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罗振亚 页数:640
内容概要
那种认为中国的土壤无法生长出现代主义文学,即便生长了也只能走向伪现代主义的观点,是背离历史主义批评原则的估衡误差,是文学观念错位铸成的意识迷津。无论怎么说,中国新文学尤其是现代诗歌中存在着不小的现代主义潮流,是难以否认的客观态势。在八十余年的历史跋涉中,它以不绝如缕的顽韧姿态左冲右突,留下了一条清晰地运动轨迹。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诗派、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后期的后朦胧诗派,构成了现代诗派中意义特殊的一脉。
作者简介
罗振亚(1963- ),黑龙江讷河人,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等专著六种,主编《龙江特色作家研究》等丛书四套,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先后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青年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励,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省市社科基金项目多种。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辑 思潮过眼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概说朦胧美:现代诗派的一个诗学思想扯不断的血脉:中国现代乡土诗论燃烧的圣火:中国现代爱情诗论新月诗派的巴那斯主义倾向新诗史上的一支“异军”:20年代的象征诗派论臧克家与1930年代的现实主义诗派新诗美学的伟大变革:论40年代的解放区诗歌40年代“九叶”诗派概观新时期先锋诗歌的民刊策略后朦胧诗的语言态度困惑:黑土诗为何走入低谷龙江当代诗歌论第二辑 灵魂“个案”解读胡适与初期白话诗闻一多诗歌与徐志摩诗歌的审美差异李金发诗歌成败论戴望舒诗歌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反传统”的歌唱:论卞之琳30年代的诗“扇上的烟云”:评何其芳30年代的诗迷人而难启的“黑箱”:评废名30年代的诗传统诗美的认同与创造:评林庚30年代的诗在智性抒情的“僻路”上:评金克木30年代的诗意象抒情:评施蛰存30年代的诗都市放歌:评徐迟30年代的诗感伤又明朗的缪斯魂:评路易士30年代的诗开放的现代主义:论艾青30年代的诗对抗“古典”的背后:论穆旦诗歌的“传统性”李琦诗歌的理趣美灵性四溢的生命水:罗凯的诗忧郁而感伤的精灵:简说杜涯的诗第三辑 诗学:从中心到边缘超越羁绊的艰难突围:当代诗歌史撰写述评去蔽与呈现寻求“突破”的探险:评《中国新诗流变论》“界碑”的还原与凸显:评刘保昌的《戴望舒传》语言视角:一种可行的新诗阐释途径悖论与焦虑:简说新文学中的“文体互渗”龙江当代文学概观“重述”与建构:评胡适新的文学史观问鼎上层文化:胡适的哲学史研究智性的思想散步:评吕家乡先生的散文集《温暖与悲凉》“左手的缪斯”:李琦的散文世界凝视朴素的力量:评吴宝三的散文集《远行带着故乡》还乡“路上”的精神漫游:于志学散文论第四辑 认同与回应面对沉甸甸的收获:罗振亚诗歌研究综论在史实与体验之间:评罗振亚的现代主义诗歌研究新诗研究及其批评的伦理:论罗振亚新诗批评与研究深入探索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理性的闪光,感情的激荡”: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进入现代派诗歌的本体世界:读《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寂寞园地的拓荒:评《中国30年代现代派诗歌研究》现代诗潮的审美回望中国现代诗歌的多维观照与整体考察深情标举睿智评断: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轻盈而深邃的史学叙述: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深入解读中的历史性清理和总结: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在探询中展开的起点: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当下诗歌批评的历史建构:谈《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诗歌生态的全景式观照: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探险者的摸索及其可能的价值:读《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当代先锋诗歌在朦胧诗后的新变: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包蕴情怀的理性探索岁月深处的诗情:读罗振亚的诗罗振亚学术研究反响简目后记
编辑推荐
《问诗录》推荐:新诗的历史上,社团流派纷呈,诗人灿若群星,充满诸多饱含价值的诗学问题。《问诗录》第一辑“思潮过眼”中收录的是新诗群落、潮流等宏观研究的文章;第二辑“灵魂‘个案’解读”中收录的文章基本上是对重要诗人的具体阐释;第三辑“诗学:从中心到边缘”采用大的诗学观念,将现代中国诗学内外有关现象、经典研究方面的文章收录一处;第四辑“认同与回应”则选录了我的新诗研究成果问世后一些批评家发表的反馈文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