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课程速记丛书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兴广 编,张惠敏 编  页数:152  字数:98000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采用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该门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该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读者只需熟读背诵数句简单上口的歌诀,便可以迅速掌握复杂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第二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人体之气的功能   五、人体之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及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神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形成   三、神的作用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概述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五、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   一、经别   二、别络   三、经筋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   三、体质的标志   四、体质的特点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二、阐释发病原理   三、解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辨证   五、指导治疗   六、指导养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六淫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二、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第二节 疠气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第三节 七情内伤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第四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饮食不适度   二、饮食不洁   三、饮食偏嗜  第五节 劳逸失度   一、过劳   二、过逸  第六节 病理产物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七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诸虫   三、药邪   四、医过   五、先天因素 第七章 发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发病类型   一、感邪即发   二、徐发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与并病   六、复发 第八章 病机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精气血的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二节 疾病传变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第二节 治则   一、正治与反治   二、治标与治本   三、扶正与祛邪   四、调整阴阳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六、三因制宜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血津液,相合化人身。  身为神主宰,外显亦为神。  (I)精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这些物质的生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又都依赖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正常生理活动才能得以进行。  (2)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神的产生以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精气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神不仅是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反映,而且对脏腑精气及其生理活动有着主宰和调节作用。  第一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禀父母,相融水谷精微成。  生殖繁衍为本始,有形藏于脏腑中。  1. 精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狭义之精(中医学中精的本始含义)指具有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  (2)广义之精人体之内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如人体之内的血、津液、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脏腑之精等。  2. 精与气的关系  (1)精有形,是气的化生本原,藏寓于脏腑之中,主静而属阴。  (2)气无形,由精化生,运行于全身上下内外,主动而属阳。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先天精气禀父母,后天水谷化生成,  濡养化气藏脏腑,生殖之精贮肾中。  1. 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2)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又称“水谷之精”。  (3)人体之精是以先天之精为本,并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而生成。先后天之精相互促进,相互辅助,人体之精才能充盛。  2. 精的贮藏人体之精分藏于脏腑,但主要藏于肾中。  3. 精的施泄  (1)分藏于全身各个脏腑之中,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个脏腑的功能。  (2)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的排泄以繁衍生命,其施泄有度与肾气封藏、肝气疏泄以及脾气的运化作用密切相关。

编辑推荐

  《中医课程速记丛书·中医基础理论:歌诀便记口袋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课程速记丛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这是一本很实用的速记书!是教材书的缩影,其中的歌诀更是教材书中精华的浓缩!熟记住了歌诀就等于记住了整本书!的确是本很实用的便记书,所以我又将其余的五本书都买了来,买全了这套速记丛书。真是太高兴了!
  •   对考试的学生很适用
  •   还是不错的一本书
  •   很实惠方便,我在外面等车或者排队办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翻翻。
  •   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那些读中医专业的学生,里面有一些便于记忆的好方法!值得一读!
  •   这是一本贴近课本,但我们不能全依赖这本,只供参考,总体上算是一本不错的辅导书
  •   是本不错的书,尤其是要准备考试的人来说是良药。写的比较详细,易懂。
  •   这本书物有所值,对于我们已销售为目的的专业培训很是实用。
  •   对学校里正在学习中医知识的学生有用,对于百姓则注重实用性,
  •   很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