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旸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你知道吗:两个人同时向银行借钱,为什么利率不一样?黄金真的保值吗?高风险、高回报与低风险、低回报在不同环境下该如何选择?公司利润是发放股东红利还是追加投资?所有者与经理人谁更擅长经营公司?为什么品牌价值被称为无形资产的巅峰?定价的两个极端如何选择,是最好还是最贵?……阅读本书,寻求解答。
作者简介
王肠,笔名庄常飞,源于山东,生于北京,长于加州。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Hallin、Horwitz等教授,精研第三世界国家现状、法律、经济。最不喜旅游,却居无定所。善于融会贯通,拙于原创冥想,故喜引经据典,各种理论皆是源泉。出版译文多部,专栏散见全国各大报刊。
书籍目录
引言:逻辑的脱节第一章 企业运转的逻辑 世界为何而运转——资本 同一未知的不同面——风险和不确定性 敢冒险才能有收获——风险和回报 一个好汉三个帮——公司的模式 谁更擅长经营——所有者和经理人 居心叵测的外来和尚——经理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信息 挣了钱怎么花——红利和追加投资 无形资产的巅峰——品牌价值 集团化与否,这是个问题——公司的发展规划第二章 市场经济的逻辑 操控一切的看不见的手——市场 未知的世界有更多可能——蓝海战略 把自己当作卑微的仆人——企业定位 精益求精,方能制胜——企业优势 向小猪学习如何生存——博弈论的统计 以价格操纵顾客——价格的作用 不求最好,只求最贵——定价的两个极端 广告宣传——一切皆有 可能圈地——不赚钱的生意也能做 颠覆过去一切的商业规则——网络新世界第三章 经济社会的逻辑 我为大家做了什么——企业的社会意义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领头羊效应 跟着你,有肉吃——劳资关系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一根线上的蚂蚱——员工与企业 管理“看不见的手”——政府的职责 看不见的外部效应 什么样的市场能有效率——政府管理下的市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公共设施 难于上青天——宏观调控的困难第四章 宏观经济的逻辑 什么数据能权威地统计整个经济 一切数据皆有破绽——GDP的问题 GDP以外的各种指数 钱不值钱了可怕吗?——通货膨胀 游戏规则制订者——中央银行 借钱为什么利息不同——各种各样的利率 全球化后的经济是什么样子? 各国之间的大富翁游戏——全球贸易体系 各种货币如何交换——汇率 蝴蝶效应的魔咒——全球化后的关联性第五章 资本市场的逻辑 实体经济的另一面——金融经济 最被人们熟知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一切服务都可以找我们——投资银行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兼并顾问 面对未知风险的保护伞——保险公司 后起之秀——对冲基金 老百姓的钱更重要——库克vs?罗斯柴尔德 老百姓——资本的来源 专门投资亏损企业——秃鹫来临 不看好一切事件——卖空的乌鸦 刀刃上的血——各类游资 谁借了钱肯定会还——信用机构 各种资产是如何流通的?——资本市场 什么都能交易——衍生品市场 让虚拟成为现实——证券化手段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金融经济的问题第六章 企业收购的逻辑 实体与金融经济之间——并购 短期与长期利益哪个重要——战略性收购 平等——兼并中的不平等 集团化的物极必反——自立门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购攻略 未雨绸缪——防御性收购 收购兼并是不是纸老虎——并购的意义 王者的崛起——强势的杠杆收购 杠杆收购的帮凶——垃圾债券 杠杆收购的两个近亲——MBO和EBO 剪不断,理还乱——杠杆收购 摧毁一切的力量——邪恶的杠杆收购第七章 个人投资的逻辑 小百姓也有春天 最关键的因素——信息和信心 未来市场的走向——随机vs?历史 股市的阴晴表——指数 阿基米德的骄傲——杠杆效应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多元化发展 大富大贵的可能性——投资回报 不愿意投资怎么办——“保值”的黄金 赚钱也是亏——回报的计算 资本市场润滑剂——流动性第八章 经济灾难的逻辑 避免不了的危机——衰退和萧条 直到不美前,看上去都很美——金字塔诈骗 家贼难防——内幕交易 就是让你看不懂——模糊账本 勾心斗角胜过实干——伟大的CEO们 泡沫:这一次会不一样 自我实现的预言——羊群效应 “黑天鹅”的诅咒——市场上的极端事件 与实体经济脱节的挣钱工具——金融经济的问题 拉涅里的命门——证券化之殇 金融工具=原子弹——被滥用的金融产品 华尔街的赌局——投资银行 完美风暴——金融危机 通用汽车——对实体经济的伤害 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经济的崩溃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经济的力量结语:未来的世界
章节摘录
当人们在2008年9月18日早上醒来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勇敢的新世界。在这一天,世界上最坚定的支持自由经济主义的美国,决定积极救市。当天,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以及联储会主席本·伯南克一起来到国会,要求政府大开金库,为资本市场注入必需的流动性。伯南克甚至告知国会议员:“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下周一也许我们的经济就将不复存在。” 伯南克之所以会如此说,是因为这场累积了近10年之久,2007年显露端倪的金融风暴,在当月达到了巅峰。由于资本市场的枯竭,诸多公司面临着借不到钱的窘境。如果美国政府不出手,那么经济崩溃并不是天方夜谭。而随着美国的经济崩溃,接下来的将是世界各国经济的灾难。 离美国经济毁灭只有一步之遥,是9月18日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够想象到的事情。虽然说人们已经知道房价的泡沫和其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不过是海市蜃楼:人们已经知道这次灾难可能会为世界各地银行带来近3万亿美元的损失;人们已经目睹了无敌的贝尔斯通被收购、雷曼兄弟倒闭、房利美与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想象,一个和20世纪30年代杀伤力相仿的经济危机会再次降临。 人们本来认为,上次的萧条已经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训。和圣斗士一样,我们不该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中招。更何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坚信,通过各种各样的高深数学,各大金融机构已经对风险和回报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再不会出现大萧条时的种种错误。 ……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济学家永远在寻找人们观察不到的生活逻辑,以及形成该逻辑的看不到、数不清的理性决定。 ——提姆·哈福德,英国经济学家 经济是我们今天努力以求得更好明天的办法。 ——凯文·柯立芝,美国第三十任总统 我们一直知道,无动于衷的自私自利是不道德的,我们现在还知道,它是不利于经济的。 ——富兰克林·F·罗斯福,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没有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只会让大多数人依然贫穷,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够从物质的丰富中获益。 ——约翰·F·肯尼迪,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 有创造力的经济是伟大的源泉。 ——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美国诗人
编辑推荐
不明白经济的逻辑,你就看不懂这个社会;看不懂这个社会,就无法给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为什么有的人纵横江湖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们一眼洞穿了经济的逻辑。赶快阅读这本书,它将通过追寻资本的运转,带你找到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关联,让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我们世界中经济运行的逻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