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安意如 页数:232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再版序——如是我闻二○一一年,是我出道以来的第五年。是冥冥中的巧合亦是注定,我自己所看重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七本书,都在这一年内陆续进行再版。当你们翻开这一页,看到再版序言的时候,应该是二○一二年。一个传说中万事终结的年代,而乐观如你我,却不妨将其视作新的开始。这个启程,与世界磅礴澎湃、变革不断的大进程无关,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仪式。启程,是结束旧的情境也是接纳新的事物。印度有四句广为流传的圣言:“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让我们以此为念,学会释然,善待自己和他人。再版旧作,亦是一个面对自我、检点得失的过程。跳出既有的境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得失分明,悲欢俱现。些些诧异、喜悦,而又惭愧,还能回忆地起写这些文字时的细节和感受。于我这种对工作有偏执的人而言,再版的工作量实不亚于写一本新书,甚或更难。提升原先的境地,在既有的言语迷宫、思想密林里寻找出路,要取得突破比原先无知无畏辟出新道路更为不易。从准备到完成的过程,不是不辛劳的。一度累到抑郁,要靠中药来调理。这当中甘苦,业已沉淀于心,成为内心跋涉、成长的见证。我只是确定,我的书不会频繁地再版。五年是可以接受的时限,一个可以用来说面对的过程。再版亦绝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而已,必然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成为亲手烙上、不可否认的印记。不单是我,还有我身边所有参与此事的师长和朋友,我的好姐妹,你们一起为之努力付出,陪着我彻夜不眠。你们的出现,是我最大的福报。读者是聪明醒目的,一个作者,若是心存慢待读者之心,最终亦会被读者厌弃。每一本书,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新近出版的《日月》,对我而言,都有独特而警醒的意义。我无法去衡量孰轻孰重,亦不能为文字那端遥遥相望的你或他判断和定义价值,只可以坦坦荡荡地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生命如此短暂、无常,我们无需耗费光阴在无用之事上,既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书写,必然有深切触动的缘由。也希望这份感知,能与更多的人之间有共鸣。是有期许,亦无期许。文字修行,本就是这样凝聚,消散,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写作是最好的明辨自己的方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对人生的态度,内心是否慈悲深广,无法掩饰,无法巧言诡辩。即使短时间可以瞒天过海,日久亦必露出马脚。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无可避免带上面具,贴上身份标签,扮演各种角色,至少,我们在文字中应该活得更自在、真实和性情。故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是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不是要写出什么巨著。实而言之,一个不允许异见存在的时代,难以出现真正有传世价值的作品。当我认识到这点时,就更加心安理得地缩回到故纸堆里,与故人旧事相伴。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我的坚持,是年华流转,斯人渐老,而不忘春风词笔;是常怀赤子之心,写出的文字一定要有感情和味道。那些字句,它的感情如月明山涧,照亮荒芜,它的香气,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在光阴中浪荡,在故事中辗转,这些书的完成,如命中必然要行经的方向和地点,抵达之后,即落成为生命的驿站,我不断地与之告别,相会。这循环漫长的过程,绵无绝期。我知这不同于其他,此生必将钟情于这个轮回,一次次投入,不言倦怠。点亮文字,擦亮诗句。悄会故人,遥对旧事。骊山语罢清宵半,每次再会都有日见日新的感觉涌动。我知它们命力强盛,存在长远远胜于人。心深处,缱绻的光明和温暖。它们扶持着我,令我相信迢迢尘世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以诗词做舟筏,这温暖的依持。我多么庆幸自己一开始就能找到回归的契机,见证传统文化的深广和从容。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超然到不是忙碌浮躁的现代人,而是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信念,让我明白,人世会有许多波折,亦可以有很多选择。精神的困惑,究其本质并无不同,甚或,文明的演进,就是人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不断证得的成功。今人所经历的事情,前人必定已经经历过,此刻他们隐匿于光阴之中,微笑相看,默然不语。流浪在人间烟火里的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经历,而是看待得失的智慧和取舍的勇决。人生,梦如路长,若不明了这一点,千山踏破,亦只是画地为牢。我没有获得真正的平和与强大,还是会迷茫的,在每一个短暂微小的喜悦之后,继续烦恼不断,所以要不断书写,提出一个个问题和观点,不断去论证、解答。我依然会困惑纠结,自寻烦恼,但不会那么地绝望、孤独、无助。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答案一直在某个地方等我。到那个时候,也许真的可以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了吧。物质世界日复一日繁盛,不劳我等添砖加瓦。若一味沉迷,只会沦为拾荒者,劳碌倦累而少有所得。春归陌上,好时光总是翩若惊鸿。桃花映衬尘世荒芜,明月照亮千年孤独。一个人,命中真正的期许和惆怅,往往是无法用言语企及和抵达的,这是无常的缺憾,人力不可挽救。但我们终是孜孜不倦做着这样的事,不断期待,不断告白。以梦为马,夸父追日。要相信,内在的力量,深沉博大,向内探寻的渠道亦不曾消失,寻找到并开启它却需要合适机缘和方法。那些诗句辞章,是故人的心血印记,如星闪耀,如玉温润。那里有隐秘的桃源,无论重逢或告别,都是情意款款的感觉,仿佛,人生之丰裕慢缓,足堪挥洒,当中意境开阔清新,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我至今仍会忍不住将它们摘抄下来,在纸上落笔,心存窃喜和感怀,与之相对的过程,是一期一会,相知相许的美好。《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我们都渴望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让心柔软、从容下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念爱人或孩子,听一支悠扬的曲,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读一本契合心意的书,想着不久之后即将开始的旅行和相会。愿这些书,可以成为你柔软从容的助力。让你更懂得他人,珍爱自己。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
内容概要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的形象在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因为美人之美代表了人世间所有最高洁的事物,也因为美人之脆弱易损所蕴含的无常之感。
安意如在《美人何处》中,以古典与现代激荡的感性文笔,充满悲悯的情怀,再次演绎了那些曾经站在历史浪尖上的美人们的人生际遇。从褒姒、息妫,到鱼玄机、陈圆圆,“借光阴的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她们,如那唐朝的多情少年,花香脉脉,落英盈盈,唯树下不见伊人。”
作者简介
安意如
作家,古典诗词赏析独树一帜,影响广泛。因《人生若只如初见》,为众熟知。《日月》是其最新作品。私家标签:文字修行、避世之心、无常、远游、隐居、诗茶相契、西藏云南。
过往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惜春纪》
最新作品:《日月》
书籍目录
再版序——如是我闻
卷一?昔日欢
拱手江山讨你欢
偏爱几近毁灭
把余生都给了你
世界为你落了幕
一舞一江山
不如不遇倾城色
虚荣也要爱慕得好
为谁梳作半面妆
爱上的人是和尚
请带我去天涯海角
一宵冷雨葬名花
塞上牛羊空许约
卷二?今夜恋
暗香浮动月黄昏
将等待变成姿态
嫉妒是盏鹤顶红
关不住的爱情
第一流的狐狸精
画不出你的骨骼
清醒的高贵
海枯石烂也很快
将离
卷三?他年爱
嫁给你等于嫁给自己
她的事
各自须寻各自门
情结
思念
邂逅
明媚
温柔乡
那是你的手
绿腰
青丝
爱身
白净
幽浮香
玉足
欢颜
在心上,不在身旁
卷四?别事
劫,尽,飞灰
眷恋
美人何处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冷遇 起初,她唤他王;他,该唤她姒。 可慢着,姒,不过是她的姓。褒,也只是她的出生之地。历史留给女人的空间总是局促,像一场腾挪不开的舞蹈,低眉敛袖。即使一瞬间的张扬,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不可考的生卒、不可考的家乡而零落得一片清净。褒姒似乎已是女人里的幸运儿,她多多少少有姓、有籍,甚而有一段身世。 褒姒的传奇开始于周幽王的爹周宣王时期,当时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周国。”人人虑有变,未知应在哪里。宣王闷闷不乐,回到宫中听人奏道一位前朝宫女怀孕多年产下女婴,心知有异,招来询问。老宫女说夏桀时,有龙降于王庭,自称褒城二君,桀收龙涎藏之。到了先王时不慎打翻木椟,龙的涎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当时还是小女孩的她踏足其上,心有所感而受孕。为怕王怪罪,女婴已丢弃。 这当然又是鬼话,是为了说明褒姒是祸国妖物而敷衍出来的履历,不足信也。唯一可以相信的是褒姒是个弃婴,后来被褒城一户姓姒的人家收养。彼时的褒城,是今日陕西汉中的一片土地,以今日汉中与西安的距离,已难衡量褒城对国都镐京的遥望。总之,就在离国都不远的地方,就在周幽王登基三年的时候,褒国战败了。十几岁的养女褒姒,被氏族首领当做赎罪的礼物,献到宫廷来。 谁会想到,她的第一个亮相,宛然有平息国难、救氏族于一刻的凄美,以及,冷若冰霜。 这一年,正是公元前779年。 褒姒缓缓走进周王宫的时候,距离周朝开创已有两百多年。不是后来的每个君主都有周文王的仁厚、周武王的霸气,他们甚至没有了周穆王的浪漫。唐人诗中赞的“瑶池阿母绮窗开”的旖旎春光,再也没有出现过。朝中没有了周公、召公这样的贤臣,就是有也不得重用。 这就像历史的一个大翻盘,夏有姒履癸,商有伊帝辛,周有姬宫涅,三个末世之君有相似的荒谬,直让人怀疑他们彼此是不是互为前世今生。你看,桀的身边有妹喜,纣的身边有妲己,而幽的身边,有了褒姒。而这三个女人到达各自男人身边的途径,也奇迹般地神似,都是通过战争。桀伐有施氏,得喜;纣征有苏氏,得妲己;幽讨有褒国,得褒姒。 他们的相遇,似乎已经暗示着结局,他们将来的离散也会因为战争。 从此姬宫涅陷入一种魔咒中,他顷刻间爱上了这个不爱笑的美人。也许说爱是浅薄的,因为彼时他只看见她容颜美妙,身姿妖娆,却不晓得她不笑的容颜后藏着怎样的悲苦前因。他只是迷恋这个表情冷淡的女人,迷恋到死。
后记
二○一一年,是我出道以来的第五年。是冥冥中的巧合亦是注定,我自己所看重的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恩无邪》《观音》《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七本书,都在这一年内陆续进行再版。当你们翻开这一页,看到再版序言的时侯,应该是二○一二年。 一个传说中万事终结的年代,而乐观如你我,却不妨将其视做新的开始。这个启程,与世界磅礴澎湃、变革不断的大进程无关。是独属于自己的私密仪式。 启程,是结束旧的情境也是接纳新的事物。印度有四旬广为流传的圣言: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让我们以此为念,学会释然,善待自己和他人。 再版旧作,亦是一个面对自我、检点得失的过程。跳出既有的境地,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得失分明,悲欢俱现。些些诧异、喜悦,而又惭愧,还能回忆得起写这些文字时的细节和感受。 于我这种对工作有偏执的人而言,再版的工作量实不亚于写一本新书,甚或更难。提升原先的境地,在既有的言语迷宫、思想密林里寻找出路,要取得突破比原先无知无畏辟出新道路更为不易。 从准备到完成的过程,不是不辛劳的。一度累到抑郁,要靠中药来调理。这当中甘苦,业已沉淀于心,成为内心跋涉、成长的见证。我只是确定,我的书不会频繁地再版。五年是可以接受的时限,一个可以用来说面对的过程。 再版亦绝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新瓶装旧酒而已,必然要有新的内容补充进去,成为亲手烙上、不可否认的印记。不单是我,还有我身边所有参与此事的师长和朋友,我的好姐妹,你们一起为之努力付出。陪着我彻夜不眠。你们的出现,是我最大的福报。 读者是聪明醒目的,一个作者,若是心存慢待读者之心。最终亦会被读者厌弃。 每一本书,从《人生若只如初见》到新近出版的《日月》,对我而言,都有独特而警醒的意义。我无法去衡量孰轻孰重,亦不能为文字那端遥遥相望的你或他判断和定义价值,只可以坦坦荡荡地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生命如此短暂、无常,我们无需耗费光阴在无用之事上,既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去书写,必然有深切触动的缘由。也希望这份感知,能与更多的人之间有共鸣。 是有期许,亦无期许。文字修行,本就是这样凝聚。消散,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写作是最好的明辨自己的方法。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对人生的态度,内心是否慈悲深广,无法掩饰,无法巧言诡辩。即使短时间可以瞒天过海,日久亦必露出马脚。如果我们在现实中无可避免带上面具,贴上身份标签,扮演各种角色,至少。我们在文字中应该活得更自在、真实和性情。 故而,我对自己的要求,从不是文学上的地位和成就,不是要写出什么巨著。实而言之,一个不允许异见存在的时代,难以出现真正有传世价值的作品。当我认识到这点时,就更加心安理得地缩回到故纸堆里,与故人旧事相伴。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我的坚持,是年华流转,斯人渐老,而不忘春风词笔:是常怀赤子之心,写出的文字一定要有感情和味道。那些字句,它的感情如月明山涧,照亮荒芜,它的香气,似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在光阴中浪荡,在故事中辗转,这些书的完成,如命中必然要行经的方向和地点,抵达之后,即落成为生命的驿站,我不断地与之告别,相会。这循环漫长的过程,绵无绝期。我知这不同于其他,此生必将钟情于这个轮回,一次次投入,不言倦怠。 点亮文字,擦亮诗句。悄会故人,遥对旧事。骊山语罢清宵半,每次再会都有日见日新的感觉涌动。我知它们命力强盛,存在长远远胜于人。 心深处,缱绻的光明和温暖。它们扶持着我,令我相信迢迢尘世尽头,有光明守望,有归宿可栖。 以诗词做舟筏,这温暖的依持。我多么庆幸自己一开始就能找到回归的契机,见证传统文化的深广和从容。这并不是说,我已经超然到不是忙碌浮躁的现代人,而是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信念,让我明白,人世会有许多波折,亦可以有很多选择。精神的困惑,究其本质并无不同,甚或,文明的演进,就是人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时,不断证得的成功。今人所经历的事情,前人必定已经经历过,此刻他们隐匿于光阴之中,微笑相看,默然不语。 流浪在人间烟火里的我们,真正欠缺的,不是经历,而是看待得失的智慧和取舍的勇决。人生,梦如路长,若不明了这一点,千山踏破,亦只是画地为牢。 我没有获得真正的平和与强大,还是会迷茫的,在每一个短暂微小的喜悦之后,继续烦恼不断,所以要不断书写,提出一个个问题和观点,不断去论证、解答。我依然会困惑纠结,自寻烦恼,但不会那么地绝望、孤独、无助。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答案一直在某个地方等我。到那个时候,也许真的可以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了吧。 物质世界日复一日繁盛,不劳我等添砖加瓦。若一味沉迷,只会沦为拾荒者,劳碌倦累而少有所得。 春归陌上,好时光总是翩若惊鸿。桃花映衬尘世荒芜,明月照亮千年孤独。一个人,命中真正的期许和惆怅,往往是无法用言语企及和抵达的,这是无常的缺撼,人力不可挽救。但我们终是孜孜不倦做着这样的事,不断期待,不断告白。以梦为马,夸父追日。 要相信,内在的力量,深沉博大,向内探寻的渠道亦不曾消失,寻找到并开启它却需要合适机缘和方法。那些诗句辞章,是故人的心血印记,如星闪耀,如玉温润。那里有隐秘的桃源,无论重逢或告别,都是情意款款的感觉,仿佛,人生之丰裕慢缓,足堪挥洒,当中意境开阔清新,令人怦然心动,悠然神往。 我至今仍会忍不住将它们摘抄下来,在纸上落笔,心存窃喜和感怀,与之相对的过程,是一期一会,相知相许的美好。 《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每一个明媚书名,都牵连古今,昭示着不相忘的过往。那些诗句记号,代表曾行过的路,遇着的人事,感受过的感受,而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可视作过往的再现和重生。我们的人生是一帧慢慢显影的底片,真实而逼近虚空。 我们都渴望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让心柔软、从容下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想念爱人或孩子,听一支悠扬的曲,看一部喜欢的电影,读一本契合心意的书,想着不久之后即将开始的旅行和相会。愿这些书,可以成为你柔软从容的助力。让你更懂得他人,珍爱自己。 做一个心存古意的守望者,自得其乐,并不是众人以为的那么寂寞。关于处世、立身的智慧,林语堂先生有一段妙论,我深以为喜: “理想人物,应属一半有名,一半无名;懒惰中带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于穷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于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古玩也收藏一点,可是只够摆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很用功;学识颇广博,可是不成为任何专家;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是中国人所发现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若说野心,这是我日渐清晰,不肯磨灭的一点小野心。山河浩荡,岁月悠长。它令人愉悦,值得坚持。
编辑推荐
《美人何处(新版)》编辑推荐:古典诗词赏析第一人安意如,品读历代佳人的倾城际遇。美人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从褒姒、息妫,到鱼玄机、陈圆圆,“借光阴的红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她们。”没有世事的分繁杂绕,没有闲情的冗长抑郁,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即使是很古远很长久的过去,我仍然仿若身临其境,随主人公的悲喜而悲喜。而那些美丽的抑或悲凉的抑或伤痛的爱情,那些若水的女子们,也早已幻化成我心底的一支百合花,在晨曦的微光中,静谧的绽放。女人,有三种境界。贞烈女子,为男人活,为世俗活,视为下等境界。红颜祸水,倾国倾城,依靠男人的权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视为中等境界。传奇女子,有祸水的资质却兼济天下,有睥睨男人的智慧却知进退,让男人既受且怜,却万万不敢亵渎。视为上等境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