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闫爱萍 页数:28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关公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绵延至今的民俗事象。国外对于关公信仰的关注与研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国内则从20世纪80年代后,围绕关公信仰演进史做出了一批成果。这些成果多属史学范畴,限于历朝历代所留文献的梳理,主要依靠史料来研究关公信仰的历史脉络、信仰产生的原因等问题。多从文本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比较忽略关公信仰的活态传承现象,对于关公信仰与地方社会生活之间千丝万缕的勾连--即关公信仰的“在地化”研究,尤其少见。 《关公信仰与地方社会生活:以山西解州为中心的个案研究》对关帝故里的解州镇及常平村进行了详尽的个案考察。作者利用历史文献考证与田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考察关帝信仰传统的历史与现状、关帝故里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所拥有的其他信仰文化,也就是将关帝信仰文化现象置于当地社会生活整体历史变迁当中来给予具体的阐释。这类研究不仅为关公信仰研究领域提供一个个案的民俗志,而且是为研究中华文明历史上广泛流布的、具有文化统一认同意义的神灵信仰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该书以微见著,内容系统,逻辑严谨,资料丰富,多有创新,值得-读。
作者简介
闫爱萍,1975年生,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现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在《民俗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太原史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信仰和旅游文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关于选题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学术史回顾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第四节 田野历程第五节 论文框架和关键词的界定第二章 关公信仰演进史——官方与民间的建构过程第一节 关公信仰的产生:南北朝至唐代第二节 关公信仰的发展:宋元时期第三节 关公信仰的高潮:明清时期第四节 关公信仰的低沉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第三章 关帝灵光与常平村人生活第一节 盐池边上的关帝故里第二节 常平村人的历史记忆第三节 常平村人的日常生活秩序第四节 村落的源流、家族与生计第五节 村落信仰民俗之体系第四章 关公祭祀仪式: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表达第一节 清明节与中秋节:联村祭祀第二节 四月初八:关帝巡城第三节 六月二十四:关老爷过生日第四节 九月十三:金秋大祭第五节 关帝灵签第五章 关公信仰观念的复合性第一节 地方精英第二节 关氏后裔第三节 普通民众第四节 朝圣者第六章 关公信仰功能的历史承继与当代演变第一节 关公信仰的社会功能第二节 关公信仰功能的延伸:关公文化旅游结语田野日记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尽管在唐代关公信仰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关公的地位并不高。在社会上,关公与孔子、武成王等相比,甚至其影响远在诸葛亮之下。唐时,关公一度从祀于武成王庙,但是按照唐武庙之制,关公排在六十四名将之末,而且在武庙中的地位很不稳固,宋初曾被迁出。关公在三国至隋唐时期,他的神位还不高,信仰的面也不广。佛教禅宗北派创始人神秀曾在当阳玉泉山东的楞伽峰南麓建造大通禅寺,以关公为护法伽蓝神,传法二十余年。神秀晚年被武则天召请至长安,很得帝王礼敬,有“两京法主,三国帝师”之称,由他来推崇关公,自然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至唐末五代,关公的影响已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对关公的崇拜也从自觉性信仰演变为强制性服从,这是宗教神化关公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说明关公从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演变成了一位受人供奉、享受人间烟火的神灵。随着三国故事在唐代的流传,关公信仰到了唐末五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在家中悬挂关公神像的习俗,首先是在宫中,后来慢慢在民间也盛行起来。宋黄修复《益州名画录》卷中载:“赵忠义者,德玄子也。……蜀王知忠义妙于鬼神屋木,遂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于是忠义画自运材斫基,以致丹楹刻桷,皆役鬼神叠拱、下昂、地架一座。佛殿将欲起立。蜀王令内作都料看此画图,枋拱有准的否?都料对曰:‘此画复较一座,分明无欠。’其妙如此。”这段史料明确告诉我们,当时蜀中关公信仰是随着佛教传说而来的,我们试想,在当时的信息传播手段落后的情况下,蜀中社会对关公助建玉泉寺传说所悉知,这期间必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说明关公役鬼神创建玉泉寺的传说故事在社会上已经非常流行了。这充分说明四川一带盛行奉关羽像,而且也可能是后世民间张贴关公神像的起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