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沈亚平 编 页数:488
内容概要
《转型社会中的系统变革:中国行政发展30年》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政府行政管理发展的回顾与总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在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中,政府的公共行政也得到了全面更新。《转型社会中的系统变革:中国行政发展30年》选取了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职能、行政机构、行政决策、人事行政、行政法治、政务公开、行政方法、廉政建设、行政监督和公共财政等行政领域,对发生在各个领域的改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对于行政发展的继往开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沈亚平,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天津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从事公共管理学研究,代表作为《公共行政研究》、《社会秩序及其转型研究》、《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行政学》等,总主编“21世纪公共行政学系列教材”,主编《公共行政学》、《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案例分析》、《行政法学案例分析》等,发表《当代中国行政发展: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现代政府制度:行政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从公共服务型政府到社会取向型政府》、《转型社会中的行政发展》和《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能力培养》、《高等教育的改革与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更新》等专业和教育教学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导论一、历史转折点上的战略决策二、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行政发展三、关于行政发展的反思和展望第一章 传承与嬗变:行政理念创新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理念一、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环境二、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理念第二节 社会转型要求创新行政理念一、社会转型:当代中国行政理念创新的动力和方向二、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行政理念第三节 新时期行政理念的协调发展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三、正确处理现代行政理念与传统行政理念的关系四、开展有效的传播沟通第二章 跨越“死一乱”循环: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调整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背景二、改革开放初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思路三、改革开放初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措施四、改革开放初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成效第二节 转型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尝试一、转型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背景二、转型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思路三、转型期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措施第三节 新世纪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发展一、新世纪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时代背景二、新世纪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思路三、新世纪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主要措施第三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职能转变第一节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基本考察一、政府职责的范围与实现方式”二、政府职能重心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的启动及成效一、政府职能转变的酝酿阶段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启动阶段三、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开端四、政府职能转变起始阶段所取得的成效第三节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及其问题二、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程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四、《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及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动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理念引导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一、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性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所取得的成就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途径第四章 走出“精简—膨胀”困境:行政机构改革第一节 旧体制下行政机构发展的回顾一、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初始时期二、全面经济建设时期三、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行政机构改革的积极推进一、改革开放初期行政机构改革二、行政机构改革缺乏成效的归因分析三、行政机构改革的新思维四、行政机构改革的深化第三节 世纪之交行政机构改革的新发展”一、1998年行政机构改革二、2003年行政机构改革第四节 改革开放30年来行政机构改革的思考一、深化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二、深化机构改革应当具备的条件三、行政机构改革的经验四、对未来行政机构改革的展望第五章 从“传统”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变革第一节 关于中共党代会决策体制改革思路的沿寻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共产党决策体制的发展历程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关于决策体制的探索三、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完善决策体制的实践第二节 中国政府改革行政决策体制的实践一、行政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及其成就“二、深圳的“行政三分”实践三、我国行政决策体制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一、健全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机制二、建立行政决策科学化的保障机制三、健全行政决策的法律规范”第六章 建设现代公职人员队伍:干部人事制度变迁第一节 中共十三大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1978年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尝试与探索二、中共十三大与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试点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一、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中的问题第三节 公务员制度的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一、突破——新法旧例之比较二、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未来的展望第七章 走上依法治国之路:现代行政法治发展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治国方略转变的启动一、法治与人治之争——探知法治的意涵二、经济体制改革——时代选择法治三、依法治国方略的酝酿——对体制变革的回应第二节 中共十五大报告与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折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折:从法制到法治三、依法治国与行政法治”第三节 社会主义行政法治建设的新发展一、法治的新发展:从行政国走向法治国”二、行政执法方式的革新:从权力到权利三、行政权监控方式的改进:从事后监督到全面规范第八章 让阳光照亮政府:政务公开建设第一节 政务公开与公民知情权一、政务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宪法依据二、政务公开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实践历程三、实施政务公开制度的意义第二节 地方和中央政务公开立法的实践一、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建设概况二、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立法文本分析三、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及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统第三节 政务公开的前景展望一、观念更新二、法律保障三、制度完善第九章 办公室生产力的提高:行政方法技术更新第一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政府管理一、信息技术革命二、政府管理三、信息技术革命对于政府管理的意义第二节 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运用一、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运用的历程二、信息技术运用在政府管理中取得的成绩第三节 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与展望一、信息技术运用的问题二、信息技术运用的展望第十章 打造新时期政府合法性基础:反腐倡廉实践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分析一、转型期腐败产生的社会背景二、腐败的含义、分类及其成因分析三、中央领导反腐败的论述第二节 转型期腐败现象与反腐败的制度建设一、腐败现象考察二、改革开放后的反腐败制度发展第三节 廉政建设中的问题与展望一、廉政建设中的问题二、廉政建设的未来展望第十一章 规范制约权力:行政监督系统建设第一节 关于权力制约的分析与设计一、权力与行政权力二、行政权力与行政监督三、社会转型期关于行政监督的顶层设计第二节 关于行政监督立法一、自律机制二、他律机制第三节 行政监督的问题与对策一、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创新行政监督机制,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三、加强行政监督,推行行政问责制第十二章 奠定规范高效的庶政之基: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第一节 从“大锅饭”到“分灶吃饭”再到“分税制”一、统收统支的“大锅饭”阶段二、财政包于的“分灶吃饭”阶段三、“分税制”阶段第二节 预算体制的改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一、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二、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简要评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二、政府采购制度的历史发展三、政府采购制度的绩效评价后记
章节摘录
(2)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以往领导班子成员老化是个严重问题。1982年通过的《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规定,一切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同志离休退休或退居二线。这个制度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改革,是关系执政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进行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它可以使新老干部自然接替,保证行政机关领导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多年来,因为政府机构职责重叠交叉,使每个部门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必然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此次机构改革规定了各部门的职权范围和主要任务,通过机构的调整、合并、撤销或通过部门协调分工初步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4)精干领导班子和行政人员。经过这次机构改革,据38个部、委的统计,除兼职的部长、主任以外,共有正副部长、正副主任167人,比原有的505人减少338人,减少67%;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8岁,比原来减少6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原来占37%,现在提高到了52%。据28个部、委的统计,原设有司、局机构720个,现在减少到488个,减少了32%;正副司局长原有2450人,现在减少到1398人,减少了43%;他们的平均年龄原来是59岁,现在减少到54岁;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原来占36%,现在提高到了49%。① 当然,由于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起始阶段、经济政治条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展开的,因此不可能解决之前遗留的众多问题。而且1982年机构改革的成果未能巩固下来,此后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又呈膨胀之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