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间道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朵渔  页数:229  
Tag标签:无  

前言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是世界上国耻纪念最多的国家。”确是惊世之语!晚清至民国,整个一部近代史,真可谓是一部伤心史:1841年1月27日,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1860年9月12日,成丰皇帝对英法宣战。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对诸国(13国)宣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马克思当年评价中国说: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极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死去。德国历史学家赫尔德在十八世纪末写道:几千年来,中国始终停滞不前。他们那些关于道德和法令的教诲总是反反复复,变着腔调在同一个话题上兜圈子,千篇一律地颂扬一种孩童式的义务。中国恰如一具木乃伊,周身涂着陈腐的香料,描画着象形文字,包裹着丝绸,它体内的血液循环早已停止,犹如冬眠的鳖类。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敌视、窥测、阻抗的态度,它对外部世界既不了解,也无兴趣,更不喜欢,它的最高旨意就是终日沉浸在自我封闭的漫长黑暗之中。清朝大臣李鸿章亦曾言,清王朝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三千年来“终日沉浸在自我封闭的漫长黑暗之中”的老大帝国,迎头撞上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西方世界,第一次被一种完全陌生、外来、异类的文化强行介入,开始了最无奈、最勉强、最痛苦,又是最虔诚、最执著、最迫切的文明再造。此次变局,其惨烈激荡、颟顸迂腐、虚骄错乱、危殆坎陷、苟延残喘,至今念及,仍让人羞愤难言。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北伐东征,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这一百余年的历史,充满了黑暗、耻辱、斗争、彷徨,充满了血与火、灵与肉、英雄与狗熊、光荣与梦想、尴尬与冲突。

内容概要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北伐东征,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这一百余年的历史,充满了黑暗、耻辱、斗争、彷徨,充满了血与火、灵与肉、英雄与狗熊、光荣与梦想、尴尬与冲突。这一百多年,有窃国者将我们带进深渊,有盗火者为我们照亮前路;这一百多年,我们经受了难以承受的失败,也迎来过并不可靠的胜利;这一百多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审视、重估、颠覆、摧毁,然后又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价值理想和生活世界。《史间道:1840-1949中国历史的非常话语》是一部对这一段历史的鲜活补充,试图在黑暗的落满灰尘的角落里,将那些被淘汰的历史的旧货重新挖掘出来,擦洗,打磨,让它恢复历史的幽光。而兴许正是这些历史的碎片、逸闻、边角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大致清晰的历史叙述,告诉我们一种精神与传统。在这里,我们熟悉的宏大叙事不见了,小事件、小人物,琐碎消息,都只为让那些人物更鲜活,让那种耻辱更刻骨,让那段生活更真实,让那种精神更持久。并且,其中有道。

作者简介

朵渔,著名诗人、学者,独立撰稿人。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写作诗歌、随笔。曾获得多项民间诗歌奖项,著有诗集和文史随笔集多部。

书籍目录

前言悲风第一迟暮第二共和第三启蒙第四枭雄第五革命第六国难第七解放第八

章节摘录

悲风第一李鸿章曾言,清王朝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某次,湘军悍将胡林翼由长江水道前往安庆,与曾国藩会面。道中遇一英国火轮,逆流而上,迅速超越了湘军水师,激起的波浪,几乎将一条船掀翻。胡林翼不由惊叹道:“天要变了。”英使马戛尔尼初见乾隆,“仿佛真的见到了‘荣耀的所罗门王”’,“他的举止极有尊严,又不失和蔼和关怀,带有一种恩赐的态度。他是个非常好的老先生,仍然健康,充满活力……”乾隆在接见马戛尔尼时,问及英王年龄、婚姻大事,并为英王不设嫔妃这种不关心繁衍子嗣的做法深表惊讶。马戛尔尼在其《出使中国》中谈及对大清子民的观感:“他们穿的是小亚麻布或白洋布做的衣服,非常脏也很少洗,他们从来不用肥皂。他们很少用手绢,而是随地乱吐,用手擤鼻子,用袖子擦鼻涕,或是抹到身边的任何东西上。这种行为很普遍。更令人憎恶的是,有一天我看见一个鞑靼人让仆人在他的脖子里找虱子,这东西咬得他难受!”马戛尔尼觐见大清皇帝拒不行跪拜之礼,国人认定洋人的膝盖根本就不能弯曲。鸦片战争爆发后,有人就提出“红毛番”虽擅海战,但由于膝盖不能弯,不擅地面战争,两军相遇时只管用竹竿将其捅倒,便很难爬起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史使人明智,因为历史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朵渔是一个出色的诗人,同时走在“史问道”上。我相信,正是这种历史意识赋予了他的诗一种青铜器般的品质。  ——傅国涌(著名学者、独立撰稿人)朵渔是诗人,兼具诗人的才情和哲人的睿智,对现实的深切体验使他免予飘浮,对历史的密切关注为他带来了自身的厚重。他在文坛的影响和他的责任一起,与日俱增……  ——李新宇(著名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正是在主流或官学的习惯性封闭言说之外,朵渔所讲解的历史更贴近了国民个体,他的历史写作是对历史和大众的敞开。  ——余世存(民间思想家、汉语作家)

编辑推荐

《史间道:1840-1949中国历史的非常话语》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史间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1条)

 
 

  •   之前买过一本《禅机》,这次买回这种《史间道》才知道,两本书压根就是一个根上长的,从形式到内容,跟双胞胎似的。不过俺绝没有花了冤枉钱的抱怨。因为这种书,买两本也不亏。
  •   书很好,不管是装帧还是内容。大爱朵渔了,结合着诗人和历史的气质
  •   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另一种真实写照,而朵渔是当下少数极具人文素养的潜在大诗人。趣味、简洁、灵动、真实,从文学和常识角度来看,更具有价值。
  •   不喜欢历史的我读得下去的书
  •   启示性强,又浅显易懂,难得
  •   一本讲解历史的书
  •   商品到位及时,比**强很多。
  •   质量还行,帮同学买的,他还满意
  •   在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宏大叙事,有的只有小事情,小人物,琐碎的消息,然而却会让人物更鲜活,让耻辱更刻骨,让那段生活更真实,让那种精神更持久。
  •   这本书买的很不值,看新华网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买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
  •   史间道的内容与非常道的内容有的重复
  •   久没有熬夜读小说了。昨夜空调不冷,于是躺着,在汗水中重读了一本小说。十多万字,用了不到四个小时,有些地方是匆忙掠过。然而,尽管是重温,依然让人感动和浮想连翩。28年前,在《十月》上读此小说的记忆,历历在目。关于爱情、关于淮海战役,关于文革,关于哲学和信仰。只是我记不清这个小说推荐给我的人,是海南还是宏图。这几年很少读小说,近三年读了四本,《山楂树之恋》、《朗读者》、《东京奇谭录》,还有就是这本《晚霞消失的时候》,想来竟然三本是关于或者说同爱情有关的,这么大年纪了,看这么一种书,感觉似乎多少不合时宜。可是在我看来,这都是多少好的小说啊。有人告诉我,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好的小说,或者说感动你,让你认为是好的小说,肯定是小说中某一方面唤起了你的回忆,你的某些经历或心历同小说中有暗合的部分,所以引起了你的共鸣。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不是学文的,有如此的感受也算可以了。现在看这部小说,其实只是写了四个片断。春、夏、冬、秋。李淮平和南珊的历时十六年的四次相见。如今想来,长篇小说也是可以这样写的。某人第一次看,此书七月一日从**订购收到,自然是先看的。阅后说,确实好,可以拍成电影,成年的南珊可以让《人间正道是沧桑》上那个演白玉兰的出演。俨然是导演。作者后记中说,当年尤小刚想拍过。礼平。可惜只写了这么一部小说。其实,有这么一部小说亦无愧于他的人生梦想了。尽管当年冯牧读后言“才华横溢,思想混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爬泰山,多少同这部小说有关。至于重新勾起我对于这部小说的关注,纯粹偶然,某日晚饭后散步,看到了这个影像(题图),于是在别人的无恶意的讥讽中,用手机拍下,就是从楼东走到楼西五十步,这片灿若花朵的彩云就消失了,那时,我突然想起这本读过快三十年的小说:晚霞消失的时候。归来上网去查,看这小说是否出过单行本。竟然意外看到了王斌受吴亮之托,对作者礼平的访谈,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而围绕这部小说发生的故事。于是同《朝闻道》、《残照记》一起从网订下。保存这么一本纸质的书,我知道纯粹是为青春纪念耳。人生有许多美好,一如这晚霞。
  •   学术角度看不算是精品,但应当阅读,很有趣味。
  •   还行吧,不过有些资料的引用不确。
  •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朵渔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品质,历史不再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我是在找余世存的《非常道1840-1949中国话语》这本书时,偶尔看到这本和其类似的书,印刷很好,发货速度很快,都是一些名人趣事的小段子,枕边、如厕时看的书,很有趣,好评。没看过余世存的书,所以没法对比。
  •   内容来讲,大概的看了一下,应该还不错,待我日后看完的~
  •   整本书记载的是鸦片战争至1949年间历史的点点滴滴,以微观的点滴记事来丰富这段历史。
  •   可以反复翻看,算是百读不倦吧
  •   个人感觉不错,推荐一看..
  •   悲风第一,第11页最后条目,--与左宗棠同在罗秉章帐下,罗疑为骆之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