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爱越孤独

出版时间:2009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武志红  页数:295  
Tag标签:无  

前言

多关照你的内心  经营博客已一年多,逐渐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问我该怎么办的朋友,在其他文章中也会这样做,而那些感谢我帮他们获得了解脱的朋友们,却很少这样做。  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  我想,关键在于,他们的着眼点不同。  第一种朋友可以说是喜欢到外面去寻找答案,着眼点是在自己之外。我貌似心理医生一样的权威人物,所以他们认为我知道答案是什么。  第二种朋友则是喜欢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且着眼点在自己身上。所以,哪怕我的文章再好上许多倍,他们也不会轻易去求我指点。  不仅如此,所谓的办法也常常是一种外在的倚仗。着眼点在外部的人,会更难容忍模糊状态,喜欢一切都是清晰可见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清清楚楚,顺着这样一条确定的路就可以抵达终点。他们并不会惧怕麻烦,只是希望有一个明确的路而已。  着眼点在内部的人,会比较能容忍模糊状态,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内部的感受,会更关注自己内在的心理变化,而内部的感受常常是模糊的,甚至很难抓住的,但他们会比较有耐心和自己对话,去聆听自己内部的声音。  重大的变化总是和自己内心的变化有关的。因此,着眼于自己内心的人,他们内心的变化自然很容易被觉察,而这种觉察会引起更好的变化,更好的变化一发生,他们自然就解脱了。  但是,急于去外部寻找答案的人,他们对自己内在的变化比较忽略,当他们匆匆忙忙地去做很多事情时,即便内心发生了变化自己也难以觉察到,所以他们内在的变化便会比较缓慢,甚至即便做无数艰巨的努力,好的变化仍未发生,因为他们和自己的内心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这两种风格还导致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我在读本科时就发现,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但他们的内心仍然很空洞,要么幼稚要么僵化,而有少数人并未经历什么事情,但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有时看似单纯,但看人的眼光很是厉害。  前不久,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她总是看错人,而她的一些朋友看人的眼光却很是毒辣。我并不了解她说的那些朋友的人格特点,但对于她,我感觉,她与自己内心之间有一堵很厚的墙,沟通起来很不容易。  所以,我想对第二种朋友提一个建议:不要急着去问我该怎么办,也不必急着去问别人该怎么办,而应学会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一开始先是去认识自己的想法,再慢慢去认识自己的情绪,最后是捕捉自己的感受,一旦你开始能清晰地捕捉到自己的感受时,你就可以比较迅捷地走在自我成长之路上了。  譬如,当某篇文章触动你时,不必去太感叹我文中揭示的道理多么漂亮,甚至还对文章作者产生憧憬之心,而应立即去关照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的想法、判断和感觉。  此外,我也希望读者朋友一开始读我的文章并有感觉时,不要急着问我该怎么做,而无妨先把你喜欢的我的文章以及我推荐的书先读一读,然后再去问该怎么办。  不过,那时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问题已不必问了,你已在内心中找到了答案。

内容概要

爱了,就渴望与爱人合二为一。    但是,如果这种渴望的意思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逻辑去做事。那么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了消灭彼此的战争。越爱,却越孤独。    造成这场战争,让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的,是横亘在人与人之间的,那堵自恋的墙。    在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从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虽然不能“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解脱。这也就是破解“越爱越孤独”的唯一途径。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起来是一个样子,但实质上却是别一个样子。如果我们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就永远只能纠缠于表面。一位心理学者,如武志红,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对自我、对周边的事情进行更多的洞察。除了大量普通人的案例,本书中对于一些新闻事件及新闻人物的心理分析,读来尤其精彩。比如,《范跑跑:宏大的理由只是自欺的泡泡》、《陈冠希:请偷走这部相册吧》……尽管人与事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但其中的事实真相却永远值得我们去了解。

作者简介

武志红,1974年生,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拿到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硕士导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硕士毕业后,进入《广州日报》工作,目前主持广州日报每周六见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书籍目录

活在当下 我们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 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 我们都是受虐狂?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 过火的自信=自卑? 低挫折商是怎么被炼成的 溺爱=过度的阻碍 她好乖,但好可怜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他们为什么好吃 非黑即白:三月婴儿的游戏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上) 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下) 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最远的距离是咫尺天涯 谎言的对立面不是真诚 长江七号:我们共同的梦想 爱的炮灰 吸引力法则:成功的奥秘还是自恋的幻觉? 对我影响最大的本书 谎言与虚无 师生恋=情感“乱伦” 她们为何爱上奥地利乱伦父? 对奥地利乱伦父的心理分析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人善被人欺!为什么? 警惕替死鬼心理 是什么令他们如此嚣张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缺乏自我:希拉里败选的根源 萨科齐总统:一个不合时宜的幻觉游戏 埃蒙斯:两让金牌得到了什么好处? 陈冠希:请偷走这部相册吧 姚明:最大优点的另一面是致命缺点 “开心果”肥姐:越快乐,越悲伤 范跑跑:宏大的理由只是自欺的泡泡 地震后,我们为什么愤怒和内疚 失控爱心或源自你的痛苦

章节摘录

插图: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成为你自己!  签名时,我常给读者朋友留下这句话。成为自己的人,也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者”,他发现他们具有许多条优点,如:  宽容而又嫉恶如仇;  悦纳自己的一切体验;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  超然独立的性格,不迷信权威;  没有审美疲劳;  能容忍模糊状态,具高度的创造力;  ……  那么,一个儿童能不能成为自己呢?5月31日,我在广州举行了一场主题为《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的讲座,其核心观点就是,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的角色,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不过,可惜的是,我没在讲座中给出一个鲜活的例子,以说明成为自己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就在6月4日,我和一个朋友聊起了她有趣至极的儿子,这个8岁的小家伙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是“成为自己的人”。  先讲几个故事吧。  故事一:前不久,他跟妈妈去参加一个聚会。吃饭时,一个叔叔逗他说:“小孩,你喝酒吗?”  他回答说:“让小孩喝酒是犯法的,小心我告你,你就会被抓进监狱,判××天的监禁。”  故事二:去年,一次在麦当劳吃东西时,旁边桌上的一位妈妈先是催自己的儿子:“快点吃!你慢得像猪一样!我们上课时间就晚了!”  她儿子显然有了情绪,说:“不吃了!我们走吧!”  他这句话一下子令他的妈妈陷入歇斯底里状态,她暴跳如雷地训儿子,嘴里嘟噜出了一大堆别人难以听清楚的难听的话。  我这位朋友的儿子看不下去了,只有7岁的小家伙站出来对那位阿姨说:“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妈妈!”  这句话令那位妈妈惊讶地合不上嘴,等稍一醒过神来后,就二话不说拽着儿子的胳膊向外冲了出去。  故事三:小家伙只有三四岁话都说得不利索时,妈妈带着他在小区散步,迎面一条狗走了过来。  它像是一条流浪狗,脏兮兮的,似乎好多天没有管它了,妈妈本能地说了一句:“这条狗真丑!”  这句话被儿子抓住了把柄,常被妈妈教育讲礼貌的他对妈妈说:“你对狗怎么这么没礼貌!狗有狗的模样,你通过你的眼光看觉得它丑,狗狗们可不一定这么看。”  她讲完第三个故事后,我先是震惊得有一瞬间不知道说什么,接着和她一起大笑起来,笑完后,对她说:“你儿子真了不起,这么小就有大哲学家风范,已能站在动物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它们考虑。”  我这是真心话。她也说,当时她完全被小不点给震惊了,她本来认为自己够有同情心了,但和儿子天然的“众生平等”相比,实在相差太远。  她说完这句话后,我感慨说:“你儿子不是你教的。”  她听过我的讲座《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明白我这句话中的意思,一样感慨说:“的确不是我教的,是他自己长成了这样子,我一教,他就会被毁掉。”  也就是说,这个小家伙虽然很小,但他已是“成为自己的人”了。8岁的他主动辞掉班长职位  其实,所有的孩子一开始都是“成为自己的人”,但抚养者们非得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自己的孩子,于是孩子的意志就被压制了,最终在不同程度上丢失了自己。  一如撒旦的“养育婴儿的计划书”,很多父母在塑造孩子都在扮演“行使赏罚的天使”这个角色,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达到某个条件,如果达到了,就奖励他,如果没达到,就惩罚他,于是孩子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而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结果,在家中,他们很容易被父母的意志所左右,在学校,也很容易被“行使赏罚”的老师所左右。  我这个朋友讲,上小学一年级时,她儿子的班里竞选班长。绝大多数孩子的竞选词都是父母或其他亲人所写,但她没有替儿子操办这种事,而是对有点焦虑的儿子说,你自己想说就说什么。  第一次竞选班长,他自然是什么都不会说,所以他要求最后一个发言,这样好先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说的。等所有同学挨个“念”完大人给写的看似精彩但其实又臭又长的竞选词后,他上去就说了三句话:“我叫×××,我希望大家支持我做班长,我会为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  结果,他以高票当上班长。但有趣的是,当了一年班长后,他觉得做班长太不舒服了,于是找到班主任说,他不想当班长了。那个班主任惊讶至极,她教了这么多年书,这是头一次遇到有不愿意当班长的孩子,而且这个孩子都不和家长商量就辞职不干了,这简直匪夷所思。  不过,老师们普遍不喜欢他。因为,老师们的赏罚手段对这个孩子差不多无效,他们夸奖他没用,惩罚他也没用,这个孩子不会轻易偏离自己的轨道。但同时,他也决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儿童,因为他的内心自然会指引他走在自己所渴望的道路上,而这样的道路很少是不对的。  一些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有一个问题:喜欢一个老师,就喜欢一门课;讨厌一个老师,就讨厌一门课。但像这个孩子,是不会有这个毛病的,因为他热爱一门课是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使奖励的结果,他不喜欢一门课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老师行使惩罚的结果。所以,热爱一门课是忠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忠于老师的选择。其他孩子热爱一门课则是对老师表忠心,但若老师令他讨厌,他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小学时的故事。记忆中,我没逃过一次课,也从来都没厌过学,甚至连逃课的想法都没产生过,而且尽管有多个老师令我不大喜欢,但我所有科目都学得不错。那时的具体心境已记不得了,但可以说,驱动我学习的动力决不是父母和老师的奖励,而是掌握知识满足好奇心所带来的天然快乐。  不过,有趣的是,尽管我的成绩从来都排在前五名,只有一次最差到了第14名,同时我也很少惹事,但我却没成为少先队员,对于我这种学习成绩的孩子而言,这是绝无仅有的事。现在回想,这就很容易理解了,少先队员是老师们用来奖罚孩子们的工具,但我对获得别人的奖励兴趣很低,所以自己也不努力去表现,而老师们也讨厌我这种人,虽然学习好,虽然不惹事,但却怎么都掌控不了,所以他们不会将这种奖励浪费在我身上。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是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但依照摩门教的传说,这就是行使撒旦之事。  居住在广州的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写了《爱和自由》一书,大致的观点是,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就会一开始就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为何越爱越孤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7条)

 
 

  •   在本书中,作者武志红从一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了大量现实案例,向我们揭示了如何打破人际间那堵自恋的墙,结束权力与控制的隐密游戏,让自由与支持重新回到家人之间、爱人之间。通过放弃权力与控制,使自恋变成真爱。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虽然不能“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并建立起真爱的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解脱。这也就是破解“越爱越孤独”的唯一途径
  •   吸引我目光的是这本书的作者和书的名字:为何越爱越孤独。当我打开它的时候,发现,这本书不是一篇专门论述为何越爱越孤独的书。这本书一共有40篇文章,分别探讨了自恋,亲子,支配与服从,几种特殊的爱情,还对一些热点人物经历的事件进行了分析,在书的最后,还提到了2008年地震对人们的影响。

    当时有点失望。但是等我耐心把这本书看完的时候,发现我是有收获的,我看到:心理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点亮自己内心的光,别人的光只能造成自己的阴影,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重获光明,也就是说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得到的最大收获是自我心理成长之后,对于养育孩子是很有帮助的。我认为这是一本很适合父母看的书籍。

    点亮自己内心的光,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印度著名哲人克里希那穆题一直推崇的观点。可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我们需要反思幼年,童年,青春期是如何渡过的。这种反思不是要去埋怨,不是要去悔恨,也不是要去悲哀,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这种心理上的成长来养育新的一代。在我们养育孩子的时候,要去注意并规避一些问题,要去着重培养孩子点亮自己内心的光的能力。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成人亲密关系的处理主要是生命起点与母亲建立的模式的重复。独独这一点就足以让妈妈群体惊出一身冷汗了。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大部分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好像自己骨子里就知道如何对待孩子,曾经我认为是本能,做妈妈的本能,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其实就是我小时候所经历的重复。我自己内在的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向外投射。因为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所以,你也要如此。自省,我们需要自省,我们需要斩断这种轮回,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和阳光。

    作者还提到了一点,也是做父母的需要特别注意的:很多父母看不到孩子。我们无法看到本真的孩子,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我们完全陷在自己对孩子的控制中。很多父母在标榜自己的教育是很民主的,凡事都跟他商量。但是我们从孩子选择结果中就可以看到,孩子的选择都是父母的愿望。如果孩子的选择偏差了,父母就会不厌其烦的引导和教育。其实,这就是控制欲望的体现。因为心中厚厚的自恋墙,我们认为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是可以控制一切的,包括自然灾害的地震,地震后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内疚和愤怒,也完全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

    事实上,我们的力量不是无穷的,我们是无法控制别人和自然的。

    事实上,作为父母最应该教会孩子的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只有在当下,心不动,才能看到机会,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点亮自己内心的光。
  •   看这本书之前已在学校里学了2年的心理学,学了这么多门心理学分支学科,我却发现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相比起初的兴致勃勃,反倒减少了。一些很感兴趣的心理学学科学得津津有味,但一些最基础的学科却显得相当乏味。原因有多方面,无论怎样,仍希望能重拾对心理学的爱。年初看心理月刊的时候便留意到了这本书,去年的年度书目中,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便是其中之一,并引起编辑们的热议。带着一点点好奇心买下来看看,看了2个月,发现自己心情开朗起来,或许我开始因此学会真正认识了我自己,对心理学有了更多的期待。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不是很能融入其中,思维有些混乱(抑或是自己尚未带着认真的心去阅读),看了看便放下,过段时间再读。前文很多次提到了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心中有些许的反感,反复引用一位大师的话,未免显得“身单力薄”。但不得不说,这句“点亮你自己心中的光”让我在生活中有了隐隐约约的领悟。等到认真并平静地看完这本书,我有了不舍的感觉,书中的例子和文字是有条理的,作者的情绪是冷静不失情感的,看得出武老师对于文章结构设置是巧妙的。从常例或是神话故事入手,点睛,再回归生活,提出建议。最恰到好处的是,作者的意愿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一点点说服,有时候只是一句话,又变成了一次升华。说说书中的内容,为什么人会越爱越孤单,因为我们很少去认识自己,有些人以为我们很了解自己,那都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自己是本我,内心深处的想法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或是工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举的例子都是平时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进而透过现象去挖掘其中的本质,也就是他一直提到的,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你自己。个人觉得武老师比较偏好心理学大师中的大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观点,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童年事件的影响的结果。很多案例看似只是两个人或是个案中的人物间的问题,但很多时候有可能是上一辈影响干涉的结果。这也是在提醒亲子关系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影响今后的生活,蛮适合妈妈爸爸们阅读的,当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适合。

    书中有很多力证,而对于找寻自我的我来说,我很喜欢他写的《开心果肥姐:越快乐、越悲伤》。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们都在寻求价值感,如果童年时,某一种方式令我们找到了价值感,此后我们便会执着在这个方式上。并且,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般只找到了一套寻求价值感的方式,越困难的时候,我们会越执着于这一套方式,认为这是唯一,但其实在最困难的时候,改变或调整这一方式会更好。”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选择一种方式让别人去认同我们,就像肥姐,朋友总喜欢向她倾诉苦恼,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除非你是真心实意想要将烦恼和她分担。做别人的垃圾桶的人,很难被人重视。小的时候受妈妈的影响,喜欢对别人好,帮助别人,到了现在一样,当付出得不到回报时,落差感往往让我很难受。高中的时候这一点真是印证得彻彻底底,朋友虽然很多,但心中往往有很多的孤独感。上了大学,有意识地去改变,却感觉我还是得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尊重我。很多次,问过我自己到底怎么样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种一味付出的方式是不是就是真理。慢慢地,有了改变,那种失落感一点点减少,开始真正地去面对和平衡这中方式中的矛盾,心中的光渐渐点亮,现在的我,学会享受快乐,也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未知。不再是只求付出于他人,而是平衡,调整一种固执的态度,没什么比做自己更能好的事了。把快乐展示给别人,悲伤却给了自己,这样,我也许永远走不出失落的阴影。絮絮叨叨说了自己这点经历,有些不好意思。但写完了,心里平静了许多。^_^

    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原因,语言文字。作者没有用太多的心理学专业术语,更凸显了平常,接近了生活。心理学是一门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科学,而有时候我不太喜欢那些专业的文字,若是让心理学真正感染生活,让普通大众去了解它,这些浅显但富含哲理和深意的作品是最好不过的了。用一种简洁普遍的话来写,就像是一个人在与你对话,而不是心理学这门学科。在专业的大山面前,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自己的渺小。当心理学变得真正接近生活的时候,这样的心理学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科学。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字,我才理解了心理学,对其的兴趣有所增加。

    点亮你自己心中的灯,是我在书中很喜欢的一句话,我们的心中都有一盏灯,看你是如何去点亮它,是微弱的星光,还是耀眼的阳光,一切都在于你自己。在生活中认识你自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能做自己,看到自我,心中自会明亮,一切都变得意义非凡。^_^
  •   有很多人的情感经历一直不顺利,不断恋爱,分手,结婚,离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巨大痛苦。有一些人和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整天处于对立,逃避或争吵的恶性循环里无法自拔。是啊,这些人为何越爱越孤独呢?读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都是自恋惹的祸。我们自以为很爱对方,实际上是爱上了自己强加在对方身上的投射,根本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所以一直纠缠在糟糕的关系中痛苦万分。这本书非常实用,会给你指明方向,拨清迷雾,让爱从此流动起来!推开自恋那堵墙,我们才能进入别人的世界,了解对方真实的想法。
  •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起来是一个样子,但实质上却是别一个样子。如果我们不能看到事实的真相,就永远只能纠缠于表面。
  •   翻看作者的前言就足以让我震惊!作者作为心理学专家,竟然警示我们不要太迷信一个人的权威,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内心真正的感觉。这让我很受感触!我之前做过几次心理咨询,就让我对心理咨询师产生了一些依赖心理,一碰到问题立刻像无头苍蝇似的没有头绪地只想着咨询师来给我解谜。但我仅仅看了武志红老师的序言就让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了。其实每个人的答案都只在自己心中!书的纸张很好!拿在手里感觉很踏实。看完本书,让我深刻知道控制(权利)、自恋都必须适度,不是不好,而是要适度,因为没有了一样会有恶果!哎,这人呀,还是顺其自然,勇敢地接受现实,直面人生的好,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发点脾气、耍点小性子还是必要的,至少有利于健康。现在我更能理解和接受家人发脾气了,有时侯应该对他们宽容一些,因为心里满怀着对他们的爱!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真的感谢作者,让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或许这本来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只是作者又为此而证实了一遍。人生,要适可而止;幸福人生,更需要智慧!
  •   基本上是一口气看完的,武志红老师的书我全部都买了,他的博客也些的非常精彩,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工作者,读他的书感觉心灵受了一次洗礼,《为何越爱越孤独》看完之后,可以避免我们在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里面有很多精彩的案例分析,武老师的话一针见血,让不太了解心理学知识的我从中体会到很多~~
  •   武志红的6本书我都买了,跟着他的BLOG也看了很久。他的书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缜密、有条理、易于理解,对个案的分析虽然很长,但抽丝剥茧,流畅清晰,毫不枯燥,甚至可以当故事看,文字功底十分了得。文章脉络都以事实为依据,不妄自推测,也不随便延伸,和以前看过的心理方面的书相比,他的书和文章的内容极其克制,没有自以为是的劝诫、建议和指责、指导,而着重于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心理学的结论,而分析的过程是最过瘾的,作为读者,和作者一同追踪着分析过程,直至看到给出的结论时,感到好像自己在亲历心理师的辅导。我个人从他的书中受益最多的,就是对“投射”和“认同”的分析。这是有良知、有能知、具备高度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的心理师的通俗作品。
  •   <为何越爱越孤独>里面囊括了亲子之间、情侣之间、夫妻之间如何爱与相处的问题,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一本不光是关于如何去爱的书,更是一本人际关系的指导书籍!
  •   这本书是我在感情受挫的时候,逛当当网无意间看到的,当时只是因为它的名字《为何越爱越孤独》仅仅因为我想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爱得如此孤独无助的原因,但是拿到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它是用另一种角度来告诉我为何爱得如此孤独,我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甚至后来还看了两遍,慢慢体会,明白了我为何有这样的举动与反应,而伤我的那个人,她又是为何有那样的举动和反应,当我明白这些,爱情路上的伤口,似乎不知不觉就好了,心里那种怨恨和自怜的情绪也没有了,我就那样走了出来。对自己从小到大,为什么老是先别人再自己的举动,也找到了童年和家庭对我的极大影响。从而慢慢,我学会了“爱自己”。推荐大家,也有机会看看这本书!
  •   武老师的博客我经常去看,他从不轻易对某件事,某个人下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原生家庭去理解每个人的行为
    去年年底感觉自己比较纠结,与人的相处,对事物的看法都是那么偏激,很急躁,看了越爱越孤独,从原生家庭分析,理解从小所处的环境与父母的相处方式对我现在个性造成的影响,接纳现在的自己,改善人际关系的相处方式,现在的我多了一分宁静和谐。
  •   心理大师—武志红的书,给孤独的心灵一份力量。强烈推荐
  •   很好很实用的一本心理指导书。武志红老师在书里列举了很多案例帮助读者来分析一些常见的心理疾患。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尝试用武老师提出的一些观点来剖析和认识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曾经很多自己觉得疑惑困惑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自我分析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一部分答案。很喜欢的一本书,推荐给了很多朋友。我觉得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家庭,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心理学的书籍,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何孤单,通常我们是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的,往往会埋怨身边的人和事,为他达不到自己期望悲伤,为他不懂得我的心而悲伤。其实一切都是我们在自寻烦恼,是我们对自己的失望。看着武志红的书,看到了自己的心,也看到了好友的心。但是这本书没《梦知道答案》里让人容易理解,因为它涵盖了很多心理学的术语。
  •   起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实话说,当时买下来就只是被这名字吸引。买来之后觉得书的纸张很舒服,有了一种阅读的感受。呵呵,翻翻看确实有了很多的感受,这本书里说到的并不全是爱情。我不想越爱越孤独,每个读者应该都是这样吧,呵呵。希望每个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   说着的,我看书总是三分钟热度,一本书买来总是看个一半就兴趣不大了!但是这本书真的是一直吸引着我往下读!也从中让我读到了很多我一直没能解开的疑惑!对我帮助很大!我之前有段很刻骨铭心的感情,结束很久了,我一直没法从那段感情的美好中走出来,一直迷信着那个人,那段感情。看完书中的一章关于依赖与控制的内容后,我明白了,为什么那段感情在我心中会如此和谐。我也终于能慢慢走出,慢慢释怀!
    这本书也适合家长去看,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是跟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都是很多很浅显但父母不一定能注意到的东西。
    我现在每天中午和晚上睡觉前都看一两章,感觉内心对于自己对于别人都清晰了很多,遇到事情,可能都会去理性地分析,都会学着去宽容对待!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帮助!
    推荐给所有人,特别是那些一直自我纠结,一直找不到出路的人!
  •   武志红的书质量很好。这本书令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是自恋的。健康的自恋是合适的。
  •   非常喜欢武志红的书,不仅仅是分析普通人物的心理分析到位,而且对社会热点事件涉及的人物心理分析也很透彻,他的书我都买来了,有的不只是读一遍。感觉很受益。
  •   很好的书,尤其是关于家庭关系的心理分析,无论父母还是孩子读了,都受益匪浅。而我们都曾经是孩子,这本书让我更加的理解自己。似乎看到了现在的自己从哪里来,而以前的那个小孩也从未走远。这本书从尊重人的本性出发,分析了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实则无理的现象,告诉我们做自己。
  •   本土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经典作品,对于爱情的论述入木三分。用优美的文字通俗易懂地表达了精神分析的深刻理论,五星推荐,必须一读的好书。很可能在某一个章节顿时醒悟,看透自己的行为,看透自己的亲密关系,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本是寻找真爱、或者将现有关系变为真爱的指南。
  •   每个人都是自恋的,因为自恋而抱怨,因为自恋而试图控制他人,也因为自恋而将自己隔离于人群。本书从方方面面的不同事例分析了自恋的原因和表现,你会更加明白生活中或者一些社会事件的内在原因。我最喜欢《尊重你的选择,走出自恋幻觉》这一篇,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   一直想把武志红的这一套《心理沫沫茶》收到自己的书柜中,终于有了第一本,还要继续淘
    ,这套书适合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中慢慢品味
    唯一的不足是书的纸张质量,但也是意料之中
  •   拿到手就认真阅读,武志红的书总是容易看进去,真的是深入浅出,容易接受,越看越觉得清楚,越觉得明白,真的是一本好书。
  •   为何越爱越孤独,看一看就知道了!
  •   为何越爱越孤独,就是这个问题困扰我,看了书会明白很多!
  •   一切爱别人的行为深层次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
    越是爱人爱的疯狂,越是爱自己爱的更疯狂
    可惜自然法则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在这场关系中只取自己所需
    忘了别人的真实,所以爱的越来越孤独
  •   买下这本书很久了,看这本书则是更久以前的事了。
    当时的感觉是,一针见血,针对的还是“关系”。在武志红的书中,多次强调的“关系”,在这本书中看来许多不被重视的小细节就被我们放过去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当初认为我弟弟这不行那不行,反过来看,似乎我也没有做好。

    我的感觉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我是经一位医生朋友推荐武少红老师的七本书看的,当我收到后就迫不急待的看了起来,越看越看速度就降了下来,被书中的案例引入了自己的心灵体会,感觉心中的情绪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色彩,快乐,犹豫,担心,都呈现了不同的色彩,如同彩虹;也有许多人有和自己的一样的同感,也有其更偏执的,所以要释然的分享心灵的彩虹
  •   他的问题,你的问题,我的问题,人的共同心理问题

    武志红的心里书籍,基本收全了,推荐从《为何家会伤人》看起
    你会理解身边的人,原谅或包容,接纳……
    心智成熟了,眼界会更开阔,活的更明白更豁达……
  •   武志红以前的书我也都买了。每本都特有价值,现在正在看这一本。
    既是心理,又是灵性,帮助人们更好的认清生活现象

    非常不错,我觉得像吃一个细滑甜美的布丁,而且是非常有营养的那种。
  •   正是需要心理抚慰的时候,自己都迷失了,觉得自己越来越焦虑,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好友推荐了这本书,越看越明白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了,所有的不快乐不舒服都源于“我”,童年的阴影,受过的挫折,全部折射在长大后的生活中,释然了,也快乐了,家庭关系也好了,好开心!
  •   买了很多武老师的书,现代的青年人越来越不懂如何去爱,为什么越来越觉的自己孤独。以前看过电子版的,后来觉得确实不错,就又买下收藏起来,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个人都需要学习。
  •   因为爱,所以爱世上所有事都需要理由,如果“爱”也算是种理由的话,爱着也是种孤独,享受爱吧,就算会孤独。
  •   武志红的书我本本都买,我老公也非常喜欢。看了他的书,才发现,原来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有问题的,这些书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处理家中关系,帮助我们走出心灵的困惑。
  •   买了武志红的很多书。本书中,关于“自恋”的讨论,非常到位。看看吧,也许能知道自己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
  •   真爱每人都想拥有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真爱怎么样才算是真爱因此如果我们在追求真爱的路途上感到迷茫和孤独建议看看这本书绝对会让人受益匪浅的!
  •   书不错,但对于武志红这个作者的书
    建议没读过的人买一两本经典的就够了
    像我买了一套,发现其实其他书里重复的内容比较多
    他的这一系列书里,最推荐的一本书就是《家为何会伤人》
    其他的可以根据兴趣选读
    基本理论都差不多,读多了会腻的~
  •   里面有些内容,跟武志红的别外一本书《为何爱为伤人》,有些重复。
  •   一直都很喜欢武志红老师的书,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却传达了深远的意义。
  •   最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人的心理健康往往被忽略了,所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情是我们奋斗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   之前看过为什么爱会伤心,觉得这本比那本还要写得好,也可能是自己真看进去了,准备把武志红老师的书都买来学习:)
  •   这本书,好几年前读过,读了武志红老师的解读绝望之后,觉得余音缭绕, 还想读,就再买一次吧,再看看,以前的送人了,记得当时读感觉不错的呢。
  •   真爱很珍贵,珍贵在哪里?珍贵在真的爱是自由的,不是控制,不是投射,不是欲望。看了这本书会让人从梦中清醒,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内心。
  •   大体通读了一下,作者娓娓道来,以真实案例加上自己的用心体悟,具体实际的可操作性以及现实生活中都可遇得到或找得到的一一比对,通俗易懂且阅读性强,值得购买。心理方面的书我觉得只要作者能真实细腻地体验到情感情绪并能辅之与有效的技巧方式,并且让一般人看得懂,我觉得就是不错的了,作者属于这样的
  •   武志红的书本本精彩,值得深思
  •   作者作为一个能看透人心的心理医生,对于一些时事的解读,让人读来受益匪浅,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
  •   早点看到这本书就好了。。。新新父母有机会一定要读!无论是自我认识还是教育孩子很适用,重点是武老师的文字能让人读得进去,不会枯燥生涩~
  •   武志红老师的这个系列的书值得慢慢品味以及珍藏~
  •   自己看了不下五遍,又买了至少五本书送给不同的朋友,无论恋爱是否甜蜜是否受伤,都要好好看这本书,为婚姻的幸福打基础。现在有了女儿,就想着将来不要让那个混小子给骗了,谈恋爱之前也一定要她看这本书。呵呵。女儿还不会走路呢现在~~~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恋爱手册了。推荐给所有的女孩和所有的妈妈!
    其实这本书不仅仅说的是恋爱中人的表现所隐藏的心理意识,更提示了家庭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这是一本让人成长的书,值得反复地读!
  •   把高深的理论讲成浅显的道理,把专业的知识用于大众心灵的幸福,要有甘于把自己的姿态放下的勇气和善良。这是我一直喜欢看武志红的文字的原因。
  •   心理学的书,我一直喜欢看外国的,但这一本让我看到了国内心理学者的水平。
  •   刚读完全书,这是一本适合任何一个人读的书,但是书中表达的思想和观念不够全面,只是心理学非常小的一角,引人思考,但是同时也可能会误导思想,不过总的来说值得一读。
  •   喜欢武志红的书 很有启发 对自己 对我们育儿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   第一次看武志红的书,分析得很好!喜欢!
  •   武志红的书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了什么,这才会发生变化
  •   大家可以读读武志红的书真的很实用说的很全面从来没有一作者的书让我这么买他系列书籍
  •   其实看有关心理分析的文章,作者有句话说得很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理。看完还是挺受益,内心的分裂和世界的分裂,对自己内心洞若观火的觉察,是心理学前进的基石。
  •   我们往往感觉人越长大越孤单 不是吗 真是很吸引人的题目 看看作者作何解释
  •   心理学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解读爱和感受爱
  •   武志红的书 强烈推荐 入门 实用 好懂
  •   武志红的书,买了不少,都很好
  •   武志红老师的书总是娓娓道来又发人深省。好看!
  •   武志红的书很实际啊
  •   武志红不错啊
  •   剖析的心理现象很深刻,对于心理学专业人士会有很大收获
  •   看的很认真,为作者的心理分析折服,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的做法、情绪是有问题的,却不知道为什么,该怎么办,从这本书中能找到很多答案
  •   看了这本书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的真相,我觉得武老师的分析真的很到位,深深地表示赞同!让我摆脱了迷茫和困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   以前有很多事情都不理解,看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是可以从心理这个角度去解释的。
  •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利用很多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让其拥有优秀的品质。作者认为,有果必有因,成年的一些表现必然受其孩子时期的经历有关。
  •   非常好的心理学普及性读物,很值得一读!
  •   是武老师的《家为何会伤人》带领我在教育儿子方面把目光的焦点从孩子的身上挪到了我自己和自己从小在原生家庭所接受的教育上来的。从没有这样想过,所以曾经只为儿子的一些表现而苦恼。后来茅塞顿开:要想让孩子改变,应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心理学知识的母亲!
  •   书到的时候,表哥抢去翻看了几篇,然后立马刷刷地记下书名,表示他也想买一本,放在床头,睡觉前翻阅~觉得书名和内容不搭噶而打分低的人,我只能说,你别看算了~别拦着别人买下这本好书~很多我觉得疑惑的事情,看完都瞬间豁然开朗了~并且我觉得,是父母就得看下这本书,对婴儿六个月内的培养关乎这个人一生的心灵~挺震撼的,也觉得太好了总算没错过~
  •   武老师的书在国内的心理学著作里是最有现实意义,对人们帮助也最大的.
  •   值得每个人读的好书,帮助接触困扰,更好面对生活
  •   武老师的博客经常看,书里面原内容基本上是博客的总结,但放到手上阅读的感觉还是有一种亲切、舒适。而且适合随时翻来读读。作为喜欢心理学方面的人来说,非常适合购买。
  •   觉得作者写的很用心,不是在糊弄读者,读来不但浅显易懂而且也能学到心理学的知识,推荐一下
  •   通过故事讲述心理学,通俗易懂,有助于自我修正。
  •   在心理学老师的推荐下买了这几本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没有感觉,后来回味无穷,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从前注意到但是不能解释的问题现在都有了解释,感谢有这么好的书可以出版!
  •   一本好书 我是看了心理月刊的推荐看这本书的 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人 现在发觉他的文章分析问题非常到位,非常犀利,非常在点。真希望全天下的父母也能看看,这样也许我们的社会会更和谐一点
  •   通俗易懂,细细思考后想明白很多事情,也解决了生活中一些困扰很久的问题。适合初学者。
  •   原来爱不是自私的,我们经常自私的,没有目地去爱,反而伤了被爱的人。看了此书之后,懂得了会爱,非常好的一本书,建议大家去看。
  •   这是这套心理学书籍中很好的一本
  •   总以为自己很好,可是读了这本书以后,深有感触,自己多多少少有些毛病,不知不觉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令我重新思考,很好的一本书!
  •   之前看过本书作者写的《梦知道答案》一书,觉得可以所有试着买了这一本,发现这本写得更精彩。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理论夹着事例的讲解更显得贴近生活。我相信从这本书里你能找到你人际关系的大部分问题!
  •   认识自己,很难。
    认识自己,并直面真实,更难。
    但唯有如此,方能拯救自己想要的关系,无论亲子还是亲密或者与人际。
    这,就是本书最有价值的提示。
  •   我们用爱的名义,让周围的人感觉不到幸福,该怎样去爱,去学习
  •   看了会产生很多共鸣的书,如果我要早些看到,就能更好的处理一些自身的问题了。
  •   深入浅出,作者把心理学学得很透。
  •   我把一本送给朋友了,忘记自己已经看过这本书,但是翻开来,很多故事历历在目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关键看你怎么用
  •   非常喜欢, 能看到自己内心的许多困惑我也在这样的好书的支持下逐渐成长
  •   很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浅显易懂
  •   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糟粕,学点心理学,可以避免很多糟粕的毒害。
  •   爱看的一本书,支持啊!!
  •   以前我不懂珍惜,最终感情都是不了了之!如果我早点看到这本书或者我跟他会过得好幸福!
  •   潜意识的很多东西在影响着我,而却不自知,当潜意识的东西浮上了意识,心灵就已经解放。
  •   书中有的部分,有点像以前的我
    不够爱自己,不够重视现在,所以有段时间过的很不快乐
    买下这本书,是提醒自己,珍惜眼前的幸福!
  •   看了前言和目录觉得这书还不错,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希望世界能充满爱
  •   在图书馆 偶然 看到 然后就真的很喜欢 专门来当当买的
  •   这本书非常好,不管从教育孩子还是提升自我修养,非常值得一读。
  •   看了一遍,借给同事也看了,我很感动,体会好好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同事看后对爱很失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