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邱永飞 页数:319 字数:280000
前言
邱永飞先生的大作《世界你不要这样——关于生活的哲学思考》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编辑并公开出版了。我有幸被邀为该书作序,与其说作序不如说谈点拜读书后的一点感想。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应当怎样称呼这个时期?是“后工业时期”,还是“信息时代”,或者是“第三次浪潮”?无论怎样称呼,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这一时期,社会正面临着全面无情的改革,“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从强迫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平衡”;“从一国经济向世界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进程”;“从等级制度到网络组织”,“从集中到分散”;“从向组织机构求助到自助”,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种多样的选择”;“新的社会规范出现了”,“新的心理心境出现了”,“新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和潮流出现了”,整个世界都在巨变。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那个曾被称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有力量,最有向心力,最有扩张性的社会制度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特别是眼下的“金融危机”使这个制度从根本上被质疑。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时期,开始并正在蓬勃进行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它使中国翻天覆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精神、心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被称为社会转型。历史的经验证明,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是思想活跃和解放时期,是各种思想火花绽放时期。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20世纪初中国的新文化运动都表现了这个规律。无疑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变迁的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其思想活跃必会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和高度。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的言说稿,“没有想好也想说”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象的丰富思考和言说愿望。分别从人类、社会、生命、人性、生活、物质、事物的角度,以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地阐述了对世界的理解,思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并提出了对人类未来社会生活的猜想。
作者简介
邱永飞,先后担任教师、教研员、教育局副局长、中学校长,曾应邀参加第一届美中教育论坛(美国)、中英职教论坛(北京),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百名创新管理改革杰出校长”等称号。
书籍目录
序言前言上篇 人心如花——漫话生活 一、忘却了的那段生命经历在生命中的位置 二、人躲在车里,分不清实力 三、不要让我们研究穿着衣服的人 四、有星期八,我怎么生活 五、人的生活应该站着还是躺着 六、把生命的意义权交还给个人 七、你既然在小吃面馆,那就安心吃吧 八、放把泥土就有绿油油的春天 九、是做树好呢还是做猫好?是做猫好呢还是做人好? 十、一面镜子可以照,镜子多了怎么照?下篇 事物如柳——幻想和规律 一、人类不是在进化,而是在还原 二、上帝换了,人类怎么办 三、从钥匙和锁的关系看两性关系的变化 四、人类必然从比较体系走向选择体系 五、认识区域越小,人生意义越大 六、从中庸之道走向黄金分割 七、半理论的实践 八、未来真正引诱人的不是物质 九、未来的思维是“珠”而不是“线” 十、情感也遵循物质不灭定理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人心如花——漫话生活 一、忘却了的那段生命经历在生命中的位置 年龄怎样标记 什么是年龄呢?是对人生经历和存在的一种测算。现在的年龄又是怎么测算的呢?我四十岁了,是种测算,这种测算是指绝对岁月的推算,以现行时间为标准,是一种固定的推算,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一种推算,没有个性差异。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同样是四十岁的人,有的非常苍老,有的非常健壮,能说两人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四十岁”这样一种测算标准不能反映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呢?按道理来讲,因为红色能概括这个物的特点,所以定义这个是红色的,如果里边有红的,也有白的、黄的,这个定义就有偏差了,就不正确,就不能概括这个事物,不符合定义的要求。“四十岁”不能概括苍老的人,也不能概括健壮的人,不能反映同样标准的事情,这“四十岁”的测算就不科学。一个事物、一个标准、一个名词不能反映很多的含义,这种现象应当是人们的认识处于粗糙阶段的权宜之计,是对一个事物不能全面了解又迫于下定义的需要时的一种搪塞。如果“四十岁”能反映同一个问题那是可以的,至少是共性问题,但我们已经发现现行的测算不能反映个人的个性问题,所以现在必须有个对生命年龄如何测算的思考。 年龄应该怎样测算呢?应当分两部分:一是肉体年龄(物质性的),二是思想年龄(精神性的),各占二分之一,这二者之和称作人的年龄。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邱永飞先生用他的睿智、逻辑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道出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鲜明视角和犀利的风格。正如他在“写在前面的话”中所说的:“这本书是话语的记录、观点的概要”,“对人类发展进行一种假说,同时结合周边发生的事物进行一种联想和推断,是本书的特点”,“只是想能助你一臂之力,用另一种眼光,看这世界,看这人生”。该书涉猎了当今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和领域,尽管作者将书名题为《关于生活的哲学思考》,实际上作者有宽阔的知识层面,在分析和阐述问题时广泛使用了哲学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包括社会学知识。作者在对现代社会生活发表议论时特别注意到了当今中国的时代特点,用他的话说是“人们从饿着肚子认识人生向饱着肚子欣赏人生”,形象生动。作者独树一帜,力求创新,要将对人生和社会生活的看法纳入“新的世界理念框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