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意)马基雅维利 页数:155
Tag标签:无
前言
将经典学术名著全新通俗化编译的《经典通读》丛书终于要和读者见 面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策划这样一套大型普及版学术丛书,源于一次常规 的新编辑培训。其间有老编辑教育新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涉猎 一定要广,多读书至关重要。大家很自然地谈起应该读什么书,于是亚里 士多德、孟德斯鸠、休谟、卢梭、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 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师的名字及其相关著作 被提了出来。但接下来的即兴调查却让人大吃一惊!在座的新老编辑近三十 人,无论从学历还是所从事的职业看,怎么也属于知识阶层的人,但通读 过《政治学》、《战争论》、《相对论》的竟然没有;读过《人性论》、 《法哲学原理》、《资本论》的仅有一人;读过《社会契约论》、《物种 起源》、《国富论》的两人……大家突然惊奇地发现,对这些名家名著我 们几乎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详,阅者寥寥,令人汗颜。 为什么从中学到大学都耳熟能详的这么多传世经典学术名著,我们居 然都没有拿起来读一读,真值得好好反思一下。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简单 的问卷调查,结果可想而知,上面提到的这些经典学术名著,读者阅读率 低得惊人。令人欣慰的是,同样的调查也表明,相当多的人都非常想读这 些“人人皆知”但“人人皆未读过”的学术经典。之所以此前没有读过, 与这些经典著作艰涩难懂或篇幅太长有很大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大家只 是想简单了解这些学术名著,并不需要深入研究。所以,几千年上百年的 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都 成为挡在学术名著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鸿沟,是阻碍经典学术名著从“人人 皆知”到“人人皆读”转变的关键! 要实现这种转变,让经典学术名著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重要。换言 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只有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典通读”。虽然现在我国的出版事业极其繁荣,然 而多数学术经典名著至今却尚未有通俗普及本,对普通读者而言,这不能 不说是一件憾事。历史上,康德曾不得不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相 对通俗的表述推广普及其《纯粹理性批判》;休谟更不得不作《人类理智 研究》,乃至尝试亲自撰写《(人性论)摘要》,以补救其艰深的《人性论 》出版时所遭到的冷遇。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精选出二十部 经典学术名著,组织一批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编译改写成全新的普及本 ,推出了这套《经典通读》丛书,希望使普通读者也能来共同领略经典名 著的思想精髓,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和充实、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这里所 谓的“通读”,就是想通过普及本的通俗化,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通读经 典,而不至于让经典只是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或成为催眠的道具。 出于这个目的,在内容上,我们一方面将一些大部头经典做了瘦身, 力求这个版本能化繁为简,提炼出原著精华;另一方面也对一些文字量虽 不多,但因时代久远或表述拗口的知名精短著作进行了大胆扩充,使之更 加通俗易懂又质朴流畅。同时在封面、版式设计上,我们也尝试改变传统 学术著作的固有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从而使普通读者能把握 要旨,轻松、快速阅读。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 ,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有“替代”原著的作用,能满足大致了解原 著的基本需要;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 入门和辅助补充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编辑思想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 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 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 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 文章啊。我们以为,尽管有些经典名著可能不乏有解说性的文本,但这毕 竟只是解说,而且还是解说者的“一家之言”,既无法让读者看到作品的 原有概貌,也无法让读者领略到作品原有的内涵和韵味。所以,能够通俗 展现经典学术著作的原汁原味必要且重要。 大师们的学术著作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顺理成章,但在 当时绝对都是超前的思想火花。所以对这些先进思想的表述,不可能在当 时的历史背景下就达到通俗易懂、传播普及的程度。正是经过时间长河的 积淀和考验,通过现代人自身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地诠释出来。《经典 通读》丛书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进行推广普及,希望能 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人类思想的硕果,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的出版境界 。 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丛 书面世的一天。我们不敢奢望像康德和休谟自己改写其著作那样使这个通 俗普及本也成为经典,但我们确实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能够使读者 对经典不再望而生畏,真正实现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 客观地说,受限于能力和水平,这样的一个版本不当之处肯定不少。 但鉴于我们美好的编辑初衷,勤奋刻苦的编写态度,请读者原谅我们的疏 漏,不妥之处还请不吝批评赐教。 最后,我们还是想说,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 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 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内容概要
《君主论》的主要论点是,国家的福利证明任何行动路线的正当性。 在政治事务中,政治需要压倒伦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标准是不同于私人生活中的道德准则的。马基雅维利认为,对于统治者来说,公平交易可能是一种代价太高的奢侈的行为,为了便于交易,也许有必要采取欺诈和暴力行为,这种做法在人们看来似乎是难以接受的,并且可能是有罪的,但在政治领域却是例外。这体现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和伦理应该彼此分离”的中心观点。马基雅维利相信,政治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成功。 马基雅维利向君主或其他统治者提供了一系列策略来赢得或保住权力。他认为,要占有习惯于在自身的法律下自由生活的国家,有三种方法:其一,把它们毁灭掉;其二,亲自前往并驻扎在那里;其三,允许它们在原有的法律和制度下生活,同时要它们进贡,并且在那个国家建立一个对你友好的寡头政府。在这些办法中,前两种受到推崇,被认为是最保险的。他还劝告道,对被打败的君主的家族的任何幸存者都要“斩草除根”,进而保证持不同意见分子没有天然的领袖,没有团结的核心。 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君主如果需要保持自己的地位,也必须知道怎样做不道德的事情。 在谈到君主的行为时,他毫不含糊地排斥那些公认的道德。他认为: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善于深谋远虑,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国的邪恶行径的发生,并且可能的话,不妨保留某些使自己免于亡国的恶行;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救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这些恶行遭受谴责而感到不安。 马基雅维利分析的君主国的具体形式,有世袭的和新奠基缔造的两种。他认为:作为一个世袭王国的君主,只要他的所作所为不过分出格,亦即不犯天理难容的罪恶,那么他就可以为自己的臣民们所深深地拥戴。但是,对于新缔造的王国,则不是这么回事。他提出:“一是要对旧统治者的血脉斩草除根,不留隐患;二是既不要改变他们原来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原来的税制,若仓促废除,臣民们会难以接受。这样,在短时间内,新领地和旧疆域会很快地融为一体……若要加害于人,一定要达到使其万劫不复的地步,这样就无需再去担心他的复仇之念了。”在第八章“ 关于以邪恶手段获得君主权位者”中,马基雅维利提出:“恶行应该一次干完,恩惠应该一点一点地赐予。”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较多地论述了为了长久地维持和巩固统治,君主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一是要重视分配给人民以利益。特别是“如果一个人是受民众的拥戴而成为君主的,他应该时刻也不能忘掉他们,并和他们保持联系……否则,当他遇到困境的时候,轰他下台的也是民众”。二是要进行制度革新。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君主们为了巩固地位,并使国家健全,不得不策划规定与之相应的新规章、新制度。但马基雅维利强调,在任何体制的一种国家中,要推行一种新的制度,其难’度均是要超过其他所有项目。三是要对威胁到统治的敌对势力必须坚决镇压,甚至斩草除根,要不留隐患。这一点特别表现在武力征服新的土地后。四是要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不能依赖客军和雇佣军,因为那无异于自掘坟墓。马基雅维利坚决指出,“世上最弱和最不稳定的东西,莫过于不依赖自己的力量来建立自己的权势和声誉了。” 《君主论》以饱含激情的疑问结束,该书最后一章是“关于怎样解放蛮族手中的意大利”。不幸的是,过了三个半世纪,马基雅维利的这一梦想才得以实现。
作者简介
马基雅维利,15世纪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以“性恶论”为逻辑起点,从研究君主个人行为出发,将政治斗争与谋略技巧在心智上做了诚实并饱含深意的思考。其最惊世骇俗的观点是“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的其他主要著作有《李维史论》等。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国家与道德毫不相关。政治与伦理应该分离——《君主论》导读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写给洛伦佐·美第奇殿下的献辞第一篇 论君主国的国体 第一章 关于世上的王国种类及诞生方式 第二章 关于世袭君主国 第三章 关于混合君主国第二篇 论君主国的获取 第四章 关于亚历山大征服大流士及其他 第五章 如何统治在被征服前习惯于在各自法律和自由下生活的被占领国 第六章 凭借自身的力量与才智而取得的新领地 第七章 关于凭借他人之力或者因为机运而获取的新君主国 第八章 关于以邪恶手段获得君主权位者第三篇 论国民与教会政治 第九章 关于市民君主国 第十章 如何评估所有君主国的力量 第十一章 关于教会君主国第四篇 论军队与国防 第十二章 关于各种军队及雇佣军 第十三章 关于客军、混合军和本国军 第十四章 关于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第五篇 论暴政与仁政 第十五章 关于世人尤其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责难的缘由 第十六章 关于慷慨与吝啬 第十七章 关于残暴与仁慈,为人所爱与为人所惧第六篇 论君主的自身形象 第十八章 关于君主应当如何守信 第十九章 关于君主必须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第二十章 关于建筑城堡的利弊,兼论君主日常事务 第二十一章 君主如何行事以赢得声望第七篇 论当权人 第二十二章 关于君主怎样对待自己的大臣们 第二十三章 关于如何避开奉承者 第二十四章 关于意大利的君主们丧失国家的根本原因 第二十五章 命运如何影响世事及如何与之抗争 第二十六章 关于怎样解放蛮族手中的意大利 附录 关于马基雅维利/罗素
章节摘录
三 如何才能牢固地保有占领地 然而,米兰却一而再地从法国人手中丧失。路易十二第一次失掉米兰 的事例我已在前面交代过,在此就不再作过多的论述了。需要指出的是: 法国毕竟是先后两次征服米兰而又失去米兰。现在,我们不妨共同探讨一 下法王第二次失去米兰的原因所在。 让我们先打个比方,即当年的路易十二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统治方式, 才不会失去已经到手的米兰,或者假定换一个国王,采取与路易十二所不 同的另一种统治手段,会使米兰再招来什么样的命运。那些被他征服后又 合并过来的国家,也许属于同一地区,说同一种语言,也许两者都不是。 如果那些被某君主侵占后又被归并到他自己的疆域的地区,和原来地区的 臣民属于同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是相同的,文化习俗也极为相近,那么 这样的新王国则较容易统治。如果他们原本就处于半愚昧状态,也没有什 么自由的奢望,那统治起来就更轻而易举了。 新君主若要得到那里公民的拥戴,彻底消灭原来统治过他们的王族是 最先决的条件。至于其他方面,只要充分地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 惯,他们就可以安定地生活下去,就像布列塔尼、勃艮第、加斯科尼、诺 曼底等诸小邦长期以来被归并于法兰西,但未曾闹什么乱子一样。因为那 些地方的语言和法律的差异很小,且生活及风俗习惯也与法国人相差无几 ,人与人之问就会和睦相处。 由此可以看出,那些占领了这些地方的人想征服某一块土地,并想保 有它的话,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或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对旧统治者的血脉必须斩草除根,不留隐患; 二、既不要改变他们原来的法律,也不要改变他们原来的税制。这样 ,在短时间内,就可使新领地和旧疆域很快地融为一体。若仓促废除原来 的法律和税制,臣民们会一时想不通,而难以接受。 但是,如果新的领土在语言、法律与民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 ,那么要治理它就得克服重重困难了。君主若想永远占有它,仅靠运气和 压力是不牢固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首先,新君主应该亲自在那块领地 安营扎寨,君主住在那里,臣民们就会过上安康生活,出乱子的可能性就 小,即使发生骚乱,君主也可以迅速平息。如果君主待在很远的地方,一 旦新征服的土地上出现叛乱事件,发生骚乱的消息传人他的耳朵时,局势 已经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了。当年土耳其人征服希腊后,土耳其国王就 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试想,当时土耳其国王假如不亲自驻扎到那里 去,而是仅靠自己在很远的地方进行指挥,他能够高枕无忧吗? 其次,君主如果住到新占领地,那么这块土地上的任何财富不会轻易 被不法官吏们所抢掠。另外,君主还要甘做臣民们的靠山,使臣民们遇到 困难并求助于你时均能得到帮助。假如某地的臣民是善于效忠的民族,那 么能和他们和谐共处的新君主便会受到加倍的拥戴;假如臣民不愿效忠新 君主,甚至畏惧新君主,那么新君主在这块新土地上的政权机构便因失民 心而不稳固。总而言之,新君主驻扎到新领地利多弊少。鉴于此,再强大 的外国势力,若想去征服这块土地,也会因为这块土地上新的君主而犹豫 不前,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只要君主住在当地,想把它从君主手里夺取 过来是极困难的。 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是在那个国家一两处要害之地派遣殖民, 或者是在那里驻扎大批步兵和骑兵,二者必择其一。这样,可比建立一支 庞大的武装部队实行备战简单得多,也经济得多。或者他仅需付出很少的 钱,或者根本无需花任何钱,便可建立和治理这些殖民地并使其不出现骚 乱。 但是建立殖民地必然需要地盘,需要地盘就势必要损害所在地盘上原 住居民的利益,所以,君主在征用这些地盘时,要尽量地将损害居民利益 的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然后,再将其送给殖民者。这样,那些利益遭受 损害但为数却很少的居民们虽然会对新君主恨之入骨,但想推翻新的统治 机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多只能选择离家出走,另谋生路。其他为数 众多的臣民,一方面由于利益未曾受损害而较容易安抚;另一方面为使自 己免遭被剥夺土地和房屋的同样命运,他们不得不选择随遇而安,战战兢 兢不敢犯错误。至于那些殖民者,他们是殖民活动的利益获得者,他们会 因此而感激君主,愿意为其效忠。 总之,我认为,派送殖民这种方法君主花费不多,同时损害的人较少 。而且那些被损害的人,正如已经说过的那样,生活贫困并且居住分散, 不足为害。关于这一点,应该注意的是:要友善地对待人民,否则就消灭 他们。因为人们如果遭受轻微的损害,就还有报复的能力;如果损害重大 ,他们就无力进行报复了。因此,我们要损害一个人的话,一定要害到使 其无法翻身的地步,这样就无需再去担心他的复仇之念了。 四 驻军有何弊端 现在我就建立武装部队的弊端问题谈谈想法。如果君主选择在占领地 驻军,而不是选择向该地派送殖民,那么需要花费的钱财就会大大增加。 为了维持驻军,不得不耗费掉这个国家所得到的所有的收入。因此,财力 会逐渐枯竭。而且随着驻军从一处到另一处的迁移,整个国家都受到了损 害,被激怒的人更多,所有的人都饱尝苦痛,充满了敌意,那么他们都会 变成君主的仇敌。而且,这些人虽然被打败了,但是如果仍生活在自己的 土地上,就有可能成为君主的劲敌。综合所有的理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建立庞大的武装部队对于加强政权统治都是有害的,而只有建立殖民地 才是有利于维持统治的方法。 P10-12
编辑推荐
《君主论》是西方世界的“厚黑学”,以科学家的智慧和化学家的严谨为统治者开出政治处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