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尺牍文学史

出版时间:1999-11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赵树功  页数:6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文学史研究自本世纪初发轫,至今已近百年。临届世纪末,重写文学史呼声嚣起,怎样写文学史,亦不乏高言阔论。然总其归途不外两类:一类尚客观,重描述;一类倡主观,重阐释。描述者,在作家生平和社会背景上多下笔墨;阐释者,则以文本诠释一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尺牍概说
第二章 从尺牍私人化的完成到第一个高峰
第三章 尺牍世用的黄金时代
第四章 尺牍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第五章 辉煌的时期(上)
第六章 辉煌的时期(下)
第七章 在辉煌余光中走向没落(上)
第八章 在辉煌余光中走向没落(下)
附录一 尺牍套语
附录二 引书要目
后记

章节摘录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予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弱,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秋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昭明文选》)。  这里透出的,有中国文人的耿介、敬业,而更为后人所不及的,则是他那种壮丽的人格魅力。在特定的时刻,并非临难不苟、临死不惜即是英雄,有时,能活下来,比拼却残躯轻身一掷更让人叹服。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辩难,为后人澄清了一个人生大课题: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能与死节者,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抒胸臆,袒真我,司马迁为中国尺牍开了先河。但他所表达的胸次,又远别于明清有些小品尺牍作家的性灵,二者比较,前者更宏阔,大气,是鲁迅所言的,受伤后舔一下伤口又上路的勇士,后者尽管对文以载道、对复古浪潮是个反动,却未免有自我赏识、小情绪嫌疑。  本书中的幽愤,后人多能感受,但对他何以要拒绝任安请他荐贤的善意,有些人在理解上似乎也仅局限于司马迁在为自己开脱。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尺牍文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条)

 
 

  •   书信的实用与美的结合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尺牍文化,拜读此书更得其精髓。
  •   集史料、文学、书法于一体的尺牍极有价值。
  •   写这本书,功夫不浅啊!
  •   不是很严谨的学术研究,但对丰富文学知识很有帮助
  •   比较学术性的,还不错。
  •   本人热爱书法,平时喜欢中国式书信与朋友交流,这本书提供了这方面的可靠资料,非常欣赏这本书,推荐!
  •   赵树功先生的真本书虽是学术著作,语言却透着一股洒脱劲儿,后记有一段写的很是感人!即使不做学问,拿来当散文读,也是很好的陶冶。推荐!
  •   可读性较强.其他网站已售缺.买一本看看.不错.
  •   很专门、很细致的文学史,当资料收藏可以,阅读兴趣不高。可能跟作者书中背后的文学史观相对陈旧有关系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