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章家恩 著  页数:310  

前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现代石油农业的大力发展,以及人口的急剧增长 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了较为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如全球变化、酸雨、生 态退化以及资源枯竭等问题,因此,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许多国家开 始逐步对长期以来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社会经济 发展道路进行反思,逐步认识到只有全面改变现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只有保持适当的 人口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规模,只有保持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合理与有序开发利用,才 能逐步走出当前的困境。  为了克服当前人类对土地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更好地协调 人地关系,更好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已日益成为许多 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必须面对并开展的首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国家环 保总局(现为环保部)以及各省市(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开展了众多的不同主题 不同尺度的生态规划_亡作,例如生态省规划、生态市规划、生态县规划、生态村(镇)规 划、生态示范区规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生态T业园区规划、全国 生态功能区规划、流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生态社区与人居环境规划、旅游业生态规 划(或生态旅游规划)等,上述生态规划项目的开展与建设实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的 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规划学是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产物。 生态规划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方 法,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区域资源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合理规划资 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寓生态环境保护于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之中, 以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的规划。随着当前人类生态环境意识的 提高、生态文明的推进,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规划工作也将呈现m巨 大的社会需求。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法规的不断健全,生态规划也逐步成为 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项目开发的必要程序与“规定动作”。然而,由于生态规划的主题以及 规划尺度的不同,生态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和内容也各不相同。目前,国内外生态规划尚缺 乏统一的技术规范,这给实际的生态规划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 规划_T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推进从事生态规划丁作的人才培养,以满足 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生态规划人才的巨大需求,十分有必要将生态规划作为一门学科 和一门技术来加以研究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规划_T作做到“有理论可依,有规 范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技术可靠”。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作者在多年从事生态规划实践T 作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生态规划》课程教学T作的需求和教学心得,组织编写了 《生态规划学》,旨在推动我国生态规划T作及其相关的人才培养_[作,并对相关的规划实践 及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进而推动生态规划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内容概要

  《生态规划学》共分十四章,内容涵盖了“生态调查生态评价生态规划生态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规范,同时将生态规划理论与具体的规划实践结合起来,对生态示范区(生态区、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规划、生态区划(生态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农村生态规划(生态村、新农村规划)、产业生态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工业规划、生态旅游业规划、生态工业园规划、生态农业园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含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除此之外,还介绍了3S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及其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领域与实践案例。《生态规划学》是一本将生态规划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来进行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生态规划学》适合于从事生态规划、环境规划、资源利用规划、国土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政府管理决策人员阅读,同时可供高等院校生态规划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类型一、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二、规划的主体和客体三、规划的类型四、规划学的概念第二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一、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二、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三、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四、生态规划的类型第三节 生态规划学及其主要内容一、生态规划学的基本概念二、生态规划学的研究内容三、生态规划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参考文献第二章 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内容二、地域分异规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理论一、生态适宜性理论的基本内涵二、生态适宜性概念的拓展三、生态适宜性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理论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二、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生物多样性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四节 生态位理论一、生态位的基本概念二、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生态位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五节 生态演替理论一、生态演替的基本概念二、生态演替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生态演替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六节 环境容载力理论一、环境容载力的基本概念二、环境容载力的基本内容三、环境容载力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八节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一、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基本内容二、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九节 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一、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概念二、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三、景观格局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十节 区位论理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二、农业区位理论三、工业区位理论四、中心地理论五、区位论中的行为学理论第十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平衡发展理论二、不平衡发展理论三、区域分工贸易理论四、梯度转移理论五、增长极理论六、点轴开发理论七、网络开发理论第十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三、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十四节 生态伦理学理论一、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二、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生态伦理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五节 生态美学理论一、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二、生态美学的意义三、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十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四节 生态伦理学理论一、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二、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三、生态伦理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第五节 生态美学理论一、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二、生态美学的意义三、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第三章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一、生态调查准备阶段二、野外调查实施阶段三、资料编辑与加工处理阶段四、生态调查报告的编写阶段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四、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格局调查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六、重点生态区调查七、农村与城市化发展状况调查八、人口状况调查九、交通状况调查十、风土人情等人文资源状况调查十一、其他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第三节 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一、问卷的组成部分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三、调查问卷的类型四、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五、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和编排技巧六、调查问卷的预测试七、调查问卷的信息处理第四节 生态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规范一、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类型二、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三、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参考文献第四章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二、生态评价的标准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第三节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三、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第四节 生态风险性评价一、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概念二、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三、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四、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内容第五节 生态安全评价一、生态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二、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三、生态安全评价实例第六节 生态环境容量分析一、生态环境容量的概念二、生态环境容量体系的构建三、生态环境容量的分析方法四、生态环境容量分析的新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第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二、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实例介绍第八节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一、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类型二、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方法第九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二、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芳法四、现行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生态规划是一个由人参与,并由人主导的方案制定过程,因此,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就必须以相应的理论为指导。生态规划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自然一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因此,用以指导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必然来自地理学、生态学、资源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系统科学、规划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理论。  生态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除了上面提及的有关理论外,还有许多具体学科的理论可以应用到生态规划工作中,如生物学、农业科学、工业科学、旅游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的相关理论。下面将对与生态规划相关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介绍。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内容  地域分异现象(regional differentiation)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引起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生物群落在空间地域上发生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差异。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地方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的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是指由于距海远近即海陆位置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是指由于地形、地质结构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地方性规律主要是由局地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引起,具有系列性、组合性及重复性等表现形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