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鲁润华,张春荣,周文峰 主编 页数:177
前言
分析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极强的基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作风、过硬的化学实验技能与专业素质的最基础的实践环节。本书是为深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建精品课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编写的。编者根据当前教学改革的精神,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以“整体优化”和“内容更新”为出发点,强化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本书注重与理论教材的相互融合及互补,使实验课既自成体系,又与理论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并注意实验课程和实验教材自身的衔接,强调系统性与相对独立性。本书的编写以加强基础训练和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将所选实验分成基础实验、拓展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三个层次,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常识及操作技能、充分运用分析化学基本原理,达到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效果。另外,还添加了体现学科发展动态的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如液相色谱、液液微萃取、毛细管电泳等拓展实验,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同时,注重普通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二者之间内容的衔接,将化学物质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能检测”完整地融为一体。加入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精神。本书共分6章,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按姓氏笔画):王红梅(实验11、12、15、35)、刘霞(实验23)、李静(实验9、10、30、46之5~7)、张莉(实验1、2、7、16、36、40、41)、张三兵(实验6、8、28、34、45)、张春荣(11、12、21~24、26~28、31、32、实验4、25、31、附录)、周文峰(25、35、实验3、4、5、13、14、19、20、44)、袁德凯(实验19、26、33、46之1~4)、高海翔(实验42)、彭庆蓉(实验21、22、24、27、39)、鲁润华(33、34、实验37、38、43)、熊艳梅(实验17、18、29、32)。参加编写、修改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饶震红、毛朝殊、张佩丽、王金利。全书由三位主编共同统稿和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一些兄弟院校的教材并汲取了部分内容,同时,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及中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编者2011年11月于北京
内容概要
《分析化学实验》共分六个部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分析化学基本实验、分析化学拓展实验、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等。《分析化学实验》收入基本实验24个,拓展实验15个,综合及设计实验13个。基本实验和拓展实验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大,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可分别作为必做或选做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大有益处,还可作为硕士研究生化学基本科研训练的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实验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理、工、医以及化学等专业学生使用,本教材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和要求
1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常识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实验室安全规则
1.1.3 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2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2.1 一般试剂
1.2.2 试剂的选用
1.2.3 试剂的保管
2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2.1.1 玻璃仪器的洗涤
2.1.2 玻璃仪器的干燥
2.2 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
2.2.1 固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2.2 液体试剂的取用方法
2.3 常用度量仪器
2.3.1 量筒
2.3.2 温度计
2.4 加热装置与加热方法
2.4.1 酒精灯
2.4.2 酒精喷灯
2.4.3 电炉、电热板、马弗炉
2.4.4 加热方法
2.5 重量分析基本操作技术
2.5.1 样品的溶解
2.5.2 试样的沉淀
2.5.3 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2.5.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2.6 天平与称量
2.6.1 天平的结构原理
2.6.2 托盘天平(台秤)
2.6.3 电子天平
2.7 物质的称量方法(电子天平)
2.7.1 直接法
2.7.2 固定质量称量法
2.7.3 差减称量法
2.8 滴定分析的量器与基本操作
2.8.1 滴定管
2.8.2 移液管和吸量管
2.8.3 容量瓶
3 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
3.1 酸度计(pH/mV计)
3.1.1 测量原理
3.1.2 pHS?3C型酸度计
3.1.3 pHS?3C型精密pH计使用说明
3.2 分光光度计
3.2.1 测量原理
3.2.2 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3.2.3 各型分光光度计简介
3.3 气相色谱仪
3.3.1 气相色谱原理
3.3.2 气相色谱仪器
3.3.3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
3.4 高效液相色谱仪
3.4.1 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
3.4.2 高效液相色谱仪器
3.4.3 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3.4.4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正确使用和科学保养
3.5 高效毛细管电泳仪
3.5.1 高效毛细管电泳原理
3.5.2 毛细管电泳仪结构
3.5.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3.5.4 毛细管电泳仪的操作
4 分析化学基本实验
实验1 实验用水的制备
实验2 分析实验中容量仪器的校准
实验3 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4 酸碱滴定法操作练习
实验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6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7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8 氨水中的氨含量测定
实验9 食醋中总酸含量测定
实验10 碱面中碱含量测定
实验1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2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13 溶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
实验14 重量法测定BaCl2的质量分数
实验15 AgNO3和NH4SCN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实验16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实验17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 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19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 碘量法测定铜
实验21 分光光度法测试样中铁含量
实验22 电位滴定法测定醋酸含量及其解离常数
实验23 氯电极测水中氯含量
实验24 氟电极测水中氟含量
5 分析化学拓展实验
实验25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6 甲醛法测定硫酸铵中的氮含量
实验27 铝、锌合金中Al、Zn含量测定
实验28 土壤中SO2-4含量的测定
实验29 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30 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1 无汞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含量(K2Cr2O7法)
实验3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实验33 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
实验34 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紫外光谱法)
实验35 荧光法测定奎宁的含量
实验36 原子吸收法测头发中Zn含量
实验37 气相色谱法测定马拉硫磷原药有效成分
实验38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几种水溶性维生素
实验39 蔬菜中猹埠?懿匪氐姆掷爰昂?坎舛
6 分析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40 酱油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
实验41 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组成分析及性质实验
实验42 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在自来水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43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核苷酸
实验44 硫磷混酸中组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45 气相色谱法测定伤痛平膏中水杨酸甲酯
实验46 设计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③仪器参数选择(如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光谱带宽、原子化条件等)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干燥—灰化—原子化各阶段的温度、时间、升温情况等程序的合理编制,对测定的灵敏度、检出限及分析精度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本仪器能提示或自动调节成常用的参数,使用时可按情况予以修改。 ④仪器及样品浓度情况差别很多,浓度过大时会使信号达到饱和,则输出信号过强,此时,可以适当降低灵敏度或改用该元素的次要谱线,以确保信号强度与被测元素浓度呈线性关系。 3.3气相色谱仪 3.3.1气相色谱原理 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出现于1952年,是一种以气体为流动相、以固体或液体为色谱柱固定相的色谱分离方法,主要利用被分离物质的沸点、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待测样品在一定的温度下汽化后,被流动相(载气,惰性气体)带入含有固定相的色谱柱,样品中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或吸附)一平衡一解析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在载气的带动下,先后流出色谱柱(与固定相作用力较小的组分先流出,与固定相作用力较大的组分后流出),因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经过检测器后就得到一系列色谱峰。 气相色谱的特点可概括为高选择性、高效能、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仪是目前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分析仪器之一。凡在—196~450℃的范围内,能够汽化且热稳定性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气体或液体,均可以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以“整体优化”和“内容更新”为出发点,强化了分析化学实验课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实验教材,也适用于理、工、医以及化学等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