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新凤
内容概要
《经济转型期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研究》分为转型期的实际与探索、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山西省能源资源发展困境和环境制约分析、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山西省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路径选择、山西省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是一部为山西省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经济学专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经济转型期的实践与探索一、计划经济,“一切尽在掌握”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二、改革开放,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一)经济转型具有双重特征(二)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其他转型国家的区别第二章 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一、山西省自然资源和潜力(一)煤炭资源储量大,累计查明资源量居全国首位(二)煤层气资源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好(三)铝土矿资源储量全国第一,铁矿资源集中度较高(四)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五)土地资源山地丘陵多,地域差别悬殊二、山西省生态环境现状(一)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活COD排放量比重将近六成(二)大气环境仍属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污染负荷最大(三)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排放量减少(四)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支持系统在全国排倒数第一位三、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和现实发展(一)煤炭开发利用趋势分析(二)焦炭土业市场变动趋势(三)电力工业进展态势(四)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五)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六)铁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七)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四、山西能源消耗特征(一)山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二)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工业能源消费比重继续增加(三)工业节能步伐加?,社会领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四)能耗强度与全国水平差距大,电耗降幅低(五)各市之间能耗强度差别大,单位GDP能耗降幅提高第三章 山西能源资源发展困境和环境约束分析一、山西能源开发利用约東分析(一)不同采煤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二)煤炭开采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三)煤炭开采对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四)煤矸石堆存对环境的影响二、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发展困境分析(一)矿产资源约束从潜在变为现实(二)水资源短缺约束持续存在三、削减环境污染面临巨大压力第四章 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一、概念与内涵(一)资源承载力概念(二)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和定义(三)生态承载力概念二、矿产资源承载力(一)矿产资源产出率综合分析(二)煤炭资源承载力分析(三)铝土资源承载力分析(四)铁矿资源对钢铁工业承载力分析三、水资源承载力(一)水资源承载力指数(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四、土地资源承载力(一)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二)基于人粮关系的土地承载力评价五、大气环境承载力(一)研究思路(二)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三)环境承载力计算(四)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原因分析(五)环境承载力发展预测六、生态承载力(一)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二)生态承载力测算第五章 山西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路径选择一、节能减排(一)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2006—2007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原因分析(三)节能减排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四)情景分析节能潜力和目标的可达性(五)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和工程二、发展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概况(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综述(三)国内循环经济的实践(四)中国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情况(五)山西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六)山西省循环经济中期评估(七)山西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三、开展绿色GDP核算(一)GDP与绿色GDP(二)绿色GDP核算难点(三)绿色GDP在国外的实践(四)绿色GDP在国内的探索(五)山西省绿色GDP核算研究第六章 山西能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一、主要结论二、对策措施(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发展(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三)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进行区域功能规划(四)完善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环保收费改革(五)建立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六)改革政绩综合评价体系附录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