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化学工业 作者:鲍谧清 页数:216
前言
总序 如果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内设“正提调”与“帮提调”管理职务开始,班级管理制度在我国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如果从1942年中共绥德专署教育科编制的《小学训导纲要》,首次提出“班主任”这一岗位开始,班主任管理制度作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的一部分,也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班主任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个成功的管理岗位和制度,得到了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无论在地位还是待遇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和提高。 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升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融的工作,一直是全体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200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本教材旨在促进班主任和班级管理工作专业化,实现科学与艺术统一,特别是在彰显“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等教育角色的作用,从宏观的视角对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编写中,将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扩展为班级整体教育管理的视角,以班级工作为主线,以班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为重点,将班主任与班级工作、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个体与团体心理辅导内容融为一体。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第四章主要介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论与技术;第五章主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第六章~第八章分别介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第九章~第十二章主要介绍中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休闲与消费、职业生涯等方面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为了便于学习和开展研究,各章均增加了资料卡、拓展性阅读书目和研究性课题等,在附录部分将国家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一并提供给学习者,有利于当下的学习和将来的应用参考。 全书体系是在参照原讲义结构的基础上,由编委会集体讨论而定。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由鲍谧清编写;第三章、第七章由宋春蕾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由贾凤芹编写;第六章和第十二章由贾凤芹和宋春蕾共同编写;第八章由鲍谧清和李锐共同编写;第九章由杨翠蓉编写;第十章由艾振刚编写;第十一章由韦洪涛编写。本书初稿由鲍谧清、宋春蕾、贾凤芹共同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鲍谧清统校定稿。 本教材能够与大家见面,首先应感谢苏州科技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感谢苏州科技学院教材科杨晓燕老师的热情扶持,特别要感谢韦洪涛、张轶、艾振刚等人编写的《班级工作与心理辅导》讲义的奠基性工作,感谢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心理系全体同仁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殷雪梅在资料检索方面的支持。 由于水平所限,编写经验不足,书中存在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们热诚地欢迎各位专家、同仁和学习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利于今后改进。 鲍谧清 2010年11月
内容概要
《班级工作与心理辅导》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第四章主要介绍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论与技术;第五章主要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做了全面的介绍;第六章~第八章分别介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第九章~第十二章主要介绍中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休闲与消费、职业生涯等方面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为了便于学习和开展研究,各章均增加了资料卡、拓展性阅读书目和研究性课题等,在附录部分将国家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一并提供给学习者,有利于当下的学习和将来的应用参考。 《班级工作与心理辅导》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班主任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班级工作概述第一节 班级的产生与发展一、班级的产生二、班级的发展与改革第二节 班级的含义与功能一、班级的含义二、班级的功能【拓展性阅读】【研究性课题】第二章 班主任的职责与素质要求第一节 我国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产生二、我国班主任管理制度的?展与完善第二节 班主任职责与工作特点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二、班主任的工作特点第三节 班主任的专业化与素质要求一、班主任的专业化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辅导一、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的优势二、提升班主任心理辅导能力三、关注班主任群体的心理健康四、提高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拓展性阅读】【研究性课题】第三章 班集体的组织与建设第一节 班集体建设目标的确立一、班集体的特征二、班集体的心理功能三、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四、班集体目标建设的方法第二节 班集体组织机构的建立一、班集体组织机构的要素及作用二、班集体组织机构的特点三、班集体组织机构的形式四、班集体组织机构的形成第三节 班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一、班集体活动的种类二、班集体活动的要求三、班集体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拓展性阅读】【研究性课题】……第四章 中学班级常规管理与评价第五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概述第七章 中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第八章 中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第十章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第十一章 中学生的生活辅导第十二章 中学生的职业生涯心理辅导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二)班级的变化与改革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看到了班级授课制忽视学生个别差异等方面的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否定班级授课制的倾向。欧美等地为了适应社会自由竞争的需要,一些教育家针对班级授课制不能适应个别差异弊端,提出按照能力和智力等标准分班或分组,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圣路易编制法、文纳卡特制、特朗普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德国的“作业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在这些改革中,主要集中在学生组织方式、教学方式等,但是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人们过于极端地否定班级授课制,使班级授课制出现了弱化的现象。(三)班级制度的稳定与成熟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教育界对历史上的教育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强调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是人作为个体、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国家公民、生产者、发明者、创造的梦想者等具有丰富内涵的修改的完整实现。美国的“零点项目研究”对美国60年代及其以前的教育改革进行研究,提出了所谓的“多元智力”理论。加之人们对先前在班级授课制问题上所走弯路的反思,更加注重保留班级的编制,注重全面的教学目标,对班级的研究超出教育学学科的视野范围,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人们更加注重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主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人们不再就班级的形态进行大的改革了,而是更加注重班级内涵与效益的建设。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不再更多地强调班级形态的变化,而是强调独特的个体存在,以学生个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充分实现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由学校的咨询工作者负责大量的学生教育工作。在公立学校中也设有制,由同年级学生组成,每班不超过35人,由一个教师负责管理。在美国的班级管理中,强调关怀、合作、责任,强调管理为培育学生的品格服务的理念。七八十年代,强调立足于行为主义的方式,维持班级的秩序和纪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班级管理主要呈现着各种教育理念的整合的趋势,强调建立班级规则和秩序、鼓励学生合适的行为、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注意处理学生的问题性行为。同时探讨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制教学与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再关注班级规模。
编辑推荐
《班级工作与心理辅导》:高等学校教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