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必友,李启华 主编 页数:657
前言
为了更好地为工厂分析化验室等单位和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切实的帮助,为其梳理理化检测的相关化学基础知识、标准分析方法以及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在化学工业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的大力支持下,依据最新的标准,编者对《工厂分析化验手册》(2002年 第一版)重新进行了编写及修订。本手册可帮助各类分析化验测试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本次编写及修订在保持原第一版主要特色的基础上,本着湿法化学分析是基础,仪器分析是发展方向,结合工厂分析化验室的实用原则,对有关章节及附录进行了增删、调整、更新。本手册的编写及修订工作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启华、马英、樊朝英编写;第二、三、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二章及附录由李启华编写;第四章由李启华、刘爱芬、刘自强、马英、樊朝英编写;第五章由李启华、王华编写;第六章由李启华、王华、马英、樊朝英编写;第九、十七章由李启华、黄芬编写;第十章由徐芳编写;第十一章由李启华、詹廷伟编写;第十六章由李启华、马华编写;第十九章由李启华、姚彬、黄显铭编写;第二十章由黄显铭编写;第二十一章由李启华、马英、宋祥江、徐芳、刘自强、刘智勇、周西林、樊朝英、姚彬、黄显铭编写。全书由兵器工业西南地区理化检测中心李启华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负责统稿、整理。李启华曾于2007年5月荣获2007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化医杯”化学分析检验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奖励,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本手册得到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理化计量中心(兵器工业西南地区理化检测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兴智处长、王志强副处长、陈军主任、杨学彬工程师、吴治萍技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刘林研究员等有关领导及专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李作银、吴立凤、樊华、林瑶、罗克俭等同志参与了书稿的校对与誊写等协助工作;郑莉莉同志热情提供了相关技术资料咨询等帮助;本手册责任编辑为本次编写给予了大力协助,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结合最新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现代分析测试领域内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测试技术,共分基础知识、湿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三篇。基础知识部分包括分析质量的保证、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及标定、测量不确定度及不确定度的评定分析。湿法化学分析方法多采用实用、新颖、先进、快速、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包括:钢铁的分析,铁合金的分析,铝及铝合金的分析,铜及铜合金的分析,锌及锌合金的分析,锡、铅基合金及锡铅焊料、银焊合金的分析,钨及钨合金的分析,其他金属材料的分析,石油产品的分析,涂料的分析,化工产品及辅料的分析,耐火材料、炉渣、煤焦及水的分析,表面处理溶液的分析。仪器分析部分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摄谱和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金属材料中气体的分析,x射线微区成分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流动注射分析。本书可帮助各类分析化验测试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 本书可供工厂分析化验室与有关单位的工业化学分析工、化学分析检验工使用,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工业分析专业师生及从事分析检验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分析质量的保证 第二章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及标定 第三章 测量不确定及不确定的评定分析第二篇 湿法化学分析 第四章 钢铁的分析 第五章 铁合金的分析 第六章 铝及铝合金的分析 第七章 铜及铜合金的分析 第八章 锌及锌合金的分析 第九章 锡、铅基合金及锡铅焊料、银焊合金的分析 第十章 钨及钨合金的分析 第十一章 其他金属材料的分析 第十二章 石油产品的分析 第十三章 涂料的分析 第十四章 化工产品及辅料的分析 第十五章 耐火材料、炉渣、煤焦及水的分析 第十六章 表面处理溶液的分析第三篇 仪器分析 第十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第十八章 摄谱和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 第十九章 金属材料中气体的分析 第二十章 X射线微区成分分析 第二十一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ICP)光谱分析 第二十二章 流动注射分析附录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一、管理机构的历史1.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标准样品被正式纳入标准化管理工作中。1986年1月2日原国家标准局以国标发(1986)004号文发布了《国家实物标准暂行管理办法》;1990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的第5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从而明确提供了标准样品的制作是文字技术标准的一部分法律依据。1988年,为了加强标准样品管理,由原国家标准局批准组建了由近30个部门、科研单位的委员组成的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CSB'TS/TC118),委员会秘书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国家标准样品计划项目的申报、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国家标准样品终审的组织、国家标准样品研复制单位和销售发行单位的认可、国家标准样品证书和标签的颁发、管理等。2.全国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1980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建立了标准物质研究所(现更名为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赋予研究和统一管理全国标准物质的职责。1981年中国计量学会成立了第一届标准物质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标准物质的学术交流活动,计量主管部门委托其对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技术审查的重任。1986年相继根据国家颁布的计量法和标准法颁布了标准物质管理办法和国家标准样品管理办法,根据这些办法进行组织、管理、审定标准物质,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和发布。二、管理1.特点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其英文的描述是相同的,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称呼。标准化工作者将其称为“标准样品”,又简称为“标样”,计量工作者将其称为“标准物质”,又简称为“标物”。对具有准确特性量值的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来说,其研制程序是相同的,对其内在质量要求也是一样的;对使用者而言,其作用也是相同的,均是作为一种标准,所不同的是管理的程序不同,分别隶属不同的管理机构进行分类、分级管理。2.定义(1)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①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地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一种材料或物质。②已经确定其一种或多种特性的物质或材料,可用于校准或验证测定方法。③具有一种或多种准确确定的特性量值,且足够均匀的物质。标准物质用于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试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化学分析中的标准物质,其化学成分均匀、稳定,并已准确确定其含量。(2)有证标准物质(Certifled Reference Material,CRM)附有证书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值用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使之可溯源到准确复现的用于表示该特性值的计量单位,而且,每个标准值都附有给定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3)标准样品的定义
编辑推荐
《工厂分析化验手册(第2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