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

出版时间:2010年3月  出版社: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汗青  页数:312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篇稿子,字数不多,却写了好几年。最初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是因为前几年清明时分去袁督师坟上祭奠时,突然省起快到甲申年了,既而觉得三百多年前的那个甲申年,有不少事可以、也应该写上一写。写之初,脑子里对全篇的框架还比较清楚,大约是想把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644甲申年前后的一些关键的人和事说一下。但在下笔的时候,我没有按顺序写,只是按草拟的简单目录,以独立的人或事为单位一篇篇地写。写了几篇后,却逐渐发现要把甲申之变说清楚,很难不牵涉到崇祯朝之前的种种事端,尤其如士风及士人思想演变这类问题,甚至要把嘉靖、万历朝的一些人与事都牵扯进来,于是写着写着摊子越来越大,到最后不但所叙主题不甚统一,甚至连体例和文风都起了变化,以致前后所成诸篇的体例和风格很不统一。于是曾经有一段时间颇以此为难,不知道是该修改一下统一统全稿呢,还是推倒一部分重写。后来突然有一天想明白了,其实可以不管那么多的,只要把事儿写清楚,把想说的话都说了,体例和文风不一样就不一样了吧,当一个随笔集子就是了。于是我把稿子归成了上、下两卷,上卷写的大约是明朝士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政局、政体乃至对整个明帝国兴衰的影响,其中的人事自嘉靖起到南明弘光止;下篇则主要说的是崇祯朝的兵事,时间则大致集中在崇祯初和崇祯末。

内容概要

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    这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这一年里所发生的大事小事,几平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李自成进北京。明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身亡。吴三桂倒戈。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清顺治帝由盛京出发,定都北京。中自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自此后,神州无复汉衣冠长达三百年。明朝的灭亡,原因众多。清高宗乾隆则在他所撰的《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道:  “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本书就是把压在大明王朝这匹骆驼背上那个庞大的草堆,翻开来仔细拣看。也许,谁也无法说清楚是在哪一根稻草加上去之后,这匹庞大的骆驼终于倒了下去。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就是这些稻草,终于压垮了这匹骆驼……

作者简介

汗青
历史研究及古兵器研究收藏者。著有史论集《史说新语》,出版后曾在《南方周末》当月图书榜排行第一,在各门户网站论坛反响强烈。美国《纽约时报》在做“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专题时,采访的唯一一位中国历史研究者,刊登了他对郑和下西洋事件的观点及评论。

书籍目录

自序前言上卷 崩解之兆 第一章 天朝上国的荒唐  一、“票拟”和“批红”  二、大臣骂皇帝成了时尚  三、东林党和齐、楚、浙三党及阉党   第二章 蝴蝶的翅膀——明季士风   一、明代政制的转变与士风、党争   二、思想演变和士风之变   三、嘉靖朝“大礼议”中的皇帝和臣子们   四、皇权和阁权的政体之争   五、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   六、忠臣、能臣、庸臣、佞臣和正人君子   七、针对士人们的“殿廷杀人”的廷杖制度 第三章 东林党、  “阉党”和明清之际的党争    ——从定策风波及阮马公案看明季东林党人之失   一、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   二、定策风云与“史出马人”   三、五百年作者、有明一代唯一诗人之奸臣阮大铖   四、“留都防乱”公案   五、东林党关于“江左兴衰”的弥天大谎   六、为大明朝死节的奸臣烈士下卷 天崩地解 第一章 崇祯十七年缺失的朝贺 第二章 因欠饷而死的巡抚    ——粮饷、官兵和流寇 第三章 袁毛分案        ——袁崇焕“斩帅”及东江崩溃辨析   一、斩帅公案   二、斩帅是非和“尚方剑”   三、归降之由   四、斩帅与“己巳之变”及东江崩溃 第四章 清军破关和明军抗清将帅之死   一、袁崇焕和他的旗人后裔们   二、卢象升、杨嗣昌的“战”  “和”生死斗   三、周延儒笔墨退敌和崇祯大殿行刑 第五章 崇祯的南迁之议 第六章 山海关大战和神州易手  一、李白成的东进目的  二、不怕死、不为富贵曲的吴三桂  三、吴三桂和李自成的决裂  四、形势诡异的山海关大战  五、山海关之战和大顺失败、神州易手附录一 阮大铖人“钦定逆案”诸事考辨 ——自阮、魏争吏垣事看天启四年东林党祸及明季东林党之失附录二 关外建州遗事 之一:皇太极的淳朴  之二:皇太极的幽怨  之三:是谁偷了汉子

章节摘录

插图:相机剿灭,幸王速整虎旅,直入山海,首尾夹攻,逆贼可擒,京东西可传檄而定也。又仁义之师,首重安民,所发檄文最为严切,更祈令大军秋毫无犯,则民心服而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哉。”多尔衮从这封信中知道大顺军已经逼近山海关,颇为着急,万一山海关为大顺军占领,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于是清军开始继续急行军,甚至连饭都不吃,饿着肚子赶路。他军中有两个朝鲜人都分别记载了这个情况,《沈馆录》记载道:“达夜疾驰,人马饥渴,黄埃涨天,夜色如漆,人莫开眼,咫尺不辨……二十一日……饥过中后所、前屯卫、中前所,至关外十五里许,日已昏黑,屯兵不进,一昼夜之间行二百里矣。”《燃藜室记述》则说:“行五日,欲投宿于连山驿,吴三桂又送将官于九王,言贼兵已迫,愿促兵来救,九王闻即发行驰进……翌日又早发到关门外,相距十五里地,一昼夜盖行二百里云,翌日平明驻关外五里地。关门内烟尘涨天,炮声乱动而已。”四月二十一日晚,清八旗军到达山海关外。一场三个不同阵营之间,在战场上和庙堂中多方面进行的真正决战,即将开始。李白成也许是被此前攻陷北京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过于自大,认为在十几万大军的压力下吴三桂怕了,总之他轻易地相信了吴三桂的“谈判”,致使大顺军主力于四月十三日从北京出发后,十五日到密云,四月十七日才抵达永平,其间足足走了五天时间。之前在永平,李白成前锋就已经遭遇到了吴三桂的第一道防线,但这条防线基本是乡勇,轻易被击破。因为未见吴军主力,又加上吴三桂派来的六个当地士绅一再声称吴军“愿一见东宫而降”,所以李自成对前锋来报告乡勇拦路的情况并不在意,继续优哉游哉地一路前进,从永平到山海关,大顺军又足足走了四天。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十余万大军方才齐集山海关前十五里的七星寨。不过即使如此,李自成还是比多尔衮领先一步赶到了山海关。大顺军第一梯队四万多人,这时早已经在石河西遭遇到了吴三桂布下的第一道防线。这是由原山海关总兵高第大约一万人部队和临时招募的乡勇组成的混合军团,装备和战斗力都很差。

编辑推荐

《天崩地解:1644大变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亲历史,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去触摸历史。解明清300年不决之悬案,袁毛公案·阮马公案,东林党入的弥天大谎,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山海关前的生死博弈。当年明月·隆重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崩地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5条)

 
 

  •   喜欢明史,喜欢当年明月,喜欢他隆重推荐:解明清300年不决之悬案。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这一年里所发生的大事小事,几平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李自成进北京。明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缢身亡。吴三桂倒戈。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清顺治帝由盛京出发,定都北京。中自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自此后,神州无复汉衣冠长达三百年。明朝的灭亡,原因众多。清高宗乾隆则在他所撰的《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道: “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本书就是把压在大明王朝这匹骆驼背上那个庞大的草堆,翻开来仔细拣看。也许,谁也无法说清楚是在哪一根稻草加上去之后,这匹庞大的骆驼终于倒了下去。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就是这些稻草,终于压垮了这匹骆驼……
  •   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那一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李自成进京,崇祯缢死,明室倾覆,吴三桂倒戈,清入关。大事小事,几乎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

    本书旨在说清甲申之变,分析明朝灭亡的症结所在。书名虽为1644大变局,内容却涵盖明朝士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政局、政体,乃至民族兴亡、家园盛衰、文化嬗变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

    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明清易代这一剧烈的社会动荡,带给士人、朝臣的心灵冲击和精神创伤,进而探究支持他们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和思想根源。作者更踏足山海关大战古战场,绘制战场地形图,求索山海关大战的真实过程;解明清300年不决之悬案——分析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疑案;揭东林党人的弥天大谎;再现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山海关前的生死博弈……
  •   不错,不仅清楚了明王朝的灭亡,而且,说出来其毁灭的另一个原因,东林党人,也就是所谓的清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负作用
  •   很快就看完了。对明末这段了解的多了不少。书分几个部分,对南明、卢象升、袁崇焕、吴三桂、李自成的内容印象深刻,分析了不少人物行动动机。从前读历史读物从来没仔细了解过,读起来很好看。内容是分部分的,可以像看多集纪录片一样,分几次看完。
  •   如果崇祯没有那么要面子而且猜忌心没有那么重,袁崇焕就不会死了,袁崇焕不死的话清军可能就不会得逞了,也就不会有清末那么颓败的结局,但谁都会说,历史没有假设!士大夫的迂腐是明朝几代甚至更长时间历史积攒下来的一次清算!
  •   看了一大半,个人感觉里面对于一些如袁毛公案、东林党等问题阐述的颇为有理有据。而且关于其他学者的观点也有一些很有质量的回应。不是那种纯娱乐找噱头的书,但看起来不费力,行文也很不错。
  •   真是好书。对于明朝,真的是复杂的心情。那一个个皇帝,一群群大臣。怎么去说呢。皇帝是肯定有问题的,但大臣们好不到哪里去。
  •   中华帝国衰落,其实是从明王朝开始的,虽然有后来清朝的所谓康乾盛世,但衰落的种子在明王朝已经种下了,清王朝不过是继续苟延残喘罢了
  •   我是看了《史说新语》后开始关注这位作者的!他写的东西,让人看了明显会感觉到对历史有很深的专研!要比百家讲坛的某些人讲历史要可信的多!并且能够让人缠身一种深读历史的欲望!
  •   怪不得当年明月也会隆重推荐此书,实在是史家风范!
  •   全书围绕作者的几个论点,引述了大量的史实.将内容缓缓展开,叙述有理有据,绝不含糊。文笔流畅,读起来十分轻松,内容也引人入胜。对历史的细节慢慢剖析,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好书。
    喜欢作者的风格,还有一本《史说新语》想买,可惜已经找不到了。
  •   先断断续续的看了央视记录片,觉得勾起了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正巧看到了这本书,买来闲读,抽空儿看看,有点儿意思。当年明月的一贯风格
  •   好书!写得很好,把明末崇祯年代交代得很清楚,作者有大智慧!
  •   隐然有大家气度。只是思路有点散。正如作者所说,当做历史散文看不错。但建议有一个史学功底或者喜欢挖掘的朋友阅读。
  •   好书,讲述当年明月没讲的历史
  •   呜呼、我们的大明王朝。
  •   还没有开始看是冲当年明月的推荐买的,比较喜欢当年明月的书
  •   据说是当年明月推荐的!
    可是我没有感觉!
  •   和当年明月、雾满拦江一样,并非研习史学的专业人员,另类写史,史料很详尽,丝毫不亚于学究气的著作。
  •   真是一个大变局。
  •   喜欢看明清之间的历史,很有教育意义
  •   当年明月一直喜欢。不错的学习中
  •   喜欢当年明月的书,功底深厚,掷地有声
  •   当年明月讲的事就是很好看
  •   大变局,变就变在晚清,一场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书很生动,建议看看。
  •   明朝不亡国没有天理啊。官场太乱了。很多新鲜史料,第一次看到。
  •   看完明朝那些事 紧接着看这本书 很好
  •   原来只对明朝的表象失望,看晚这本书,对明朝的本质也更失望了
  •   价格很便宜,很喜欢看历史类的书籍,读史让人明智
  •   作者很渊博,引用了很多史料,很多观点都是以前我没接触过的,长见识了
  •   较为完整的再现了甲申之变的前后史实,对于南明的部分观点独到
  •   给老公买的,老公说很好
  •   只能说,总得来说还算不错……
    其实我这书看了开头就先扔一边,先去看别的书去了……
    看一会内容,就要看文章下面的一些解释……
    如果能通篇白话文,看起来容易点,相信会更好……
  •   汗青加油
  •   正文还没看,不过书的质量看起来很不错,绝对正版。本人比较喜欢历史,所以放在书架上慢慢欣赏。值得购买。
  •   1664年,中国历史上动荡的一年。
  •   书比想象中的要厚,内容分量够,印刷一般,这段历史总是让人心痛
  •   书写得很好,视角独特,了解了些不知道的历史
  •   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值得品味
  •   很好!历史很有兴趣
  •   了解历史的真相
  •   看点在考据之严密与所谓历史人物行为心理动机分析
  •   评级都不错,随便翻了翻,感觉挺好的,有历史厚度!
  •   孩子对历史很爱看,迫不及待看了很多
  •   正想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希望这本书会有所帮助。
  •   知道多一点历史
  •   作者的文风诙谐幽默,让你在阅读生涩的史料时不禁捧腹大笑。
  •   另一种风格了解明末清初,不错的史书,推荐阅读!
  •   读了一些段落,猛然发现此公的落笔很有点别类,他不按史书的窠臼予以阐发,却按照自己读史的思路信笔写来,对于杨慎评价的文字就忽然让人惊悚,看来读史的感受有时还真得跳出圈子之外。
  •   看它打折买的...评论也不错...希望是本好看的书
  •   正在看,了解了一下明代很多事件和制度。虽浅,但是很有帮助。
  •   讲得很细,很有嚼头,很有观点。
    不卖弄时下最流行的风趣,我很喜欢。价钱还便宜。值了。
  •   这个感觉像论文集,有史有料。
  •   适合普通阅读,轻松且深刻
  •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读
  •   挺好的一本书,发货很快,包装也不错
  •   看过中央台的记录片 1644,再来看这本书,内容会比记录片更详细丰富,有些地方还能再回味回味,不错
  •   好东西 只是为了积分
  •   假如将他作为文献资料读,理解会更透彻一些。
  •   角度很特别。
  •   看过明亡清兴60年 看看这个
  •   很好,文字清新!
  •   正在比较
  •   看了良久,心情不能平复,中华的黑暗概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   好书一本!详细写明末
  •   非常值得细细品读的书 受益匪浅
  •   价格便宜,质量还不错!
  •   书写的还不错,质量也不错,值得
  •   有些小八卦什么的,挺好玩的
  •   对明亡清兴顺不兴的关键节点1644,进行了深入解析,多方面考证,且文字不失幽默,值得一读的好书
  •   真是一本好书是
  •   还算有看法,不过感觉再怎么写,也超不过黄仁宇
  •   以这么优惠的价格买到这么好的书,值了
  •   特价卖一本,这类书比较多,不只看那一本,买这本比较便宜,就看一下,顶。
  •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事
  •   跟我在图书馆借的那本,一摸一样的
  •   很好看~~爱不惜手~~
  •   书写的很有可读性,对当时士人的批评还是很爽的
  •   在网络上看见这本书,我初始的感觉是与《明朝那些事儿》凑热闹的文章,作者汗青,名不见经传,应该是网络作者,虽然水平不一定差,但限于作者所占有的资料,应该是论述有可去之处,论据却不一定充分,读后才知道其实大谬不然,民间也有研究历史的高手。

    此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崩解之兆,主要述说1644年前明朝的情况,特别是从万历朝的怠工追述到嘉靖朝的情况,指出明朝灭亡的初兆已在嘉靖时显现出来,关键是从“议礼”开始的,作者说“议礼”不纯粹是礼仪和伦理道德问题,多少有着政治利益在其中。人们常常说及明朝敢于骂皇帝的士人精神,但是并没有把骂不骂皇帝、是不是逢迎皇帝的人品或道德问题与执政理念、政绩好坏的历史地位评价问题分清楚,对明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几乎就以《甲申三百年祭》归咎于腐败为准了。本书以对明季士风的分析入手,认为是士风问题造成明王朝的崩解覆亡。从“议礼”以后造成皇权大进而内阁权弱化,到后来对内阁选人唯以程朱理学要求的道德完人为标准而不以能力为标准,等到大顺军临城下,首辅居然无有一丝办法,束手而已。《崩解之兆》同时也分析论述明朝末期的党争是崩解的直接动因,阉党固然是坏人,而东林党因为党争把齐党、楚党、浙党几乎全驱到对立面阉党一边造成自己基本全军覆没,到崇祯死亡后在南明东林人还不忘党争界限使得可为的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东林党人也难辞其咎。此书下部分《天崩地解》叙说的经过,其过程许多人都比较熟悉,分析起来也无非崇祯刚愎自用、果于杀戮、自毁长城,朝臣互相倾轧、战和二策首鼠两端,以及对满清和起义军两面作战俱失等等,本书对袁崇焕着墨颇多,因为正是袁被磔死造成辽东关宁铁骑的离心而到最后吴三桂投降使满清失去最后的抵抗而长驱直入横扫九州。全书到三海关大战神州易手,天崩地解说完结束。文后两附录,其一为《阮大铖入“钦定逆案”诸事考辩——自阮、魏争吏垣事看天启四年东林党祸及明季东林党之失》,从阮大铖最后的结局上溯其出身与东林党人的矛盾证明虽为后人所赞扬的东林党人在国是上的大错;其二为《关外建州遗事》,主要从《满文老档》里说清朝开国的几件事情,包括三篇:《皇太极的淳朴》、《皇太极的幽怨》、《是谁偷了汉子》,也很有意思。

    此书是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29.8元。
  •   本书分成2部分,上部分写了明朝士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政局、政体乃至对整个明帝国兴衰的影响,下部写了崇祯朝的兵事。人物众多,事件繁杂,结构松散,读起比较困难,需要耐心。不过能够详细地了解明朝的政局,以及袁毛公案、阮马公案等300年不决之悬案。了解明朝一书足已。
  •   书中对袁崇焕诛毛文龙、吴三桂引清军狙击李自成、阮大铖以东林党以及后来在弘光朝马士英、阮大铖与复社诸名士的争斗,都提出了不同于史学界主流派的观点,而且旁引博证,考辨得甚为有据。读后如灌二两老酒,甚为惬意。
  •   公元1644年,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多事之秋,是一个“天崩地解”的年代。那一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灭亡,李自成进京,崇祯缢死,明室倾覆,吴三桂倒戈,清入关。大事小事,几乎每一件都足以让历史进程大大地改变。作者力争说清甲申之变,分析明朝灭亡的症结所在。书名虽为1644大变局,内容却涵盖明朝士风和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政局、政体,乃至民族兴亡、家园盛衰、文化嬗变的深远影响,发人深思。作者更多关注的是明清易代这一剧烈的社会动荡,带给士人、朝臣的心灵冲击和精神创伤,进而探究支持他们个人行为的内在因素和思想根源。解明清300年不决之悬案——分析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疑案;揭东林党人的弥天大谎;再现吴三桂、李自成、多尔衮山海关前的生死博弈……
  •   看完本书,我佩服作者的文采。厉害。
  •   老公说这本书写的很好,很值
  •   此书内容尚可读,亚马逊所配送书的新旧成色,则很值得俺去吐槽哩。书面有污痕,封面及封底的两道历历在目的长折痕,很影响看书的心情。十几元的书籍,懒得去退换了。
  •   汗青的这本《天崩地解》,平心而论,真好!以独特的视角为论点,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崇祯帝李自成等风云人物,鞭辟入理,句句实际,是本不错的明史小说。
  •   此书看了一遍,非常不错,作者也很幽默。
  •   汗青的书不错,用了心在写历史。
  •   很好的书,有作者自己的见解,不是拼凑的水注书。
  •   这几天大概的读了几页,唏嘘不已,近年来某些青年学者,为搏出位或是为吸引人人眼球,各种新鲜的史观层出不穷,着实令人惊讶,为了哗众取宠,不惜歪曲事实、污蔑先贤,本书中充斥了平心而论的词句,但全凭个人喜好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论,对樊树志、孟森、谢国桢等明史大家的研究成果则予以否定,在作者的笔下,马士英、周延儒、袁崇焕、祖大寿成为了忠心耿耿的忠臣,黄宗羲、刘宗周、史可法、... 阅读更多
  •   刚刚收到书了,急于拜读。不过书本看似比较旧了…………
  •   书是不错的书 就是太旧了,品相七成了都。唉~
  •   作者以史论史,对大量史料的剖析非常到位
  •   书不错,很喜欢,从另一个视角看的历史吧,比较看重史料而非语言表达,但绝不是说这本书的语言不那么易懂。感觉适合对明史有一定粗步了解的人看,不算普及读物。
  •   有深入的历史分析,也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小细节。大大加深了我对明朝历史的感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