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1-08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黄楠森 主编
Tag标签:无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时代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一、“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第二节 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一、“工业革命”与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第三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一、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依据
第四节 思想理论领域的新思潮及其局限性
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三、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社会历史理论
四、德国古典哲学
第五节 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一、黑格尔学派的解体
二、青年黑格尔运动
三、大卫・施特劳斯(1808―1874)对宗教的批判
四、契希考夫斯基(18141894)的《历史哲学引论》
五、布鲁诺・鲍威尔(1809―1882)的自我意识哲学
六、费尔巴哈(1804―1872)的人本主义理论
七、麦克斯・施蒂纳(1806―1856)的“唯一者”哲学
八、莫泽斯・赫斯(1812―1875)的“行动哲学”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
第一节 马克思转向黑格尔哲学
一、思想的启蒙和走向黑格尔主义
二、对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批判考察
三、探求“定在中的自由”
四、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自我意识与具体现实的关系
五、发扬辩证法的革命因素
第二节 对黑格尔哲学信念的动摇
一、卷入现实斗争的旋涡
二、为出版自由而斗争
三、对利益、等级和国家关系的初步探讨
第三节 对黑格尔哲学的第一次“倒戈”
一、“苦恼的疑问”和解决的途径
二、费尔巴哈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
三、对世界历史的研究和《克罗茨纳赫笔记》
四、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
五、君主主权与人民主权
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初次批判改造
第四节 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一、马克思和《德法年鉴》
二、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三、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
第一节 挣脱宗教枷锁 走向黑格尔主义
一、世界观的最初冲突
二、研究批判的神学 批判虔诚主义
三、倾心黑格尔哲学 寻找哲学基础
四、哲学与政治相结合 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
第二节 批判谢林主义 转向费尔巴哈
一、保卫黑格尔的辩证法
二、抨击启示哲学
三、费尔巴哈的解放作用
第三节 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一、唯心史观与现实的矛盾
二、英国社会革命的可能性
三、无产阶级最有前途
四、共产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第四节 论证共产主义的最初尝试
一、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探索历史的本质
三、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四、国家和法对经济的依赖性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对科学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从政治批判转向经济研究
二、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
三、异化劳动理论的出发点。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四、异化的主体和客体。异化和对象化
五、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化
第二节 异化劳动理论与唯物史观
一、异化劳动理论与社会历史的本质
二、异化劳动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
三、异化劳动理论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四、异化劳动理论与阶级斗争
第三节 异化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探索
二、异化劳动理论对共产主义的论证
第四节 关于实践和认识的思想
一、对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的探讨
二、对认识主体――人的本质的认识
三、对认识客体――“人化自然”的认识
四、对人的感觉器官、感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作用的论述
第五节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一、关于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
二、对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向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接近
第一节 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解决
一、对“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述思维和现实的关系
二、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阐明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对17―18世纪唯物主义发展史的考察
第二节 唯物史观基本原则的初步阐述
一、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
二、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概念的接近
三、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三节 批判“英雄”和“群众”的对立,阐明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一、“批判哲学”关于“英雄”和“群众”对立的观点是黑格尔历史观的拙劣翻版
二、对法国革命的分析。物质利益的作用
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第四节 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证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的辩证法
二、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初步论证
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进一步论证
简短的结论
第六章 新世界观的创立
第一节 哲学领域革命变革的新起点
一、对社会生活本质的认识和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二、人的本质的科学解答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四、揭露黑格尔关于精神统治历史的思辨观念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
一、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二、生产力思想的新探讨
三、生产关系概念的形成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
五、历史主体和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形态理论的确立
第三节 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奠定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
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必然性
三、国家的阶级实质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对施蒂纳个人无政府主义哲学基础的批判
一、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二、对施蒂纳虚构历史的唯心史观的批判
三、对施蒂纳唯心主义国家观的剖析
四、批判施蒂纳对共产主义的曲解
五、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思想的揭露
第五节 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征和阶级实质
二、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的剖析
三、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对共产主义的歪曲
简短的结论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第一节 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新起点
二、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思想
三、对蒲鲁东经济学思想的批判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奠定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更精确论述
一、经济范畴是社会经济关系的理论表现
二、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的科学表述
三、关于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节 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改造
一、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基础
二、拯救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明辩证运动的实质
三、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共产主义实践
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
二、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三、共产主义革命与人的自由发展
四、对历史上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的批判
简短的结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