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第2卷>(中世纪)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天津人民  作者:丛日云  页数:5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卷对西方中世纪(5—15世纪)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了教父和奥古斯丁、格拉修斯、罗马法学家和布拉克顿、索尔兹伯里的约翰、阿奎那、埃吉狄厄斯、巴黎的约翰、但丁、萨索菲那多的巴托鲁斯、布鲁尼、马西略、奥康的威廉、库萨的尼古拉、福特斯库等人的政治思想。    历经千年的中世纪政治思想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直接源头,它包括从罗马帝国时代到中世纪末期的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罗马法学家的政治思想,早期日耳曼人的民主法治观念,中世纪中后期的封建主义契约思想和政思想,中世纪晚期民族国家思想的萌芽和新兴的城市市民政治思想等。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是政教关系,表现为教权派与王权派的斗争。基督教的二元主义政治观和日耳曼人的民主法治思想是两条主线。书中将政治思想的发展融入中世纪的经济、政治、宗教、政教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变革进程中进行考察,既有对著名政治哲学家宏大理论体系的评介,也包含对广泛渗透于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政治制度和政治斗争、社会关系甚至行为礼仪中的政治观念的精心提炼和分析,展现了中世纪政治思想复杂多元的面貌和不断创新变革、推陈出新的特点。

作者简介

徐大同(1928-)天津市人。自1950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际政治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西政治思想史及其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主持编写了十余部中、西政治思想史的教材和专著,并完成了《关于政治的界定》、《关于政治学的史的考察》、《政治文化民族性的几个问题》、《中西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础与特征》、《全球化与政治文化》等数十篇专业论文。
从日云,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西方政治思想史、比较政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当代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在上帝与恺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等。先后主持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关系模式的比较研究”。主持“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资金项目”:“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其博士论文《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编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确立  第一章 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    第二节 《圣经》的神学政治思想    第三节 教父时期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    第四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中世纪早期的神学政治思想    第一节 格拉修斯原则与二元政治观的形成    第二节 神授王权思想    第三节 教权与王权关系思想  第三章 封建化过程中关于法律和王权的新观念    第一节 早期日耳曼人的政治和法律思想    第二节 罗马法在中世纪早期的延续和影响    第三节 西欧的封建化及封建政治秩序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 封建法治思想    第五节 封建契约王权的内涵第二编 中世纪中期:神学政治思想的繁荣  第四章 教俗冲突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教权与王权的斗争    第二节 教权派政治思想    第三节 王权派政治思想  第五章 罗马法学家和教会法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一节 罗马法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教会法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英格兰的王权思想与宪政思想    第一节 英格兰的政治特征    第二节 大宪章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布拉克顿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 索里兹伯里的约翰和《论政府原理》    第五节 英格兰王权与宪政思想对近代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革命与托马斯·阿奎那第三编 中世纪晚期:神学政治观的衰落与近代政治观的萌芽  第八章 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新的权力概念  第十章 基督教异端的政治思想结束语:中世纪政治思想向近代政治思想的过渡参考书目人名及地名英汉对照专有名词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2卷>(中世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本卷对西方中世纪(5—15世纪)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点介绍了教父和奥古斯丁、格拉修斯、罗马法学家和布拉克顿、索尔兹伯里的约翰、阿奎那、埃吉狄厄斯、巴黎的约翰、但丁、萨索菲那多的巴托鲁斯、布鲁尼、马西略、奥康的威廉、库萨的尼古拉、福特斯库等人的政治思想。历经千年的中世纪政治思想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直接源头,它包括从罗马帝国时代到中世纪末期的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罗马法学家的政治思想,早期日耳曼人的民主法治观念,中世纪中后期的封建主义契约思想和政思想,中世纪晚期民族国家思想的萌芽和新兴的城市市民政治思想等。政治思想的中心问题是政教关系,表现为教权派与王权派的斗争。基督教的二元主义政治观和日耳曼人的民主法治思想是两条主线。书中将政治思想的发展融入中世纪的经济、政治、宗教、政教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变革进程中进行考察,既有对著名政治哲学家宏大理论体系的评介,也包含对广泛渗透于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政治制度和政治斗争、社会关系甚至行为礼仪中的政治观念的精心提炼和分析,展现了中世纪政治思想复杂多元的面貌和不断创新变革、推陈出新的特点。西欧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一)、奥古斯丁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古罗马时期基督教政治思想家,教父学最高权威。身上具有两个特征: 其一是旺盛的生命本能和欲望;执着地追求真理.主要著作《上帝之城》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1)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或柏拉图哲学,尤指宣称理念形式是绝对的和永恒的实在,而世界中实在的现象却是不完美的和暂时的反映。宣称信仰柏拉图主义并非意味着接受柏拉图的所有见解,而往往只是对如下特定思想的认同,即理念形式是存在的、永恒的,并比世界中的现象更实在、更完美,甚至是唯一真正实在和完美的实体。这个体系还包括认为理念形式只能由灵魂所认识等。古希腊柏拉图的学说体系。由此形成的学派称为柏拉图学派。它以理念论为中心,包括宇宙论方面的宇宙生成说,认识论方面的回忆说,伦理观与社会政治观方面的四主德与理想国的学说,美学方面的“摹本”说,探求理念体系的概念辩证法以及教育学说等。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影响极大。  柏拉图主义中的理念形式在不同的情形下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一类事物的名称;数学对象;自然定律等。  柏拉图主义其后由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改造,成为基督教的哲学论证,服务于神学教义由于认为数学概念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所以现代柏拉图主义也被称为“实在主义”。柏拉图主义在西方近现代数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  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再加上斯多葛学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融合为一个体系。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在《圣经》新约时代的哲学本身包含一种宗教态度,这就是基督教涉及哲学的缘故。这种宗教哲学就叫做新柏拉图主义,也就是以希腊思想为基础而创建的宗教哲学。教父们为了使基督教更具吸引力和知识更充实,教父开始将《圣经》教训与古希腊哲学融合。而在早期基督教时期的教父思想,由于是根据《圣经》和利用新柏拉图主义建立的,一般称为“教父哲学”。(2)上帝之国与世人之国人的原罪与上帝的恩典的学说人出生即有的“原罪” ,人的得救不能指望自己,必须靠上帝的恩典。 这种恩典是上帝白白赐予的,并不是对人们善德的报偿。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价值。  奥古斯丁思想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是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他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圣经》。他说, 他所使用的“上帝之城”概念是“指《圣经》为之作证的城市”。  人类始祖犯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 骄傲者与谦卑者、虔敬者与伪善者、被拣选者与被摈弃者之城。 是预定要得救者与受惩罚者之城。两个城的区分,实质上是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进行的区分。两个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以两种不同的爱为基础:“一个城的人选择肉欲的生活, 另一个城的人选择精神的生活”。  两个城的区分只是理论上的区分,在现实生活中, 它们是混合在一起的。根据奥古斯丁的描述, 上帝之城是由标准的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他们真诚笃信上帝,具有“虔诚、敬畏、忏悔、 勤劳和禁欲”等美德,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 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 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相互间形成一种最有秩序、最和谐的兄弟关系。“谁能否认这是真正有福的生活?”而现实生活,无论其多么富足, 它们仍是悲惨的。人们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上帝之城依上帝至高至善的权威来统治,其成员在上帝统治下过着圣洁的生活,所以它是永生和光明之国。而世上之城依靠人的力量来统治, 其成员过着肉欲的生活,充满着罪恶,它是短暂和黑暗之国。 在奥古斯丁看来, 人类的历史就是两个城之间相互斗争而上帝之城不断取得进展并终将获得最后胜利的历史。只有在上帝之城里才有真正的和平, 而世人之城必然是罪恶的渊薮,痛苦的源泉,它注定要灭亡。 这就是奥古斯丁对罗马所遭劫难的解答。(3)正义与法律  根据西塞罗的理论,没有正义就没有共和国。没有真正的正义, 也就没有由“共同的正义的感觉联系起来的人群,也就没有所谓人民的事务。”可是, 真正实现完美正义的社会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上帝之城”, 那是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其余的国家程度不同地都只是“强盗团伙”而已。  在否定了西塞罗的国家定义可以适用于任何现实国家之后, 奥古斯丁采用了一个价值中性的国家定义, 即“一个由所爱的事物一致而联合起来的理性动物的共同体。”根据这个定义, 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价值对于他们是否作为一个共同体存在并不重要。 只要有一个共同的忠诚纽带就足够形成一个政治上的共和国。两个城在现实社会中的联系基础就是,虽然他们根本动机不同, 但有着做出一致决定的可能。 奥古斯丁以根据这个观点,奥古斯丁一方面拒绝神化国家, 同时也给国家以有限度的承认。成员的“爱”来定义国家,使国家纳入他双城论的体系。
  •   这不仅是一部政治思想史,更是一部鲜花的哲学史、政治斗争史,很好!
  •   还不错,正在从第一卷开始拜读
  •   很重要,梳理的清楚
  •   很不错的书,只是纸张的确薄了点,不过价格蛮便宜的。
  •   书正版的 物流很快
  •   书拿到后看了下,不错
  •   内容很充实,慢慢会看的
  •   纸质相当不好 包装还不错
  •   是了解中世纪不可多得的书
  •   但纸张太差
  •   写得很好,可以认真阅读
  •   感觉还行,纸张也可以
  •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2卷中世纪)是一部主要反映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的论著,它是由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带头人,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徐大同教授主持编写的。该书阐述了中世纪时期西方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对于学习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是一部系统学习和研究政治思想的好书,对于想要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人来说也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书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