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藏策 页数:448 字数:340000
前言
年度小说精选编到了2010年,新世纪小说也就走过了十个年头。蓦然回首,抚卷长思,不免心生些许感慨。文学史家很习惯以十年为界去给文学分期,那么新世纪小说这十年来,有些什么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和脉络呢?我个人以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往的那些“主义”都渐渐地风流云散了。小说写作的主流摆脱了图解“主义”式的政治宣传,继而也走出了在形式上模仿西方各种“主义”的“临帖”阶段,当今作家不再可能因模仿诸如魔幻现实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而暴得大名……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精神实质,已经内化到了小说的深层“基因”之中,而不再像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样,大多仅流于外在的表皮层…… 现代主义精神的内化,当然是与当代社会迅猛异常的现代化进程相互动的,其结果之一就是对张爱玲等现代作家的重新“发现”。内地所谓的“张爱玲热”当然不是新世纪才开始的,但当代作家能够摆脱模仿,自己水到渠成地与张爱玲“相遇”,却是到了新世纪才多起来的。比如阿袁的小说像极了张爱玲,但一望而知那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精神上的相遇。再如滕肖澜的小说表面上看并不像张爱玲,但内里却与张氏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种换成了平民视角的“张看”。凡此种种无他,盖因今日的中国大都市,就“现代性”这一点而言,与张爱玲时代的上海有了许多似曾相识…… 然而新世纪小说的话语流变并非单一脉络的,而是多音共鸣此起彼伏的。在当代小说进入新世纪后的前几年,另有一个在当时势头也很强劲的潮流,就是所谓的“底层叙事”。“底层叙事”并不是什么新的文学思潮,而实际上倒是旧思潮的回归……上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左翼文学”,中可参照“问题小说”、“干预生活”之类……是根植于传统“反映论”文学观的“时代”产物。“底层叙事”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参考价值,在于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在“现代化”进程中被遗弃了的人群的生存状况,看到了主流社会之外的另一面……但“底层叙事”的观察局限也是非常严重的,其最致命的地方诜是仍以一种陈旧的简单的思维方式--比如贫富二元对立之类--来看待今天已然发生了结构性根本变化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另外,“底层叙事”从根本上说,也是外在于文学本体的,是文学服务于“政治”的另一种方式,对促进文学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并无助益。“底层叙事”在新世纪小说中犹如匆匆过客,火爆了几年之后也就黯然退场了……提到“底层叙事”,就不能不提一下方方的中篇小说《万箭穿心》。《万箭穿心》虽然是写“底层”的,但却不仅不属于“底层叙事”,而且从深层结构上彻底颠覆了“底层叙事”的既定窠臼。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由贫到富,又由富到贫,而导致了她一系列人生变故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她自己。小说从而超越了简单的贫富二元对立结构,进入到了“底层”人群的文化心理深层以及其精神痼疾……《万箭穿心》可谓是“底层叙事”的终结者。
内容概要
《2010年度中篇小说精选》精选编到了2010年,新世纪小说也就走过了十个年头。蓦然回首,抚卷长思,不免心生些许感慨。文学史家很习惯以十年为界去给文学分期,那么新世纪小说这十年来,有些什么不同于以往的特点和脉络呢?我个人以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往的那些“主义”都渐渐地风流云散了。小说写作的主流摆脱了图解“主义”式的政治宣传,继而也走出了在形式上模仿西方各种“主义”的“临帖”阶段,当今作家不再可能因模仿诸如魔幻现实主义或其他什么“主义”而暴得大名……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精神实质,已经内化到了小说的深层“基因”之中,而不再像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样,大多仅流于外在的表皮层……
书籍目录
美丽的日子
顾博士的婚姻经济学
刀锋上的蚂蚁
同屋记
玫瑰的岁月
白猫
黄色花朵上的几个人
相思树
章节摘录
姚虹是弄堂里张阿姨介绍来上海的。张阿姨是热心人,卫老太把意思跟她一说,她便张罗开了。卫老太不太喜欢北方人,说最好是江浙一带的。可江浙一带有点难度,模样周正的,瞧不上卫兴国,模样差的,卫老太也不要。张阿姨劝卫老太,不妨把范围扩大些。说到底人家还是图个上海户口,越是偏远的,越是把这个看得重,别的条件就上去了。好比做乘法,x乘上Y等于z,Z是常量,不变的。X越是小,Y就越是大。这是个道理,卫老太想想也没错。 张阿姨动作也实在是快,没几天便把照片带来了,是江西上饶人。卫老太一看,模样还过得去,便问几岁。张阿姨说三十四。卫老太问,结过婚没?张阿姨说,结过。卫老太问,有小孩没?张阿姨说,没。卫老太又问,前面那个男的,是离了,还是没了?张阿姨回答,两年前病死的。 火车票的钱是卫老太出的,两下里一敲定,人就来了。卫老太关照张阿姨,别把话说死了,好不好还不知道呢。张阿姨晓得卫老太的顾忌,隔着几百里,火车都要开一整天呢,又不是知根知底的,好自然不用说,倘若不好,连个退路也没有。张阿姨想来想去,教了卫老太一招--先把她安置下,付她工资,让她做些家务,相中了当然最好,要是相不中,再让她走,只当是找个保姆,大家都不吃亏。卫老太觉得这法子蛮好,就怕人家不愿意,伤自尊。张阿姨说,外头找工作还有试用期呢,她不愿意,有的是人排队。再说了,你们家兴国要是腿不瘸,上海女人哪里寻不着了?提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她这是上辈子烧高香了! 姚虹来的第二天,卫老太便带她去医院体检。这么做有些直白了,但别的可以马虎,唯独身体是头一桩,半点玩笑开不得。依着卫老太的想法,没有孩子自然是好,省得累赘,但又怕她生育有问题。卫老太是快七十的人了,做梦都想抱孙子,卫兴国也四十好几了,拖不得。这女人要是生不出孩子,就算是天仙也要请她走人。 体检报告一切正常。卫老太放下心来,对着她只说是上海有这风气,定期要体检。 回去后,把朝北的小间腾出来给姚虹。说是小问,其实只是拿板隔出的一块豆腐干大的地方,再拉道帘子。放个三尺的小床,连走路都累。卫兴国改睡阁楼。姚虹拿余光偷偷打量--改造过的老房子,小归小,厨卫倒是独立的。 姚虹整理东西时,卫老太一旁看着。一个旧的尼龙包,里面几件换洗的衣服,都是旧得不能再旧的。胸罩是的确良的,那种没有钢托,最最原始的式样,洗得都出毛边了,连卫老太这个年纪都不戴的。毛巾和洗漱用品也没带全。卫老太找了两块新毛巾给她,让卫兴国去楼下小超市买了牙刷。又从抽屉里翻出一套真丝的睡衣睡裤给她。早些年买的,一直没穿,倒放旧了,也算是见面礼。 姚虹千恩万谢地接过,说,阿姨你真是好人。卫老太让她改叫“姆妈”--这里头有层意思,毕竟不是真的保姆,人家千里迢迢是来找婆家的,道理上不能太亏待。反正上海人“姆妈”也是混叫的,以前卫兴国的同学到家来,都叫她“姆妈”,并不见得真有什么。让人家叫一声“姆妈”,看着不拿她当外人,好歹也是份心意。 当然了,也因为不是真的保姆,卫老太有心理准备,不指望她能把家务干成一朵花来。姚虹是江西人,吃口重,卫老太特意关照她,不要放辣,不要放太多油和盐。也是应了“矫枉过正”这个词,姚虹做的头一顿饭像是直接从水里捞起来的,端上来时还说,姆妈,上海人吃得这么淡,怪不得皮肤好,水灵灵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