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顾关福,王辉,高锐,李冬燕,李天文 页数:6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六十五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本书系统地阐述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是一本名副其实的战后国际关系发展史。二战结束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进而两大阵营对立、第三世界崛起,直到苏联解体;世界力量结构重新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本书沿着这条历史脉络,分析和梳理了六十多年来国际关系几个主要方面的变化,这也就是本书所分的层次:国际格局、大国关系、地区力量兴起、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联合国组织。写作的特点是史、论结合,既系统阐述历史,又加强分析研究,从理论和战略的高度来考察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主导方面。本书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考研和专业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研究生教材。这次是系统修订后的第三版,是紧跟形势发展和适应读者需求的最新版。
书籍目录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一、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特征三、国际关系的分层次研究四、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第一编 国际格局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第一节 国际格局的基本涵义和形成一、关于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二、国际格局形成与大国关系调整三、新格局的形成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第二节 两极格局的形成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美苏两国的强大实力构成两极格局的对立面三、美苏“冷战”使两极格局定型化和长期化第三节 两极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两个阵营的对立二、60年代两个阵营的分化三、70年代世界力量结构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趋势第四节 两极格局的解体一、关于苏联解体二、关于东欧剧变三、两极格局解体的深远影响第二章 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第一节 关于过渡时期格局问题的争论一、关于当今世界是“一极”格局之说二、关于当今世界“已经是多极格局”的论点三、对“一超四强”的另一种解释第二节 “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一、“一超多强”过渡性格局的基本特征二、多极化趋势不会逆转第三节 过渡性格局的长期性一、新格局是在和平条件下逐步地形成的二、美国对多极化的抗衡作用三、多极格局形成要经过大国关系的反复调整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加深国际合作二、经济全球化带动经济区域化三、经济全球化加强政治多极化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第五节 新世纪国际格局的转型一、关于国际格局转型的几种新议论二、国际格局转型的基本原因三、新格局形成的条件渐趋成熟……第二编 大国关系第三章 美苏、美俄关系第四章 中苏、中俄关系第五章 中美关系第三编 地区力量兴起第六章 欧洲的重振与发展第七章 日本重新崛起第八章 第三世界新兴力量登上世界舞台第四编 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联合国组织第九章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第十章 联合国组织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起步很晚,改革开放以后,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这方面的研究,西方各种学派的理论被引入进来,我国学者也开始提出要建立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大专院校根据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开设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1987年,在上海召开了学术界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讨论了国际关系理论应该研究的内容、方法以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基本框架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问世,同时不断翻译出版西方的有关理论著作。重点高校开设理论专业课程,并纷纷设立或扩建国际关系学院。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学科从此步人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一般来说,理论研究的难度较大,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所以这个领域的研究至今仍处于滞后状态。,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都处在“百花齐放”的阶段,有的沿用传统的观点和定义,更多地是采纳西方学者对许多问题的解释,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我国学者来说还是任重道远。当然,在评价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现状的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比较武断的说法是认为我国还没有国际关系理论,而只有对国际时事的评论,对这样的评价恐怕一般人都不会同意。西方学者包括政治家在不断地观察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提出各种理论来探索和解释国际关系的运行规律,出现了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学派,按照他们的观点来解释国际关系。中国学者和政治家同样非常关注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提出各种看法乃至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主张。事实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自己的理论,这是各国对外交往的实际需要,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在世界多样化的今天,不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理论来涵盖或替代所有不同类型国家的理论。
编辑推荐
《战后国际关系(1945-2010)》是经典教材教参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