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北京 作者:梅宁华,陶信成主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北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北京现有的文物遗存丰富,而且弥足珍贵,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见证,是北京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仅北京文博单位收存的文物即达200余万件,埋藏于地下和散存于民间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而且近年来多有发现。这些文物对于人们认识和了解北京,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乃至北京文化都是极为珍贵的。多年来,这些文物虽得到妥善保存,但却难以示人,只有少量文物得以在博物馆展出。对于热爱北京、热爱北京文物的人来说,不能一睹这些文物珍品,是一大憾事。北京的文物素以文化内涵深厚,精品众多著称于世。通过多种形式,把北京的文物藏品展示出来,是文物工作者所肩负的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责任。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就是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从北京文博单位的各类文物藏品中,选出传世和出土的数千件精品,分门别类,辟卷出版,不但满足了文物爱好者的需求,更是对北京文化一种全面深入的推介。这件事情,也是北京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北京文物精粹大系》共17卷,即石雕、石刻、陶瓷(上、下)、玉器、青铜器、古钟、佛造像(上、下)、金银器、书法、绘画、古籍善本、织绣、家具、工艺品(上、下)等。其中许多文物不但艺术价值高,而且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出版者力求通过这部大型文物图录,使人们不但领略和欣赏到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也能深切地产生历史责任感,将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并发扬光大,让北京文化在新时代写出更精美的篇章。
内容概要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元以前陶瓷器;下卷除一件元人工琉璃三彩龙凤纹熏炉外,均为元、明、清三朝瓷器。两卷共收录陶器99件,瓷器364件。 本卷为《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上),选录了元以前陶瓷器以首都博物馆藏品为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市大葆台汉墓博物馆和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单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精品,亦予以收录。 本卷选录陶瓷器,除北京地区历年出土的精品外,还精选部分具有较高水平的传世品,其中出土的陶瓷器122件,传世的陶瓷器71件。 本卷选录的陶瓷器按时代顺序为新石器时代、夏商至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辽金五个部分,每部分又划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各类再按时代顺序编排。 所选隋唐辽宋金历朝瓷器,聊目前尚难确定窑口者外,余多在器物前冠以窑名。
书籍目录
北京地区陶瓷概述北京龙泉务窑址发掘概述新石器时代 1.黑陶盂 2.褐陶深腹深腹抹条纹罐 3.红陶猪头 4.红褐陶鸟首形镂空器 5.红陶釜和支脚 6.红陶小口又耳壶 7.红陶带把钵 8.褐陶三足钵 9.红陶双耳敞口罐 10.红陶甗 11.灰陶折腹盆 12.灰陶浅腹盆 13.黑陶鼎商、周至战国时期 14.褐陶筒腹鬲 15.灰陶兽面蝉纹簋 16.灰陶兽面蝉纹簋 17.灰陶云雷纹簋 18.黑陶椭圆形双耳壶 19.灰陶折肩“亚”字罐 20.灰陶折肩“亚”字罐 21.褐陶指甲纹三足罐 22.红陶绳纹筒形三足鬲 23.朱绘陶豆 24.朱绘陶、壶……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时期附图版说明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北京虽然建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前两千年中,北京城市的发展比较迟缓,这与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中原有关。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北京地区只是作为要塞。所以总体上北京的石刻艺术、石刻文化、石刻技术的发展晚于中原等地。但一经形成即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成熟,形成北京地区独特的风格特征。北京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中心,中央集权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明。所以很多石刻的制作十分讲究,纹饰雕刻也极精美,皆有法度、等级。帝王之碑很多,不仅是他们的墓碑、功德碑,还有他们的敕赐碑、诰封碑、圣旨碑、敕建碑等。这些碑刻是其他地区所罕见的。一般都体量很大,选材上要求较高。雕龙刻凤、仙鹤、麒麟、狮子、天马、莲花、牡丹、海水江崖等,都有一定的法式。这些都是古代石雕、石刻艺术绽放的花朵,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一股潮流,同时也是帝王之所好。北京作为都城,碑刻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其丰富多彩的样式也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有简单一二字的题记,还有整部的((十三经》刻石和世界上数量最丰的“房山石经”。有蝇头小楷,也有擘窠大字。有反映个人生平事迹的墓碑、墓志,还有内容涉及人、事众多的记事碑、坛庙碑、会馆碑等,有记录科考办学的儒学碑,也有进士题名碑,有佛、道、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石刻。有反映民族、经济、文化、科技、农业,也有治蝗、记录灾异、修桥补路诸多内容的石刻。体裁上有诗词、歌赋、书画等。北京的石刻上起秦汉,下迄民国,历经两千多年。虽然唐、辽、金、元有不少石刻,但以明清两代为最(房山石经除外),占全部总量的绝大多数。迄今为止,现存已知的石刻大部分都已纳入国家文化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保护之中。如房山云居寺石经、碑碣,几近一万五千件。首都博物馆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大约各两三千件。十八个区县、两个特区文物部门征集管理的也应有数千件。其他博物馆、研究院所、大学等,园林局属各文保单位如颐和园、北海公园、圆明园等亦应三千件,再加上其他各文保单位,如故宫、历史博物馆、中南海、玉泉山等遗址遗存,原地保护、散落田野的各类石刻的总数应在两万件以上,五千种左右。北京有一些石刻在全国范围内也堪称孤品,其量大质精为他处所无,如房山石经、明清进士题名碑、《孔庙告成太学碑》、清《十三经》刻石、“官员人等下马碑》、《燕京八景碑》、《三希堂法帖》刻石、密云《十面碑》、少数民族文字碑等。法源寺今存唐张不矜撰文、苏灵芝书丹的《悯忠寺无垢净光宝塔颂碑》、今存文丞相祠中的((唐云麾将军李秀残碑》堪称书法中的绝品。海淀区慈寿寺塔后明线刻((九莲菩萨像碑》、八大处六处清刻《大悲菩萨自传真像碑》,又可称绘画中的精品。雍和宫乾隆《喇嘛说碑))实际上是一篇论述清朝采取宗教政策的文章。清乾隆时期邵瑛《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法帖石刻,是一部书法教学的范本,它比后来习见的黄自元帖要早100多年。北京地区的石刻还体现了它的包容性。其中,尽管有许多石刻并非北京固有之物,但它确实在北京保存已久。所有的这些石刻都是非常珍贵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一、北京地区秦汉及以前的石刻在距今约一万至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发现过石斧、石铲、石凿、石纺轮等文化遗物,其出土地点遍布北京的郊区、浅山区、河流台地和平原地,说明那时北京的先民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原始猎人,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了。他们使用原始的木、石工具,砍伐树木,芟除草莱,播种谷物,进行原始的农业活动。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讲:“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以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说明,原始先民所借以谋求生存的石质工具,是早期的石刻形式,甚至是最简单的艺术品。当然,从石刻学的角度讲,广义上说所有的经过人工雕凿的石质产品都属于石刻。而狭义上是指那些摩崖、碑碣、墓志、塔幢铭及法帖一类的文字石刻。
后记
北京地区文字石刻遍及十八个区县——其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因此,在编辑此卷过程中既历尽辛劳,也能有机会与许多单位结下了友谊,在他们的热情接待和无私帮助下,使我们能圆满完成任务,将北京的石刻文物展示在读者面前。在此我们向中央单位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名园颐和园、北海、香山、八大处、圆明园等及北京市文物系统的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云居寺管理处及十八个区县文物管理部门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向所有对本卷编写和出版工作给予帮助的同志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的是元朝以前的陶瓷器,以首都博物馆藏品为主,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艺术博物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和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单位的也予以收录,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精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