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化学工业 作者:常萍 编 页数:462
内容概要
本书分3篇,共30章。第一篇为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基础,系统介绍了心血管解剖、心血管生理与病理、心血管调节、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离子通道、心血管受体、血管内皮细胞与药物调控、心血管药物的生物转化等内容。第二篇为心血管临床药理学,主要介绍心血管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心血管系统药源性疾病、心血管药物相互作用、心血管药物监测、老年与心血管用药、常见心血管急症的处理、心血管药物临床效应评价等。第三篇为药物各论,详细介绍心血管经典药物,如洋地黄、利尿药、硝酸酯等,及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药,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栓药、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剂量方案、治疗血浓、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禁忌症、剂型规格等内容,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详细的药学信息资料,为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选择及评价药物提供依据。 本书可供心血管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从事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的人员阅读、参考,亦可供其他各科医师、药理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基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心血管解剖学 第三章 心血管生理与病理 第四章 心血管调节 第五章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第六章 离子通道 第七章 心血管受体 第八章 血管内皮细胞与药物调控 第九章 心血管药物的生物转化第二篇 心血管临床药理学 第十章 心衰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药源性疾病 第十二章 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 心血管药物监测 第十四章 老年与心血管用药 第十五章 常见心血管急症的处理 第十六章 心血管药物临床效应评价第三篇 心血管系统药物各论 第十七章 利尿药 第十八章 β受体阻滞剂 第十九章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第二十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第二十一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第二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二十三章 正性肌力药 第二十四章 硝酸酯类 第二十五章 抗血小板药 第二十六章 抗凝血药 第二十七章 溶栓药 第二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 第二十九章 α受体阻断药及其他外周血管扩张剂 第三十章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I临床医学基础交叉学科。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将其定义为“谨慎、准确、明知地应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作出决策”。其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对指导医师的I临床实践和临床科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都应基于客观、真实的科学研究依据,强调按证据办事,即用已有的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是以大量的临床试验以及这些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为证据,将研究证据应用到具体疾病的治疗中去,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这些临床试验都是国际性、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试验设计及方法科学、严谨,所得结果真实、可靠,令人信服,对临床能起到指导作用。循证医学重视来自系统性研究所获得的客观性结论与数据,认为大规模临床试验是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系统评价,其最大特点是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必须以与病人相关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作为终点指标,即临床结局(clinical out-come),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正是由于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发展,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证据,改变了以往通过I临床实践获得学识、经验与技能以及结合病理生理学原理来指导临床的传统医学模式,并使临床医学模式潜移默化,从以往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大型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和荟萃分析提供的证据为基础的新的医学模式即循证医学模式。循证医学强调药物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如病死率、生活质量和成本效益,但不排斥与预后密切相关的替代终点指标。
编辑推荐
《心血管系统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系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