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开国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曹瑞林  页数:288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1978年5月,我从野战部队选调到总参沈阳炮兵学院任教。教员们有一个口号:“要给学员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我当时没有一桶水,于是一边给学员舀水,一边抓紧蓄水。有名言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这是我读史的由来和背景。    中国,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形态跃然于世,始自秦,我读史自然也就从秦入手。读史中我发现,从始皇帝赢政意外驾崩引发宫变到大秦亡国,从陈胜、吴广率戍卒起义到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这是一段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是一段最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是秦统一后一次引人入胜的朝代更迭。    我像观察到恒星绚丽的爆发一样,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上中学时,学校曾安排我们到一家制镜厂参加劳动。我被分派到“选片”工序,任务是对已完成镀银的镜片进行筛选。好的镜片是平的,没有水纹和各种瑕疵。    阅读这段历史,想找到好的“镜片”是一种奢望。新中国建立背景和执政党性质,使史学家总是本着历史为政治和现实服务的原则,读者能见到的各种相关历史读本,几乎千篇一律只截取陈胜、吴广起义事件,聚焦和强调农民对统治者的阶级反抗。广大读者能看到的均是内容极不完整的“节选版”,造成我们视野的狭窄和局限。令人震撼的秦汉两朝更迭,大部分精彩内容被人为删节、尘封,我们只能窥其一斑而无缘观赏全豹。古代汉语的过度凝炼,又使我们对史籍原文望而却步。    赵高宫变后的修法,为后来的戍卒起义埋下种子,说明国家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由六国旧贵族和旧官吏领导的反秦联盟完成灭秦任务后,项羽因选择分封制而走入死胡同所付出的代价,证明了中央集权制和统一的巨大优势及内在力量。    被像橡皮泥一样“捏”过的历史,犹如有水纹和瑕疵的镜片,照出的“现实”必然是扭曲的。我以自己读史的经验认为,读者需要的是被还原的历史。然而,还原历史并非易事。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挖掘这段仅仅历时八年的历史,竟让我耗时三十余年。    恩格斯说过一句名言:“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    秦王朝和政变者赵高的悲剧,并不在于政变,而是继位者缺乏治国理政能力,于是,政变者赵高才会严苛修法,企图借助律法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灾难,就是这样发生的。    反秦旗帜是陈胜、吴广首先打出来的。确切地说,陈胜、吴广所领导的起义,是换防戍卒的一次“哗变”,因为参与起义的九百余人全部是已应征前往戍地渔阳途中误期的戍卒。    起因十分单纯和清楚,那就是换防途中遭遇连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无法按期到达,而误期到达就意味着——死。二世皇帝胡亥和实际执掌朝政的宦官赵高修订后的律法是这样规定的:“失期(不按时到达),法皆斩”(见《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即陈胜)。此前,始皇帝赢政在世时的相关法律规定是,在这种情形下误期到达只受轻微处罚(近似免责)。    胡亥是一个典型的傀儡皇帝,把换防时误期到达的处罚修订得如此严苛,可以肯定是宦官赵高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引起这场戍卒哗变的根源无疑是赵高。    秦王朝灭亡的命运,是在巨鹿之战项羽所率楚军打败秦军强悍的章邯兵团那一刻被注定的。章邯兵团差不多是秦王朝能够调动来对付起义军的全部兵马,因此可以说是王朝的“命门”所在。    其实,巨鹿之战秦军虽然被打败,但仍有二十余万作战能力很强的兵马。这又一次涉及到二世皇帝胡亥和实际执掌朝政的宦官赵高治国理政的能力。    胡亥和赵高完全不懂得,章邯兵团对于秦王朝的存亡具有怎样的意义。在需要安抚和增派兵力的时候,他们派使臣送去的却是皇帝胡亥的一封斥责诏书。赵高还打算派人就地逮捕主帅章邯,然后押解回成阳追究其渎职责任。而这一打算被他身边的人泄露出去,其结果只能是,逼迫章邯投降了本来与之不共戴天的楚军。    胡亥和赵高在处理章邯战败问题上的错误举措,无疑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的进程。而许多史学家却众口一词,把秦的灭亡牵强地归咎于此时已寿终正寝的秦始皇,只因为他曾是大秦的首任皇帝。    这段历史,以及接下来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两种社会基本制度优劣的无形较量,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启迪和回味。    1979年,我产生了挖掘这段被删节和尘封的历史以飨读者的冲动,并完成了构思。然后,像画家通常是从画素描入手进行创作积累一样,我开始利用教学之余勾勒史料中记载的一幕幕生动的片段。    本来如日中天的国运,竟被一个宦官、宠臣轻易地改变;项羽打下天下,却放弃了当皇帝的机会并全面恢复分封诸侯制,让我感叹了三十余年。    许多人都喜欢把狗当做宠物豢养,因为主人喜欢它们的忠诚和需要它们陪伴,几乎由于相同的原因,一些宦官受到历代君王的宠信。一个官阶并不高的宦官一般不会给国家带来多大危害,但如果领导者的选拔机制出了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项羽、韩信、陈胜、吴广,以及扶苏、蒙恬、李斯、章邯、卢绾等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至今让我着迷和难以忘怀,他们带给我强烈的感叹和太多的思考,并构成本书写作的动力。    定稿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吊丝南瓜被从瓜藤上摘下来,虽然形状并未有所改变,甚至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但它的生命似乎在被摘下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

内容概要

本书简介:从始皇帝赢政意外驾崩引发宫变到大泰亡国,从陈胜、吴广率戍卒起义到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这是一段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历史,是一段最让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是秦统一后一次引人入胜的朝代更迭。
谁曾料到,竟是一位有着贪财好色爱喝酒不良记录的基层小吏,大秦王朝的泗水亭长——刘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大汉王朝,实现了百姓企盼已久的安定和繁荣,而且,汉朝刘氏天下竞长达四百余年。
本书由曹瑞林所著。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始皇帝驾崩与宫变
第一章 始皇帝病危
1.琅琊台情结
2.海边捡到的帛书
3.都是巨鱼惹的祸
第二章 沙丘宫变
4.始皇帝驾崩行宫
5.赵高擅自换太子
6.李斯的仓鼠心理
7.太子遭假玺书赐死
第三章 赵高执掌朝政
8.发丧和登基大典
9.宫中掀起巨澜
10.李斯案
11.换防戍卒造反
12.胡亥主持座谈会
第二篇 反秦起义浪潮
第四章 刘邦,被起义
13.无法完成的押送任务
14.身世和第一份工作
15.偶遇婚姻机缘
16.被推举为沛县县令
第五章 项氏叔侄起兵江东
17.路遇皇帝出巡
18.项羽的少年时代
19.杀郡守叔侄起事
20.奉假诏渡江西进
第六章 戍卒们的悲剧
21.建国和称王
22.进军秦都成阳
23.遭遇秦军凶悍兵团
第七章 薛城会议
24.刘县令被挖墙脚
25.项梁军遭遇被收编
26.共商建国大计
第八章 遭偷营,项梁殒命
27.救援齐国
28.李由之死
29.项梁遭秦军偷营
第九章 救援变为决战
30.发兵前,怀王许诺
31.杀宋义,项羽重掌兵权
32.救巨鹿,楚秦决战
第三篇 秦王朝陷入危局
第十章 军队,国之柱石
33.章 邯走投无路
34.楚军洹南受降
第十一章 赵高密令弑君
35.胡亥皇帝被自杀
36.王储子婴诱杀赵高
第十二章 起义军剑指咸阳
37.二十余万降军遇害
38.刘邦边进军边扩军
39.张良献计智取关隘
40.秦王朝灭亡
41.大人们的“抓周”游戏
第四篇 诸侯间的纷争
第十三章 刘邦赴鸿门请罪
42.刘邦被下属打“小报告”
43.项伯通风报信
44.鸿门宴
第十四章 楚军纵兵咸阳宫
45.繁华之都——成阳
46.三百里宫阙
47.大军入城,无人喝彩
第十五章 分封诸侯
48.历史又走到十字路口
49.依依惜别的日子
第十六章 不甘于蛰居一隅
50.汉王刘邦的烦恼
51.韩信的出走秀
52.汉王筑坛拜将
第十七章 汉军东征
53.兵者,诡道也
54.历史上演相似一幕
第十八章 分封引发的纷争
55.诸侯们争夺地盘
56.霸王的难题:先打哪只“鸟”?
57.陈平辞楚归汉
第五篇 楚汉战争
第十九章 夺取西楚都城
58.出师要有名
59.楚汉首次交锋
60.汉王死里逃生
61.主帅魏豹投靠西楚
第二十章 荥阳拉锯战
62.征讨叛将魏豹
63.荥阳保卫战
64.策反与离间
65.假投降,荥阳失守
66.汉军行辕会议
第二十一章 开辟北方战场
67.韩信率军北征赵国
68.向敌国谋士问计
69.刘邦成出局之“鼠”
70.韩信突袭齐国
第二十二章 议租
71.汉王霸王隔涧对峙
72.西楚使者策反韩信
73.为救父,汉王欲罢兵
第六篇 大汉开国
第二十三章 汉王背信毁约
74.失约固陵会战
75.大决战序幕
76.诱敌
第二十四章 垓下大决战
77.西楚军陷入重围
78.霸王别姬
79.突出重围
80.无颜见江东父老
第二十五章 解决韩信问题
81.韩信被“荣归”故里
82.窝藏敌将韩信遭囚
8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二十六章 新王朝的内忧外患
84.匈奴原是自家人
85.高祖御驾征匈奴
86.解决彭越和英布问题
87.另一个诸侯王韩信
88.弄巧成拙,卢绾投敌
第二十七章 大结局
89.汉营主要人物
90.原西楚部分人物
91.后宫人物
92.新生代人物
附录一:注释
附录二:秦汉两朝更迭
主要历史事件
附录三: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始皇帝病危    1.琅琊台情结    在结束东南巡视返回都城咸阳的中途,大秦国始皇帝赢政病倒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他躺在名为“韫椋车”的銮舆中,无奈地忍受着病痛和颠簸的双重折磨。    对于因海水打湿衣服引起的外感风寒,他起初并没有把这种常有的头疼脑热当回事儿,甚至不肯服用随驾御医开出的药。但此刻,他却不得不对自己是否会“驾崩”作出风险评估——难道自己寿限已到,或者东南方向的紫气作祟使自己折寿?    现在的情况是,他既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这虽然有利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减少矛盾,然而一旦出现三长两短,大秦的最高权力将出现真空。可是,真到该安排后事的时候了吗?一路上,赢政不断评估着自己驾崩的风险,同时也在思考下诏指定继位太子的必要性和时机。    始皇帝乘坐的銮舆由六匹毛色几乎一样的马牵引,太仆亲自驾驭。中尉掌管的兵马充当护卫和仪仗队。车队中,有两辆銮舆完全一样,这是防范行刺的一种安全措施,它们只是在内部被分为主车和副车。銮舆上有许多华丽的装饰,彰显天子的地位和权势。韫椋车内很宽敞,有一张无腿的卧榻,有两张无腿但有靠背的座椅。    此刻,车队离开琅琊台不久,正朝着都城咸阳方向疾驶。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令赵高,在心里嗔怪着皇上:如果不是您的琅琊台情结,病倒的事就不会发生!    车队是公元前210年十月七日离开咸阳前往东南各郡的,这是秦统一天下后始皇帝赢政的第五次出巡。出巡,是赴外埠流动办公的形式,皇帝和随行大臣走到哪里,朝堂就设在哪里。    这次出巡,是由于负责观星云的官吏说东南方向出现紫气,即天子之气。其他王者的可能出现,意味着始皇帝的权位受到严重挑战和威胁,事关生死。也就是说,始皇帝赢政这次是为了排除危及权位的隐患而出巡的。    随驾出巡的大臣有李斯、赵高、上卿蒙毅(要特别注意这个人),以及御史大夫、奉常、宗正、少府等。随行人员的一大特色是,博士和方士众多,这显然与此次出巡的任务有关。右丞相冯去疾留守都城。少公子胡亥,起初并不在出巡随行人员名单之列,是即将出发前恳求父皇带上他而临时增加的。    农历十月,是秦历法中一年的首月,透过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看出赢政对这次出巡的重视。此时的北方已经进入冬季,当结束在东南方的巡视归来时,正好躲过了北方的寒冬。    史籍详细记录了赢政这次出巡的足迹所至:首站经蓝田、商县出武关,沿汉水抵达九嶷山。在那里祭祀了安葬于此的上古三位著名帝王中的虞舜(名重华)。祭祀先帝人祖,意在祈求先祖神灵的保佑。只有受到先祖的庇佑,权位才会稳固安然。行程的安排,还与始皇帝赢政崇尚古代帝王有很大关系。他喜欢与古帝王比功绩、成就,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而事实似乎也如此。    以“皇帝”作为帝国首脑的名号,始自秦。是天下统一后,曾称为秦王的赢政在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以及众多博士们建议方案的基础上敲定的,采用了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组合而成,这一名号后来被历代君王所喜欢和沿用。    这是一个前无古人、万象更新的时代,一切都从无到有:皇帝颁布的文告称为“制”,皇帝下达的命令称为“诏”,皇帝去世称为“崩”,皇帝自称为“朕”。    行程的第二站是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登临庐山,这里遗存有上古另一位著名帝王夏禹(名:文命)治水时留下的记功石刻。夏禹又被称为大禹,因科学治理水患而闻名天下。    负责观星云的官吏最后把有紫气出现的东南方向,锁定为金陵、朱方、云阳、剡山一带。解决“天子之气”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设法破坏被锁定区域的风水。    根据随行博士和方士们群策群力拿出的意见,始皇帝派人在虎踞龙盘的金陵凿断其北山龙脉,以绝王者产生之根源,并将金陵改称秣陵,取其贬低之意;在朱方,毁坏风水眼——京岘南坑,并将朱方改名为丹徒;在云阳,凿断其北岗,并把本来的直道改为曲折的弯路,同时将地名改为曲阿;在剡山上,挖一个巨大的坑,以破坏龙之穴位,并将剡山改名为剡坑山……    解决了紫气问题,始皇帝赢政长舒一口气,心情变得豁然开朗起来。天子之气问题,不同于解决一般政务或民生问题,这是一场巩固皇帝权位的无形战斗,是事关君王生死的较量。    车队重新上路,弃车登舟沿长江顺流而下抵达会稽郡郡守府所在地——吴中。歇息几天后,乘车西行一百二十里,从两岸最窄的余杭渡钱塘江登临会稽山。据传,夏禹当年治水时,曾在会稽山主峰大会天下诸侯。    始皇帝赢政在山上虔诚而隆重地祭祀了夏禹,并为此行立了一块石碑,碑文由李斯执笔。然后,始皇帝站在山顶向南海方向望了望,表示这次东南之巡就止步于此了。    以我们现代人的理念看,始皇帝赢政似乎有借政务之名出来旅游之嫌。其实不然,在那个时代,祭祀活动是国家头等大事,是祈求祖先佑护的,负责这一事务的奉常也因此位列九卿之首。而解决紫气问题,更是关乎国泰君安的头等大事。    不过,这些并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我们要关注的是:结束东南之巡后,始皇帝赢政提出沿海滨路线折返都城咸阳,他想再去一趟琅琊台。    李斯和赵高极力反对,担心季节乍暖还寒,皇上长时问出巡已经很疲劳了,沿海滨走阴冷潮湿,恐怕皇上龙体吃不消!再说,皇上已经两次去过琅琊台了,有什么必要再去一趟呢?!    左丞相李斯,是皇帝以下朝廷最高官员。秦时设左右丞相,左为正,其职责是辅弼皇帝,总领百官。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令赵高,虽然官职不算很高,地位却举足轻重。他掌管皇帝专用车马,出行期间为贴身内侍,并负责保管皇帝的玉玺和调动军队所用的虎符。    始皇帝不听两位重臣的劝阻,执意要去琅琊台。其实去琅琊台,并不是有要务处理,他的执意,显然是心底的某种情结使然。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结让他如此坚持?这是一个秘密:他希望在琅琊台得到有关方士徐福的消息。然而,情结往往会使人偏执,而偏执常常是一个人犯错的条件和开始。    2.海边捡到的帛书    始皇帝第一次驾临琅琊台是八年前那次东巡。登临东岳泰山主持封禅大典后,他来到琅琊台。那次是始皇帝统一天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巡,而且与第一次出巡仅相隔几个月的时间。    P2-4

后记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我经历了或升华成畅销书作家或精神错乱的三岔路口。对女儿的责任,对妻子的责任,对姐姐弟弟们、战友们、朋友们,以及曾忠实地追随自己公司的同事们的责任,发挥了类似“锚”对心灵的稳定作用。    在各种领奖活动中,主办方往往会请获奖者发表感言,其内容不外乎感谢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者对自己曾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人。在书稿即将交付给出版商之际,我也有幸得到了类似的机会,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和对谁说一番感谢的话。    感谢妻子吗?她并不认为我能完成这部作品的写作,因此从未鼓励过我坚持写下去。闲聊时她曾随意说了一句话:“韩国电视剧许多剧本,都是家庭主妇们在家闲着没事儿时写的。”    正是这句并非意在鼓励我写作而说的话,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自信。我坚信,韩国的家庭主妇们能够做到的事,一个专修语言文学专业、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中国人也应该可以做到。    感谢女儿吗?她对自己的爸爸能否写出一本畅销书持保留态度。她喜欢套用赵本山调侃演“大脚”的天津人艺演员于月仙说的一句话:“……你肯定能写出来,不过那应该是一部‘珍藏版’。”    然而,让她成为畅销书作家的女儿并将版权当礼物送给她,却是一个父亲的心愿。女儿在读初中时就表现出文学方面的天赋,曾多次获奖,这也是她被美国著名的迈阿密大学录取的重要原因。    写这类书需要查阅大量史料,而且要做巨量、繁杂的甄别工作。每当女儿看见我边查阅史料边摘记时,总会俏皮地扔过来一句话:“又在抄呢!”不管我怎么解释,相信她都不会改变成见。    母亲是长期以来唯一始终支持我写作的人。每当我从学院回家休假时,母亲总是提前为我收拾出一间不大的房间当创作室,这让我心里既感动又充满愧疚。    二弟瑞城说过一句话,虽然不是针对鼓励我写作说的,但对我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帮助极大。他说:“电影拍完后,剪辑是一次再创作。一个高水平的剪辑师所剪出的片子,经常会让导演看了都吃惊。”这在理论上帮我排除了参考史料的思想障碍。    听了二弟说的这句话,我在以正史《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书为基本写作依据的同时,还理直气壮地参考了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讲坛”节目中所讲的相关内容,以及林汉达先生的《前后汉故事新编》、蔡东藩先生的《前汉演义》、台湾作家柏杨先生的《柏杨品秦隋》,以及程步先生的《真秦‘始皇》等著述。台湾联经版的《白话史记》,为研读相关史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安徒生的《丑小鸭》给了我勇气,让我坚信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写作之初,都会经历小天鹅那既不像鸡也不像鸭,既看不到高雅气质也没有美丽可言的阶段。    正是这一认识,让我鼓足勇气坚持把书写完。我知道,华为在创业之初研发的电话交换机,存在种种缺点;万科最早是向香港的开发商学习开发商品住宅的;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第一架飞机,只飞行了很短的一段距离。    如何用现代中国人的思维和文字,表述两千二百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越剧《红楼梦》中扮演贾母的老艺术家的经验,以及美国的动画大片《功夫熊猫》给了我许多的启迪。前苏联二战影片、当代好莱坞大片和国产战争大片,对于表述历史和表现古代战争有很大的助益。当然,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领悟。    终于结稿了,然而我心里却充满了忐忑,不知道三十余年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是否能如愿得到读者的喜爱。    在成书后亲友小聚时,外甥石玮给了我另一种形式的鼓励。他告诉我:“凡·高的画,生前一幅也没有卖出去,他是在百年之后才受到世人无比钟爱的。”    说到这里,我已经把读者朋友们还想在作品之外了解的一些与写作有关的“花絮”介绍完了。秦汉更迭的这段历史,终于以完整的细节重见天日,我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遇到责任编辑韩玉霞女士是我的幸运,她不仅给予我难忘的鼓励,还以其专业眼光,系统地提出许多准确而深刻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为拙作以现在的面目与读者见面付出了不可或缺的劳动。在这里,对她为本书臻于完美付出的大量心血,表示真诚和由衷的感谢。    我计划给自己放两周假,乘邮船环游向往已久的地中海,然后再结另一个——“吊丝南瓜”,奉献给亲爱的读者。    2010年初冬于天津

编辑推荐

《大汉开国》——“历史上最匪夷所思的朝代更迭!”    并不是每一个朝代开国,都如此富于传奇,都会留下如此多的历史典故。    布衣皇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起义领袖当上皇帝的,恰是应了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    本书由曹瑞林所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汉开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汉初的历史众说纷纭,这本书以自己的角度描绘了那段历史,感觉生动而新鲜
  •   项羽的功劳
  •   篡党夺权
  •   趣味横生的历史演译,令人爱不释卷
  •   其实历史就是历史,可以加入作者的想象,判断,但是如果是炫编或臆造,写出的作品价值就一落千丈了!刘邦开国的确艰难,有项羽那个猛敌的存在他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值得怀疑的是,大汉开国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隐秘的事情吗?怎么说呢?
  •   对秦末汉初的这段历史有比较完整的概括,对其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及其心理有分析描述,虽然加入了一些作者自己的想法,但总体视角还是相当中立,缺点是缺乏细节,对一些著名的事件只提点后就一笔带过.总而言之,对这段历史没有概念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去了解,还是很不错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