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镇图志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师昌璞  页数:188  字数:188000  

内容概要

  斋堂镇为门头沟区辖镇,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部深山区,镇政府驻地东斋堂村。该镇东南距区政府驻地30多公里,东北与雁翅镇相接,北部有海拔1775米的黄草梁,与河北省怀来县毗邻。西部是清水镇,南部有百花山山脉的大寒岭、老龙窝、摘星岭,与房山区大安山乡接壤,东南部与大台办事处相连。该镇地域辽阔,总面积为392.4平方公里,略呈长方形,共7786户,170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08人。
  斋堂镇辖3个居委会、29个村落。即西斋堂居委会、东斋堂居委会、角楼居委会、西斋堂村、东斋堂村、马栏村、火村、高铺村、青龙涧村、黄岭西村、双石头村、爨底下村、柏峪村、牛站村、白虎头村、新兴村、向阳口村、沿河城村、王龙口村、沿河口村、龙门口村、林字台村、西胡林村、东胡林村、军响村、桑峪村、灵水村、法城村、杨家村、张家村、吕家村、杨家峪村。村村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历史悠远,资源丰富。素有“京西重镇”之称的斋堂,是门头沟西部山区的发展中心,也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37个小城镇试点之一。

书籍目录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
 (一)前桑峪古人类遗址
 (二)东胡林人遗址
 (三)遗址文物
  1.天仙背洞第四纪上更新世晚期古人类生活遗迹
  2.大东宫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
  3.西大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4.狮子沟战国至汉代遗址
  5.白羊石虎村汉代遗址
  6.汉代箭镞
  7.斋堂元代窖藏遗址
  8.西斋堂村元代壁画墓
  9.古砖窑遗址
  10.贞节匾
  11.官方通报
  12.吕家村煮石铁锅
  13.石虎枕
  14.铁炮
  15.抗日名将卫立煌司令部遗址
  16.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东斋堂村旧址
  17.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部西斋堂旧址
  18.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二、别具一格的山庄古镇
 (一)古民屠
  爨底下村
  灵水村
  西胡林村古民居
 (二)民屠建筑装饰艺术
 (三)石刻
  墓碑石刻
  记事类石刻
  告示类石刻
  功德类石刻
  现代碑刻
 (四)古桥
 (五)过街楼
 (六)古戏台
 (七)古井
 (八)丘臼
 (九)石碾石磨
 (十)古树名木
三、古堡关城雄风犹在
 (一)古堡关城
  1.沿河城的修建
  2.斋堂城垣的修建
 ……
四、兴教办学教化育人
五、数量众多的寺庙宫观
六、得天独厚的特产资源
七、民俗风情
结语

章节摘录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  (三)遗址文物  12.吕家村煮石铁锅  据明《宛署杂记·古迹》载:煮石铁锅在泥窝村瑞云寺,寺依百花山。相传,避世佛曾在此修道,用小耳锅煮石修炼。锅似铁,似石,阔一足,深七寸。宣德年,奉旨取视,赐以龙袱。  13.石虎枕  原在白虎头村,由一块整石雕凿而成,通长0.41米,汉白玉质。虎卧于0.03米厚的一块豆瓣形石板上,虎目圆睁,双耳突出,虎牙龇露,异常威猛。臀部较粗壮,后腿呈屈撑状趴卧,刚健有力,粗壮的虎尾依身形蜷至腹下。虎的整个形态似食饱而憩,静卧养息。虎枕全身白中微泛粉晕,和谐柔美,生动逼真。该虎枕较为完好,仅臀部耳部略有少许残迹。经鉴定应为金代物品,现为门头沟区文物所收存。  14.铁炮  1985年区文物所在军响修配厂征集。此炮为铁铸,通长70厘米,炮口外径15.5厘米,内径6厘米。炮身有三道加固箍,箍宽4.5厘米,炮底径16厘米。炮底与炮身连铸一体,炮身无引火孔,无照门,亦无耳轴及支架。为前装式,火药与弹丸直接由炮口装入膛底。炮身刻有“大龙门口/崇祯十三年二月奉保定总督军门杨造给/天字/崇祯十三年四月/□州直□察使许奉/兼□阳制造/周良臣/炉户马化敬”等字。铁炮现由门头沟区文物所收藏。  15.抗日名将卫立煌司令部遗址  1938年8月25日至9月18日,卫立煌将军率部在髽鬏山英勇抗击日寇,司令部设在东胡林村的一个大石堂里,指挥军队与日寇作战,打击口本侵略军。  16.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东斋堂村旧址  1938年3月下旬,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魏国元任县长,政府设在东斋堂村万源裕商号,5月焦若愚接任县长。此院坐西朝东,大门在东北角,院东西长10.3米,南北宽9.45米。西房面阔六间长16.2米,进深5米,硬山板瓦,台基高0.66米。东房形制同西房,南房三间,北房形制同南房。现南北房原已不存,现房屋为在原址复建,东西房仅见地基。1938年9月,日军占领斋堂川,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万源裕被烧毁。此院现由当地农民居住。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些古镇地理位置多在大山之口或古河道边,在特定历史阶段,或处于交通要部,或成为军事重镇、京师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其兴衰与北京核心区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段柄仁

编辑推荐

  这套志书,是北京古镇系列丛书的第一批成果,是由市地方志办公室选择修志条件比较成熟的古镇,委托专家执笔编纂的,包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良乡镇,海淀区的海淀镇,门头沟区的斋堂镇,延庆县的永宁镇,密云县的古北口镇、不老屯镇,通州区的张家湾镇,昌平区的南口镇、沙河镇等10个古镇的志书。这10个古镇形态不同,风采各异,但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影响深广,地理位置多在大山之口或古河道边的古镇,在特定历史阶段,处于交通要冲,成为军事重镇、京师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一定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且山河形胜,环境优美,有不少奇观异景,历史遗存丰富多彩,古长城、运河、邮驿御道、寺庙道观、祭坛陵寝、名居名店、皇家园林、名人逸事、故事传说、传统技艺、风味小吃、诗文碑刻、俗俚乡谚等,令人向往。其兴衰也多与北京核心城区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其中琉璃河镇有北京最早的古城遗址;良乡镇从秦汉就曾建县,地名传承至今;斋堂镇现有前桑峪、东胡林古人类遗址,还有爨底下村、灵水村等闻名遐迩的古山庄民居;古北口镇、南口镇都是长城要塞、交通要道、京城锁钥、军事重镇;永宁镇位于长城以北,是以屯兵兴起的塞外古城,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张家湾镇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皇家码头,漕运古镇;海淀镇的四周在清代是皇家园林,现在被高等院校和科学院环绕,是北京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不老屯镇是具有旧石器遗存、古长城、古石刻和山水秀美的独特生存环境,也是北京市少有的长寿镇;沙河镇被称为“京师之枕”,是明清帝王谒陵和北巡的驻跸之地。把这些古镇的历史与现状展现于地方志之中,不仅使志书家族“添丁进口”,兴旺扩展,给人以原生态文化的历史厚重、深邃、沧桑感,使人领略古今纯朴的文化神韵,为文化古都北京寻根找源,增光添彩,也为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总之,这套丛书为构架先进文化的“地基”,增强国家软实力,必将起添砖加瓦的作用。  让“星星”亮起来,为古村镇修志写史,是一个有效的影响深远的举措,但这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保护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相应措施,制定切实的保护规划,选择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科学方法,避免开发性破坏、生活性破坏,把自然性破坏降到最低程度,使其里巷、民宅、地貌、水系、植被和传统民俗风貌等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得到切实的保护,合理的开发利用,这需要各方给予关注,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居民的通力合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古镇图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介绍的很详细 图片很精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