年太行根据地普遍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给反抗异族侵略的斗争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难。广大妇女积极行动起来,战胜长期的战争和严重自然灾害给左权县军民带来的严峻困难。左权县妇女勇敢地担当起了农田劳动、喂猪养鸡、挖野菜和采野果等重任,使战争岁月大批男人参军参战,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得以缓解,维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严重的天灾本来已经给根据地的部队和百姓生存造成很大威胁,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置我根据地军民于死地。我抗日军民遇到极严重的生存困难。左权县广大妇女响应共产党和抗日政府的号召,誓死不做亡国奴,也决不能让敌人的经济封锁阴谋得逞。她们坚决奋起抗争,组织生产自救。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大规模地开展了纺花织布运动,较好地解决了敌人严密封锁困境中部队和百姓维持正常生活的主要经济和物资来源:通过组建缝纫队(组)和给妇女分配做军衣、军鞋(袜)任务,使根据地军民顺利地度过了严酷战争和严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被服供应和鞋袜紧缺的极度困难局面。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左权县多数村组建了妇女拥军招待所。妇女们妥善安置临时宿营部队的住房、急救和处理路经各村的伤病员,解决过往部队饮水、吃饭和随带干粮等问题。同时,各村妇救会还经常组织人员前往抗战前线和部队驻地进行慰问,鼓励我部队将士英勇杀敌、多打胜仗,打败侵略者。还经常深入烈属、军属家中走访慰问,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为部队官兵安心前线、战胜敌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为当地青壮年积极参军参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艰苦岁月里,左权县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男同志一道出生入死,并肩战斗,为创建人民政权和开辟妇女解放事业,献出她们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左权县妇女的抗战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历史,将左权妇女抗战历史力求完整地记述下来,反映出来,让它传于后世,晓谕后人,是我们萦绕心头的强烈愿望。经过千方百计搜集资料,加工整理,终于形成了这本不太成熟的史料集,使左权妇女这一段濒临失传的革命历史得以重现,这使我们感到欣慰。    本书《巾帼英杰》部分,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左权县这块热土上,参加革命工作的近90位巾帼英杰(还有一些因资料缺失未能收录),尽管她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先后不一,所从事的革命工作也各有不同,但她们都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谱写了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她们是民族的精华,是时代的先锋,是左权县的骄傲。    历史是割不断的,历史长河总是在苍苍茫茫中奔腾向前。我们重温历史,不是为了怀旧,不是为了感伤,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把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融于我们的血脉,落实在我们的实践中,转化成建设未来美好社会的推动力量,一步一步去实现我们共产党人建设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

内容概要

  《烽火巾帼》是在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县老促会)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编著的一部讴歌辽县革命老区妇女翻身求解放、投身革命、踊跃拥军支前,为抗击日军侵略而英勇奋斗的史料集,是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一。
  《烽火巾帼》较全面地反映了辽县妇女翻身求解放和投身抗日运动的风雨历程和光辉业绩。是还原妇女抗战历史的真实和传承后代的珍贵资料,也是重温历史、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它将进一步增强人们以史为鉴,存史资政,奋发图强,开创未来的革命斗志,对教育世世代代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理念,将发挥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皇甫建伟,生于1948年7月27日,山西省左权县东隘口村人。历任教师,县委宣传部干事,麻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堡则乡党委书记,中共左权县委常委、左权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中共左权县委副书记,左权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主持了《左权县人大志》的编写工作。离岗休息后又担任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持编印了《左权县书画展作品集》,为记录左权县抗日战争·时期珍贵史料,又主持了《在权抗日烽火》、《碧血辽县》两本书的编写工作。宋保明,出生于1946年11月10日,山西省左权县北岩背村(现移民搬迂于晴岚村)人。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以来,曾任石匣公社党委委员、副书记,川口公社管委会主任、川口乡党委书记、县老干部局局长等职,离岗休息后,任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书籍目录

特选文章
重新认识妇女工作
晋东南妇女的大团结
祝贺晋东南妇救总会成立
朱德夫人谈华北妇女工作
上篇 翻身解放 投身革命
第一章 建立妇女组织唤醒妇女觉悟
第一节 辽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辽西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左权县妇女联合会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章 冲破封建樊笼追求妇女解放
第一节 千年封建枷锁压迫凌辱妇女
第二节 摆脱重重束缚投身社会活动
第三章 维护妇女权益推行婚姻自主
第一节 旧婚俗给妇女带来的不幸
第二节 新条例是实现婚姻自主的法宝
第三节 纠正对“婚姻自主”原则的误解
穷小子刘福成自由结婚
心里的歌声
蒲同志帮俺实现了自主婚姻
杨献珍参加的长工婚礼
岳冬至之死与《小二黑结》
第四章 拯救民族危亡 妇女参加革命
第一节 日军疯狂入侵妇女惨遭蹂躏
第二节 支前参军参战全力支援抗日
机智勇敢与敌斗争的韩马孩
阎银梅、刘小花夜送伤员
第三节 村村殷勤接待处处劳军优抗
附录 松树坪妇女拥军招待所
第四节 妇女争先恐后保障军鞋供给
附录 粉碎敌人阴谋赶做军鞋支前
第五章 战胜自然灾害妇女勇挑重担
第一节 组织生产自救纺织大显身手
附录 桐峪“泰记”纺织队
第二节 参加剿蝗大战妇女冲锋陷阵
附录 打蝗
第三节 讲卫生灭瘟疫妇女带头行动
附录 大扫除大清洗妇女站前列
下篇 巾帼英杰 风采照人
第一章 精英女杰风采
第一节 革命英烈浩气长存
报界女杰——黄君珏
女杰殉国太行山
附记 王健
郝清芳
韩 瑞
王 培
刘连娥
第二节 巾帼英杰驰骋太行
中共辽县第一任女县委书记——陈舜英
神州尽舜尧 巾帼有英豪
辽县牺盟会第一任女特派员——黎颖
当年在辽县的回忆
辽阳奇女——刘永生
我所钦佩的两位老师
辽民之粹一刘永生
刚正不阿——翟英
翟英——魂归太行
太行风骨——杨蕴玉
杨蕴玉——太行风骨
大杨——左权父老乡亲记着您
辽县第一届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王善玲
怀念我的母亲王善玲(节 录)
辽县第二届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王晓塘
投身革命的回忆
坎坷路上女强人——赵培兰
十四岁的终生记忆
童养媳成长的优秀妇女干部——李瑞英
营盘缝纫大队的回忆
喜梅姐回乡记段存章
辽县第一、第二届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主任(副主席)——申锐真
《晚霞似锦·申锐真中国画作品集》前言
第三节 英雄模范名扬千秋
纺织英雄——赵春花
拥军模范——裴乃秀
子弟兵母亲一一陈改改
夫妻杀敌
附录:妇女劳动英雄光荣牌
第二章 杰出巾帼简介
弋德恩
李玉莲
陈存琏
赵蕴文
温淑媛
雷恒伟
赵美玲
钱玉娥
鲍秀珍
李兰云
药玉荷
赵秀玉
左生莲
刘米兰
刘海鱼
吕改凤
曹云凤
颛玉清
王 萍
别、婉
李 平
李春兰
李秋英
魏淑琴
尹 籽
刘阿珠
刘效英
刘鲜梅
青 峰
张建民
侯香莲
程福梅
李移兰
李淑贞
宋耐芳
段奋英
康希芝
郝纯兰
魏改祥
王保兰
王福兰
申显云
史秀梅
剥、改玉
霍完鱼
王凤兰
王晓娥
申荷籽
刘奶娥
李 青
周苏民
张钰明
霍爱梅
刘建华
李钦莲
阎林枫
韩保先
玛彩荷
赵春玉
魏巧凤
弓 琴
宋 萍
武桂亭
侯光坤
张瑞珍
程立真
程俊敏
李 红
贾珍兰
附 录
大事记
后 记
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神州尽舜尧  巾帼有英豪    ——深切怀念母亲陈舜英    我们的母亲陈舜英逝世已经23年了,在过去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是母亲的品德人格激励着我们克服了人生中的一次次困难障碍,是母亲的音容笑貌陪伴着我们战胜了长夜里的一个个噩梦惊魇。与许多革命家庭的老人一样,母亲生前从未在我们面前长篇大论地谈及自己的过去,特别是她的溘然病逝,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和遗憾。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母亲的人生轨迹,做一次追寻和探索吧。    家庭和童年时代    我们的母亲陈舜英,汉族,1912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她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们的曾外祖父名叫陈琦,曾在清朝政府的马尾海军学校教授国文,后到台湾做了私塾先生。甲午战争后,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他愤而返回福州,1929年去世。    我们的外祖父名叫陈训旭,早年留学日本。我们的外祖母方氏,12岁即会做诗,还曾结集付印。她是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方声洞的侄女。    我们的曾外祖母林氏,其家族是福州世家中所谓的凤池林(因居家地叫凤池坊而得名)。母亲的舅姥爷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他曾在历届政府中先后担任过法制局局长、司法总长、顾问等职。曾外祖母林氏有个堂弟叫林肇民,他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组织,在光复福州的战役中,立下了卓著战功。林肇民的亲弟弟林尹民在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中,“手持双枪,所向披靡,杀敌十余人,最后因寡不敌众,弹尽而死。”曾外祖母还有一个堂弟林觉民,1907年自费到日本留学,不久即参加了同盟会。在广州起义中,林觉民因伤重被俘。大堂之上,他慷慨陈词,激扬文字;狱中数日,他滴水不进,泰然自若。最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他就义前写的“与妻书”更成为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拜读和效仿的传世之作。林尹民、林觉民与方声洞一样,都是著名的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七十二烈士。    母亲在生前从未与我们谈及家里这些先辈族人的感人事迹。我们在近几年采访姨姨、舅舅时,从他们那平静的语气和恬淡的态度中,在拜谒林觉民故居、马尾海战纪念馆时,从那肃穆的气氛和凝重的氛围里,才逐渐揣摩体味到,当年这个忠厚传家的名门望族,这个满门忠烈的革命世家对母亲和她的同龄人的成长,有着多么深刻、多么久远的影响。    青少年时代    1922年前后,在北京中国银行总行任稽核科主任的外祖父将母亲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母亲先是在位于东铁匠胡同的师大附小读书,后来她考取了师大女附中。高中毕业后,母亲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平大学工学院,攻读纺织、漂染专业。1934年毕业后,母亲还曾去日本实习了半年。    母亲初到北京时,家境尚好,外祖父除了抚养自己一家人外,还尽力照顾其他亲戚。从1928年开始,外祖父屡遭失业的厄运,直至1942年病故。在那些年,外祖父家的经济状况日渐拮据,时常入不敷出。到了日伪时期,甚至吃的是混合面,就的是“撮堆”买的大捆菠菜熬的汤。母亲上大学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到有钱人家去当家庭教师。所得到的“束修”和学校颁发的奖学金,母亲除了交纳学费外,其余全都用来贴补家用。    母亲在大学读书期间,就是校园里爱国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她热心阅读进步书刊,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学习、宣传马列主义,积极靠近党的地下组织。1935年的中华大地,民族危机日深。此时正值母亲刚从北平大学工学院毕业不久,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留校任教和到美国深造的机会,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投身到工人群众之中,宣传、组织工人群众进行反迫害、反饥饿的斗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母亲深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了寻找党的组织,1935年夏至1936年夏,她到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北毛织厂当了工务员、技士,与许多工人师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母亲的老战友向厂里老工人问及母亲时,不少老师傅都还记得她,并能准确地指出当年母亲工作时的办公室。    由于当时太原的党组织遭到了敌人的破坏,母亲未能找到党的关系,她于1936年8月至1937年7月,转到河北省深县女子职业学校做教员。在此期间,她一方面在学生中广为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另一方面,她关心党的事业,自觉地省吃俭用,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尽可能多地挤出钱来资助学生的爱国运动。    “七七”事变后,局势恶化。在女子职业学校校长赵子岳的率领下,母亲和其他师生一道经石家庄辗转过娘子关,进入了山西省。1937年8月,母亲在太原由安子藩、温月梅两人介绍,经李葆华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候补期的正式党员。    P144-146

后记

《烽火巾帼》是在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县老促会)的精心策划和具体组织下,编著的一部讴歌辽县革命老区妇女翻身求解放、投身革命、踊跃拥军支前,为抗击日军侵略而英勇奋斗的史料集,是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一。    《烽火巾帼》较全面地反映了辽县妇女翻身求解放和投身抗日运动的风雨历程和光辉业绩。是还原妇女抗战历史的真实和传承后代的珍贵资料,也是重温历史、激励后人的生动教材。它将进一步增强人们以史为鉴,存史资政,奋发图强,开创未来的革命斗志,对教育世世代代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理念,将发挥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写此书首先感谢左权县委、左权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感谢左权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一班人为编著此书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左权县党史办、左权县县志办、左权县档案局、左权县妇联会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左权在京的皇甫束玉、杨蕴玉、赵培兰、李瑞英、侯香莲、申锐真、段存章等同志的谆谆教诲,并得到他们提供的部分非常珍贵的资料和照片。抗战时期在辽县工作7年,曾任4年女县委书记的杨蕴玉同志对编著该书非常重视,并将现存的相关资料全部提供给我们。赵培兰同志更给予了全力支持,她接到提纲后,当即把《我最钦佩的两位老师》文章寄来,并很认真地亲笔撰写了4800字的《十四岁的终生记忆》文稿发来邮箱。她十分关心本书的进展情况,还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她不顾耄耋之年,还帮助我们联系到抗战日寸期在辽县工作过的不少在京的女前辈和她们的子女。我们真的出自内心对她们的乐于奉献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深感由衷的钦佩。    我县原党史办主任程文华、邢晓寿同志以及远在河北沙河定居的左权籍张改朝同志都为本书提供了一部分有价值的文稿和资料。    康世忠同志曾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县老促会常务理事张基祥同志,尽管自己肩负着编著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的繁重任务,还挤出时间,对本书的编排及文稿进行了普审和修改。李来柱同志对全部书稿进行了校对。张浩同志认真地打印和排列了本书全部文稿。    本书的出版,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山西人民出版社提供了极大方便,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共左权县原县委书记、山西新闻出版局林玉平局长十分关注该书出版,从各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照顾。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部主任孔庆萍、装帧设计部主任谢成、印制部主任赵宏生及本书责编魏美荣等同志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对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本书编著出版的有关领导、单位和志士仁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见证人均已故去,有许多重要的、宝贵的资料已失去了抢救的机遇,使我们深感遗憾和内疚。即使现在收集的资料也很不系统,编排也很不规范,甚至还有不准确的地方。加之编者阅历、知识和能力所限,书中谬误和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在理解和包涵的同时,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5月

编辑推荐

皇甫建伟、宋保明编写的这本《烽火巾帼》搜集了抗日战争时期在左权县这块热土上,参加革命工作的近90位巾帼英杰(还有一些因资料缺失未能收录),尽管她们参加工作的时间先后不一,所从事的革命工作也各有不同,但她们都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谱写了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她们是民族的精华,是时代的先锋,是左权县的骄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烽火巾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