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鉴赏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邓睿卓,刘辉华 编  页数:143  

前言

  中国自古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传统。孔子将音乐列为四行之一。中国有“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乐也”的说法,可见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将“人品”与“乐品”放在同等地位的。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说明音乐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为了发挥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美国于1967年7月、8月间在唐歌伍德召开了音乐教育会议,并在会后发表了著名的唐歌伍德宣言。宣言认为“教育必须把生活的艺术、个性的建构和创造性的培养作为主要目的。鉴于学习音乐对实现这些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倡议把音乐置于学校课程的核心。”宣言同时指出:“艺术使人类历史上的美学传统得以延续。音乐与其它艺术从根本上讲大都是非语言的,它们在人对个性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中接近人的社会、心理和生活的根基。”因此,中小学和大学应该为从学前到成人或继续教育的各种音乐教育提供充分的时间。唐歌伍德宣言将美国的音乐教育推向了新的阶段。  高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理应成为文化建设的“桥头堡”,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影响,网络中某些消极颓废东西的巨大冲击,我们中有些同学不真正理解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时甚至良莠不分,美丑不辨,对于主流文化,精品文化不屑一顾。现在的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专业课程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个人全面的、综合素养。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分别定位为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2006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使“音乐欣赏”正式成为高等学校非音乐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八门艺术类限选课程之一,教育部在该文件中强调:公共艺术课程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是世界音乐教育的新潮流,更是新世纪音乐文化方面的一个新起点,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中西兼听,对于世界各国的音乐,应该了解,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特别是欧洲文艺复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洋音乐,不论在题材上,创作方法上、形式上、体裁上的丰富性和严密性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论的建设上也确实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系统化。它在世界音乐发展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本书按音乐入门篇、中国民族音乐篇、西洋音乐篇三大类,共七章进行编写。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突出基础性内容,学生容易入门。教材做到图文并茂,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教材的编写上突出了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欣赏学习。作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有更深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因此,通过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和丰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用民族音乐陶冶学生的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民族心理素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  去积极地倾听音乐吧,它会使你品格高洁、性情儒雅,会使你的生活美轮美奂、情趣昂然。

内容概要

  《大学生音乐鉴赏》体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把“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欣赏入门”、“中国民间音乐欣赏”、“西方音乐欣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中国民间音乐为基础,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器乐、曲艺等特点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之丰富。通过了解吸纳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理解尊重多元文化,提高审美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生音乐鉴赏》可作为各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课的选修教材,还可供广大音乐爱好者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音乐入门篇第一章 音乐基础第一节 简谱、五线谱第二节 音乐的表现手段第三节 人声声部的划分及演唱特点中国民族音乐篇第二章 中国民歌第一节 民歌的发展第二节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及特点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第三章 中国民族器乐第一节 民族器乐的发展第二节 民族器乐的分类第三节 中国民族器乐欣赏第四章 广东民间音乐第一节 广东民歌第二节 广东民乐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第一节 声乐作品欣赏第二节 器乐作品欣赏第三节 其他艺术形式第六章 中国戏曲、曲艺音乐第一节 中国戏曲第二节 中国曲艺西洋音乐篇第七章 西方音乐的发展与作品欣赏第一节 西洋乐器介绍及常见乐队编制第二节 各时期的音乐特点第三节 西方音乐作品欣赏第四节 西方常见曲种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节拍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它的含义是例如2/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比较常见的拍子有:2/2、2/4、4/4、4/8等,这些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3/4、3/8、6/4、6/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强-弱的交替,而3/4,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音乐的进行中是同时存在的。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同样离不开节拍。正如节奏离开了节拍将成为无强弱对比的和无组织的一群长短不同的音符,在音乐上的意义也将不明确。如《春之祭》中《春之轮舞》,它的第一小节是5/4拍,第二小节是7/4拍,第三至第五小节是6/4拍,第六小节又是5/4拍,如此频繁的变化,给人以非常不稳定的感觉。而由于这里的强拍不突出,所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松散的,缺少推动力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生音乐鉴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