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永玉,高晶 编  页数:150  字数:100000  

前言

和睦,在现代汉语中具有融洽、协调、合作等意义。和睦作为一种思想和品德,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从现代的汉语中就能找出如“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为贵”等许多具有和谐精神的成语或俗语的载体。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把“和”与“睦”联系在一起。南朝梁代的周兴嗣就在他的《千字文》中写道:“上和下睦。”这里的“上、下”,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对上、对下”要“和”与“睦”,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对方方面面都要讲究“和”与“睦”。“和”与“睦”是相辅相成的,要“和”就要待人“睦”,有“睦”才有“和”。    “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将“睦”用于人际关系,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将会得到众人的信任;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用于外交,则既能维护世界的和平,又能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将共生共荣、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睦相处。    弘扬和睦相处的传统文化,就要家庭和睦,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那就为创建和谐社会构成了一个基本要素。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历来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道德,它对封建时代家庭和睦、国家稳定所起的作用已载史册。孔子所提倡的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人们应该身体力行。今天看来虽未必全对,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以及兄弟之间的友爱,依然应大力提倡,因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弘扬和睦相处的传统文化,就要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条件。中国俗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说,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创造愿望与创造才能和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权利。形成互助互爱,互相体谅,和谐相处的社会风尚,友好交往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目前,一些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面临着某些消极因素的侵蚀。规范道德行为和准则,不仅仅是一种人伦道德,更是一种社会公德,一种社会责任。只有传承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才能有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富国强的新景象。    现实生活中,难免有是非得失,多一分理解、宽容,便多一分宁静、和谐。大而言之,和谐可以使一个单位、团体、社会、一个民族更加团结,不断发展、进步;小而言之,和谐可以使一个人增加更多的内涵,拥有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已达数千年之久,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经久不灭的“中华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东亚地区,在历史上也曾广泛影响过欧洲等地区。今天,要使这种文化仍保持其持久活力,并去实现现实价值、去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入手,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一美德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内容概要

“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将“睦”用于人际关系,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将会得到众人的信任;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用于外交,则既能维护世界的和平,又能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将共生共荣、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睦相处。
于永玉、高晶编著的《睦·睦邻相处》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睦·睦邻相处》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巨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和平共处,天下太平
梁楚浇瓜
晋戎是一家
昭君出塞为和平
班超还疏勒
羊祜与陆抗保吴晋和睦
唐太宗爱护少数民族
唐朝和朝鲜和睦友好
汉唐时中国与日本和睦相处
种世衡不失信于羌
康熙善待少数民族
第二篇 君臣和官兵睦
君臣情谊深
唐太宗与群臣亲如一体
唐太宗敬重朝中老臣
唐高宗敬重三朝元老
宽厚的首长王建安
首长抬伤兵
王树声与官兵和睦相处
和谐的官兵情
第三篇 家和万事兴
孝义之门
庾衮治家
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弘扬杨氏的家风
李光进兄弟和睦
朱端朝的“和睦词”
敬重姐姐,严教儿孙
“兄弟和睦”树的来历
家和万事兴
李春彦孝老爱亲
许立鹏家和万事兴
李嘉诚崇尚家和兴旺
吴越商人齐心度危难
李士谦和亲睦邻
范仲淹设义庄
杨翥重睦乡邻
盛颐烧债券
吴宽重视乡亲
范文程与人和睦相处
仁义胡同的由来
郑明允与人和睦相交
彭玉麟睦邻重友
满汉民族和睦相处
竹林七贤和睦抚遗孤
第四篇 和睦相交见真情
傅抱石与陈之佛的莫逆之交
张际亮与姚莹患难与共
黄兴与孙中山的生死之交
章太炎与苏曼殊
冯玉祥与孙中山的“神交”
田汉与周信芳剧坛知己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昭君出塞为和平 王昭君(约公元前53-?),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关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的著名故事就是“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时,汉朝又繁盛了一个时期。当时,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之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彼此攻打不休。 在五个单于当中,其中一个名叫呼韩邪的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了,损伤了不少兵马。呼韩邪与大臣商量后,决定与汉朝和好,于是亲自带着部下到汉朝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朝见的单于,所以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的郊外去迎接他,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便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呼韩邪到了漠南。这时,匈奴正处于缺少粮食的时候,汉朝还送去了三万四千斛粮食。 对于汉朝的友好,呼韩邪单于非常感动,一心与汉朝和好。当西域各国听说匈奴与汉朝和好后,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后,他的儿子刘爽即位,是为汉元帝。没过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便开始侵犯西域各国,并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并把郅支单于杀了。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就稳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呼韩邪的请求。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要挑公主或宗室的女儿,但这次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呼韩邪。于是,汉元帝便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入皇宫,就好像鸟儿被关进了笼子一样,都巴望着有一天能被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遥远的匈奴去,却又都不乐意。 在这群宫女中,有个宫女名叫王嫱,也就是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为了自己不再禁锢于皇宫之中虚度终生,她毅然决定到匈奴去和亲。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而焦急呢,听到王昭君肯去,就将她的名字上报给汉元帝。汉元帝马上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位年轻美貌的妻子,自然是感激不尽。当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才发现王昭君原来是如此的美丽大方,多少还有点舍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在自己身边,可惜已经晚了。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后,越想越懊恼,便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画像来看。画像上的模样虽与她本人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美丽。 原来在宫女进宫后,通常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先由画工画像,将画像送到皇帝那里,由皇帝挑选。有个名叫毛延寿的画工,在给宫女画像时,宫女们都要送点礼物给他,让他将自己画得美一点。但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就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就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顶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匈奴,成为呼韩邪单于的阏氏。久而久之,她也慢慢习惯了匈奴的生活,与匈奴人相处得也很融洽。匈奴人都很喜欢她、尊敬她。 王昭君劝呼韩邪单于停止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人。从此以后,匈奴与汉朝之间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都没有发生战争。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出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关于昭君出塞,《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呼韩邪单于为能得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妻子,十分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王昭君远嫁匈奴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特意改元为“竟宁”,意为和平安宁。呼韩邪单于也将王昭君封为宁胡阏氏,意为胡汉友好的皇后。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与王昭君出塞,都反映了当时各族人民期望和平安宁的共同愿望与要求。 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又依据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习俗,改嫁给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后来,王昭君与雕陶莫皋又生有两女,长女名叫须卜居次,即须卜公主;小女名叫当于居次,即当于公主。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时,年龄大约20岁,估计在新莽年间(公元前9-23年)去世。据敦煌发现的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王昭君去世后,埋葬仪式是按照匈奴的习俗进行的,而且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焊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五百里铺金银胡瓶,下脚无处。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1年)也曾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昭君。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 昭君出塞后的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当时各地曾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有民间传说称,王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给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当与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时,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而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不一会儿,遍地就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天上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鸟、布谷鸟、喜鹊等,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无论昭君走到哪里,哪里都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水的地方,昭君每每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枞”。也就是说,昭君墓早晨如同一座山峰,中午如同一座鼎钟,黄昏时则如同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故事感悟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了后世的尊重。

编辑推荐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睦:睦邻相处》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睦”的内涵囊括进去。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