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绝招 反差建奇功-作文原理正解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管登高  页数:217  

前言

  作文没有方法,更没有规律,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最有力的根据是鲁迅的话:“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因此,不少语文老师认为学生作文只能通过多读和练习,漫无边际地感悟和摸索。  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事情,干起来无规律可循?真的有什么产品,做起来无方法可用吗?几千年,古今中外的文人大家写出那么多的经典杰作,鸿篇巨制,却没有规律、方法可讲,岂不是咄咄怪事?难道作文这件事情,我们要永远停留在感性认识(所谓“灵感”、“天才”、“经验”这类的阶段),而不能认识其内部性?  对任何事物,我们根本的思想路线都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发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主席的这一论断,早已被无数的事实证明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应该没有人怀疑。请注意,毛主席讲的是“一切事物”,当然也就包含了“作文”这件千古要事,所以说,“作文没规律,无方法”的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内容概要

  《作文有绝招 反差建奇功:作文原理正解》使用对象为初中八、九年级和高中学生。基于作者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探讨,《作文有绝招 反差建奇功:作文原理正解》也可是初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参考用书。  本教材分上下两编。  上编:作文原理正解。从作文的构思、立意到精采成文逐层递进,辅导同学们全面学习掌握作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巧。  上编是全书重心。分为四篇阐述举例。  第一篇确立作文大框架 基本原理十九讲——作文立意构思,布局谋篇的基本原理。  第二篇充实内容说规律情、景、事、理细端详——情、景、事、理四大要素的表现方法。  第三篇 人凭农裳马靠鞍 佳作更需巧打扮——作文的语吉训练及一些特色手法。  第四篇考场作文有模式抓住规律得分易——考场作文的模式和技巧  下编:作文精品分类鉴赏,成功秘诀条分缕析。为上编所谈基本原理和方法,提供翔实的作文样板。并切中要害地点评其成功的诀窍。

作者简介

  管登高老师,1945年生于山西临猗,山西省优秀中学校长。任校长20余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30余年。  曾从事《中学生文学报》、《科学导报·文学版》编辑工作数年,长于以下水作文指导学生,为学生修改作文更有独到的视角与功力。其文笔朴实而俏丽,细密而隽永,深沉而快捷,犀利而大气。  本书阐发的反差成文原理,切入点独特,自成一言,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上编 作文原理正解:反差成文第一篇 确立作文大框架基本原理十九讲第一讲 作文的基本原理——反差成文第二讲 千古名言看反差第三讲 由矛盾的普遍性谈“反差成文”第四讲 从“文”字的结构看“反差成文”第五讲 从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看“反差成文”的必要性第六讲 从语文课本中的“三卖”、“三听”、“三死”及“三记”等文谈“反差成文”的体现第七讲 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反差成文”原理的体现第八讲 怎样用“反差成文”原理构思作文第九讲 作文的四大要素“情、景、事、理”和谋篇布局都必须通过反差来表现第十讲 怎样用“反差成文”原理安排作文的结构第十一讲 “反差成文”原理,应该多层次、多方面灵活理解第十二讲 寓含反差的叙述往往能产生引人人胜的效果第十三讲 “反差成文”原理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第十四讲 中考作文“反差成文”之例第十五讲 “无巧不成书”与“反差成文”原理的关系第十六讲 生活实际中令人感动的反差实例第十七讲 怎样根据“反差成文”原理来积累素材第十八讲 运用反差成文原理作文时,一些卓有见地的思考方法(6则)第十九讲 两点说明和总结第二篇 充实内容说规律情景事理逐次谈第一讲 着意培养健康的感情掌握表达情感的方法——谈作文怎样传情第二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物描写的规律和技巧……第三篇 人凭衣裳马靠鞍,佳作更需巧打扮第四篇 考场作文有模式 抓住规律得分易下编 作文精品 分类鉴赏 成功秘诀展示分析第一讲 反差成文第二讲 家庭情结第三讲 校园浪花第四讲 社会百态第五讲 美哉,大自然第六讲 凡事华章第七讲 人间沧桑第八讲 细节生情第九讲 创新界面第十讲 巧改作文

章节摘录

  2.新诗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地上的街灯,反过来又把地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彼此反交错杂而写,构成一幅意境优美的夜景。又用天上街市的自由、完美、和谐,连天河阻隔的牛郎织女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想象,暗中与现实的黑暗恐怖形成很大反差,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诗。  郭小川的《青纱帐一甘蔗林》开头与“天”诗十分相似,帐林相织,而续写甘蔗林与青纱帐不同,最后又把两者同归一样美丽的国土,相同的战斗情怀,形成两者合一分-合的结构,同样的反差立文。  舒婷的《致橡树》像在用美丽爱情中的反差来解读优美诗文中反差的珍贵。爱情要美必然为你是你、我是我,“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优美的文章也必然是有“铜枝铁干”,又有“红硕的花果”,这才是伟大的真理。  也许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有的人》更能体现反差越强烈、诗文越有价值的道理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多大的反差啊!如果写成“有的人活着,他就还没死;有的人死了,他就不再活。”也许在一般人看来,这才是大实话,但还能成为诗吗?全诗7个小节,每节四行,全是一二行写活而已死的人,三四行写死而还活着的人,两种人生,两种境界,似为重复,却层层递进,惊醒世人,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效果。任谁读过都过目难忘。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许多短诗只有一句话,却因反差光彩照人。谨摘录点滴,以供佐证,不再分析。  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太阳穿一件朴素的光衣,白云却披了灿烂的裙裾。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3.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些古人的文章是怎样体现反差成文原理的,其中有的侧重记叙,有的侧重议论,有的侧重抒情。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祖、父皆因捕蛇而死,本人又几次险些因捕蛇丧命,道出捕蛇者命运的悲惨。然而,当作者要更换他的差使时,他竟然痛哭流涕,诉说不捕蛇的早死和捕蛇的安然自在,实在出人意料,反差很大,从而得出“苛政猛于虎”的结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作文有绝招 反差建奇功-作文原理正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