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全集(全8册)

出版时间:1996-12-1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岱年  页数:全八册  字数:376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为便于广大读者总览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成就,襄助学术界人士的研究工作,我社征得张先生的同意,出版了这部《张岱年全集》。本书分八卷,以作品的撰者时间为序,集入了止于1996年4月的张岱年先生的所有专著和文章。其中第一卷为论文;第二、三、四卷为专著;第五、六、七卷为论文;第八卷收入了序跋、读书札记、回忆文章。我们谨以该书的出版,表达对于张岱年先生及所有甘于苦寂和清贫而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界人士的敬意。

作者简介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沧县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1933年任清华大学助教,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78年起张岱年先生担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1979年中国哲学史学会成立,张先生被推为会长。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导师,桃李满天下。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不幸逝世,享年95岁。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
1909年5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献县。父亲张濂,光绪(1903年)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长兄张崧年(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对张岱年的学术道路选择产生了直接影响。1928年,张岱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933年大学毕业时,因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七·七”事变以后,清华大学南迁,他滞留北京,闭门著书。1943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聘为哲学讲师。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1951年晋升为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54年至1955年与冯友兰先生共同开讲新观点的“中国哲学史”课程,1956年至1957年写成《宋元明清哲学中提纲》。1957年以言陷入“反右”扩大化的网罗,五年后才恢复教学工作。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又遭受批判。自1957年至1967年十年间,不能正常地进行学术研究工作。1979年北大党委宣布1957年张岱年属于错划,恢复了名誉和待遇。197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招收硕士研究生,为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及“中国哲学史方法论” 课程。1982年又开始招收中国哲学中博士研究生,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末,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被推为会长。1989年改任名誉会长。1983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80年代将授课讲稿整理成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与《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又出版论文集《中国哲学发微》、《求真集》、《玄儒评林》、《文化与哲学》、《真与善的探索》、《思想·文化·道德》;又撰写了专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刘鄂培、钱耕森等学友建议编印文集,于是编印《张岱年文集》6卷。90年代河北人民出版社建议编印《张岱年全集》,收录1995年以前的论著, 共8卷。
在二十至三十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论思想,阐发了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显扬了中国人本思想,而且做出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解释社会人生的尝试。受张崧年“列宁、罗素与孔子,三流合一”思想的影响,张岱年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今后哲学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唯物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分析方法综合起来;在理论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三十年代中期至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形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1935-1936年,张岱年写成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以哲学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以显出中国哲学的系统条理,其较高的学术品位为学界所公认,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1942-1944年间,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论文(1931—1953)  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  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  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  破“唯我论”  “问题”  斯辟诺萨  知识论与客观方法  辩证法与生活  斯辟诺萨与庄子  哲学的前途  颜李之学——李恕谷逝世二百年纪念  辟“万物一体”  维也纳派的物理主义  辩证法的一贯  谭“理”  中国知论大要  关于新唯物论  相反与矛盾  论外界的实在  批评的精神与客观的态度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 道德之“变”与“常” 中国哲学中之非本体派 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本根”概念之解析 爱智 科学的哲学与唯物辩证法 逻辑解析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 中国思想源流 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 怀悌黑的教育哲学 关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 西化与创造——答沈昌晔先生 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 生活理想之四原则 老子补笺 评胡适的新著:《淮南王书》 《莫斯科对话:关于赤色哲学之讨论》一书的评介 评叶青《哲学问题》及《哲学到何处去》 评《十批判书》 评《新知言》 文化通诠 孔学平议 ……第二卷 专著 中国哲学大纲第三卷 专著 天人五论 张载——十一世纪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宋元明清哲学史提纲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第四卷 专著 中国唯物主义思想简史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第五卷 论文(1977—1984)第六卷 论文(1985—1989)第七卷 论文(1990—1995)第八卷 杂著 一、序跋 二、丛谈  三、回忆录

章节摘录

书摘    斯辟诺萨二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从此,他过着自食其力的艰苦生活,他的思想日益与世不同。由于他对正统犹太教不曾陈述过热烈的信仰,又不到犹太教堂去作礼拜,因而渐渐地有人怀疑他。他的两个旧同学又假意和他要好,探询他的意见,抓着一点证据。于是他被叫到教堂去,受到公开审判,他不肯屈服,遂被革出教门,市政当局迫令他离开城市。当时有一个虔诚的正统教信徒,企图在街上用短剑把他刺杀,幸而他避开了。此时他虽只有二十四岁,但已特立独行,坚卓自信,不为众言所摇动,能够勇敢地同传统迷信搏斗。    在反动势力的攻击下,斯氏避居于一个小村。1660年,他迁居于莱茵堡,藉磨擦镜片来维持生活。他对代嘉德哲学研究益深,而自己的哲学也渐渐地成熟起来。    1663年,斯氏移居邬儿堡(Voorburg)。1670年又迁往海牙,仍藉磨镜片维持生活。他的声望渐著了,已成一个有独特见解的哲学家。1673年,法兵侵入荷兰,法军统帅弓德亲王(Conde)对代嘉德哲学颇有兴趣,闻斯氏之名,函邀他到军中讨论哲学。但当他到军中的时候,弓德已回法国了。许多荷兰人因见他出入敌军,认为他是个奸细,于是,一些暴徒集合起来,包围了他的住屋。他以很大的勇气与镇静,说服了暴徒,使他们知道他无罪而散去。同年,德国的鲁德威西(Ludwig)王子,也因闻他之名,聘请他到海德巴格(Heidelberg)大学任哲学教授。他踌躇了好久,终于因恐官方机关有碍于思想的完全自由,而婉词谢绝,仍过他的清苦的磨镜片的生活,并专心写作他的大著《伦理学》。    1677年,斯氏因积劳过甚,罹不治的肺病,于2月21日逝世,年才四十有四。    斯氏终身不娶,过着孤独的清苦的生活。他为真理而奋斗,青年即被放逐,又两次遭遇危及生命的险境。但他独立不惧,磨而弥坚,历尽苦辛,以追求至善至乐的圆满生活。他的人格的崇高、纯洁、坚卓,真令人感动、钦佩!斯辟诺萨的哲学    神即自然  斯辟诺萨是近代第一个建立一元宇宙论的人。他认为实在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内部具有密切联系并有一定秩序的整体,这整体之外再没有什么东西。当时,上帝创世说盛行,奈端(Newton)既同意之,代嘉德在日记上也作过一个特别的记录,叙述他对于三个奇迹的信仰。即从无有中的创造,自由意志,及人格神。但斯辟诺萨却摈弃了外在的创世主的观念,否认超自然的神从无有中把世界创造出来的说法。他以为必须承认实在是一个整个的体系,是自足的,是自己以自己为基础的,并非一方是自然,一方是超自然的神;而是一个整个的实在世界,既是自然又是神。实际上,他是把自然抬高到神的地位,把自然叫做神,亦即承认自然是惟一的完全的自足的实在,所谓超自然者并无存留之余地。神即自然,是同一个完满的自在体。    本体,赋性,样法神或自然,斯辟诺萨又名之为本体。本体由赋性而成,是赋性的总体。“赋性”有二,一是“扩展”,一是“思想”。赋性各表现为许多的“样法”。样法又有无限的、有限的之别,无限的又有直接的、间接的之殊。斯氏与许多别的哲学家一样,觉得如不假定有一个独立自在、永存无限的实在,便不能解释一般经验中的不独立的暂时的有限的事事物物。因此,他认为必须假定有两种这样的实在,一是自在永存无限的物质力量,即“扩展”;一是自在永存无限的心意力量。即“思想”。这两者是不能相互还原、相互归并的,但叉不可认为是相互分离的,两者实构成一个体系,构成一个整体。斯氏把这个整体叫作本体,而把二者叫作赋性。其实,赋性与本体都是指的独立永存无限的实在,并不如普通的意见认为赋性是属于本体的,是本体的性质,而  本体是赋性的底基。在斯氏看来,本体只是赋性的体系,所以他常说“本体或赋性”。他虽只举了两种赋性,但他以为可能还有别的赋性,不过是人所不知的。如其有,也是本体的部分。    本体或神是绝对无限的,赋性在其自类中是无限的。每一赋性各有许多样法。物理世界的事事物物都是扩展的样法;一切心及心的经验便是思想的样法。样法不是赋性的外在产物,只是赋性表现的形态。本体与赋性亦名能动的自然(或无待的自然),众样法名为受动的自然(或有待的自然)。    动与有定  斯辟诺萨很注重宇宙之动的性质。整个宇宙或本体是一个动的体系,实在是动的不是静的,存在就是活动。每一赋性依其自己的规律表现出其全系列的事事物物。一切有限样法也都在发展变动之中。宇宙历程永无止息。斯氏又极力主张有定论。认为世间一切都是有定的.都遵循一定的规律,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是必然的,世界中无偶然之事。    知识论,斯辟诺萨分知识为三级,即意见、理性、直觉。意见是由感觉想象得来的知识,是片断的模糊的,其特点是把事物都看作分离的散漫的,没有察识到其间的联系。只有理性才能对事物的联系和规律有所理解。理性与意见有根本的不同,从对个别事物之观察,是抽绎不出规律的;规律之认识是理性的特殊作用。但理性知识也是不完全的,因为太抽象了,对宇宙不能进行通观,只有直觉才达到最高级的知识,达到对宇宙体系的整体的了解,这比抽象知识更为圆满更为丰富。此种知识,知者被吸入于对象之中而觉得自己与对象合而为一,不只是从外边观察而是直接觉察到对象的心脏跳动。不过,斯氏与神秘家不同,他并不主张完全用直觉代替理性,也不认为直觉与理性完全相异,而认为直觉是理性之最高成果。    人生哲学斯辟诺萨本是从人生的问题进行哲学的探讨的,他的根本意向在于发现何为至善及如何达到至善,所以他的人生哲学是他的思想精粹之所在。他先对情绪作精密的解析,认为有三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欲望、痛苦。当人与外物接触而受到外物的影响时,人的身体可能起三种变化,即生活力增高,生活力降低,或生活力无增无减。身体既起变化,心意同时便有所觉察。如生活力增高,便觉得快乐;如降低,便觉得痛苦;如不增不降,其所觉斯氏名之日欲望。斯氏又分情绪为两大类,即受动情绪与主动情绪。当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对外物无明晰的认识之时,其所有情绪是受动的,是受物的支配的。如果一种情绪纯粹由人的本性发出,则虽与外物有关涉,但对外物有明晰的观念,此种情绪是主动的。受动情绪有上述的快乐、痛苦、欲望三种;但主动情绪却只有快乐、欲望二者。没有痛苦的主动情绪,一切痛苦都是受外物支配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的情绪都是受动的,便是作了外物的奴隶,受了情绪的束缚,此种情形,斯氏谓之“人之羁缚”。如果达到了脱除受动情绪而只有主动情绪的境界,便是达到了“人之自由”。对达到此境界的人,斯氏谓之“自由人”。德行的进展与知识的进展是相联系的。受动情绪的阶段也即对外物无明晰观念的阶段,而主动情绪的阶段也即理性知识的阶段。如果对情绪及其产生原因的必然性有明切的了解,则受动情绪就自然消弭了,人便从羁缚中解放出来。由理性之知再进,达到直觉之知,便达到了人之圆满境界。在此境界,便觉得与神合一,与整个自然为一,获得了无上至乐,解脱了一切烦恼。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个人亦于此得到永生。但由“人之羁缚”达到“人之自由”,再进而达到人之圆满境界,都须经过极艰辛的努力。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自序今年(1996)元月,河北人民出版社派人来谈,建议出版《张岱年全集》,隆情雅意,我非常感谢!于是就已出版的“文集”六卷加以调整补充,重新编订,将30年代至40年代所写论文杂著编为第一卷;《中国哲学大纲》为第二卷;40年代至80年代所写专著为第三卷、第四卷;5O年代至80年代的论文编为第五卷、第六卷;将1990至1995年所发表的文章为第七卷;多年以来写的序文颇多,有许多序文不易找到了,而现在找得到的也有几十篇。这是“文集”六卷所未收的。近年以来,叉写了些读书札记、文史漫笔式的短文,再加工一些悼念及回忆的文章,合编为第八卷。我3O年代所发表的旧丈,自己只保存了一部分,其余散见于当时的报亨杂志。刘鄂培同志到几个图书馆搜求抄录,编为“文集”第一卷,备著勤劳,我至今铭感!“文集”由清华大学出板社出版,前后六卷。这次由两位责任编辑重新整理,按时间的顺序重新编排,细心校订,这都是我衷心感谢的!    自古迄今,名家全集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完全,这是势所必然。几十年来我所写的,有些不易找到了,不能编入了。今日我虽已届耄耋之年,而一息尚存,当更有所撰述,今后当另编续卷。    近十年来,我还主编了几本书,虽由我担任主编并最后定稿,却是由别的同志执笔撰写的,这些书都不收入本集。这类著作有:《中华的智慧》(由万立天、程宜山、陈来、刘笑敢执笔)、《中国文化传统简论》(姜厂辉执笔)、《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程宜山执笔)、《中国唯物论史》(刘鄂培、衷尔拒、  葛荣晋、羊洛生执笔)。本集仅将为这些书写的序文或前言收入,读者鉴之。1972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撰《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其中宋元明清哲学大部分章节以及两汉哲学小邯分章节是由我执笔的。因其为集体著作,故亦不收入此集。    我青年时期,正值国难深重,中华民族遭受非常严重的生存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更是野心勃勃、妄图吞并全中国。我和当时多数有志青年一样,萌发了爱国的激情,努力谋求救国之道。又考虑到自己性直才拙,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于是决定走学术救国的道路。从青年时起,我即对哲学深感兴趣,阅读了中国古代哲学典籍和一些西方哲学著作,常常思考一些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问题,常至忘寝忘食。30年代之初,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有些自己的见解,本拟撰写一本中国哲学史,这时冯友兰先生的巨著《中国哲学史》出版了,内容渊博精深。我读了很钦佩,于是放弃了撰写以人物为纲的哲学史的计划,而变更体裁,另写一部以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史。1935至1937年以两年之力写成五十多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内容展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体系,注重阐明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的确切含义,详述了中国哲学的各种理论问题的演变过程。这部书写成后,承冯友兰先生介绍给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接受了,但因战事关系未能付印。1943年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先生听说我写了此书,于是邀我到中国大学任教,将书稿印成讲义。新中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检查旧存纸型,发现了此书,于是在1958年正式刊印。    在研究中国哲学的同时,我对哲学理论问题也很感兴趣。在吾兄申府的指引之下,我阅读了英哲罗素的哲学著作,对罗素所要的分析。接着,我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著作。深深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一一当时称为唯物史观)的真理光辉所吸引。我认为辩证唯物论解决了西方近代哲学中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论,正确说明了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也解决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既肯定物质是本原的,又承认精神对于物质的能动作用。我将辩证唯物论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实用主义、新实在论、新黑格尔主义、生命哲学、突创进化论以及超人哲学等作了比较,肯定辩证唯物论高于现代其他各派哲学,肯定辩证唯物论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同时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但要宣扬辩证唯物论,也应继承、发扬中国固有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优良传统。1933年我著文说:“中国民族现值生死存亡之机,应付此种危难,必要有一种勇猛宏毅能应付危机的哲学。此哲学必不是西洋哲学之追随摹仿,而是中国固有的刚毅宏大的积极思想之复活,然又必不采新孔学或新墨学的彤态,而是一种新的创造。”(1934年1月天津《大公报·世界思潮》)1 936年又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哲学上一个可能的综合》(载1936年5月《国闻周报》),主张将辩证唯物论与逻辑分析方法及中国哲学关于人生理想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    30年代至40年代之初,熊十力先生著《新唯识论》,冯友兰先生著《新理学》,金岳霖先生著《论道》,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我读7这些著作,深佩诸先生好学深思、各成一家之言,亦想提出自己对哲学问题之所见。于是于1942至1944年间,将平日致思所得整理成为《哲学思维论》、《知实论》、《事理论》及《品德论》等论稿。《哲学思维论》论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律与形式逻辑思维三定律的关系。《知实论》从分析感觉经验推证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事理论》对“理在事中”的唯物观点作详细的论证。《品德论》提出兼重充实生命力与提高道德自觉的人生观。这些论稿,直抒胸臆,驰骋独立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但未免简略,不过是初步的探索而已。惜乎50年代以后,专门从事于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工作,后来又遭值困厄,对哲学理论问题存而不论了。(这些论稿迟至1988年以《真与善的探索》为题刊印出来。)但是我信持唯物论、赞同辩证法的基本态度是始终不变的。    从30年代初,我对文化问题也很感兴趣,强调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文化问题,我坚决反对全盘西化论,也反对文化保守主义,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我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我认为,中国文化在近代是落后了,必须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先进成就,但是也必须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具备文化进步的内在基础。我提出民族精神的问题,认为任何一个文明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东方,必有其延续不绝的民族精神。我提出,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可以用《周易大传》的两句话来表述,即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谓“自强不息”即是发扬自觉性、坚持前进的精神;所谓“厚德载物”即是以和为贵、宽容博厚的精神。我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称为“中华精神”。这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    以上略述平生志业,聊供读者参考。再一次对河北人民出版社表示衷心的谢意!                                                                   1996年2月

编辑推荐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当代德高望重的哲学大师。他一生淡泊明志,辛勤耕耘在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他为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传承,为哲学辩证唯物论的中国化、为中国未来的文化、哲学的发展,做了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岱年全集(全8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4条)

 
 

  •   下午,当当网送来《张岱年全集》八卷,精装本八册,大32开,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184。80元。此全集8月15日从当当网订购。订单号:2234572782
    2005年12月,因筹建泰安市和圣柳下惠研究院,结识清华大学刘鄂培教授,并承以所著《孟子选讲》相赠。刘先生提议今后可考虑学习研究张岱年先生的著作,不失为进入中国哲学领域的一个门径。2007年5月,又因筹办全国首届和圣柳下惠学术研讨会,结识安徽大学钱耕森教授。钱先生也提议学习张岱年先生的著作。今年5月,因从事于古代思想家史伯的研究,又邀请钱先生、清华大学教授羊涤生先生到河北临西讲学,并借机向二位先生问学。在此前后,先后读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2005年购于北京王府井中华书局门市部)、《中国哲学大纲》(2006年购于泰安文汇书店)两本大著(现分别收入《全集》第四、二卷),并做了一些笔记。
  •   张岱年先生是一代哲学大师,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有深刻独到的简介,本套书籍基本上囊括了先生一生大部分学术文章,读此书对了解一代大师的全部心路历程有着重大帮助
  •   张岱年先生的全集,封面古朴,价格优惠,开本适中,适合阅读。
  •   张岱年先生的全集,经典、全面。
  •   张岱年先生的主要作品都有了。
  •   喜欢张岱年先生的书 慢慢品读
  •   张老的书。我因为这套书,认识到了这个人,查资料,发现他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是齐名的,估计在学界的朋友都很了解他,而我孤陋寡闻之辈,最近才发现,因为他的书而认识作者本人,也算是对自己无知的救赎。说说这套书,书是96年版的,刚开始看到书的定价时,感叹定价太低,因为在现在的书市场,一套这样精装的套装书只要280多,令人惊讶,何况还是如此务实的大家,然而细读书的简介时,才知是96年版的,这才恍然大悟,在96年就要280多,280元在九六年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左右,而书的定价是死的,到现在也还是280元。距今16年,有些七八十年代的旧书,标价一元两元,现在都要当收藏的书卖了,要卖到20到30元,而这套书也是在当当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平均每本13元的话,一套也就一百零几块钱。爱书者本不能用钱来计算书的,但我还是学生,无收入来源,故此小人一番,望爱书者原谅!补充:可能是年代久远的原因,有些地方脱页了,情有可原,不是运输的时候弄掉的!
  •   偶然看到这套书,一直在等时机,后来竟然缺货了,再次有货时,赶紧入手。八本,很新,没想到96年的书还能保存得这么好,很赞,价格也很实惠。现在原价都很难买到了。买书也看缘分。
  •   跟踪了两个月,终于购得一套。接近绝版的著作,学术价值毋庸置疑。印制方面过得去,内页稍有开裂,问题不大。治中国哲学者必备
  •   很经典的书。内容没看装订很好。16年前的书不错。不过第二册书皮与内页脱开了,自己处理一下还行。110入手。划算那。
  •   这套书是不错的!
  •   做活动时买进的,划算,须慢慢研读
  •   这个商品不错,我喜欢
  •   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吧
  •   很好 很精美~!!
  •   好书 用心阅读
  •   虽然是压库的书,然而120的价格入手实乃读书人大幸啊
  •   终于得到。好东西,要珍惜。
  •   这个价格太好了,书品很好。
  •   大师经典,经久不衰。因为是九十年代的书,封面有少许灰尘,价格不错,推荐购买。
  •   挺好,基本的资料。
  •   挺好的,不过,价格偏高了
  •   终于得偿所愿,慢慢学习.
  •   张岱年先生也是中国近代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家,不过名气不及冯友兰、岳金霖、熊十力等人大。张先生在唯物辩证法方面很有心得,而且奠定了辩证法在中国研究的基础。张先生的观点与现在的主流辩证法教材基本相似,因此很多人读着感觉没有新意。但他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方面的见解还是值得一读的。
  •   张岱年先生的主要著作都有了。只是装帧差些。
  •   冯友兰有贞元六书,张岱年有天人五论。张的学养也是非常深厚了。书是精装,运送过程中的甩打导致几本脱页。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当当的包装真需要改进。
  •   一套好书,不过价格略高。
  •   读张岱老的书,可以打开哲学之门。
  •   不错的书,好好看。
  •   这方面的文章还是很好的,曹聚仁先生对张岱年的评价很高!
  •   送货速度太慢!也许是恰好赶上过年吧,等得我都有些着急了。张岱年写的东西,唉,没有太大的看头。
  •   包装有待改进!直接拿胶带粘在图书上!你们以为书是这样糟蹋的吗??!!!
  •   文笔优美,哲理深刻!非常值得一看的哲学书!
  •   书很好,不用多说的。想要的赶紧买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