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回来的财富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柳永茂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6出版)  作者:柳永茂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前言

诺维信公司在进入中国的十多年中,曾向许多大学颁发奖学奖教金,也曾与很多大学进行科研合作。后来销售部门向我提出建议,希望能够深入这些院校就跨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师生们作进一步的交流以增进了解和扩大影响。这当然是一个好主意,我欣然接受。但在准备的过程中,一些学院的党委负责人提出,请我讲讲学生教育方面的课题,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既然校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稍加思索也就答应了下来。我虽然不是从事青年教育工作的,但我想这样的题目对我来说不应该有太大的困难。于是,我极其简单地回顾了一下自己的人生之路,抽出几件我认为对学生们有意义的案例列出提纲,就算做好了准备。在我的母校——北京化工大学,先由我向学校赠送我的新书《跨国共生》,然后便是我的演讲。会议由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院联合主办,在学校的科学会堂举行。这是个大约有五百个座位的会议大厅,师生们坐得满满的。因为先是赠书,我讲了我为什么要写《跨国共生》这本书,讲到我们国家要拥有自己的跨国公司,因为我们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时代,而跨国公司正是资本输出的载体。我纠正了对跨国公司的一些错误认识,并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我所在的诺维信公司。演讲的正式题目叫作《回忆与思考——我所走过的道路》,我向同学们讲我是怎样自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告诉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使我受益终生;我讲我和一些同学是怎样巧妙地利用“大串联”的机会参观我国的骨干化工企业和万吨水压机,去增加自己的阅历和开阔自己的眼界;还讲我是如何补回“文革”中丢失的课程,又是如何终生学习的;我劝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不要因事小而不为,并告诉他们我是如何从点滴做起而成就大项目的;我告诉学生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冷言恶语是必然的,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争取更大的进步;我回答了大家的疑问,我为什么放弃了大家认为炙手可热的大型国企领导和政府高级官员的岗位而加入了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也讲述了我是怎样走上了研究跨国公司的道路……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会场里悄无声息。在演讲结束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获得了成功。在等待与同学们座谈时,我听到学校的领导向同学们大声解释:“不是我们让柳总讲辩证唯物主义的,是柳总自己要讲的!”我好像听到了弦外之音,我似乎看到了差别之所在。那时,我只认为我是做了一件好事,过几天也就淡忘了。两个月后,我又先后在江南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作了同样的演讲,并收到了同样的效果。在将三次演讲联系起来思索时,我的头脑里闪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应该为我们的大学生们、为我们的青年人写点什么?我的三次演讲就像是做了三个试验,并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既然学生们欢迎,为什么不写出来,为青年们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呢。想法虽好,但那仅仅是个想法,我仍然不能下定决心。恰好我在大学读书时的辅导员张微晨老师到访,我索性征求了张老师的意见。张老师对我说:“听说你在学校作的报告反响不错,我支持你的这个想法。现在的学生教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我们缺少办法,特别是缺少像你这样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人所拥有的那些生动案例。老师讲课只能从书本到书本,但是没有实践,因而也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使学生教育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我说,我在下决心之前还要做两件事:其一,我希望与大学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的领导进行一些交流,以进一步确认学生教育方面的问题和我能做点什么,从而确定我的写作方向;其二,选择合适的出版社并能达成共识。我的这个意向使我想起一些往事,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批优秀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和曲啸等人。那时,我人到中年又初为领导,非常关注这些教育家们的活动。曲啸的人生让我感动,才华横溢的李燕杰教授让我敬佩。不仅是我,他们感动和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年轻人。他们到深圳演讲,遇到了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青年们的挑战。此后,他们在媒体上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我关注,但我没有深究,因为这不是我的主业。今天,如果我要为青年们写点什么,那我就必须找到其中的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是从深圳开始的,在其他地区还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深圳就已开始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在内地大受欢迎,在深圳却遭遇了滑铁卢,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教育家们从计划经济里走出来,但却完全不熟悉我国刚刚开始的市场经济,这不是教育家们的问题。在深圳这个时间节点上所表现出来的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青年教育领域的冲突。在这个大视野下,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课题,是要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青年教育的问题。那时还仅仅是在深圳,如今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十年,经济体制的改革已使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权重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很显然,这个经济基础方面的巨大变化在青年教育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被反映出来,青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与这个变化还不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坚持无条件的舍己救人的观念。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接受了要救人就要先学会游泳,我们认为不会游泳而去救人是不合适的。如果你听广播,常可听到“送回丢失物品必有重谢”,有些人认为,对捡东西的人给予物质感谢也是应该的,拾金不昧的观念已被一些人逐渐淡忘。我们处于经济转型期,面临着剧烈的观念冲突,这导致人们价值观的转变。1986年,我在访美期间,感觉到一些美国人对美国的青年一代充满了忧虑。他们认为美国的青年人过于贪图享乐与安逸,特别是与中国青年人的勤奋和努力相比,美国的青年人让他们感到担忧。在我们与一家医药企业的负责人共进晚餐时,一位美国人问我:“你这么年轻就能坐到这么高的职位,领导那么多的企业?”我的同事向其解释说:“柳局长虽然年轻,但他却是从基层岗位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岗位,他很能吃苦,也很有能力,我们大家拥护他。”这位美国人接着说:“请不要误会,我们美国也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很有权力,坐在高高的位子上,但却没有能力,我愿意与你这样的人干杯。”美国人担忧他们的下一代,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不用说,我们对年轻一代不也是抱怨甚多吗。对于孩子们的一些坏习惯,我时常感到愤怒,也曾大声训斥他们。但现在我在想,他们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他们脱离实践,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毕业后去当工人、下基层;他们脱离社会,不知道社会的需求;他们脱离自然,1988年在东京,日本友人向我讲,一只蜻蜓死了,小孩子问老奶奶,是不是里面没有电池了。今天,在我国大城市里长大的新一代也是这样,这是他们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或是体制的问题?当你指责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逆反心理便会油然而生,与你剧烈对抗。于是我尝试改变方式,在工作中接待持不同意见的同事时,我们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交谈,当我借用我的习惯工作方法,即不管对方有多大意见,所说的话多么难听,态度多么不好,都先请对方讲,我可以一言不发,耐心地听对方讲完,对立便出现了转机。也就是说,虽然他是孩子、学生或晚辈,但是讨论问题时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必须尊重他们,千万不要居高临下,这是方法,更是观念。充分的交谈让我逐渐了解了他们。我的大孩子从日本留学回来在上海工作,他告诉我,上海的节奏甚至比东京还要快,青年们面临求学和就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竞争长期充满着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效率也带来了疲惫,这与我们当年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我做涉外工作已近三十年,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是在跨国公司里度过的,这里讲竞争、讲效率,对此我有深刻的理解,但是这里也讲快乐工作,讲工作、学习与生活三者的互相平衡。我知道东南亚的一些民营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当一些亲朋好友抱怨孩子们不懂人情事故、对他们接待不热情、难于约见、不好办事时,我知道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我必定要站在孩子们一边,这不是他们不孝不敬、没有亲情,就像我们在三十年前,对国外亲朋好友的感受是一样的。市场经济打造出年轻一代强烈的竞争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又催生出青年们素质和生存能力的提高,这是主流。至于他们留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早上不爱起床、不爱整洁、迷恋网络……没有必要喋喋不休;对于追求金钱、追求奢靡,对于在竞争过程中遭遇挫折而泄气,遭遇不公而愤懑,关系不畅而郁闷……倒是真正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做工作的。“代沟”是一个新词,也是客观存在的,是社会发展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思想意识方面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社会发展越快,代沟的间距就越短,一个完全停滞的社会是划不出代沟的。我不是青年教育理论方面的专家,理论方面非我所长。我所能做的是从我的人生经历中选取对青年们成长有益的案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来与青年们分享。十五年前,当我的朋友皮尔·拉森问我将来的打算时,我说我要做一些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研究工作,我认为那时是我的收获季节。现在这个季节已经来临,我有许多感受至深的体会,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尽管很多好友劝我不要太辛苦,不要太难为自己,可我觉得丢掉了太可惜。我从没有想过要为青年人做点什么,因为那不是我的主业,但是最近的经历让我看到了它的价值,价值所在,必有财富,这是我拣回来的财富,我要颗粒归仓。

内容概要

  市场经济打造出年轻一代强烈的竞争意识,而这强烈的竞争意识又促进了青年一代素质和生存能力的提高。但是,作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副产物——“代沟”也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员,你是否也早已厌烦了长辈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但有时又确实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其实成功也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以企及,也许你缺少的只是实践和经验,也许你所要做的只是改变自己的观念、端正自己的思想,那就翻开《拣回来的财富:一位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人生笔记》,跟随着作者的回忆,从那些娓娓道来的趣闻轶事中,逐一拣拾这些能给你带来成功的宝贵财富吧!

书籍目录

财富一:逆境中成长001 1 欢乐的童年002 2 苦难的年代004 3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005 4 1966年,我走了另一条路006 5 学习毛主席著作,我打了一个擦边球007 6 再学写字008 7 辩证唯物主义让我受益终生009 8 重拾书本012 9 运动带来的思考013 10 吃饭睡觉,打眼放炮014 11 当电工,我学完了《电工学》015 财富二:搬动自我转型的道岔 017 1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018 2 改行019 3 我当总调度长与MBA的案例教育021 4 学习转型023 5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025 6 逼出来的本能026 财富三: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029 1 人生第一步——落榜清华园030 2 与深圳擦肩而过032 3 抉择033 4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036 5 《跨国共生》039 6 我读闲书041 7 我崇尚多才多艺的专家047 财富四:摆脱浮躁,脚踏实地049 1 机会来了050 2 沈阳千吨青霉素及其系列产品项目052 3 走出去,引进来054 4 初涉政府关系058 5 先启动外围060 6 由青霉素转向工业酶制剂062 7 项目促进改革064 8 金色的年华065 财富五:创造中感受快乐067 1 综合就是创造068 2 捕捉灵感069 3 观望也是决策071 4 玩出点水平来072 财富六:尊重知识,和谐发展075 1 既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076 2 民主与效率078 3 强大,不是这样表达的080 4 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081 财富七:可以认知的人际关系083 1 人际关系太复杂了,但不是不可以认知084 2 沟通的艺术085 3 思想工作别有洞天086 4 愉快地告别,谈何容易!088 5 他敬佩你,你对他就有影响力090 6 这时候要拉一把092 7 “会来事儿”有什么不好094 8 有时要替“弱者”说话095 9 给人以肯定,给人以力量096 10 幽默,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097 11 凡事要有一个基本判断098 12 学会换位思考099 13 要善于介绍自己100 14 不行就淘汰——市场经济的缺憾?101 15 与日本朋友恳谈102 16 “没想到,你临走前还能来看看我”104 17 是领导也是良师益友105 18 落实政策不就是给张桌子吗?我做得到111 财富八:传统美德彰显魅力115 1 宽容不是懦弱,是美德116 2 修身养性117 3 忘掉不愉快也是本事118 4 节俭一生119 5 公德是不需要写入规章制度的121 6 道德和尊严122 7 汽车的文化与道德124 8 危机中,唐人街比华尔街过得好125 9 汶川地震与新奥尔良大逃亡126 10 韩剧的诱惑128 财富九:成功的关键:智慧+判断131 1 感悟地震132 2 游说诺和诺德133 3 给洼田先生来点丹麦人的幽默136 4 与石川宗作的较量138 5 董事长出口成章140 6 “我中标了,但我没赚到钱”141 7 “傻事”也要干142 财富十:金钱不能成为衡量人的标准147 1 光有钱还不能成为一个“上等人”148 2 职务的变化只意味着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其他149 3 常吃点亏,也没想占大便宜151 4 政通人和话政治152 财富十一:就业与理想155 1 先要解决温饱156 2 关于就业与理想的思考157 3 公平原则158 4 摒弃不良习惯159 5 我怀疑他的敬业精神160 6 对经验的再认识161 财富十二:热爱我们的家园163 1 开始时我对着干164 2 近朱者赤166 3 环境和谐168 4 环保——诺维信永恒的主题169 5 管好我们的家园170 后记172

章节摘录

我渴望获得现代的管理科学知识,但在刚刚开放的年代里,我找不到可读的书籍。我从父亲那里发现了一本复印的《科学学、人才学和科学技术管理教程》,在这本书里许多思想和观念让我耳目一新。例如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浅出的科学发展规律,人才的培养、识别和使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科学技术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这本书让我着迷,经我反复翻看和圈圈点点再加上复印的质量不高已经到了破烂不堪的地步,但它却是我现代管理知识的启蒙老师。为了补上我传统管理知识的缺失,我又自学了一本《化工企业管理》。我这些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很容易读懂这类书籍,它的作用是使我的经验理论化和系统化了。这时,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对此要求不高,能看懂简单的英文资料就算不错了,我草草地自学了一本《化工英语》,因为对我来说,直接交流有翻译帮助,这在当时对我来说已是非常积极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十年后我竟和跨国公司走到了一起,语言成了限制我能力发挥的最大障碍。在一年的时间里,我把课外的自修安排得满满的,除了体育锻炼外,每晚我都要读书到十一二点,好在年轻、精力旺盛,让我实实在在地学了一年.在知识上,我在进行从单纯的生产技术型向技术与管理结合型的转型。就这样,一列在技术线路上飞奔的列车,在党校被我搬了道岔,从而驶上了另一条轨道。

后记

撰写本书让我沉浸在尘封的往事中,一幕幕的往事、一幅幅的画卷浮现在面前,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过去,我重又感受着喜悦和沉重。我在重新回忆、思考、品味我这一辈子。我努力地搜索有益的东西,以尽量增加拣来的财富,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做到一丝不漏。一些亮点常在我上班走路时闪现在我的脑际,为了不使这些亮点被忘记,到了办公室我必须立即用我自己看得明白的提示语记下,然后再写入书中。我挖掘了一些全新的东西,对于一些不曾认真思考过的旧事我重新找到了它们的价值.我校正了以往认识上的偏差,对有些看法作了订正。我在重新梳理和审视我的过去,我一直认为,在我行将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这些思考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意义重大。在我审查书稿时,我仍然感到有些地方深度不够、过于肤浅,我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我发现这对我来说很困难,显然这是水平所限。我不禁联想到诺维信北京总部的建筑,这是一个中式建筑,厚重的青砖墙,蓝色的琉璃瓦屋顶,红漆柱子与汉白玉的栏杆,中间的天井是典型的中国园林,越过小桥,可以拾阶而上见到牡丹和玉兰。这的确是个人见人爱的中式建筑.但是,细细看来又不似中式建筑,墙上开出的窗户并不对称,大理石的影壁也不位居中央,我向参观者讲:“这个建筑的设计师是丹麦人,他在设计这个建筑之前从没来过中国,是根据来自中国的一些照片设计的,他对中国建筑就理解到这种程度。”我的说法人情人理。

编辑推荐

《拣回来的财富:一位跨国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人生笔记》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拣回来的财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