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汶娟等,李莉娟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1942年农历九月初四,弘祖圆寂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至今整整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间,纪念弘祖的活动在不断地开展,已经过了几代人,代代相传。弘祖的精神和做人的品德,被几代人所称赞,特别是弘祖的“认真”二字令我们终身受用。弘祖青年时期才华横溢,出家后以律弘教、以戒为师、现种种身,以种种方便而作佛事。 一百多年前(1906年),弘祖在日本留学期间,祖国徐淮受灾,消息传到海外,弘祖即与同学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我国最早的新剧团体“春柳社”,后被称为中国“戏剧革命”的先锋,我国现代剧的鼻祖。春柳社第一次的公演是赈灾慈善义演,剧目是话剧《茶花女》,弘祖男扮女装,扮演女主角“茶花女”颇有好评,新闻报纸亦多赞扬。在文章《关于春柳社的第一次公演》上报道:“中国的俳优,使我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他在日本虽仅仅是留学生,但他所组织的春柳社剧团,上演茶花女一剧,实在非常好。” 弘祖是一个写不尽的人物。因为他出家前是一位艺术家、音乐家、书法家、教育家,为社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很珍贵的艺术珍品;出家后是一位高僧,继承了失传近三百年的佛教律宗,精研律著,编写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等著作,被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陆洲雷在《永恒的追思序》中写道:“许多青年追思他,为他做纪念。纪念他的平凡,不是纪念他的煊赫。煊赫的纪念,往往不是真心的纪念;唯有平凡的纪念,才是真心的纪念。这种‘心悦诚服’的忠实信徒,决不是权位势力所能钓取;也决不随权位势力而摇动其信心。”现在,中国大陆、台湾乃至世界各地弘祖景仰者和崇拜者与日俱增,纪念馆、纪念会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发展。 由于年龄关系,我们没有亲近过弘祖,无缘亲聆弘祖的教导,但弘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厚的佛学著作,我们读到《随弘一大师学佛》就好像弘祖在面对面给我们讲开示,在教导我们,令我们倍感亲切。非常感恩记录和搜集这些资料的大德。 我们姊妹学佛得益于《弘一大师演讲集》,其中:“佛法学习初步”、“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敬三宝”、“改过实验谈”、“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等开示,契理契机,使我们走上正知正见之路。因此,我们将这些文章奉献给大家,共同受益。 近几年来,弘一大师研究工作不断开展,弘祖景仰者也在不断地增加,弘祖的著作备受大家喜欢。为了扩大发行面,让更多的善知识从中受益,出版社同仁为该书义务设计、打字,众缘和合,共编辑选择弘祖不同时期较通俗文章多篇,圆满功德。 学佛是为了成佛,纪念弘一大师就是学习弘一大师,做弘一大师。我们以平常心、清净心,拜读弘祖的嘉言懿行,以弘祖为楷模,见贤思齐,“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使“弘学”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与生活之中,学以致用,增强荣辱观意识,推进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学识更充实,人格更圆满。
内容概要
本书是将弘一法师晚年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一代大师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语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断食日志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南闽十年之梦影——丁丑二月十六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
释弘一启事
第二辑
佛法大意——戍寅六月十九日在漳州七宝寺讲
佛法宗派大概——戍寅十月七日在晋江安海金墩宗祠讲
佛教的源流及宗派
佛法学习初步——戍寅十月八日在晋江安海金墩宗祠讲
佛法十疑略疑——戍寅十月六日在晋江安海金墩宗祠讲
授三归依大意——癸酉五月在万寿岩讲
敬三宝——癸西闰五月在泉州大开元寺讲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常随佛学
第三辑
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青年佛教应注意的四项——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已卯四月十六日在永春桃源殿讲
改过实验淡——癸酉正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改习惯——癸酉在泉州承天寺讲
最后之□□——戍寅十一月十四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讲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人生之最后
第四辑
心经大意
南山律苑讲演录
弘一大师谈写字的方法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
苦乐对览表
律学要略(节选)——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讲
净上法门大意——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略述印光法师之盛德——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讲
第五辑
李息翁临古法书序
韩偓全传序
韩偓评传序
唐学士韩偓墓道摄影题记
华严集联三百序
佛说阿弥陀经义撷录序
地藏菩萨九华垂迹图赞
护生画集题赞
竹园居士幼年书法题偈
为张人希家藏清代名家书画册题跋
辞世二偈
乙亥草庵遗嘱
白马湖放牛记
辛丑北征泪墨
直隶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歌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歌
祖国歌
送别
第六辑
弘一大师日记四种
附录 弘一大师传林子青
章节摘录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他生于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是个太子。父亲净饭王,母亲摩耶夫人。佛诞生七日摩耶夫人即逝世,由姨母抚养长大。他名叫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人们尊称他为“释迦族的圣贤”的意思。他为“度世”而降生娑婆世界(即忍苦辱的世界),慈悲敏感之心异乎常人。少时身享富贵,而出游宫外,看到世人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甚感侧然,即有出家修道之心。净饭王害怕他出家,曾加劝阻和防范,但他终于离家出走去修道。中外典籍,对佛诞生的时间,有的说是周昭王时,有的说是春秋时;他出家年龄,有的说是十九岁,有的说是二十九岁。他出家后,向一些修苦行的道人(当时也称为“沙门”)学道,学了六或十年左右的时间,觉得没有很大的心得;后来到摩揭陀国菩提伽耶这地方的菩提树下静坐思念,才悟得正法,修成佛道。从此到处宣讲佛法,前后经过四五十年,门徒由少而多,创立了印度的佛教。在印度,他宣教的地域很广,而以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萨罗国首都舍卫城的时间为最长。王舍城传法地点是著名的竹林精舍,舍卫城传法地点是著名的只园精舍(亦称给孤独园)。他的传法,以破除世间迷妄、修持身心清净、普度众生、共求正觉为主,是无上妙音,深得徒众信服,听讲人数很多。他于八十岁时,在拘尸那揭罗国都城的娑罗树下安详涅槃,这一点载籍的说法是一致的。 佛说法时是口讲,首先用文字详记成书的,是大弟子阿难。佛涅槃后,弟子对佛说经书,经过四次大规模的讨论和整理,参加人数和结集经书都很多。后来把佛说经书和佛教典籍,编为经、律、论三类,称为“三藏”。佛涅槃前后,佛法已传入印度邻近国家;在东汉时,又传入我国。从印度、西域来我国传教的高僧大德很多,加上我国高僧的共同努力,佛教经籍在我国译述最多,保存最富,据《开元释教录》所载,那时我国所译述的“三藏”经籍,已有一千多部,五千多卷。 据我国“天台宗”的说法,佛在世说法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向大根器人说《华严经》等大乘教理,这种教理比较高深,有的徒众不能领会;第二个时期,向根器较小的人说《阿含经》等教理,这是小乘的,比较容易领会、修持;第三个时期,说“方等”教理,“方等”是包含广的意思。佛恐徒众拘执小乘教理,受到局限,故又广说世间与出世间法,引导大众再接受大乘教理,经书有《维摩诘经》、《楞严经》等;第四个时期,继续说《般若》诸经的大乘教理;第五个时期,说《涅槃经》、《法华经》等,把从小乘到大乘的教理,重加融通阐释。这样划分称为“判五时教”。“华严宗”的“判教”内容,与此又有不同,这里不再详说。 佛涅槃后数百年间,印度佛教也有“上座”、“大众”诸部的分别。佛教从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南北朝而隋唐,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唐代,已先后形成十个主要的宗派。 (一)律宗。佛家“三学”为戒定慧,戒律以检束身口意“三业”为主,有大乘律与小乘律之分。唐代居住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所创立的律宗,称“南山宗”。南山宗所立,是依《涅槃》、《法华》等经义而释通小乘律,建立圆宗戒体的。它虽属小乘,而实通大乘。律是出家人所应学的;对于在家人,也说有“五戒”、“八戒”等修持法。这一宗盛于唐,北宋时还有些人学习,南宋以后就失传。现在又有许多人在学习,将来能再兴盛也未可知。 (二)俱舍宗。它是依《俱舍论》而建立的。分析各种名相,非常精细,可以说是小乘“相宗”。它虽属小乘,但研究大乘相宗,要以它为入手;就是要学他宗,也宜以它为根底。切不可因其属小乘而轻视。这宗兴起于南朝陈时,盛行于唐,以后渐衰。 (三)成实宗。它是依《成实论》而建立的,也属小乘。它开始于姚秦时,至唐渐衰。所说“我空”、“法空”的道理。虽然是小乘的,但与大乘“空宗”是有相通的。 (四)三论宗。是依《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建立的,同时依据《大般若经》。自此以下七宗,不限于修持自度,志在度世,超世间而又适应世间,所以都属大乘宗派。这一宗由姚秦时的鸠摩罗什提倡,是讲般若真空的道理,以破小乘和外道,亦名“空宗”和“性宗”。唐时经吉藏法师阐扬,学者亦众,以后渐衰。 (五)慈恩宗。亦名“唯识宗”和“法相宗”。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由唐代玄奘法师编译《成唯识论》、他的弟子窥基(常住长安大慈恩寺,称慈恩大师)著《成唯识论述记》而建立起来的。它讲大乘“万法唯识”之理,最为精密。唐时甚盛,以后即衰,并且有的唐人撰述失传。到最近三十年来,失传古籍,从海外请来,学者又多。重呈兴盛状况。关于这一宗,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无论学哪一宗,都要以它为根底。切勿因怕分析名相繁难而不去学习它。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