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矛剑戟与战争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守义  页数:19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兵器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  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用一块石头去打碎另外一块石头,从中选出适用的石头;又用石头去砍斫所适用的树枝,这便制造出了我国最早的石器和木器工具。在原始社会里,劳动所使用的工具和自身防卫所使用的武器是不分的。恩格斯说:“根据所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和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又是武器。”(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5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因此,这些石器和木器,同时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兵器和木兵器。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时间横亘60多万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从大范围来看,我国古代兵器的发展分为石兵器、青铜兵器、铁兵器和古代火器四个阶段。  我国原始社会主要是石兵器。当然,也使用过竹木兵器。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他们采集石英和砂岩,也有少量燧石和水晶,经过初步加工后,制成带有锋利边缘或锐利矢锋的石器,这些石器既是劳动工具,又是自身防卫的武器。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在木棒顶端绑上经过加工的石块,制成了石矛、石斧等,并且发明了远射兵器——弓箭。“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他许多发明。”(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3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时候,人们大量使用经过精细磨制的石斧、石刀、石戈、石矛、石弹等石兵器以及石或骨制的矢镞。这些东西,用于生产则为工具,用于战斗则为兵器,兵器和工具依然是不分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发生了掠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从此,兵器从工具中独立出来,成为战争的一种特殊工具。我国古籍上关于“蚩尤造五兵”的传说,大概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具体反映。  大约从公元前2l世纪的夏代开始,我国兵器的发展进入了青铜兵器时期。所谓青铜兵器,就是用青铜制造的兵器。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为用这种合金制造的兵器颜色呈青灰色或青绿色,故名青铜兵器。我国青铜兵器时期是与我国青铜器时代相始终的,先后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占据战争舞台长达1600余年。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无论是国君还是诸侯,都是以战车的拥有量及其武器装备作为衡量一国军事强弱的重要标志。为了满足车战的需要,我国青铜兵器迅速发展起来。  从战国时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冶铁业迅速发展起来,铁兵器逐渐登上战争舞台。因此,从战国开始,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唐末火器出现为止,是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铁兵器时期。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为满足战争的需要,历代统治者生产出了大量质地优良、成本低廉的钢铁兵器。这些武器制造精湛,造型独特,杀伤力强,堪称世界兵器宝库中的瑰宝,显示了中国兵器发展史上的灿烂与辉煌。  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大约在晋代,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我国发明了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最迟到唐末,即10世纪初,我国火药被应用到军事上,发明了火器。火器的出现,掀开了我国兵器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从此,我国兵器的发展进入了古代火器时期。古代火器从五代十国开始,到清代鸦片战争止,前后长达900余年,在我国兵器发展史上,是古代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期。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开始大量输入西方枪炮,同时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制造近代枪炮。这样,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冷兵器逐渐缩小了在战争中的使用范围,逐渐被近代枪炮所取代。

内容概要

  《刀矛剑戟与战争》是一部中国的军事史和战争史图解,内容包括兵器的童年、青铜兵器的光辉、战车驰骋、钢铁兵器走上了战争舞台、甲胃春秋、涿鹿之战和蚩尤造兵、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古代兵器的“百科全书”——《武经总要》、古代的水军和战船、西方火器的引进和仿制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兵器的童年一、兵器与生产工具的分离二、涿鹿之战和蚩尤造兵三、后羿射九日的神话四、渔叉猎斧变刀矛第二章 青铜兵器的光辉一、青铜时代的兵器二、青铜兵器的种类三、孙武及其《孙子兵法》第三章 战车驰骋一、战车的起源二、车战时代三、车战阵法四、大型作战器械第四章 钢铁兵器走上了战争舞台一、钢铁兵器的出现二、钢铁兵器的多样化三、古代兵器的“百科全书”——《武经总要》四、经典战例第五章 甲胄春秋一、殷周甲胄二、秦甲类型三、汉代铁铠四、筒袖铠、祸裆铠和明光铠五、唐代铁铠第六章 铁骑纵横一、秦汉骑兵二、马稍代戟三、重甲骑兵与马镫四、铁铠轻骑五、疾如锥矢的骑战第七章 古代的水军和战船一、水军的起源二、古代战船三、战船的性能与装备四、水战攻防五、郑和七下西洋第八章 火器神威一、火药的发明二、原始火器三、元末明初的火铳四、西方火器的引进和仿制五、郑成功复台之战第九章 龙旗飘扬的舰队一、晚清海军的建立二、福州船政局与江南制造局三、晚清时期的中国巡洋舰四、中日甲午战争

章节摘录

  兵器与生产工具的分离  “守战之具,皆在民间”(《太公金匮》),原始兵器是由生产工具,特别是渔猎工具发展而来的。原始人用单体弓、石斧、飞石索等击杀各种动物以求生存,而当发生武力冲突的时候,便手持这些工具进行人与人的格斗。一旦这些工具沾上了同类的鲜血,原始生产工具向兵器的转化也就开始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必须集体群居,共同劳动,公平分配,没有剥削,没有利害冲突。人们在生产中使用的渔猎工具,虽有时也用作防身武器,但主要是对付野兽的伤害,而不是对付他人的侵袭。此时各部落联盟之间,在平时相隔一个中间地带,因而一般能相安而处。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也会因为争夺水源、草地等发生武力冲突。在武力冲突中,他们就拿起石斧、石刀、石镰等工具进行厮杀。于是,单纯用于生产劳动和防备野兽侵害的工具,便被当作厮杀的兵器使用了。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石斧、石刀、石锄、石锛、石镰、石镞、骨耜、穿孔斧和多孔石斧等工具较多地被制作和使用,使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定居成为可能,一些利益相同的氏族成员往往聚居于一处,形成了相对的聚落。于是最初的部落和部落联盟开始形成。这种社会组织形式,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社会组织形式不同。  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有些氏族部落开始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社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逐渐产生,部落之间的武力冲突已经带有掠夺财富的性质。随着武力冲突规模的扩大,就发展成为部落之间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单纯地利用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严酷的现实迫使人们进行改进和创新,于是,就出现了由少数人制作的和生产工具不同的兵器。兵器诞生的时间,也就是古史传说中的阪泉、涿鹿之战前后。传说中的“战神”蚩尤总是被描绘成兵器的创制者,在汉画像石上,他的头上有角,身上和手中佩持着各种兵器。其他如“黄帝之时,以玉为兵”、“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等记载,史不绝书,都暗示了这一重要转化完成的历史年代。  原始兵器是当时的人们用石、骨、竹、木等材料,仿造动物的角、爪、喙的形状制成的,它比天然或简单加工刮削而成的刀器和生产工具的杀伤力要大得多。这样,兵器就开始从一般生产工具中分离出来,进入它的童年时代。  涿鹿之战和蚩尤造兵  原始社会晚期的部落战争和战争中使用的武器,虽然在史书中缺乏准确的记载,但是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有关的典籍中,留下了一些可供探寻的线索。其中提到最多的是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据说北方以黄帝为首的黄帝部族,同南方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中的一块肥沃平原,在涿鹿一带发生了大战。  战争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本身也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早在原始社会中晚期,氏族部落之间就发生过为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以血亲复仇为目的的武装冲突。由于这类冲突尚不是以掠夺生产资料和从事阶级奴役为宗旨,所以它们并不是科学意义上的战争,而仅仅是战争的萌芽。但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其通称为“战争”。传说中的神农伐斧燧、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伐蚩尤的涿鹿之战、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的历史遗痕。其中涿鹿之战最具典型意义。  原始社会中晚期,在当时广袤的地域内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它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与此同时,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九黎部族(东夷集团的一支),也在其首领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涿鹿之战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据说蚩尤部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擅长角■。进入华北地区以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部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部族,并进而占据了炎帝部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炎帝部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黄帝部族求援。  黄帝部族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炎帝部族的请求,将势力推向东方。这样,便同正乘势向西推进的蚩尤部族在涿鹿地区遭遇了。当时蚩尤部族集结了所属的81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优势,所以,双方接触后,蚩尤部族倚仗人多势众、武器精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部族发起攻击。黄帝部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鹗等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部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河流上游的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部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适逢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这很适合来自东方多雨环境的蚩尤部族展开军事行动。所以在初战阶段,适合于晴天环境作战的黄帝部族处于不利地位,曾经九战而九败(九是虚数,形容次数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过去,天气放晴,这就给黄帝部族转败为胜提供了契机。黄帝部族把握战机,在玄女部族的支援下,向蚩尤部族发动反击。他们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乘蚩尤部族部众迷乱、害怕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部族进攻,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之野(冀州,今河北地区)擒杀其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部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战后,黄帝部族乘胜东进,一直进抵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封泰山”仪式后方才凯旋西归。同时在东夷中选择一位能服众的氏族首领少嗥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强迫东夷部族同华夏集团结为同盟。  这场“战争”的大致经过是由神话传说所透露的,因此更具体的细节已无从考察了。但是神话毕竟是历史的投影,它曲折地反映了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涿鹿之战堪称我国古代战争的滥觞。涿鹿之战中,黄帝部族之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在于其战争指导上比蚩尤部族高明。具体而言,即黄帝部族已开始注意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做好战争准备,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证明。在战争过程中,黄帝部族还善于争取同盟者,巧妙利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气候条件,果断地进行反击,从而一举击败强劲的对手,确立自己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相反,蚩尤部族尽管兵力雄厚,兵器装备优于对手,但由于一味迷信武力,加上连年对外扩张,“好战必亡”,已预先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在作战指导上,又缺乏对气候条件的应变能力,缺乏对黄帝部族的大规模反击的抵御准备,因而最终招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  这场大战持续时间之长,动员的力量之多,战斗之残酷和激烈,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涿鹿之战胜利后,以黄帝为首的北方氏族联盟巩固了在中原地区的地位,在通往华夏族形成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战争的胜利,更加牢固地确立了黄帝的领袖地位。这位远古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就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蚩尤在涿鹿之战中失败被杀,但是他的功绩并没有被人们遗忘。传说他曾发明了“五兵”,还传说他当时已掌握了用金属制作兵器的技能,似乎青铜时代最普遍使用的兵器如戈、矛、戟、殳等都是他发明的。在汉代画像石的图像中,常可以看到蚩尤的形象,他被画成似人非人的神兽形状,双手各执一件兵器,两足也各抓一件兵器,头上还顶着一件兵器,而在左右胁下各佩带一件兵器,总数仍是五件,以合于蚩尤发明“五兵”的数目。当然,这。种手足持兵器的蚩尤图像,是出于汉代艺术家的想象,但足以表明人们对这位兵器发明者的怀念。  除了制作“五兵”以外,蚩尤在古代还一直作为“军神”或者说是战争之神受人尊敬,在中国古代称战争之神为“兵主”。其实,在古史传说中,除了蚩尤战败被杀外,还有关于蚩尤命运的另一种传说,即涿鹿之战后,黄帝并未杀蚩尤,而是让他主兵,蚩尤后来成为“军神”,受到人们的称颂。《史记·五帝本纪》的注文所引的《龙鱼河图》中载,上天差遣玄女下凡传授黄帝兵符,才能制伏蚩尤,然后黄帝让蚩尤主兵,以制八方。后来蚩尤死了,天下大乱,黄帝又将蚩尤的画像送到各地,以表明他并没有死。人们以为蚩尤还活在人间,因此八方又臣服于黄帝。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之中的第三神就是“兵主”蚩尤。到了汉代,凡都城都立有蚩尤祠。西汉的都城长安立有蚩尤祠,东汉时的都城洛阳也立有蚩尤祠,而且可能与存放兵器的武库距离较近,当名将马严拜将军长史时,皇帝曾命令他“过武库,祭蚩尤”,可见当时命将出兵要祭“兵主”蚩尤。这种祭祀蚩尤的做法,在中国古代沿袭很久,直到唐代仍然保持着出兵祭蚩尤的习俗。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兵器与生产工具是怎样分离的吗?你想知道后羿射九日的神话究竟是怎样的吗?你想知道渔叉猎斧如何变刀矛的吗?你想知道战车的起源是什么吗?你想知道古代的水军和战船的发展历史吗?…… 通过阅读《刀矛剑戟与战争》,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刀矛剑戟与战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