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章家恩 编  页数:308  字数:51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长期以来,以追求物质增长为主导目标的“高投入、低利用、高污染”的线型经济发展方式已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源浪费与短缺问题,这些问题(如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化石能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反过来又影响和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这种困境,人类开始逐步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新的实践探索,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被呼之而出,并日益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关注。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可追溯到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EwertBoulding)发表的《即将到来的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作为科学名词,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于1990年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著作中首先提出来的。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的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型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和最少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当前全球共同关注的低碳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将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出台了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并在不断开展循环经济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活动。我国在2006年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2008年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也在逐步开展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示范园区建设以及相关实践。然而,从总体上看来,当前国内外在农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在我国仍方兴未艾,“循环农业”概念的提出也是近些年来的事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和许多优秀的传统农业精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农业以及安全健康食品也得以不断发展,因而具有发展循环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

内容概要

本书从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和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效益和水平评价。同时,结合生产实践,从区域社会层面、产业层面、农村层面、农田层面等对循环农业模式及其关键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与产品标准体系、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手段等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做法与经验进行了介绍。    本书适合于农业生态学、农学、农业经济学、政策管理、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等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循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循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三、循环经济学及其基本内容     四、循环经济学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三、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     四、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的基本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理论支撑   第一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功能流理论     一、物质循环理论     二、能量流动理论     三、价值流动理论     四、信息流动理论   第二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产业链构建理论     一、产业共生理论     二、产业食物链理论     三、产业生态位理论   第三节  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调控理论     一、清洁生产理论     二、面向环境的产品设计理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技术   第一节  循环农业模式的基本组成与类型     一、循环农业模式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点     二、循环农业模式的分类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     一、区域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     二、三次产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     三、大农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     四、单一农业部门产业层面的循环农业模式     五、农户庭院的循环农业模式   第三节  循环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体系     一、节能技术     二、节地技术     三、节水技术     四、节肥技术     五、节药技术     六、节种技术     七、节料技术     八、节劳技术     九、基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农业与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   第一节  农业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节能技术     一、太阳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二、风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三、地热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生物质能技术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五、沼气能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六、河流水能资源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七、海洋能及其在农业与农村中的应用     八、新能源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  农业与农村的减排技术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排与控制技术     二、农业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技术     三、农村生活垃圾的减排及其无害化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过程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物质代谢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二节  投入产出过程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能值分析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四节  生命周期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五节  环境审计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水平评价   第一节  费用效益分析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二节  区域绿色GDP核算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  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一、基本概念     二、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   第四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评价指标体系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概念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环节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本编制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案例介绍     一、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案例     二、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案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     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比较与借鉴   第二节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一、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四、农产品销售与市场服务体系     五、农业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六、农业保险服务体系     七、农业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业环保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环保产业的基本概念     二、农业环保产业的概念     三、发展农业环保产业的意义     四、农业环保产业的基本类型     五、农业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标准化认证体系第十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管理手段第十一章  国内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章节摘录

插图: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其中,自然资源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回顾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不高,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融洽和谐的。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获得了持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由于人类对资源环境规律的无知而导致的盲目开发,以及由于对物质财富的贪婪而产生的无休止追求,使得人类对资源环境的开发速度和强度日益加大,人类对物质的消费也日益膨胀和浪费,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的各种废物与垃圾愈加巨大。人类一味地从自然中掠夺性索取各种资源,而对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循环过程不进行维护,结果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例如,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由于工业发展以及氟利昂物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的臭氧层空洞与UV-B辐射问题;由于来自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氮、磷污染而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由于工农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的“三废”物质排放而造成的全方位环境污染问题与酸雨问题;由于盲目的物种资源引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导致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各种产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占用而导致生境破坏(破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退化问题;由于人类对宇宙空间的开发而造成的“太空垃圾”问题;由于生态失衡和生态破坏而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低下与生态灾害频繁暴发的问题。在资源供给方面,由于人口膨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日益枯竭,一些可再生资源也因其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或其更新能力减弱而变得不可再生,结果导致了一连串的资源匮缺问题,如耕地资源短缺、粮食短缺、淡水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森林资源破坏、生物资源丧失等问题(图1-1)。

编辑推荐

《农业循环经济》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农业循环经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送给邯郸市农业环保站技术人员使用
  •   非常不错,思路清晰,内容丰富
  •   书确实有些贵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