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问答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王丽霞,王景红 主编  页数:182  

内容概要

临床中药学是研究临床中药使用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是研究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因而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临床中药学的相关内容,涉及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调剂、方剂、中药制剂、药学服务、疾病用药选择、中药不良反应等方面,以及药品管理规范等。内容丰富、具体,适合中药学研究工作者、临床药学服务者、临床中医师等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 什么是辨证论治? 4 “证”与“症”有何区别? 5 什么是阴阳学说? 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7 什么是五行学说? 8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9 什么是藏象学说? 10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11 六腑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2 六腑之间有何关系? 13 什么是气? 14 气有哪些生理功能? 15 气是如何分类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6 什么是血?血的功能有哪些? 17 什么是津液? 18 津液的功能是什么? 19 气血津液之间有什么关系? 20 中医认为病因主要有哪些? 21 什么是病机?中医病机理论的特点是什么? 22 什么是中医的治则?治则与治法有何区别? 23 中医常用的治疗大法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4 正治与反治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 25 治标与治本的运用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6 扶正与祛邪的应用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27 调整阴阳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28 调整脏腑功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29 调理气血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0 何谓汗法?汗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1 何谓吐法?吐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2 何谓下法?下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3 何谓和法?和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4 何谓温法?温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5 何谓清法?清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6 何谓补法?补法的适应证以及禁忌证有哪些? 37 何谓消法?消法的适应证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38 中医“十问歌”包括哪些内容?第二章 中药学基础理论  39 什么是中药的性能? 40 中药的性能与中药的性状有何区别? 41 什么是中药药性理论? 42 什么是药物的“四气”? 43 什么是中药性能的“五味”? 44 四气与五味有什么关系? 45 中药四气五味对临床有什么意义? 46 什么是“升降沉浮”? 47 中药的“升降沉浮”有什么作用?对临床有什么意义? 48 什么是“归经”? 49 “归经”学说对临床实践有什么意义? 50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来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51 如何理解中药的有毒无毒? 52 什么是中药配伍理论? 53 何谓七情? 54 七情配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55 什么是“药引”?其作用是什么? 56 什么是引经药? 57 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 58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有哪些? 59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有哪些? 60 中药升降沉浮的现代研究有哪些? 61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有哪些? 62 中药用药禁忌包括哪些内容? 63 配伍禁忌包括哪些内容? 64 十八反与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第三章 中药调剂 第四章 方剂 第五章 中药剂型 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研究 第七章 疾病用药选择 第八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九章 管理规范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有哪些?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2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强调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性,是贯穿中医所有领域的思想方法。中医学认为事物都是整体,事物与事物以及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不可分割,人体作为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与社会环境彼此影响、密切相关。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  主要手段,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3 什么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进行辨析处理的特殊方法。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辨明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揭示疾病的本质,是认识疾病的过程和论治的前提;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  法,是治疗疾病的过程及辨证的目的。“病”是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及转归的病理变化总过程;“症”包括症状和体征,是疾病过程中的个别表象;“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揭示了阶段病变的本质,是治疗的依据。所以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为主,辨“症”和辨“病”为辅。证可包括若干症状,病可根据不同发展分为不同的证,在同一种病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证或不同病不同阶段有同样的证时,需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临床中药学问答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