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黄侯兴 页数:173
内容概要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作者简介
黄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教授。著有《郭沫若的文学道路》、《鲁迅——“民族魂”的象征》、《茅盾——“人生派”的大师》等。另有散文著作《北大九年》、《残破的世界》。
书籍目录
一 绍兴人文荟萃
二 听祖母讲故事
三 阿长与山海经
四 观看迎神赛会
五 百草园的乐趣
六 幼年启蒙教育
七 做孝子的难和险
八 出入当铺药店
九 走异路逃异地
十 东渡日本留学
十一 愤离仙台医专
十二 母亲送的礼物
十三 推崇摩罗诗人
十四 听太炎师讲学
十五 “木瓜之役”始末
十六 在辛亥大潮中
十七 新世纪的呐喊
结束语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提倡文艺运动的第一篇论文,竟是鼓吹摩罗诗派。在西方诸多文学流派中,鲁迅为什么把注意力首先集中于摩罗诗派呢?他在文章里作了解释。他认为,“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鲁迅还指出,这些摩罗诗人的作品,“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鲁迅早年从事文学活动,“别求新声于异邦”,所要寻求的是具有叛逆精神的诗人,他们“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他们所发出的“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的“新声”,同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是有着共鸣点的。鲁迅在文章里汲取了进化论中含有辩证因素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矛盾斗争才能实现。“平和为物,不见于人间。其强谓之平和者,不过战事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宁,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杀机之昉,与有生偕;平和之名,等于无有。”斗争是绝对的,平和是相对的。因此,鲁迅对摩罗派诗人的认同,是为了同那时神驰于唐虞之世的复古倾向作斗争。
编辑推荐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