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庆辉 页数:18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数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名人志士,其中有治国安邦、统揽天下的政治家,有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能诗善文、妙笔生花的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代不乏人。这些杰出人物,诞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活动于不同的阶级、阶层,体味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走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或勇武权变,或守静明达,或工于权术,或狂放不拘,或超拔婉约,或恣情率性……品味这些古代名人的人生哲学,于我们是很好的启迪与借鉴。 台湾扬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撷取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的个性人生,编辑出版了《中国人生丛书》。该社取得了其中六本书的授权,更名为《人生案例丛书》,包括:《机智人生——孙权》(原名为《孙权的人生哲学——机智人生》)、《守静人生——唐太宗》(原名为《唐太宗的人生哲学——守静人生》、《女权人生——武则天》(原名为 《武则天的人生哲学——女权人生》)、《诗酒人生——李白》《李白的人生哲学——诗酒人生》)、《婉约人生——李清照》(原名为《李清照的人生哲学——婉约人生》)、《率性人生——袁枚》(原名为《袁枚的人生哲学——率性人生》),予以出版,以飨读者。
书籍目录
引言上篇 走向皇位 第一章 入主后宫 一、自酿的苦酒 二、嫁祸于人 三、自己的队伍 四、废立会议 五、家事何必问外人 第二章 卧榻之侧的隐患 一、后妃之死 二、改立太子 三、一计杀三亲 四、武敏之的下场 第三章 大权在握 一、拱手皇帝 二、建言十二事 三、“大义灭亲” 四、神都摄政 第四章 天意与民意 一、天授圣图 二、佛的预言 三、志意如此中篇 吐故纳新 第五章 清除异己 一、两朝元老之死 二、消除隐患 三、清洗宗室 四、造密之风 五、酷吏政治 第六章 破除门阀政治 第七章 招贤纳士下篇 驾驭群臣 第八章 控制近臣 第九章 纳谏风度 第十章 忠臣治国 第十一章 女皇的心愿
章节摘录
书摘 高宗深深感到,武则天决非寻常女流,她的政见、她处理国事的能力都是颇为卓越的。高宗为有这样一个内助而高兴,但是,当他看到武则天那强烈的权势欲和千方百计地笼络人才、排除异己的时候,却也不无担心,他甚至惊恐地想到,照此下去,在他百年之后,大权落于谁手都未可知。于是,他企图削弱她,废掉她,但未能如愿。而今,武则天势力渐大,凭着他这么一个病弱的皇帝更是无能为力。他清醒地看到了形势的严峻,他服输了,他无法再与武则天匹敌。于是,他想到彻底地退却让权,由武则天独掌国政,自己图个清静,安逸地度过他的残年。 高宗把这个打算告知几个宰相,征求他们的意见。话刚出口,便受到郝处俊的强烈反对。郝处俊说:“《礼经》说:‘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帝与后,好比日与月,阳与阴,各有所主。外内和顺,阴阳谐调,国家才能治理。陛下不遵此道恐怕会上逆天理,下负民意。过去魏文帝曾有言,在他驾崩之后不许皇后临朝。现在陛下却想传位给天后,甚为不当,况且,大唐基业乃高祖、太宗二圣所开创,陛下理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怎能送予她呢?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平日,高宗对郝处俊的话是比较重视的,今见这个最信任的大臣第一个反对他向天后让权,也不禁想到,天后虽有威德,但毕竟是后宫之主,大唐姓李,不能姓武,先帝开创的基业应该代代相传,以至无穷。这时,中书侍郎李义琰等人也都说,处俊之言至忠,陛下应予采纳。高宗听信他们的话,不再考虑让权给天后的事,决计惮位给太子李弘。 李弘是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李弘性情仁孝,对大臣谦和自礼,威信较高。高宗很喜欢这个儿子。但武则天对自己的儿子却不怎么喜欢。这是因为太子李弘爱读《札记》,笃信“安上礼人,莫善于礼”、“不学礼,无以立”这一套说教,喜欢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缺少进取的勇气;此外,他过于仁慈,性格懦弱,这一点,与武则天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还有,太子弘从正统思想出发,不大支持她母亲执掌国政,认为这样有乖古礼,因此更失爱于武则天。 如果说在高宗准备禅让之前,武则天与儿子李弘的关系不好主要在于性情不和的话,那么,当李弘即将成为大唐新主之时,他们母子关系的紧张则完全在于政治上的对立。 问题是这样尖锐地摆在武则天面前:如果李弘继位,大唐继续姓李,她的雄心勃勃的政治抱负便要付诸东流。她决不满足于当一个位尊而无权的太后,也不愿仍然像现在这样与君主共执国政,她要独揽大权,她要君临天下,她要大唐姓武!她不能容忍除她以外的任何人承继君位,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在她看来,母子之情是制约于权力和政治的,如果母与子在权力的角逐中遭遇,那么,同样只有你死我活的争斗,舍此,决无其他选择。 于是就有了“合璧宫命案”。 合璧宫是高宗新营造的一座宫殿,建筑豪华,金碧辉煌,且配以假山池水,四方花卉,宛若仙境。一天,皇上皇后在合璧官与太子弘同赏歌舞,共赴盛宴,极尽欢乐。武则天还亲赐食物,以示慈爱。可是,就在这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太子弘突然死了。御医说,他得的是一种急腹症,因酒食过量所致。但是,深知内情的太监却心中有数:那夜晚,是他奉天后之命,在太子弘的醒酒酸梅汤中放了毒药。 太子弘之死使高宗怅然若失,精神恍惚,病情义加重了几分。不久另立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为皇太子。 李贤容貌俊秀,举止庄重,自幼喜欢读书,过目不忘,深得高宗喜爱。他曾对大臣说,李贤严于律己,不失为成就大业之材,如果其他几个儿子都能这样,大唐江山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后来李贤声望日高,武则天渐生嫉心,惟恐儿子会影响自己的大事。于是以李贤“颇好声色”予以警告,后又以谋反为名,将李贤废为庶人。 不久,庶人李贤被流放距京师两千三百里的巴州。李贤在巴州万念俱灰,精神抑郁,有感于朝廷之事和自己的遭遇,作了一首黄台歌词,词云: 种瓜黄台下, 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 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 四摘抱蔓归。 此词是李贤发自内心的声音,它倾吐了自己的痛苦,饱含了难以抑制的怨愤。不知何故,这首歌词竟不径而走,传到武则天耳中。武则天当然不会置若罔闻。她以“探视”为名,派人前往巴州,将李贤囚禁起来,逼令其自杀。就这样,哀叹“瓜熟子离离”的庶人李贤终于也如瓜儿离蔓,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四、神都摄政 公元683年十二月,五十六岁的高宗驾崩于东都贞观殿。七天后太子李哲在高宗灵柩前即位,更名为李显,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就是唐中宗。他性情柔顺,很惧怕他母亲,一切政事均归武则天裁决。 武则天成为太后之后的第一道措施是安抚宗室诸王,使他们安于现状而不制造事端;第二道措施是确定新皇帝的宰相班子,稳固中央政权;第三道措施是派得力将官加强全国各要地的镇守,以防不虞之事发生。 就在高宗去世后短短的十几天之内,武则天砍出三板斧,果断及时,井井有条,一下子就稳定了高宗去世后的内外局势,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统治力量。这不能不使朝野敬服。 就在武则天大刀阔斧,进一步独揽朝政的时候,她的儿子中宗皇帝却在那里大封国戚。 高宗去世的第二年春,中宗改年号为嗣圣元年,大赦天下,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将皇后之父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为豫州刺史。韦玄贞刚到职,韦皇后又请中宗皇帝再为其父加官。中宗应允,准备再提拔他的岳丈为尚书省长官侍中,进位宰相,还想授予他乳母的儿子五品官。但是,这道任命未能落实,反倒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首先是宰相裴炎进宫谏阻,劝皇上应因才赐官,勿私亲戚,以免引起朝野议论。中宗皇帝也许是因为初登帝位,对利害缺乏周密权衡,根本听不进裴炎的劝告。他很不满地说,他是一国之君,有权选官任人。韦玄贞是大唐国戚;把天下都给他也不算过分,赐一个侍中,有何不可? 裴炎碰了硬钉子,只好向太后武则天诉说。武则天听罢,心中燃起愤怒之火。她想,皇帝不过是刚登大位,尚未布政天下,却要大封亲戚,私树党羽,这样下去,大唐岂不是成了韦家的天下?韦玄贞既非元勋,又无奇能,不过一个小小的参军,有什么资格人朝当宰相?皇帝眼中只有韦家,把我这个皇太后置于何地?此儿既不争气,我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我可以立他,也可以废他,我决不能看着他一意孤行! 她对裴炎说:“皇上弄权,大臣理应谏阻,你做得对,难得你对大唐一片忠心。”同时,密向裴炎说出了废立之意,裴炎闻听,大吃一惊,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请太后宽恕。武则天正色道:“废立大事,岂能戏言?我意已决,你能否为我效力?” 裴炎人处朝中,深知武则天为人,他也敏锐地看到武则天并不满足于母临天下,她有着更为远大的意图。裴炎更知武则天的威势,他认识到,皇上不过在她的操纵之下,并无实权。今见武则天打定主意,他哪敢不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