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辞典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伏尔泰  页数:172  译者:续建国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伏尔泰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有“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之称。他一生多才多艺,著作颇丰,就连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狱德罗、卢梭等人也对他推崇备至,视其为启蒙运动的先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扶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句话或许可以说是伏尔泰在18世纪法国乃至欧洲历史地位的恰当写照。至今人们仍然把18世纪的欧洲笼统地称作伏尔泰的世纪。    伏尔泰的这部著作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他的思想跨越古今,但是对许多问题他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摆出各种可能,促使读者自己思索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部著作对我们深入了解这位斗士,这位终其一生都在抗争的思想者,也是一部必须阅读的、绕不开的作品。

作者简介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原名弗兰苏阿·马利·阿鲁埃。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文学作品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等;重要历史著作有《路易十四时代》、《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等;哲学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其中《哲学通信》曾遭禁售,被誉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书籍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思想的力量与理性的光辉——《哲学辞典》导读A 阿贝(修道院长) 亚伯拉罕 亚当 灵魂 友谊 爱情 自尊心 苏格拉底式的爱情 古人与今人 天使 吃人的人 阿庇斯牛 启示录 阿朗达 著名的裁判 无神论者 无神论B 巴克科斯 洗礼 美 贝克尔 畜牲 善、至善 善,论物质和道德之善恶 善,一切皆善 教会的财产 布拉斯费姆(对神明的辱没) 人类心灵之界限C 性格 中国教理问答 丘教士教理问答 日本教理问答 目的因 确实,确实性 创造物的链索 事物的链索或繁衍 地球上发生的变化 论中国 基督教 古人的天 割礼 僧侣 气候 结论 痉挛 物体 批评 相信 乡村教士D 教令 世界洪水 命运 上帝及诸神 耶稣之神性 教条E 平等 地狱 国家,政府 圣体 主教 以西结书F 寓言和传说 宗教狂热 人世道德之虚伪性 疯狂 欺骗G 光荣与光荣的 圣宠 战争H 列王纪和历代志I 偶像、偶像崇拜者、偶像 崇拜 伊纳爵·德·罗耀拉 洪水J 贞德 耶弗他 约瑟L 论自由 自然法 法律 民法与教会法 奢侈,豪华M 物质 坏 弥赛亚 变态易形,投胎转生 形而上学 奇迹 摩西P 故乡,祖国 (圣)彼得 成见R 宗教问题 复活S 所罗门 感觉 梦 迷信T 信仰自由 暴政V 德行

章节摘录

A亚当第一节我们在这里将用一种新颖的观念去谈亚当,这种观点以前从未出现在任何预言家、批评家的作品中。 关于亚当的传说刚开始并不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圣经》没有被译成希腊文,因此只局限在巴勒斯坦流传。再加上当时大本书籍造价昂贵且稀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谴责亚历山大的犹太人把《圣经》译成俗文,便不停地咒骂他们。后者只好把译文藏起来,因此便没有流传开来。犹太人的科学观念非常粗浅,他们到了亚历山大城后才开始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他们的语言混合了古腓尼基语和迦勒底俗语,并且不对外人介绍自己民族的书籍、文化和传说,除了他们自己,外人根本不知道亚当、夏娃的存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方人知道亚伯拉罕的事迹,却不承认亚伯拉罕是犹太人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名字在穆罕默德时代以前根本不为世人所知。古希腊、古罗马、古波斯等国家的史书、史诗中找不到任何提及这两位人类始祖之处。不过,在婆罗门教名为《夜柔吠陀》的书中可以找到亚迪莫和普罗克丽提这两个名字,亚迪莫与亚当有些相似。但印度人说他们的历史要早于埃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他们的普罗克丽提完全不同于夏娃,因此不会是从亚当那里借用的亚迪莫。而《吠陀经》也被认为比犹太书籍更古老。腓尼基作家桑收尼亚通认为人类已有十代,然而在这人类最初的十代中,根本找不到亚当、夏娃的名字,甚至连诺亚的名字也未被提起过。不仅如此,当时诺亚、亚当的名字在古埃及、迦勒底,甚至在全世界都没有人听说过,并且在任何古籍中也不曾被提及。这点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原以为人类始祖的事迹应该妇孺皆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是神有意忽略人类始祖这段历史,还是有一种奇迹毁灭了人们对始祖的回忆。我们不得而知。第二节布里尼翁,这位据称幻觉通神的女人,虔信亚当是雌雄同体。她说这是上帝向她启示的秘密。我没有类似被启示的经历,所以略过不谈雌雄同体这个问题。有几位自称博学多闻者,在读了古婆罗门教《吠陀经》后,发现世上第一个人是在印度创造的,他叫亚迪莫,含义为“繁殖者”;他的妻子名叫普罗克丽提,含义为“生命”。他们说印度的婆罗门教要早于犹太教,犹太人在迦南定居后才用迦南语写书;他们还说犹太人的一切都是模仿印度人等等。而我呢?我一句话也不说。我把这类研究留给耶稣会的德高望重的贝吕耶神甫去做,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像他这样洁白无罪的人。他的著作《上帝子民史》被认为是想要取笑《圣经》因而被焚毁了,但我可以断言他没有丝毫恶意。第三节我们无法推断记述亚当事迹的《创世记》写于什么时代,但令我们感兴趣的是:犹太人禁止25岁以下的青年阅读《创世记》的第一章。许多犹太法师宁可把亚当夏娃的故事看做是一个比喻。在世界上其他民族也找得到类似于亚当夏娃的故事,这种巧合证明我们人类天性之弱,各民族均用相似的观点说明我们身心两方面所受的痛苦之源。迦勒底人、印度人、波斯人、埃及人也都说明了我们星球所独有的这种善恶交织的现象。犹太民族本出自埃及,他们只会粗浅地模仿埃及人,因此才会想象出女人来自于男人的一根肋骨这种荒谬的比喻。但更奇怪的是,明明《出埃及记》比《创世记》讲述得更令人惊诧、违背常理,犹太人却未禁止25岁以下的人读它。我们来看看《创世记》的开篇,它说,“太初,诸神创造了天地”。若年轻的犹太人读了这段,会不会因此而更信神呢?第一章和第二章都谈到上帝创造了男女,圣书里还说“诸神按照他们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这会不会让上帝的形象过于具体了呢?书上说上帝造女人时从亚当身上取一条肋骨,这些冒失鬼看到这里会不会伸手去数自己身上的肋骨,进而产生怀疑呢?难道这些充足的理由还不够第一章被禁止吗?灵魂第一节灵魂是什么?在拉丁文及其派生的语言里意思是活力,这个词相当于拉丁文的“anima”(嘘气之意,生命的本原),人们就把灵魂当做生命的根源和生命的起因或生命本身。一切都随躯体而逝。埃及人首先把智慧、灵魂区分开来,但两者有何区别呢?一个是思想之源,一个是生命之源,它们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人类从来没有搞清楚过这些问题,因此我们暂且不论。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在生活,在思想呢?我们怎么会行动、清醒和睡眠,四肢是如何服从意志,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不过是一台自动机器,被一只手牵引着,在这个世上生存。但谁看得到仿佛冥冥之中主宰我们的那根线呢?灵魂是否先于我们而存在?它出自虚无吗?灵魂伴我们而生,可它在我们死后还存在吗?如果我们想了解一块金属,我们就会把它放在一只坩埚中用微火烧,可到哪里找一只可盛放灵魂的坩埚呢?有人说灵魂就是心灵,可心灵又是什么呢?我们无法解释。有人说灵魂不同于物质。但证据在哪里?是因为物质可分,而思想不可分吗?请告诉我物质的最初本原是可分的、有形状的吗?你还可以说思想没有具体的形状,不是木石、沙子等,因此它不属于物质。可悲的推论家啊,您对万有引力、生命等抽象的东西也这么论证吗?人们形容灵魂为种种不同的名称,如第五元素、以太等。这些有什么意义呢?灵魂是普遍的、轮回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初,教士们相信灵魂是具有形体之物,著名的拉丁护教家德尔图良(北非迦太基人,博学,极力排斥异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用他惯用的矛盾法肯定灵魂既具有形体,同时又是象征的和单纯的。这些看法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存在,我们感觉着、思维着,这就够了,再多想就仿佛坠入无底的、黑暗的深渊。呼呼吹过的风仿佛还在讨论灵魂是随生命而逝还是永存,殊不知我们对灵魂一无所知。论灵魂的文章不能脱离教义。首先,要相信一切天启,天启高于哲学。凡问的学识会让心灵得到锻炼,而信仰却如明火引领我们。风箱有了裂缝,无法去吹燃火焰,女仆们会说风箱的灵魂坏了;园丁悉心打理庭院里郁郁葱葱的植物,他不理解植物为何会长得如此旺盛,如此有蓬勃生命力,因此说这一切皆因“植物的灵魂”,尽管他不理解灵魂是什么,可是依然种植得很好;乐匠们制造小提琴时,把琴心木放好了,就会有和谐的琴灵魂。灵魂之意义就是使之有活力。英国人所称“soul”就源自克尔特人的“seel”。希腊人把灵魂区分为三种:一是感觉的灵魂;二是气,我们译为“心灵”,是把生命活力赋予机体的;三是智慧。基督教最大的神学家和经院派哲学家阿奎那说这三种灵魂分别在人的胸部、全身和头脑里。当我们热爱、愤怒、恐惧时,肺腑会激动不已。心肝是一切情欲的中枢;当我们沉静思索时,人脑便会聚精会神;生命每一刻都在呼吸,因此,生命之魂在呼吸空气的胸膛里。人们在梦中见到已逝的亲人,会想看到的是什么呢?这确实不是肉身,那又是什么呢?并且显现在他们面前之物还开口说话,这是感觉的灵魂,是气,还是智慧?人们还没有深究这个问题,就形成了定论说灵魂是具有形体的。柏拉图试图让灵魂脱离物质。唯物哲学家圣伊雷内说灵魂不过是生命的气,相对于会死亡的肉体,它没有形体,但它仍留有人的形象,以利于被人认识。如果灵魂不具有躯体,福音书里灵魂的形象又怎么能有躯体的形象呢?有人还引证擅长辩证的法国主教圣希来尔的话:“不管天上还是地下,不管是可以目睹之物或是无影无踪之物,任何创造物均具有形体。万物由元素构成,灵魂要么附在人身体内,要么离开身躯,总是有形的实质。”我们显然需要万无一失的教会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我们对于物质认识不够深,我们不了解什么是实质,造物主没有向我们揭示这个秘密。我们不知生命源自何处,我们如何生长,如何消化,如何睡眠、思维和感觉。最大的难题是:一切生物如何具有思想的呢?第二节 洛克的灵魂说哲学家是怎么说的呢?洛克的观点是:凭我们人类的浅知不能了解物质是否能思维。我们不知道上帝是否把一种知觉、思维的能力赋予某些物质,我们不会发现上帝有没有把一个能思维的非物质实体与物质联系统一起来。当然,如果上帝愿意的话,他可以这么做,把一种思维能力加到物质上,或者把思维的实体加到物质上。但思维是什么?哪一种实体适合被赋予这种思维能力呢?洛克相信万能的上帝,但他不是说物质能思维,只是说我们还远未认识物质,更无法理解上帝为何赋予物质万有引力和永恒运动,但却不赋予物质思维的才能。先哲也这么说:灵魂是一种微妙的物质,它能感觉,能思维。法国数学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森狄反驳笛卡儿时说道:“您说您在思维着,那么,您,这位思索的人,是什么实体呢?您思维,却不明白自己是什么,您就像一个肓人,他感觉到太阳的热度就自以为懂得了这个星球,难道太阳只是个发热的东西吗?”伽森狄声称灵魂是纯精神的,且不具有数学的明显可推理性。笛卡儿在给伊丽莎白公主的信中说:“单凭理性是无法把握灵魂实质的。”灵魂最初被教徒们认为是不朽的、有形的,上帝令它思维。哲学家马勒伯朗士证明,我们没有任何观念,客观事物也不能给予我们什么观念。由此,他便得出结论,认为我们的一切事情都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来做的,上帝就是我们的主宰。哲学家们在灵魂问题上无能为力。我们还是承认膜拜上帝吧,承认我们对灵魂所知甚少。第三节 关于动物的灵魂和若干空洞概念动物有灵魂吗?动物有感觉、记忆和观念,却没有心灵,是上帝赋予动物这一切。人们毫不否认上帝的万能,他能使动物具有若干能力,能赋予某些较灵巧的动物学会一定技艺的才能。宇宙万物就是明证。佩雷腊和笛卡儿却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说上帝没有给予动物真正的生命,只是给了它们若干感觉而已。另一伙人因此给予反驳,慷慨地把一种纯灵魂赠给了癞蛤蟆和昆虫。引用贺拉斯的诗句,真是“本想避免小错,谁知却犯了大过”。这两种观点都不对,于是又有人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提出了“本能”。有人说:动物的灵魂是一种有智慧的无形实体……人们是怎么样想象一种无形的实体呢?想象某物总是先想出此物的形象来,可谁能言说心灵呢?如果我试着证明灵魂的实在性,有人就会说,灵魂是一种能力。如果我肯定这种说法,说自己有思维的能力,他们又会嘲笑我的错误,说上帝是一切的主宰。如果我有思维的能力,那肯定会知道后一分钟我会想什么,可遗憾的是我不知道,那么只能证明我只是一台自动机器而已。我承认自己的无知,关于灵魂实在说不出什么来,可若想在浩瀚的形而上学的巨著中找到答案也根本是妄想。因此,我们还是膜拜上帝吧,承认我们对灵魂所知甚少。灵魂一词是最混乱、最模糊、最空洞的词之一,从历史上找不到它的答案。只有以理性作为基础,才能找出解决之路。第四节 谈灵魂,谈我们的浅知据我们后天所学,我提出以下疑问:灵魂是早已有的,从茫茫虚空来到我们体内的吗?离开了人的肉身,灵魂永不灭吗?灵魂和上帝都是精神,那么它们的性质相似吗?我们从古代哲学家那里根本得不到什么教益。三尺之童也比他们明智——对于他所不理解之事他从不去思索。我们知道什么呢?万能本原是什么,空气如何传递声音,动物是怎么形成的,四肢是如何服从意志的,手的观念是怎么放入记忆里并保存起来,又从记忆里把观念提出来等等,我们到底了解什么?我们仿佛坠人无底深渊。 我们只知道人是能行动、有感觉和思维的存在物,但为什么人能感觉、能思维,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同样无法理解一个实体怎么会有观念,有感情。阿基米德和蠢人的灵魂,两者性质相同吗?它们思维且独立于肉体。那么,一个不懂数学规律的灵魂跟一个懂得测量天体的灵魂是否是同一种类呢?人的脑髓构造都一样,可很难解释阿基米德和蠢人的差距何在。我们懂得什么呢?我们不懂一切的本原,可如果不懂还在装腔作势,那岂不比猿猴更可耻。第五节 沃伯顿关于灵魂的争论沃伯顿是莎士比亚著作的刊行人和注释者,这位格洛斯特主教写了四本书证明圣经前五书里并没有说灵魂不死。他相信人有来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果,灵魂并非永生。第六节 唯有依赖神启《新约》启示了灵魂永生。沃伯顿千方百计想掩盖这一真理,他故意曲解《圣经》原文,说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人类如此空虚,不信灵魂永存,不信死后善有善果,恶吞恶食。伟大的恺撒在处置叛乱的喀提林时就说人死万事空。罗马帝国的两大派系之一的伊壁鸠鲁学派肯定“神无用论”,死后灵魂与肉体同时寂灭;而另一派斯多葛学派则认为灵魂是神的一部分,死后复归本原。但这两派又都不信善恶赏罚说。第七节 傻子和怪物之魂一个心智不健全的儿童,会有观念吗?他只是无意识地活着而已,是介于人与动物问的。有人说他生命里缺乏理性灵魂,只有感性灵魂,他有行动等感觉,却不思维。一个妇人如果生了个怪胎,人们就会说他是个怪物,而不给他受洗。该如何断定一个怪胎有没有灵魂呢?那些怪胎不论长着四只爪子也好,还是根本不像人,都应该有灵魂。第八节英明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谈论灵魂的学者,在我看来,都应该冠以“荒谬大师”的称号。笛卡儿和马勒伯朗士神甫也可位于此列。笛卡儿说灵魂是一种会思维的实体,在母胎中就在构建哲学了,不过后来忘掉而已;马勒伯朗士神甫则坚信我们应把一切都看成上帝。理性与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如果让我从人类的观点来思索一下,灵魂正如大伙都知道的那样——大伙都会说,却没有人懂。我们对它的观念不像我们对灯、桌子那般明显,但我们却把这种感觉、思维的能力叫做灵魂,正如我们把生活看做生命,强烈的欲望看做意志一样。一些信口开河的议论家说:人由物质和心灵组成,物质可感可触,占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分割;而心灵却无处可寻,不可分割,因此两者性质不一样。可我要反驳你们,你们所看到的物质具有广延性,占据一定的空间,是可感的,这只是物质成千上万的属性之一,其他属性我们根本还无从知晓。你们就像一个无知的中学教员,没有见过表,忽而得到一只,惊呼有神性、有灵魂,却根本不知道表的机械推动力。而我就像一个知道表的物理构造的学生,且昕我解析:譬如一个新生儿,在他满六周时灵魂进入他的体内,他仿佛因此就具有一切观念,全知全能,到他出生后,却什么都忘记了。让我们再看,这个小孩在出生的那天,恰好家里生了只小狗、猫和黄雀。在第十八个月头上,小狗已被训练成了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黄雀都在哼曲子了,而猫也早已经满地打滚了,而孩子四岁了却什么都不懂得。对于这种差异,我这个粗浅的人该说什么呢,是那些动物们聪明灵巧,而小孩却蠢笨吗?可慢慢地小孩有了观念,并开始记忆,懂得用讲话来传递思想意图了,就像猎狗汪汪叫,告诉我们它正需要出门溜溜还是要食物一样,六七岁的孩童和此时的猎狗有些类似。可孩子的观念知识还在不断地增长,我们该怎样看待他呢?他天性有什么不同吗?牛顿和蠢材不过是一个才能大、一个没有才能而已,他们的天性总还是相同的。就像一棵参天巨树旁紧挨一棵随风摇摆的小灌木,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它们的本原不都是种子吗?

编辑推荐

《经典通读(第2辑):哲学辞典》:经典通读。这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经典通读(第2辑):哲学辞典》:理性、独立、自由、平等的启蒙之作,冲破宗教的樊篱,奠定了现代文明的思想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哲学辞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伏尔泰的文字不用说了,不用怀疑的好,就是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字,需要读者耐着性子去看,去品味。
  •   哲学辞典真的很不错,然而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不过很适合塑造一个初级的哲学观
  •   大师的思想,值得一读。
  •   还能说什么呢!
  •   书是好书,快递慢的要死
  •   相当的如此
  •   书不错,快递烂透了,建议更换快递公司
  •   可了解西方宗教在知识分子眼中的定义。作者对每个词进行分析和阐述。
  •   本书的整体感觉还好,在一个层次上对于哲学做了提炼。偶尔的翻看,如同餐后甜点,愉悦心脾。
  •   好书让人煤力四射。
  •   编译版,就比原版便宜几块钱,还没有原著味道,何必呢
  •   哲学的魅力是无法形容的
  •     给我的感觉是以一种另类的观点阐述常识,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常识亦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东西。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的过程中,与精神渐行渐远,许多常识只能被重新认识或者曲解。
      
  •     反正就是好看,辞典没有辞典的一条一条,反而更像论述性质的散文。
      不知道老伏的初衷是什么,不过起码弄清楚一点,法国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生命的态度,是坦然的,比如一个条目谈及“奇迹”,老伏很精准的判断出,那些期待和迷信奇迹之人,都是一些疯狂饕餮之徒,好比倾城美女奥戴妮 赫本,我们总希望她永葆青春,那么如果80岁的赫本皮肤皱纹和下垂乳房能够回转逆反,这将是奇迹。哈哈,自然万物的神,那才是奇迹。
      
      老伏其中一部分谈到中国,并不止痒,大部分篇幅消耗在满人统治的华夏土地,虽然根器还在,却不是纯正豪迈的中华文化。这是老伏的瓶颈,毕竟清代和西方传教士文化纠葛在那个时代的当下,老伏关注得多罢了。
      
      没谈印度,可惜了
  •   印度和中国,最神奇的两片土地
  •   但愿下辈子能生在法国
  •   没谈印度,其实伏尔泰也未必真想谈中国。这只是他借用的一个实现表述寄托理想的地方罢了。
  •   印象最深的是要娶12个老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