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董银卯,何聪芬 主编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r年的技术积累,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科技中的一门新兴学科。生物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医学、农业和环境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并带动和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快速增长的化妆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在化妆品研究开发以及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性评价等多个环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使化妆品品种明显增多,还促进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推动了化妆品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近20年来,人们对化妆品的要求已从洁肤、润肤为目的的基础护肤品向保湿、美白、延缓衰老、抗敏等为目的的功效性化妆品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如透明质酸(HA)、表皮生长因子(EGF)、辅酶Q10、酶、谷胱甘肽等,作为功效添加剂都成功地应用于化妆品,生物化趋向是当今化妆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美容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一门新兴学科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依靠现代生物技术不仅町以对化妆品原料、产品进行生物学功效和安全性检测,还能够在化妆品研究开发、生产及加工多个环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评价化妆品的综合功效足今后化妆品功效性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  生物技术对化妆品行业整体影响源于生物技术发展对化妆品应用研究积极推动的结果。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生物模拟或者仿生的科学方法开展皮肤和头发护理、营养和延缓衰老等领域的研究;通过对皮肤光生物学损伤的研究来探讨皮肤抗氧化和外源性促进黑素产生的机制;通过对痤疮肌肤的代谢机制的研究来揭示祛痘机理与技术。化妆品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乃至今后现代化妆品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相信“化妆品生物技术”将会给化妆品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物技术与化妆品的相互关系;第二章以人体代谢必需的糖、蛋白、酶、核酸、维生素和小分子物质为主线,介绍了可用于化妆品的生物活性物质;第三章介绍保湿、美白、延缓衰老、防晒、祛痘以及皮肤过敏的生物医学机理,指导科技人员科学认识、研究和开发功效突出的化妆品;第四章总结了化妆品的安全功效评价方法及其所应用的生物技术;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化妆品研制过程中的最新生物技术,如生物防腐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缓释与经皮传输技术、重组DNA技术等。    本书适合化妆品研制、开发、生产等行业的技术人员,化妆品生物添加剂的研究开发技术人员,质检系统的功效检测人员,化妆品专业、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等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生物技术推动了化妆品的发展    二、生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护肤概念    三、生物技术为化妆品提供了生物活性添加剂    四、生物技术为化妆品提供了功效评价手段    五、生物制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第二章  化妆品生物添加剂  第一节  皮肤透皮吸收与代谢生理学    一、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    二、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三、皮肤的主要代谢作用  第二节  糖类添加剂    一、糖的分类    二、糖原与葡萄糖    三、黏多糖    四、海藻糖  第三节  蛋白质类添加剂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类    三、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四、蛋白质、多肽及其衍生物对皮肤代谢的影响    五、蛋白质、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六、化妆品用蛋白质类添加剂  第四节  酶    一、酶的简介    二、酶在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    三、超氧化物歧化酶    四、辅酶Q10    五、DNA光修复酶    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七、其他酶制剂  第五节  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    二、水溶性维生素    三、维生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第六节  核酸    一、核酸简介    二、核酸的生物功能    三、核酸化妆品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第七节  小分子物质    一、有机酸    二、生物碱类    三、黄酮类    四、萜类第三章  功效化妆品的生物医学机理  第一节  皮肤保湿    一、皮肤保湿的生理学基础    二、皮肤保湿的途径与技术    三、生物保湿剂  第二节  皮肤美白    一、黑素细胞    二、黑素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三、美白途径    四、生物美白剂  第三节  皮肤老化与延缓衰老    一、皮肤老化的机理    二、皮肤老化的临床征象    三、皮肤老化的表观特征    四、皮肤老化的生物学变化    五、延缓皮肤衰老的途径    六、抗衰老活性添加剂  第四节  紫外辐射与皮肤光生物损伤    一、紫外线的特征    二、皮肤光生物损伤的机制    三、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的作用和皮肤光生物损伤的临床表现    四、皮肤对紫外线损伤的防护机制    五、体外紫外线防御机制  第五节  痤疮形成与防治  一、痤疮的发病及形成因素  二、痤疮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三、痤疮的治疗途径  四、祛痘功效添加剂 第六节  过敏与抗过敏  一、过敏  二、过敏机理  三、过敏的类型及症状  四、抗过敏途径  五、抗过敏活性物质  六、抗过敏活性的计算  七、敏感性皮肤的注意事项第四章  生物技术与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评价 第一节  化妆品安全评价中的生物技术  一、生物化学评价  二、细胞生物学评价  三、分子生物学评价  四、物理化学评价  五、典型的动物评价试验 第二节  美白功效评价  一、细胞水平功效测定  二、动物试验法  三、人体皮肤试验法 第三节  抗衰老功效评价  一、体外评价  二、人体评价 第四节  保湿功效评价  一、体内测定保湿性试验  二、体外保湿率测试方法 第五节  防晒功效评价  一、防晒化妆品SPF值人体测定  二、防晒化妆品吸光度值及SPF值仪器测定(体外试验)  三、防晒化妆品SPF值的抗水性测定  四、防晒化妆品UVA防护效果测定及表示法 第六节  祛痘功效评价  一、抑菌效果检测  二、对皮脂分泌的抑制效果评价  三、疗效判定 第七节  抗过敏功效评价  一、抗过敏活性的检测方法  二、燕麦油抗过敏功效检测第五章  化妆品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  化妆品的生物防腐技术  一、化妆品中的微生物  二、化妆品防腐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细胞培养技术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  一、成纤维细胞  二、黑素细胞  三、肥大细胞  四、细胞培养技术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节  化妆品功效成分的缓释与经皮传输  一、皮肤的结构与经皮传输  二、影响经皮传输的因素  三、化妆品的缓释技术  四、经皮传输系统  五、经皮吸收的测定方法  六、前景与展望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  一、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  二、蛋白质表达的研究方法  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鉴定和生产蛋白质和多肽  四、未来生物技术对皮肤保护的影响 第五节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二、基因治疗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三、组织工程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  四、干细胞美容术  五、基因芯片美容  六、生物化工技术在美容学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论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最近十多年是世界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时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及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在快速增长的化妆品工业领域中,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在化妆品研究开发以及化妆品的安全性、功效性评价等多个环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使化妆品品种明显增多,还促进了产品内在质量的提高,推动了我国化妆品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如透明质酸(H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皮生长因子(EGF)、核酸(RNA)等,作为功效添加剂都成功地应用于化妆品。趋向生物化是当今化妆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化妆品生物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里面详细介绍化妆品中所加入的生物材料,适合学化妆品的看,较专业
  •   内容属综述总结型,与《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上下)》结合起来看理解更透彻。
  •   给公司买得书 做产品开发用得 听说··· 同事喜欢
  •   书很专业、全面,对自己帮助很大。
  •   已经有好几本专业的书啦,这本就觉得一般般啦
  •   给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   超级网上购书体验,书也很棒!
  •   便宜又實用~
  •   说得很深,适合专业人士,如果能配图讲解就更好了
  •   比较专业也比较全面,适合专业人士看的。
  •   还行,作为入行读本。
  •   比较实用,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学到不少知识
  •   致力于药妆或新化妆品研发的不妨一看
  •   该书内容挺多的,虽然知识很多,但是图片行的解说太少了。
  •   很好用的书,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   适合从事化妆品生产及研究的人看,一般人用不上·!
  •   是公司用书,内容一般,不太实用
  •   呵呵!不是很明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