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谱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栾保群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但其影响范围比任何一个宗教都要广泛,也更深入人心。从一定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民间信仰是与这个民族的血液融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在我们国家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宗教能成为“国教”,民间信仰的深入人心以致影响到国家的祀典,起着很大的作用。  不要把民间信仰简单地看成只是一群愚夫愚妇向着土偶木像烧香磕头,看到迎神赛祭时万人空巷,就以为都是愚妄之众。如果分析民间信仰的对象,了解那些民间神明的形成和本色,就会看到我们民族善良、正义、报施以及敢于和邪恶斗争的优秀品质。我这里说的邪恶不仅是指人间,还包括神界在内。民间信仰对神界的邪恶从来是不客气的,同时,民间信仰中的不少神明都代表着人类向神界的挑战和斗争。这些神所以成为神,是因为他们敢于与神界的恶势力斗争。这是民间信仰的正宗。这些信仰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的演化成美丽的神话故事,有的凝固为美好的习俗和艺术品。  但是民间信仰中本身就既有正气也有邪风,愚昧迷信甚至野蛮凶残的内容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状况固然与上自神道设教的朝廷官府,下至骗钱弄势的乡绅巫师这些大大小小的统治阶层的操纵控制有重要关系,但其他宗教的熏染和民众本身的素质也是使民间信仰不断神巫化的关键因素。这些消极的东西在表面上有时笼罩了民间信仰,更有时会被一些“妖人”所利用,但它并不是民间信仰的“正道”。举例来说,一个民间英雄或者清廉刚正的官吏被民间所纪念,进而奉祀为神,树为榜样,一个或千百个为自己的事业贡献全部心智甚至生命的农夫工匠为本行业凝聚为行神,鼓励同行的自豪感和敬业精神,这难道不是人间的正气么?这是大量民间信仰的正宗本源。但后来有些神道变质了,他们(当然这都是他们背后的“人”)大量地索取祭品,聚敛钱财,否则就给人们降下灾难,此时的神明已经变成妖神,赛祭已经演为陋俗,人们也开始从信仰转为厌恶;于是这些神明便为人们所厌弃,或者香火冷落、祠宇荒圮,或者为一个新的神明所取代。就这样,几千年来,中国的民间信仰不断地推陈出新,诸神中只有极少的常青树保留下来。  而且民间信仰本身就潜在着移风易俗、净化人心的正面作用。综观历史,在统治者把神明仪典化、偶像化的同时,民众却把他们风俗化、人性化。在民众中,不仅那些以年画花纸、竹木雕刻以及戏曲小说为表现形式的八仙、三星、麻姑、钟馗,甚至无常、女吊之类的神鬼,早已经脱离了信仰的范畴,就是对观音、弥勒佛、玉皇大帝的供奉和祭享也有相当多的民俗成分。  也许正是民间信仰的新陈代谢功能,还有能在信仰中淡化迷信、在俗信中取得娱乐的特色,才让它至今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但时代已经变化了,我们的政府和民众都已经与封建时代截然不同,民间信仰肯定也会出现新的精神面貌。  中国的各类神仙鬼怪,在现有的典籍中,仅汉族即有近万个名目,即使再把徒具名目的淘汰掉,剩下的也有六七千之多。对这些神明,有人习惯用佛、道二教把他们区分开,其实他们大多属于民间信仰,纯属佛、道二教的连百分之一也不到。他们不仅数量庞大,而且随着地域、时间的变化,又是倏生倏灭、忽小忽大,诸神之间的关系、统属也变得极不稳定,此起彼伏,你上我下。但这只是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其实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一信仰群体,他们对自己的信仰对象都是有着很明确的认识的,也就是说,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一套相对稳定的“神谱”。大者如南朝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所排列的那个庞大的分成七个阶级(位)的神祗体系,小者则可以把一个家族供奉的几位神明也算上。然而,这无量数的神谱之间又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关联,诸神之间交织错落,变形移位,总是脱不掉华夏信仰这一大的血脉,所以我们就有可能把各教各宗各门各派各家各户的诸神编成一个总的神谱。这就是本书试图达到的一个目的。  历来的所谓“神谱”,简单地说,就是存在于某一信仰中的诸神在他们那个世界中的位置排列,就是让他们有个老祖宗,剩下的则“尊卑有序”。我们这个神谱虽然无法迁就任何一个宗教和信仰,但也有自己的中心,三教门徒都不得不让一让,这个中心就是我们自己——人。因为神是人造出来的,即使是以往的神谱,其中心也并不真的就是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和如来佛,而是人本身,那可是真的“以人为本”,毫不含糊。老百姓家家供着灶王爷,因为他们天天要吃饭。大老板的客厅里供着财神爷,因为他们要发财,你让他供个火神爷,他一准儿的不高兴。大官屋里供着天官赐福,如果改成什么佛陀菩萨,那多半是他们的官运已经久不亨通了。  二十年前改革开放不久,某个城市的一个城中村开始盖庙了,因为这村里有个见多识广的能人,跑了趟广东,回来就说,我看盖庙这生意不错,不光是有香火钱,方圆几十里的人来烧香磕头了,他们总要吃饭吧,我们就在庙旁边盖几个饭馆,再开个小旅馆,弄些卖小百货的铺子,大家就都有钱可赚了。于是一间过去生产队的库房就改造成了个马马虎虎的小庙。可是庙里要供什么神呢?玉皇大帝的官最大,先把他塑在中间再说。有人说,现在人们都想生儿子,在玉帝旁边再放个送子观音吧,别让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人知道就行了。那时拖拉机还不像现在普及,种地还是把大骡子大马当成主力,于是玉皇大帝的那一边就立了个三只眼的马王爷。然后左一个关老爷,右一个猪八戒,凑了七八个神仙。小庙开张之后,生意果然不错,投资有了回报,就继续扩大再生产,一来二去,那个仓库里的神道竟列了有二三十位。但当时是博采众议,有个提案就塑个泥胎,最后终于有个明白人觉得有些不大对劲了:电视里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可是有规矩的,我们这小庙里的神道是不是有些乱套了?于是他们就讨论起“神谱”问题,想让这一堆泥胎论资排辈了。可是泥胎不是活人,随便端起茶杯提起公文包就能走的,而且“设备”更新也要一大笔开支,所以这庙直到城市扩大到把这个村吞没,似乎也没来得及弄个“梁山好汉排座次”。  这事儿说起来像是个笑话,但几千年来人们造神创教的过程却与此完全一样。上自玉皇大帝,下至水火雷电、鱼龙百虫,所有的神道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造出来的,等到有了一定数量之后,才会想到给他们排座次、立尊卑,而那座次尊卑也无不与人们的需要有关。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群,就有不同的“神谱”。佛教、道教各有不同,自不必说,就是他们本教的不同庙宇也有不同的本尊,佛陀屈尊于菩萨、天尊陪侍于真人的现象并不少见。至于各行业的祖师神、地方丛祠的毛神野鬼,在一方或一行中称王称霸,就是玉皇大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那么我们现在的“神谱”又是站在哪家的立场上编排的呢?说起来又具体又含糊,那就是“民间”。中国向来有儒释道三教之说,儒家算不算是一个宗教,眼下尚无定论,但起码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内没有宗教化,所以在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其实就是佛道两家。这两家历朝历代都有过争风斗法、抢占头牌的故事,但细想起来,中国势力最大的就是民间信仰,中国的两大宗教对于泛神的民间信仰都不得不屈就,二教相争时是争民间的信仰市场,二教圆融时也是在民间信仰上取得共识。君不见,过去家里死了人做水陆道场,那边是一桌和尚,这边是一桌老道,各念各的经,弄得那可怜的亡魂也不知道是西去佛国还是东去蓬莱了,但毫无疑问的是,和尚道士都得了一笔出场费。民间信仰的泛神原则,说好听些叫博大宽容、兼收并蓄,说难听的就是没有主见,见神就烧香,就是立个笤帚疙瘩也磕头。当然,这神道要是不灵,也可以一脚就踢得远远的,毫不客气。  民间信仰既是信仰,那么不是宗教也是宗教了,要是非给它贴上个堂皇的标签不可的话,说是巫教就不如儒教好听了。理由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民间信仰与封建国家的正统祀典是上下相对应的。孔夫子的徒子徒孙们虽然没有立下教会道门,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讲“礼”,而礼中又有一部分是讲祭祀的。古代把宇宙万物分成天地人“三才”,简单明了,也算是无所不包了。而儒家的经典中有“三礼”之说,就是照着三才把宇宙诸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照汉儒的解释,就是天子祭天神、地祗和他们的祖先,而诸侯只祭本国的地祗和自己的祖先,至于士大夫们就只祭本家的祖先了。天子之祭就是国家的祀典,但天神地祗并不是封建帝王们自己造出来的,其来源是千百年来的民间信仰,而自秦汉以来,虽然大体上就是以这三祭为主,诸朝的礼制,吉嘉宾军凶,五礼中的第一位就是天地人的祭祀。而祭祀的诸神,历朝有增有减,出发点自然不能脱离统治者的利益,但神灵却是不断地从民间或各地吸收、改造。所以封建国家的祀典就与民间的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统治者“神道设教”,其取材主要就是民间信仰,其次才轮到道、释二教,而且即使是二教中的东西,也往往先被民间俗信化。这就是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把释、道二教立为国教的一个原因。  古代总是讲“三教合一”,要想用其中一个宗教把另两个购并,那是不可能的,光是为孔、老、佛三位老先生谁坐在中间,就够他们打上一千年的了。但民间信仰却从“第四者”的角度,把这三家都圆融了。这第四者,当然也可以看做是儒生借助巫教变成的化身,但为了少在概念上打嘴架,我们还是叫他“民间信仰”省事。  中国过去有过不少从民间信仰角度排列的神谱,现附上一幅“三教全图”,可以代表一种倾向:最上一层,中间是如来,两侧是老子和孔子,然后是日、月、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第二层是观音,两侧是王母和斗姆;第三层的中央坐的是三个道士,也就是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第四层中央是关圣帝君,两侧是二郎神和王灵官;第五层则是天地水三官大帝居中,侧立城隍土地之属。从全图来看,玉皇大帝居于图的正中央,标志着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权。但三教教主凌驾于最高一层,而让佛祖居中,这是明显迎合佛教信仰的。这样的神谱明显不会为道士和儒生接受,老百姓却不一定太在乎,因此,本书把历代民间信仰的诸神分做十二类,但在前面还要加上一个任何一类都难包容得下的大神,即“开天辟地众神之神”:  一、天穹星历曜宿诸神;  二、风雨雷电水火诸神;  三、岳渎湖海地祗诸神;  四、土地城隍五祀诸神;  五、衣食医药民生诸神;  六、六畜龙蛇百虫诸神;  七、福禄财喜文昌诸神;  八、瘟蛊殃煞邪祟诸神;  九、司命掌阴冥界诸神;  十、地方俗信丛祠诸神;  十一、道教民间奉祀诸神;  十二、佛教民间奉祀诸神。  虽然从大范围上说,这十二类都也可以强塞硬挤地装进“天神地祗人鬼”的框架,比如草木虫鱼的神灵,虽然不好归入天神地祗,但地祗中有社,社神和稷神有时合二为一。稷神不就是管庄稼地里的事么,于是草木就有了着落,而蝗螟也是庄稼的大忌,把虫子附入其中也未尝不可;但这样总是有些绕人,不如多分成几类为好。屋子就是那么大,我们不过是多隔成几个房间罢了。但即使如此,麻烦也还是不少,那就是有些神道特别爱串门,也许是他们的人缘好,各屋都想请他去坐坐。于是关老爷在民间本来叫做关大王,道教请去就做了什么护国真君,佛教也请去做了护法伽蓝,做生意的请他做了武财神,耍枪杆子的野心家更把他捧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这麻烦也不难解决,各屋都给他设个办公桌,让他在官言官,在商言商就是了。但更麻烦的事还有不少。佛国中的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叫毗沙门,已经说过叫封神榜给弄成陈塘关总兵了,而名字也换成了唐朝的李靖。他的三儿子哪吒比较幸运,一直跟着他,没被人拐走。但他的二儿子二郎独健就弄得身世不明了,或是再到灌口做了李冰的儿子,或是成了玉皇大帝的外甥姓杨名戬,而且他还很有与关老爷的义子关平同借一个躯壳的嫌疑,嘉州太守赵昱也和他有一笔纠缠不清的专利权官司。这种“分身法”加“冒名顶替”的案例在民间信仰中太多,虽然平时可以“民不告官不究”,但在编神谱时就要难免费些口舌了。另外,不管这些神道是乔迁还是土著,是先来还是后到,既然已经加入到华夏诸神的行列,久为民众信奉,那就不问种族出身,资深还是新进,我们就应该让他占据应有位置,哪怕他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废话说了不少,还是先看正题。

内容概要

多神信仰的民族大致都有一个神谱,如《埃及神谱》、《希腊神谱》等。
  《中国神谱》将中国民间信仰之神集中起来,并首次对中国民间诸神排列次序,把历代民间信仰的诸神分做十二类,一一做了详细解说。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信仰的缘起,阐明民间信仰的文化内涵以及民间信仰文化,它从生老病死、天文地理、江河山川、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与人文有关的现象,总结了人类对民间信仰认识的轨迹。这些信仰在民族的发展中,有的演化成美丽的神话故事,有的凝固为美好的习俗和艺术品。

作者简介

栾保群,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审;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业余从事民间文化的学习和探讨及古籍整理。

书籍目录

前言
开天辟地众神之神
盘古
伏羲女娲
第一编天穹星历曜宿诸神
天帝(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
四圣
翊圣(黑煞神)
佑圣(玄武、玄天上帝)
龟蛇二将(天关地轴)
周公、桃花女
天蓬、天猷
北斗
斗姆
司命
本命星官(附:十二元辰、六十甲子神)
席斗
文昌
奎星(魁星)
文曲星、武曲星
福禄寿三星
寿星(南极老人、南极仙翁)
福星(岁星)
禄星
七曜星君
太阳星君
太阴星君(月神)
嫦娥
五星(金、木、水、火、土)
金星(太白)
木星(岁星)
火星(荧惑)
水星
四象二十八宿
虚、危(大耗、小耗)
翼宿星君
婺女星君
牛郎织女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太岁(殷元帅)
星神诸凶煞
金神大将军(金神七煞)
黄幡、豹尾(附:披麻煞)
蚕官、五鬼
丧门、吊客
孛星(月孛星)
天狗
第二编风雨雷电水火诸神
雷神
雷兽
雷师(丰隆)
雷公
雷部
苟元帅
毕元帅
辛元帅、邓元帅、刘天君
吕元帅
谢天君、谢仙
律令
雷声普化天尊
雷州雷王(陈文玉、陈鸾凤)
电母
风神
冈伯
飞廉、屏翳、风母
风姨、孟婆、飓母
雨师(屏翳)
附:旱魃
附:扫晴娘
雹神
水神(共工、玄冥、水德真君)
火神
祝融
火正(火祖)
吴回(回禄)
宋无忌
火德真君
第三编岳渎湖海地祗诸神
五岳
东岳泰山(东岳大帝)
泰山三郎《炳灵公)
温元帅(十太保)
西岳华山(金天王)
华岳神女(华岳三夫人、公款岳三女、华山三娘)
华岳神姥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碧霞元君(玉女、泰山娘娘)
王三奶奶
四渎
河神
河伯(冯夷)
巨灵
金龙四大王
杨四将军
黄大王
党将军
江神
奇相
巫山神女(瑶姬)
湘君、湘夫人
洞庭君(金龙大王柳毅)
宫事湖神、庐山君
大姑、小姑
洋子江三水府
张老相公(张六五相公、张夏)
萧公爷爷
晏公爷爷
棕三爷爷
淮涡神(无支祈、水母)
济神
洛神
潮神
伍子胥
胜等
海神
四海神
天妃(林默娘、天后、妈祖)
千里眼、顺风耳
龙王
四海龙王
龙母
昭灵侯(张路斯)
第四编土地城隍五祀诸神
后土
土地(社神)
天下都土地(康元帅)
田神
城隍
中雷
门神
神荼、郁垒
秦琼、尉迟恭
附:钟馗
附:石敢当
灶神
行神(路神、祖神)
开路神(方相)
井神
船神(孟公、孟姥)
床神(床公、床婆)
厕神
紫姑
第五编衣食医药民生诸神
五谷神(先农)
蚕神
马头娘
青衣神(蚕丛)
医王(三皇)
药王
扁鹊
孙思邈
韦慈藏
药王菩萨
皮场大王
保生大帝
竺奶夫人
临水陈夫人(陈靖姑)
痘神
仓神
茶神(陆羽、丹丘子)
盐神(夙沙氏、蚩尤、十二玉女)
花神
仓颉
附:三郎、钟三郎
鲁班
投炉神(金火二仙姑、孝娥、金火圣母、宁封子、风火仙师)
梨园神
老郎
相公(田元帅)
弑猖元帅
狱神(皋陶、萧何、徐相公、阿磕哥)
娼妓神(白眉神、潘金莲)
第六编六畜龙蛇百虫诸神
牛王
马王(水草大王)
驱蝗神(刘猛将、酷神、青苗神、八蜡神)
虫王(百虫将军)
蛇王
施相公
蛇王三
青蛙神
青蛙使者
金华将军
龙(附:怪兽数种)
龙九子
辟邪
鳖宝

章节摘录

  四圣  宋人以天蓬、天猷、翊圣、佑圣真君合称“四圣”。“四圣”只是个尊称,并不能体现他们的神职,其实他们的职责就是为护卫北极紫微大帝,也就是护卫人间皇帝的本命神,所以称他们为“四将”更恰当一些。四圣的具体名称是,天蓬称大元帅,天猷为副元帅,翊圣为黑杀将军,佑圣为玄武将,基本是按照皇宫禁卫军统帅来布置的。他们还有另外一套更为显赫的称呼,元帅、将军都成了“上帝”:北极天蓬苍天上帝,北极天猷丹天上帝,北极翊圣皓天上帝,北极佑圣玄天上帝。这正如时下的一些电视剧和历史小说动辄称某某“大帝”或“大汉”、“大唐”一样,不如此则不足以耸人耳目。天庭的“北极”就是紫微大帝的宫阙,所以虽然成了上帝,但依旧不过是紫微大帝的侍卫,只是苍(青)、丹(红)、皓(白)、玄(黑),四种方位色标明了四位将军在北极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如同四个大将分别把守紫禁城的四方大门一样。  四圣的神职并头齐肩,画在墙上也都是一般的高大威猛,其实他们在民间的位置却有极大的高下之别。有名的佑圣真君成了玄武大帝,不仅身世悠远,而且声名显赫。至于翊圣真君,不过是四圣登台的缘起,后世就默默而无闻。那位天蓬大元帅,由于在《西游记》中被调侃得投了猪胎,在民间有些不太恭敬的影响,而天猷元帅的履历则更为萧条,简直就是一张白纸了。很显然,这四圣最初是道士们硬凑起来的,其起因只是一个“黑煞神”,之所以发迹起来,却与北宋初年的政治大变局有关。  ■翊圣(黑煞神)  烛光斧影,宋太祖赵匡胤在一个寒冷的凌晨突然暴死,在场的只有他的兄弟赵光义,而太祖死后,赵光义随即把本属于侄儿的皇位抢到手里。对这一宫廷奇变,朝野的议论猜疑即使真的如鼎之沸了,也不会翻了天,因为赵光义成了太宗皇爷,手里有八十万禁军的枪杆子。尽管如此,赵光义也还是要为自己洗刷一番,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他除了伪造一个老太后让赵匡胤“传弟不传子”的假口诏之外,还需要上帝的神旨,于是陕西凤翔整屋县(今陕西周至)一个叫张守真的乡下小巫师,就应运而出,成了为万岁爷所瞩目的“神媒”。  据北宋张师正《括异志》说,这是发生在太祖末年的事,有一天,整屋的百姓张守真突然听到屋里有异响,其声如婴儿,但语声却历历可辨,自称是黑煞神,是玉皇大帝的辅臣。此神虽然始终没有现形,却能预言吉凶祸福,于是惹动方圆百里的乡民都来祭祷。这消息传到了京师,太祖爷便让张守真“带着”那位大神进了京,设醮于皇宫之内,皇上要亲自向大神请教“天命”,好像他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皇帝,连死后的接班人是谁都弄不清似的。于是黑煞神开言道:“万岁爷要归天了,继承大宝的将是晋王,也就是皇弟赵光义!”而南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则是另一种说法,即太祖并没有在皇宫内降神,而是把神请到建隆观,让太监王继恩到观内请示天意。黑煞神预报天意道“晋王有仁心”,也就是说,晋王如果当了天子,老百姓就会过起幸福生活,于是天意公布的第二天,太祖爷就“晏驾”了。历史的真相现在已经不很清楚,但有一点是没有错的,黑煞神降灵论证了赵光义的天命,所以赵光义登基之后,就为这个从陕西民间冒出来的小妖神在终南山建了上清太平宫,黑煞神就封为翊圣将军,(朱文公揭他的老底儿,说:“所谓翊圣,乃今所谓晓子者。”这“晓子”不知为何物,大约就是附神汉巫婆之体而预言吉凶的所谓毛神野鬼吧。)那个小巫师张守真也度为道士,成了专为皇上造神界舆论的人物。  但此时还没有想到要凑成“四圣”。到了宋真宗时,专门弄神弄鬼的奸相王钦若,写了一篇《翊圣保德真君传》,重申此神的使命是“受上帝符命降世,卫护宋朝社稷”,那就不光是为太宗一个人扯谎,而是让黑煞神成了历朝大宋皇帝的保护神了。而且就在这时,翊圣故事又添了枝叶,此神又声明自己“与真武、天蓬列为天之大将”,“四圣”侍卫紫微宫的格局也就大致形成了。  而翊圣的出身已经先有了黑煞神这个名分,名字起得土里土气,定位不高,无法与久见于经传的“玄武”(即真武)相比,所以到了北宋后期,就干脆让出身不明的翊圣靠边站,把佑圣真君即真武弄成主推的明星。宋徽宗时,金兵威胁北疆,朝廷祈灵于“卫护宋朝社稷”的四圣,其中特别加号真武为“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就是希望他率领四圣大显神威,镇压北界。可是没有多久,汴京就被金人攻陷了。于是当时又有人说:朝廷推崇真武,真武为玄帝,为北方之神,而金人正在北方,推崇北方之神不就是预兆北方的金人要成事么!  虽然四圣没有阻止北宋的灭亡,但赵构偏安江左,建立了南宋之后,还是不肯放弃四圣做保护神。他的理由似乎是:北宋要是不亡,哥哥钦宗还做着皇上,能轮着我赵构么?我从黄河北一直跑到长江南,金兵一路追着,要是没有四圣保佑,能在杭州立住脚么?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记载着一个传说:北宋末年,康王赵构被兄长钦宗派遣到金国出使,将要出发时,他的太太们送至厅前。此时有个小丫环名叫招儿的,见康王身后有四位金甲神,状貌雄伟,各执弓剑。招儿悄悄对王妃比画着说了,王妃立即醒悟,说:“我一向谨事四圣,一定是四圣在暗中佑护。”后来康王在使金途中为李纲等拦阻,总算没成了金人的人质。等他成了南宋的皇帝,首先感激的不是那些拼死抗金的将士,而是这四位虚无缥缈的四圣。所以他在临安建了四圣延祥观,宫里也供奉着四圣像。此事一直延续下去,但四圣中以“佑圣”最受尊崇。宋帝于宗阳宫、万寿观及诸御前宫观,将佑圣与感生帝、元命并祀。  ■佑圣(玄武、玄天上帝)  佑圣真君全称北极佑圣真君,就是“玄武”。四圣在天上护卫北极紫微,可是往星空上看去,何为翊圣?何为天猷?连个影子也找不到。这四圣中唯一一个在天空有实体的星神,就是玄武。  二十八宿中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宿合称“玄武”,而以虚、危为主宿。至先秦时遂又演为主北方七宿之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灵”或“四神”。其形为龟蛇相纠缠,所以《淮南子·天文训》把玄武视为北帝之兽: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这时的玄武只是星象中的龟蛇二兽,其实只是一个身有花纹的乌龟。  到了东汉的纬书中,玄武又被升格为“北帝之精”:“其北黑帝座,神名日协光纪,其精为玄武。”但又说:“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名字成了“黑帝”,但其体仍为玄武,也就是龟蛇,所谓“狭(夹)面尖(兑)头”正是乌龟的脑袋。其神格因在北方,按五行北方属水,所以玄武在汉代也曾被视为水神。(《楚辞·九怀·思忠》:“玄武步兮水母。”《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也。”)可是随着五帝之说的逐渐消沉,作为北方黑帝的玄武也就不那么显赫了,只是和青龙、白虎、朱雀在一起凑成一套吉祥图案,深深地刻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状态延续下去,几百年来基本上没什么改善,玄武还维持着龟蛇一体的形象。五代《葆光录》中有一个故事:一个姓沈的浑小子,走在竹林中,见蛇缠一龟,他以为这是二物交配,但这碍着他什么事了,他却抡起锄头连蛇带龟打死了。这可惹了大祸,他们家几十口子,旬日之间相继而亡。有人说他杀死的不是普通的乌龟和蛇,而是“玄武神”。神现原形于竹林之中,而且一把锄头就可以被砍死,虽然他还能施报于仇人,但其神格之低也可想而知了。  玄武升为大神,乃在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因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旋加号为“镇天真武灵应祜圣真君”,正式为道教收编。到了宋末,为了加强北方对金人的防御,特加真武尊号,让他成为护佑北疆的大神,此时他在朝廷里的位置已在翊圣等之前了。到了南宋,真武神人格化的传说日益滋繁。其形象多为道服羽流,仗剑披发,颇为威猛。而他的本相龟蛇则做成泥塑踩在他脚下。可是在民间传说中,这位大神常常显形于市井,除妖治病,活脱脱是个许旌阳、吕洞宾式的道士,与他的大帝身份颇不相称。  真武的再度兴起,起于元大德七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那是因为蒙古族从北方兴起,入主中原,所以他们觉得这是北帝玄武在保佑着自己。等到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以一北疆藩王而发动“靖难之役”,决意以北统南时,便拉大旗做虎皮,真武成为镇守北天的大神,自然也就成了他的战神。据说朱棣将起兵时,问他的国师姚广孝何时出发。姚广孝说:“时候还没到,再等等我的师傅。”过了片刻,忽然旌旗蔽天,云霄中现出一披发仗剑的大神。朱棣问:“这是何方神圣?”姚广孝道:“这就是我的师傅,北方的玄武大帝。”朱棣和姚广孝造出了这个神话,自然能鼓舞士气。待到朱棣打进了南京,把侄儿建文帝弄得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自己登上了宝座,此时玄武大帝的助战之功自不可没。靖难之役成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建真武庙于皇城西南(所谓艮位),又因为有玄武出家于武当山之说,便在武当山天柱峰顶铸铜为殿,饰以黄金,又铸玄武大帝像于殿中。由于明代历朝万岁爷的大力推动,真武信仰迅速遍及全国,香火极盛,几乎成为仅次于三清、玉皇的道教大神了。但是各地供奉玄武,特别是宫廷御用各衙门,全部都建真武庙,设玄帝像,旁塑龟蛇,却有另一个功用,那就是前面说过的玄武的水神功能。既是水神,就可以防火,所以真武大帝和龟蛇二将又兼任了消防队。当然事实证明,皇宫还是照样发生火灾。  真武有此显赫声威,道教自然要彻底摒弃源自原始宗教的种种传说,另行为他编造身世。于是真武成为净乐国王太子,由善胜夫人剖左胁而生,然后修行得道,除鬼斩妖。这如同玉皇身世一样,也是模仿佛经而编造出来的,但在细节上略有差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谓其为元始化身,余象斗《北游记》中谓其为玉皇化身,《历代神仙通鉴》则说是太始化身。真武既然身世、地位如此显赫,当然不可能是龟蛇之类,所以有关真武的传说,又皆称龟蛇乃六天魔王以坎离二气所化,但被真武神力蹑于足下,成为其部将。  可是在民间传说中,却另有一套玄武出身的故事,据《台湾神像艺术》说:玄武本是民间一屠夫,以杀猪为业,性情至孝。及至晚年,悔悟自己杀生太多,乃毅然放下屠刀,隐入深山修行。一日忽有所悟,听神人指示:“欲除杀生之罪,须刀割自己腹肚,取出脏腑,洗清罪过。”屠夫遵意而行,剖腹于河中。至诚感天,遂成仙,为玄天上帝。而其弃于河中的胃脏却变成龟,肠变为蛇,兴妖作怪,玄天上帝又亲自下凡降服这个充满自己罪孽的胃肠。这个故事看似很幼稚朴实,又加了一些佛教的色彩,其实最能反映玄武弃旧形、换新装的真相。  ■龟蛇二将(天关地轴)  龟蛇本为玄武的形象,玄武既然已经成为大帝,自然不能蛇头龟脑,于是他自己的本相反而降为自己的部将了。在《北游记》中,龟蛇是武当岩水火洞中生出的两个妖怪,因为抢了林员外之女做压寨夫人,城隍爷奈何不得,便请来玄武降伏。其行径只如《水浒》中的蟊贼小霸王周通而已。到了清人徐道的《历代神仙通鉴》,这夹面兑头的二位买卖便做大了,成了混世魔王。书中说:商纣王时,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扰乱天下。无上元始一面命玉皇上帝降诏紫微垣,以武汤降为周主,伐纣除残,一面派玄帝收魔荡秽。于是玄帝被发跣足,与六魔王战于洞阴之野。四魔败遁,二魔王自恃坎离二气,化苍龟巨蛇。玄帝施大威力,摄二魔于足下,不能变动。玄帝回天交旨,拜为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领九天采访使。而龟蛇二魔,也奖其去邪归正,封巨蛇为天关太玄火精、命阴将军、赤灵尊神,苍龟为地轴太玄水精、育阳将军、黑灵尊神。其他四魔见龟蛇受封,也来拜服,玄帝悉收为部从。这样蛇、龟又有了天关、地轴的嘉名。  ■周公、桃花女  许道龄先生在《玄武之起源及其蜕变考》一文中说:“北平一带,明末清初所创建的真武庙,其像的两旁,则多改塑周公和桃花女,是北宫七宿的象征。”这是源于民间小说《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桃花女的故事在明代很流行,在《西游记》、《二刻拍案惊奇》中都提到过她和周公斗法成亲的故事,现在还有成本的小说传世。此处仅借许先生的提要,把这夫妻俩与玄武的关系说明一下。  周公,洛阳人,善箕卜。桃花女姓任,父名任定,善禳解。一日,周公闷坐无事,为其仆人彭祖算命,算毕,谓彭祖日:“汝后日午时,合该于土坑上板僵身死。”彭祖闻之大惊,即至任二公家告别,女问其故,彭祖以实告,女乃教彭祖祷告于北宫七星君真武神,为之增寿三十年,得以不死。周公闻之,怒甚,即命彭祖备花红酒礼,送于任家,名为答谢,实则为其子增福订婚,桃花女早知其来意,因即允之。周公俟其迎亲日,处处择凶神恶煞时辰,以谋加害,而女则——设法破之,周公佩其高明,即备庆喜筵席,以宴宾客,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因周公与桃花女二人,本皆天神,故归天之后,真武皆收为侍将云。  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与玄武大帝有关的还有一位铁元帅。此公姓铁名头,“气排山岳,力倒九牛。杀乌兔于颍水之阳,降火马于阴山之北”。因曾协助玄武降服龟蛇,所以玄武邀他同升天界。天帝封他为猛烈元帅,分掌玄冥。这玄冥正是北方,看来也应是玄武的部将了。只是不知明清的真武庙是不是有他的塑像,如果有,大约也是在关老爷背后扛大刀的角包,了口巴。  ■天蓬、天猷  与翊圣和佑圣二位来比,天蓬和天猷简直就是饭桌上硬凑四菜一汤的凉菜配搭。虽然如此,这二位的来路却也比黑煞神出身的“翊圣”正规一些。天蓬、天猷最早见于晋代道士写的《真诰》中。那里记录着一条“北帝煞鬼之法”:先叩齿三十六下,然后祝道:“天蓬天蓬,九元煞童。五丁都司,高刁北公”等等一串神名,这里打头的就是“天蓬”,所以又叫《天蓬咒》。咒语最后还有一句:“四朋破骸,天猷灭类。神刀一下,万鬼自溃。”这个《天蓬咒》专管驱鬼降妖,据说走夜路的人没事口里念叨着,什么邪物就都不敢近身了。到了宋代,这咒可能一直在民间为人奉诵,所以借着脸儿熟,就被道士们拿出天蓬、天猷凑作一对,给翊圣做了搭档。然而这二位实在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迹,幸亏《西游记》中借用了一下天蓬,和猪八戒做了“前生今世”,足够有心人把高老庄的风流事摘出,做一本《天蓬外传》卖钱,而天猷就只有自叹薄命,从此默默无闻下去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神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个人比较喜欢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国的神话博大精深,神话人物也浩如繁星。中国的神话故事和神话人物经常性的是散在的见于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并且随着不同的朝代也会有很多不同的封号,所以让人感觉不够系统。
    这本《中国神谱》,编纂了很多大家常见的常听到的神袛。着重介绍了这些神的来历和出身以及发展变化过程。这本书的神话人物可谓是包罗万象,从河神洛神到门神灶神;从医王药王到牛王马王。其中介绍详细,并且很多都配有插图。有的是实物照片,有的是民间年画,都是很珍贵的资料。
    这本书2009年4月一版一印,印刷精美。装帧非常喜庆,字体大小适合阅读,配图精美。
    在下订单的第三天收到的书,在这么冷的天气下仍然能很快速的送到书,不得不向当当的配送人员致敬~
  •   一个神的介绍基本上都是一页半页 看着厚厚一本因为神的数目多了分散开来介绍的也不是很全面 就当是了解一下好了 书的质量还好就是送来有点皱了 红通通的封面很喜庆很合style
  •   栾保群整理了中国神话故事以及民间故事中出现的神。
    很有意思的书籍,虽然里面记载的大多是正面神像(算是那种得道升仙的人物)。
  •   此书虽然介绍一般般,不能通俗易懂,各神来历、故事没能清楚刻画出来,文言文太多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