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莹 页数:362 字数:470000
前言
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巨大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危害。预防火灾爆炸事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相继开设了防火防爆课程。本书就是在作者十数年讲授此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写成的。本次出版又根据相关的新法律法规、新标准、新资料,防火防爆理论、技术与实践的新进展,对全书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对内容“吐旧纳新”,进行了较多修改与充实。为了加强本书的实用性,编写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1.对有关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阐述力求准确、清晰、简练,将全书重点放在工业防火防爆的技术与管理上;2.注意以现行法律、法规、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为依据;3.在行文或附录中引用较多数据、资料。希望本书对从事或关心防火防爆工作的读者能够有些帮助。在书后参考书目中将书中所有参考、引用的文献资料一一列出,并在此对其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本书涉及内容较广,作者水平有限,其中疏漏、不当,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防火防爆工作实际,根据最新法规和技术标准,系统介绍了工业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实用技术以及安全管理。简练地介绍了火灾爆炸的基本概念、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火灾扑救等内容;从实用的角度系统讲述了工业建筑、电气、危险化学品储运等方面的防火防爆技术知识。 本书可供工业企业安全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消防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供从事生产与消防安全工作的其他人员以及安全工程专业的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燃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燃烧类型 第三节 燃烧机理及灭火基本思路 第四节 燃烧速度、热值、燃烧温度 第二章 爆炸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可燃气体爆炸 第三节 爆炸极限 第四节 粉尘爆炸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 第二节 易燃气体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三节 易燃液体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四节 易燃固体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五节 可燃粉尘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六节 易于自燃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七节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八节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第九节 爆炸品的燃烧爆炸特性 第十节 混合危险性物质 第四章 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技术措施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 第二节 防火防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措施 第三节 不同类型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防火防爆措施 第四节 防火防爆安全装置 第五节 火灾爆炸检测报警仪器仪表 第五章 工业建筑防火防爆 第六章 电气与静电防火防爆第七章 危险化学品储运防火防爆 第八章 火灾扑救 第九章 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与火灾爆炸事故调查及管理 附录一 108种物质的防爆防火安全参数 附录二 易燃易爆粉尘和可燃纤维特性表 附录三 爆炸性气体、蒸气及悬浮粉尘的点燃危险性表 附录四 50种危险化学品的混合危险性 附录五 危险化学品(危险货物)安全混存、配存表附录六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附录七 非必要配置卤代烷灭火器的场所举例附录八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图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三、燃烧的分类目前,关于燃烧分类,不同书中有不同的分法。一般按以下方式分类。1.按着火方式分,可分为强制着火(点燃)和自发着火(自燃)两类 (1)强制着火通过外部能源(即点火源)引起的燃烧。在接近点火源处,可燃物局部开始起火,然后向四周传播。(2)自燃(自发着火)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情况。受热自燃一般也需要外部提供一定的能量,但是提供能量的方式与强制着火不同,点火源并不与可燃物直接接触,不是局部地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而是间接地、整体地加热可燃物,从而引起可燃物整体瞬间着火。例如将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置于容器内加热,或使其在汽缸内绝热压缩,容器(或汽缸)内可燃混合气的温度会整体升高。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容器内会突然着火。本身自燃则不需外界提供能量,而靠可燃物本身内部的某种发热过程(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过程)提供能量,使其温度升高而自发着火。2.按燃烧时可燃物的状态分,可分为气相燃烧、液相燃烧和固相燃烧三类(1)气相燃烧 燃烧反应在进行时,如果可燃物和氧化剂均为气相,称为气相燃烧。气相燃烧是均相燃烧,其特征是有火焰产生。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多数可燃物(气体、多数液体和固体)在燃烧时呈气相燃烧。(2)液相燃烧燃烧时可燃物呈液态,称为液相燃烧(注意:并非液体燃烧)。大部分液体燃烧是通过蒸发、分解成可燃气体,呈气相燃烧的,只有某些液体在高温状态下直接发生燃烧。(3)固相燃烧燃烧进行时可燃物为固相,称为固相燃烧。固相燃烧的特点是:没有火焰,只产生光和热(阴燃)。某些固体在燃烧时呈气相燃烧,而某些固体在燃烧时,既有气相燃烧,又有固相燃烧。液相燃烧和固相燃烧,都是在两相(固一气、液一气)之间的表面上进行的,所以又叫表面燃烧或非均相燃烧。3.按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分,可分为扩散燃烧(物理混合控制)和动力燃烧(化学反应控制)两类(1)扩散燃烧如果可燃物与氧化剂(空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即边混合边燃烧,则这种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