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田永复 页数:26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介绍仿古建筑知识的普及读本,本书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形象化的图文介绍,共分七章讲述了仿古建筑的构造设计,第一章介绍了仿古建筑的形与体,第二章为仿古建筑的木构架,第三章为仿古建筑的屋面,第四章为仿古建筑的围护与立面,第五章为仿古建筑的装饰构件,第六章为仿古建筑的台基与地面,第七章为仿古石桥与石景。 本书可供园林建筑工作者和管理者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园林专业大专院校的辅导教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仿古建筑的形与体 第一节 仿古建筑的形式与类别 一、仿古建筑参考历史文献 二、仿古建筑的形式 (一)庑殿建筑的形式 (二)歇山建筑的形式 (三)硬山、悬山建筑的形式 (四)攒尖顶建筑的形式 三、仿古建筑的类型 (一)殿堂楼阁 (二)亭子游廊 (三)水榭石舫 (四)垂花门牌楼 第二节 仿古建筑的选址与尺度 一、仿古建筑的选址 (一)动与静的结合 (二)虚与实的相兼 (三)意与境的交融 (四)型与势的匹配 二、仿古建筑的度量尺度 (一)宋代前后时期的建筑尺度 (二)清朝时期的建筑尺度 (三)《营造法原》的营造尺 (四)仿古建筑规模等级 三、仿古建筑的平面尺度 (一)房屋平面布置的名称 (二)房屋面阔尺寸的确定 (三)房屋进深尺寸的确定 (四)台明宽度的确定 四、仿古建筑的立面尺度 (一)檐柱的柱高与柱径 (二)檐柱的收分与侧脚 (三)木屋架的坡度线 (四)上檐出的确定 五、仿古建筑的翼角曲翘尺度 (一)翼角曲线的要素 (二)翼角曲线的绘制 六、建筑度量尺度汇总 第三节 斗栱 一、斗栱的作用和基本构造 (一)斗栱的作用 (二)斗栱的基本构造 二、斗栱的分类 (一)按斗栱所处位置进行分类 (二)按斗栱挑出与否进行分类 三、斗栱尺寸规格的运用 (一)斗栱尺寸的依据和计算 (二)斗栱的计量单位和间距 四、斗栱尺寸一览表 第二章 仿古建筑木构架 第一节 庑殿建筑木构架 一、庑殿的平面柱网 (一)平面柱网的名称 (二)庑殿建筑常用柱网布置 二、庑殿建筑横排架 (一)庑殿建筑横排架简图 (二)横排架的横向构件 (三)横排架的垂直构件 (四)檩三件 (五)庑殿建筑横排架表现图 ……第三章 仿古建筑的屋面 第四章 仿古建筑的围护与立面 第五章 仿古建筑的装饰构件 第六章 仿古建筑的台基与地面 第七章 仿古石桥与石景 参考文献 作者著作简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仿古建筑的形与体 第一节 仿古建筑的形式与类别 在我国遗留的古建筑实物中,大多是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因为这一时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跨越近1300年,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古建筑,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象征;它具有大盖帽屋顶、木构架承重、装饰点缀强等特点。所以,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作为仿古建筑的主要对象。为叙述方便,对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建筑,虽在细节上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都符合宋《营造法式》的理论要求,将这时期的建筑列为宋式建筑类加以叙述;对于明、清时期的建筑,以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为理论基础,将它列为清式建筑类加以叙述。《营造法原》所涉及的为江南民间风格建筑,则在相关内容中加以串讲。 一、仿古建筑参考历史文献 中国古建筑,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后,留有两部完整的历史文化著作,即:宋朝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和清朝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它给我们研究仿古建筑工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而在江浙一带江南营造世家姚承祖的民间著作《营造法原》也颇有影响。在仿古建筑中,我们均以此作为主要参考文献。 1.宋《营造法式》 。 《营造法式》是北宋崇宁二年(即1103年)颁刊的一部关于“土木工程做法和工料定额”的建筑典籍,由当时朝廷主管土木工程部门的官吏李诫编修成书。全书分列为:释名、诸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大部分,共三十六卷。 卷一、卷二为“总释”,主要考证、注释建筑术语,订出“总例”。卷三至卷十五为诸作制度,即:壕寨制度、石作制度、大木作制度、小木作制度、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瓦作制度、泥作制度、彩画作制度、砖作制度、窑作制度等。卷十六至卷二十五为诸作功限,即上述诸作的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为诸作料例,即上述诸作的用料定额和工艺等。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四为图样,包括总例、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彩画作等所涉及的图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