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永玉,武丽娜 编  页数:150  字数:100000  

前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关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美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

内容概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
这本《强(变法图强)》(作者于永玉、武丽娜)是其中一册。
《强(变法图强)》收录了《秦始皇一统行改革》、《田文镜锐意改革》、《孝庄应时革新稳政局》等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变法图强
 盘庚迁都以固社稷
 周公旦“明德慎罚”一改商风
 吴起“明法审令”旨在强兵
 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
 秦始皇一统行改革
 晁错议削藩痛厘祖制
 北魏孝文帝力推均田制
 李冲推行“三长制”
 宇文泰创建府兵制
 苏绰“六条诏书”说改革
 隋文帝锐意改革典章制度
 永贞年间的革新
 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王安石推行富国新法
 耶律楚材革新蒙古旧制
 张居正推陈出新学贵实用
 雍正革新稳政权
 田文镜锐意改革
第二篇 应时而变
 启弃禅让而行世袭
 鲁国推行初税亩
 郑子产铸刑鼎革新法制
 曹操改制
 唐初革新科举制
 松赞干布推行改革
 皇太极改行汉制安社稷
 孝庄应时革新稳政局
 洪仁□为改革谱“新篇”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维新变法
 孙中山创立共和政体
第三篇 因事而变
 大禹治水不随父法
 管仲“相地而衰征”
 李悝尽地力之教
 汉明帝禁民间厚葬
 改革陋俗的先贤
 冯太后推行班禄制
 北魏孝文帝说服群臣迁都
 刘晏改革财政
 杨炎推行两税法
 辽太宗力推“因俗而治”
 毕舁创造活字印刷术
 忽必烈改以农桑为立国之本
 崔述施政倡导争讼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秦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当中。秦国奴隶主操纵着国君废立的大权,使秦国国君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换代,在从秦躁公元年(公元前442年)到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的81年中,更换了八代君主,社会政治极不稳定。躁公之后的怀公,因被大臣兵围而自杀,一时间,王室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当时,秦国的东方是劲敌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从而夺走了秦国的河西之地,使秦国失去了东边的大河屏障。秦孝公即位后,经常追念先君霸主穆公“天子致伯,诸侯毕贺”的业绩,怀念献公“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 秦国的东方除了魏国之外,还有齐、楚、赵、韩、燕等几大强国,以及淮、泗之间的十几个小国。可以说,秦国地处西陲,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深为他国所轻视。 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首先下令求贤。在魏国无法施展抱负而到秦国的商鞅,通过太监景监引见,以强国之术面陈于孝公。孝公听后,非常高兴,任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富国强兵。商鞅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害于势”,必须“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商鞅开始了秦国的变法革新。 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至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新法,用以强化统治。 商鞅变法内容的主要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又“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二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商鞅的新法,赏罚分明,切合实际,加强了内部团结,整齐了秦国制度,把广大士民引向了耕战之路,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孝公八年,秦国围魏救赵,斩魏兵7000余级,攻占了河西之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初步显现出了商鞅相秦变法的强大威力。商鞅也由左庶长升为兼管军政的大良造。 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商鞅率领大军攻至魏国河东郡,攻克了魏国的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取得了可观的战果。次年,为进一步为战略东进作准备,秦国将首都从雍(今陕西凤翔)东迁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北)。这里靠近渭河,物产丰饶,便于交通及大河运输。远离旧都,又有利于摆脱旧贵族的传统势力,便于推行新法。 迁都数年后,秦国的国力日加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以后,秦国继续相机对魏国用兵。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商鞅利用魏军败于齐国之机,率兵伐魏,尽取河西之地。孝公非常高兴,封商鞅于商于十五邑,商鞅自此号称为商君。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商鞅在孝公支持下,主持了秦国的第二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变法内容是“为田开阡陌封疆”,即“废井田开阡陌”。 变法之前,秦国仍沿用古老的井田制。井田制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阶段,其形式是方块田,其实质是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原则下,平均分配使用土地。耕种者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井田制初行时,“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辨其野之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菜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余夫亦如之”。这种井田制,耕种时有公田、私田之分。公田是为公共开支而设,“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由集体或轮流耕种。劳动者耕作私田积极性较高,耕作公田则消极怠工,出现了“公作则迟,私作则速”的局面,经常发生“田野卒荒”的情况。 由于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井田之外私田的开垦,占有较多私田的人便成了新兴的地主,广大自耕农也要求合法占有和使用私田。原有的井田土地上的道路(阡陌)和田界(封疆)成了新兴地主和农民扩大土地耕种面积的障碍,井田制下的生产关系压抑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鞅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大胆地改变古制,全面废除井田制,打破阡陌、封疆的局限,承认土地私有。西汉董仲舒追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改革时说:“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收到了富国的良好效果。“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国富带来了兵强。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之后,秦国私有土地迅速发展,从而为土地兼并创造了条件。结果,“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加速了土地私有者的两极分化,新兴的地主阶级与农民及其新的生产关系由此产生,最终推动了秦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变法,是一次适应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事业,它革除了秦国旧田制的弊病,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使秦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关系优于东方六国,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秦国帝业之基。虽然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旧贵族酷杀,但由于他所制定的代表时代最进步的新法仍在实行,他所从事的改革事业仍在继续,最终使秦国在赢政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千秋功业。 大良造是一种官职名称。 战国时期,大良造为秦国的最高官职,掌握着军政大权,也被当做爵名。自秦国商鞅变法,以赏军功,共分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据考证,大良造与第十五级少上造均取“主上造之士”之意得名。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大良造便主要用做爵名。 汉代时期依然沿用大良造这一称号。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商鞅和白起都曾经担任过大良造这个职务。

编辑推荐

《巅峰阅读文库•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强:变法图强》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