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史有刚、刘卫红、 罗云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史有刚 著 页数:146
Tag标签:无
前言
安全生产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从业人员最大的福利,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总之,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还是针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因素。建设安全文化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最根本的体现就是人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因此,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这是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之举,保障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防范安全事故的长效之计。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组合,是人们对安全生产所持有的态度及对安全生产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具体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价值取向、安全愿景、安全承诺、安全社会责任、安全文明生产方式、安全规范标准执行力等,它还表现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能力、安全制度认知、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群体行为一致和统一性等。 如果说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冷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其他约束力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安全生产之本,只有抓好安全文化这个“本”,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有基础和保障。一个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尽可能给予物资、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克服那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重视现象,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本质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他责他律”为“自责自律”。先进的安全文化要求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以人为本,生命为本”的基本意识,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认识观,确立“安全优先,生命为天,责任如山”的安全责任观念,时刻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先进的安全文化要求企业员工建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的意识,行为文化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让他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四不伤害”原则。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永远的命题。一个企业如果辛勤地浇灌了优秀的安全文化之花,必然会收获丰硕的安全生产之果。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作者多年在安全文化理论方面研究成果的反映,更是与煤矿、石油、石化、冶金、民航、电力、建筑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总结。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方法、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建设四大部分。对于各级领导如何把握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提高和发展,对于员工进一步提高自觉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 本书适合各类企业的厂长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工会干部、班组长和广大职工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础一、安全文化源流二、安全文化术语体系的定义三、企业安全文化范畴四、企业安全文化功能与作用五、建设安全文化的意义及目的第二部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方法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原理二、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三、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四、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一"工程六、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技术第三部分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一、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团体方法体系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个人方法体系104第四部分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建设第四部分 企业全员安全文化建设一、管理层安全承诺二、员工安全承诺三、管理层安全行为准则四、员工安全行为准则五、先进的安全理念体系六、弘扬优秀的安全观念文化七、摒弃不良的安全观念文化八、企业先进安全文化形象创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心职工的身心健康,人是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④要提高领导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在实行中,领导要积极组织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步骤、企业安全文化的激励机制。领导是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领导的观念与行为是员工关注与效仿的模式。领导能修正员工的观念,约束员工的行为,领导决定的激励方式能促使员工调整工作思路,进而改变行为方式。⑤要制定好推行企业安全文化的计划与措施,修正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使之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⑥要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各阶段,进行检查评比并考核。四、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企业为了安全生产及其经营活动,长期执行较为完善的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遵章守纪的自律安全的厂规、厂纪等,也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均属于安全制度文化范围。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原则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特点,是企业安全精神(智能)文化物化体现和结果,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传、涵化和优化的实用安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进行约束的规则。
后记
安全生产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作为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是生产经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障,是从业人员最大的福利,是人民生活质量的体现。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富强、人民安康。总之,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还是针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事关重大的问题。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性因素。建设安全文化的最基本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人的安全素质最根本的体现就是人的安全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素质,素质决定命运”。因此,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这是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之举,保障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防范安全事故的长效之计。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精神内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组合,是人们对安全生产所持有的态度及对安全生产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具体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价值取向、安全愿景、安全承诺、安全社会责任、安全文明生产方式、安全规范标准执行力等,它还表现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能力、安全制度认知、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群体行为一致和统一性等。 如果说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冷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其他约束力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灵魂,是企业安全生产之本,只有抓好安全文化这个“本”,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才有基础和保障。一个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尽可能给予物资、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克服那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重视现象,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本质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强化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强化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变“他责他律”为“自责自律”。先进的安全文化要求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人员具有“以人为本,生命为本”的基本意识,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认识观,确立“安全优先,生命为天,责任如山”的安全责任观念,时刻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先进的安全文化要求企业员工建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有责、企业安全我尽责”的意识,行为文化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让他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四不伤害”原则。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管理永远的命题。一个企业如果辛勤地浇灌了优秀的安全文化之花,必然会收获丰硕的安全生产之果。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与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读本》适合各类企业的厂长经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工会干部、班组长和广大职工阅读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