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7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李耳,庄周 页数:383 字数:65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 “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着争议,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奠基于春秋末年,定型于战国初年。成书后共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个部分,八十一章,约五千字,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即由论宇宙而论人生,再由沦人生而论政治。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语如长河瀑布,催人警醌。他的整个思想中,“道”是最高范畴,也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社会政治观则集中体现为 “无为而治”,后世帝王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多多少少地体现了老子的政治思想。 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 《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逸,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他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 ”。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书籍目录
老子·道经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老子·德经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庄子·内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庄子·外篇 骈拇 马蹄 肱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庄子·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章节摘录
二章 【释题】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中国历史上,老子第一个明确表述了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趣的是,老子认为美转化为恶,善转化为不善的条件,竟然是“天下皆知”!看似荒唐,实则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美与善,一旦离开了真,被假造出来,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种事例难道必须到春秋时代去寻找吗? 老子开出了一个药方:“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不居”。显然是想要给那些侯王贵族治病的。但这种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无疑对任何人改善人际关系,增进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这一章,河上公本标题为“养育”,似乎有点题不对文。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怎样成为美好的,那么丑陋的东西就出现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善良的事物是怎样成为善良的,那么不善良的东西就出现了。所以,实有与虚无相互滋生,艰难与容易相互完成,修长与短绌相互比较而显现,尊高与卑下相互倚靠而存在,单音与回声相互和谐而成乐曲,先进与落后相互追随而成队列。因此圣人遵循无为的方针,实行无言的教化。万物在他的王国里滋生成长,他却不发号施令;他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做出了成绩,而不凭恃这个达到利己的目的;成就了功业,却不身居高位。正是因为不自以为有功,所以才永远也不会遭到废弃。 【注释】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河上公:自扬己美,使显彰也。 ②斯恶已 河上公:有危亡也。 ③皆知善之为善 河上公:有功名也。 魏源:刘骥本此句上亦有“天下”字。 ④斯不善已 河上公:人所争也。 王弼: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⑤故有无相生 河上公:见有而为无也。 魏源:顾欢及龙兴碑本无“故”字。傅奕本六“相”字上并有“之”字。 ⑥难易相成 河上公:见难而为易也。 ⑦长短相形 河上公:见短而为长也。 魏源:王弼本“形“作“较”,与“倾”韵不协。 ⑧高下相倾 河上公:见高而为下也。 ⑨音声相和 河上公:上唱下必和也。 ⑩前后相随 河上公:上行下必随也。 王弼: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1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河上公:以道治也。 王弼: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12.行不言之教 河上公:以身师导之也。 13.万物作焉而不辞 河上公:各自动也。不辞谢而逆止。 今按:辞,通“司”,主宰,控制。 14.生而不有 河上公: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15.为而不恃 河上公: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极也。 王弼: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16.功成而不居 河上公: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 王弼: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17.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河上公:夫唯功成不居其位,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
编辑推荐
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