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郑旭锐,辛宝 主编 页数:167
前言
《温病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四大经典书籍之一,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为温病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历代医家正是在《温病学》所创立的辨证理论、确定的治则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与创新,才使温病学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且,时至今日仍有学术研究和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价值,是学习温病学的必读之书,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经典课程之一,还是申请中医师资格、晋升职称的常考科目。但其内容广博精深,给现代人学习《温病学》造成了巨大的困难。有鉴于此,我们以21世纪课程教材《温病学》为蓝本编写了本书,紧扣教学大纲,对《温病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形象和直观的归纳分析,以图表解析为主,使其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条理清晰,以期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温病学》理论的掌握和发挥。本书可作为《温病学》教学参考材料,便于教师授课;亦可作为学习《温病学》的入门读物,便于学生学习。全书主要介绍温病学总论、温病学中每个具体的病证及原文选编。本书的编写汲取了学术界同行前辈的研究心得,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此书是我们多年来学习、研究、传授《温病学》的心得体会,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勤勤勉勉、殚精竭虑,不敢有丝毫懈怠,但因学识所限,管窥之见,难识全貌,难尽人意之处肯定有之,冒昧地奉献给读者,恳请读者、专家予以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提高。
内容概要
本书以21世纪课程教材《温病学》为蓝本,紧扣教学大纲,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形象、直观的归纳分析,以图表解析为主,使其内容通俗易懂,理论条理清晰。全书主要介绍温病学总论、温病学具体的病证及原文选编。 本书可作为《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便于教师授课;亦可作为学习《温病学》的入门读物,便于学生学习;也可作为中医师资格、晋升职称的考试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和发病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第五章 温病的常用诊法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第七章 风温第八章 春温第九章 暑温第十章 湿温第十一章 伏暑第十二章 秋燥第十三章 大头瘟第十四章 烂喉痧第十五章 温疫第十六章 疟疾第十七章 霍乱第十八章 叶天士《温热论》第十九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附录 方剂汇编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自注:此条乃湿邪夹风者。风为木之气,风动则木张,乘入阳明之络则口噤,走窜太阴之经则拘挛,故药不独胜湿,重用息风,一则风药能胜湿,一则风药能疏肝也。选用地龙、诸藤者,欲其宣通脉络耳。或问仲景治痉原有桂枝加栝蒌根及葛根汤两方,岂宜于古而不宜于今耶?今之痉者与厥相连,仲景不言及厥,岂《金匮》有遗文耶?余日:非也。药因病用,病源既异,治法自殊。伤寒之痉自外来,证属太阳,治以散外邪为主;湿热之痉自内出,波及太阳,治以息内风为主。盖三焦与肝同司相火,中焦湿热不解,则热盛于里而少火悉成壮火,火动则风生而筋挛脉急,风煽则火炽而识乱神迷。身中之气随风火上炎而有升无降,常度尽失,由是而形若尸厥。正《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暴厥”者是也。外窜经脉则成痉,内侵膻中则为厥。痉厥并见,正气犹存一线,则气复反而生。胃津不克支持,则厥不回而死矣。所以痉与厥往往相连,伤寒之痉自外来者,安有是哉?暑月痉证与霍乱同出一源,风自火生,火随风转,乘入阳明则呕,贼及太阴则泻,是名霍乱;窜入筋中则挛急,流入脉络则反张,是名痉。但痉证多厥,霍乱少厥。盖痉证风火闭郁,郁则邪势愈甚,不免逼乱神明,故多厥;霍乱风火外泄,泄则邪热外解。不至循经而走,故少厥。此痉与霍乱之分别也。然痉证邪滞三焦,三焦乃火化,风得火而愈煽,则逼入膻中而暴厥;霍乱邪走脾胃,脾胃乃湿化,邪由湿而停留,则淫乃诸经而拘挛。火郁则厥,火窜则挛。又痉与厥之遗祸也,痉之挛结乃湿热生风,霍乱之转筋乃风来胜湿。痉则由经及脏而厥,霍乱则由脏及经而挛,总由湿热与风淆乱清浊、升降失常之故。夫湿多热少,则风入土中而霍乱,热多湿少,则风乘三焦而痉厥。厥而不返者死,胃液干枯,火邪盘踞也;转筋入腹者死,胃液内涸,风邪独劲也。然则胃中之津液所关顾不钜哉?厥证用辛,开泄胸中无形之邪也;于霍乱用探吐,泄胃中有形之滞也。然泄邪而胃液不上升者,热邪愈炽;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风邪更张,终成死候,不可不知。
编辑推荐
《温病学笔记图解》:运用形象直观图表 深度解析教材内容归纳整理繁杂知识 便于记忆理解掌握课程学习的必备参考 考前准备的应试宝典 教学实践的良好借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